农场水稻常见病虫害.ppt_第1页
农场水稻常见病虫害.ppt_第2页
农场水稻常见病虫害.ppt_第3页
农场水稻常见病虫害.ppt_第4页
农场水稻常见病虫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常见病虫害 虫害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稻苞虫 飞虱 灰飞虱 白背飞虱 褐飞虱 病害真菌病害 水稻恶苗病 水稻纹枯病 稻曲病 细菌病害 水稻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 基腐病 病毒病 条纹叶枯病 矮缩病 第一章水稻虫害防治 二化螟纵卷叶螟稻苞虫飞虱 灰飞虱 白背飞虱 褐飞虱 二化螟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 是我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 除为害水稻外 还为害茭白 玉米 高粱等作物 水稻分蘖期受害可造成枯鞘 枯心苗 穗期受害可造成虫伤株 枯孕穗 白穗等 一般年份减产5 10 严重时减产50 以上 一 形态特征 成虫 前翅近长方形 灰黄褐色 翅外缘有7个小黑点 雌蛾体长12 15毫米 胸部和前翅黄褐色或淡黄褐色 腹部纺锤形 背有灰白色鳞毛 末端不生丛毛 雄蛾稍小 体长10 12毫米 胸部和前翅颜色比雌蛾稍淡 呈灰黄褐色 前翅中央有1个灰黑色斑点 下面还有3个灰黑色斑点 腹部瘦小 圆筒形 卵 卵块为扁平椭圆形 几十粒至几百粒呈鱼鳞状排列成块 表面覆盖透明的胶质物 卵初产时呈乳白色 至孵化时呈黑褐色 幼虫 分5龄和预蛹 初孵化时为淡褐色 头为淡黄色 二龄以上幼虫在腹部背面有5条棕色纵线 老熟幼虫呈淡褐色 蛹 呈圆筒形 尾端臀棘扁平 有1对刺毛 背面有1对角质小突起 后足与翅芽相齐 初化蛹时 体由乳白色到米黄色 腹部背面尚存5条明显纵纹 以后随着蛹色逐渐变淡 5条纵纹也逐渐隐没 二 为害状 二化螟蚁螟孵出后 先在叶鞘内侧群集为害 造成枯鞘 二龄以后分散转株为害 分蘖期造成枯心苗 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或虫伤株 抽穗期形成虫伤株或白穗 三 防治技术 防治枯心病 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站的病虫情报 在卵块孵化始盛期进行调查 当查到丛枯鞘率超过10 时 进行药剂防治 防治虫伤株 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站的病虫情报 在卵盛孵期对齐穗前的稻田用药一次 如果二化螟发生量大 5 7天后再用药一次 可选用的药剂 每亩用20 三唑磷乳油100 120毫升 每亩选用 5 氟虫腈 锐劲特 悬浮剂30 40毫升 每亩用18 杀虫双水剂250 300毫升 每亩用90 杀虫单可溶性粉剂35克 每亩用50 杀螟松乳油100毫升 以上药剂任选一种 加水45 50千克喷雾 四 注意事项 要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 延缓抗药性产生 已经对杀虫双 杀虫单和三唑磷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要注意选用其它有效药剂 杀虫双 杀虫单对家蚕高毒 锐劲特对蜜蜂 虾 蟹高毒 注意使用安全 防治二化螟时 田间保水3 5厘米3 5天 以保证防治效果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 是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以幼虫为害水稻叶片造成白叶 影响水稻光合作用 引起水稻减产 一般可造成损失10 20 严重的可超过50 一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约为1厘米 体黄褐色 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 两线间有一条短线 外缘有一暗褐色宽带 卵 卵一般单产与叶片背面 粒小 幼虫 一般稻跳间出现大量蛾子约1周后便可见幼虫 刚孵化出的幼虫很小 肉眼不易看见 低龄幼虫体淡黄绿色 高龄幼虫体深绿色至橘红色 蛹 体长7 10毫米 圆筒形 初淡黄色 渐边黄褐色 后转红棕色 外常包有白色薄茧 二 为害状 在水稻分蘖期至抽穗期都能遭受稻纵卷叶螟为害 以幼虫啃食稻叶片叶肉 仅留下表皮 低龄幼虫常在新展出的嫩叶尖 上部 结成小虫苞或称束叶苞 叶苞下端可见丝状相连 苞中90 以上有活虫 幼虫食叶留下表皮 远见白色 因此 当发生量大时 为害后可见白叶满田 一头幼虫一生可食叶5 10片 幼虫通常有5个龄期 1 3龄幼虫食叶量仅为10 高龄幼虫取食量大 三 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 防治稻纵卷叶螟以保护水稻三片功能叶为重点 按照防治指标 适时开展化学防治 同时注重选用抗 耐 虫品种 肥水管理和保护天敌 1 农业防治选用抗 耐 虫品种 加强肥水管理 基肥足 追肥稳 后期不贪青 的方法 调控水稻生长 2 生物防治稻纵卷叶螟天敌有绒茧蜂 蜘蛛 青蛙 蜻蜓 隐翅虫等 尽量减少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大的农药 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水稻分蘖期 防治稻纵卷叶螟 稻螟虫尽量选用Bt复配剂或其它生物制剂 以保护天敌 3 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为卵孵化至1 2龄幼虫高峰期 防治指标为百丛卵量超过150粒或分蘖期25丛超过15个新虫苞 孕穗期25丛超过10个新虫苞时 立即进行防治 如少于15个新虫苞则暂时不需要防治 防治药剂可每亩用 90 杀虫单可溶性粉剂50克 18 杀虫双水剂300毫升 40 毒死蜱乳油60 70毫升 5 氟虫腈 锐劲特 悬浮剂30 40毫升 以上药剂任选一种 加水50千克喷雾 四 注意事项 1 防治适期一定掌握在新出稻叶片出现新虫苞时 这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好时期 如果稻纵卷叶螟成虫量大 25丛可见5 10只蛾子 防治适期就要提前到始见蛾后1周 大约是卵开始孵化期 2 杀虫双 杀虫单对家蚕高毒 锐劲特对蜜蜂 虾 蟹高毒 注意使用安全 3 防治稻纵卷叶螟时 田间保水3 5厘米3 5天 以保证防治效果 稻飞虱 稻飞虱土名火蜢子 厌虫等 是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稻飞虱种类很多 但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早 中 晚稻都能受其为害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繁殖迅速 造成严重灾害 一般为害损失10 20 严重为害损失40 60 甚至绝收 一 形态特征 成虫 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之分 长翅型成虫体长3 6 4 8毫米 暗褐色或淡褐色 短翅型成虫翅长不超过腹部 雌虫体肥大 卵 褐飞虱将卵产在叶鞘和叶片组织内 长约0 6 1毫米 常数粒至一二十粒排列成串 若虫 若虫分5龄 初孵时淡黄白色 后变褐色 二 为害状 主要为害期在水稻圆秆拔节期至乳熟末期 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株下部 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 吸食汁液 孕穗期受害 使叶片发黄 生长低矮 甚至不能抽穗 乳熟期受害 稻谷千粒重减轻 瘪谷增加 严重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 齐泥瘫倒 叶片青枯 并加重纹枯病 菌核病发生 褐飞虱还能传播某些病毒病 三 防治技术 1 农业防治 1 推广坑 耐虫高产优质品种 2 健身栽培 氮 磷 钾肥合理施用 重施基肥 早施追肥 实行科学的水浆管理 防止禾苗贪青徒长 3 保护利用天敌 稻田蜘蛛 黑肩绿盲蝽等自然天敌 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种群数量 早稻蜘蛛与飞虱数量之比为1 4 5 单季稻 晚稻蜘蛛与飞虱数量之比为1 8 9 百丛有飞虱1000 1500头以内时 控制效果较好 一般可不防治 2 化学防治科学用药 稻田前期尽量少用杀虫剂 特别是三唑磷等杀虫剂 以保护穗期为重点 适当放宽防治指标 做到天敌等自然因子能控制的不用药防治 天敌不能控制为害时用药防治 坚持选用高效 低毒 低残留对口农药 推广使用吡虫啉 噻嗪酮类农药防治飞虱 防治指标 稻期常规稻百丛1000 1500头 杂交稻百丛1500 2000头 防治适期 抓准在低龄 一 二龄 若虫盛发期用药防治 防治药剂与方法 每亩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 20克 或2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每667米2用50克 对水40 50千克均匀喷雾 四 注意事项 因稻飞虱多集中在稻丛基部为害 应注意尽量对准基部喷药 喷药时田间应保持一定水层 第二章水稻病害防治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 水稻苗期病害 水稻烂秧 不良环境造成 烂种 烂芽 漂秧 黑根等 水育秧秧田 绵腐病 绵霉属 旱育秧秧田 立枯病 腐霉属 镰孢属 丝核菌属 低温阴雨 光照不足 2 3叶期胚乳养分将近耗尽 自养异养交替阶段抗逆性弱 防治 1 改进育秧方式 保证秧田质量 秧田避风向阳 排灌方便 肥力中等秧 整田力求精细 面平 沟深 排灌畅通 上糊下松通气好 2 加强肥水管理播种至出苗期间以通气供氧为主 保持秧田畦面湿润 以利扎根出苗 2 3叶期 秧苗抗寒力最低 以保温防冻为主 浅水勤灌 3叶期后寸水护苗 连续阴雨要及时排水 保持薄水 3 化学防治 1 苗床消毒旱育秧田 土壤杀菌剂有敌磺钠 敌克松 恶霉灵 甲霜灵 适乐时等 每平方米用75 敌磺钠可湿性粉剂2克兑水3公斤 喷洒于浇透水但未播种的床土上 或每平方米用1 2毫升移栽灵加水3公斤效果显著 2 秧苗期喷药防治播前和发病始期每平方米秧板喷施30 恶霉灵水剂800 1000倍液3公斤 或75 敌磺钠可湿性粉剂200 600倍液1 2公斤 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 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 尤以山区 丘陵地区发生重 只要条件适宜 容易流行成灾 农民也称它为 稻热病 禾发瘟 火烧病 吊颈瘟 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 20 重的减产40 50 甚至颗粒无收 一 症状 稻瘟病是由病原真菌侵染水稻而引起的病害 它在田间表现的症状根据水稻生育期或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 叶瘟 穗瘟等 稻瘟 稻瘟病发生早时形成穗颈瘟 穗颈边褐 全穗变白 与螟虫为害相似 发生迟则形成枝梗 谷粒瘟 此外 发生在水稻茎节上的稻瘟病称节瘟 发生在叶枕上的称叶枕瘟 苗瘟 在水稻幼苗期发生 一般指三叶期以前 病原菌侵染幼苗基部 出现灰黑色水渍状病斑 使幼苗卷缩枯死 叶瘟 发生在稻株叶片上 包括秧苗和移栽到大田的水稻叶片 开始时 叶上只能看到像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 这种斑点很快就扩大 最后形成不同类型的病斑 主要有褐点斑 白斑型 慢性型 急性型病斑 田间急性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大发生的预兆 谷粒瘟 枝梗瘟 二 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 坚持种植优质抗病品种 科学肥水管理 适时喷药保护的综合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品种选用 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 优质 高产水稻品种 处理稻草 要在水稻播种前集中处理散落在稻田和堆放在户外的稻草 不用病稻草捆秧 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 多施有机肥 磷 钾肥合理搭配 追施氮素化肥时 要适时适量 防止过多 偏迟 有条件的地方可施硅肥 科学管水 要做到浅水勤灌 适时晒田 2 化学防治种子处理 可用10 二硫氢基甲烷 浸种灵 乳油5000倍液 25 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处理稻种 早稻浸48小时 中 晚稻浸24 36小时 直接催芽或播种 打送嫁药 在移栽前2 3天 喷施一次送嫁药 每亩用75 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30千克喷施 或将秧苗叶片浸于20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75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中1分钟 堆闷30分钟后移栽 苗 叶瘟防治 已出现病叶或发病中心稻田每亩用40 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 或75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 对水50 60千克喷雾 穗瘟预防 在破口到齐穗事 对已发生过叶瘟的稻田 感病品种种植区 老病区应在破口初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 药剂与防治叶瘟的相同 三 注意事项 1 稻瘟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 即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2 施药时要对足水量 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每亩不能少于50千克水 机动弥雾机不少于15千克 均匀喷雾 纹枯病 稻纹枯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之一 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和发生 但以长江以南稻区发生较为普遍 早 中 晚稻上均有发生为害 农民也称 花脚秆 稻株受害后 一般会导致秕谷率增加 千粒重降低 严重时可导致 冒穿 倒伏 枯孕穗 一般减产10 20 左右 严重时可减产50 以上 一 症状 水稻纹枯病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生 主要为害水稻叶鞘 叶片次之 先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灰绿色 水渍状 边缘不清楚的小斑 逐渐扩大 长达数厘米 病斑可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的云纹状大斑 似开水烫伤状 可导致叶鞘干枯 上部叶片也随之发黄枯死 病斑向病株上部叶鞘 叶片发展 拔节期病情发展加快 严重时可达剑叶 稻穗和谷粒 湿度低时 病斑边缘暗褐色 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 湿度大时会长出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体 匍匐于病斑表面或攀缘于邻近稻株之间 菌丝体集结成白色绒球状菌丝团 最后形成暗褐色的菌核 二 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 在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密植的基础上 适时施药防治 1 农业防治合理密植 推广宽窄行栽插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肥水管理 浅水勤灌 适时晒田 控制群体 基肥足 追肥早 多施有机肥 增施磷 钾肥 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 化学防治防治适期与指标 早稻及籼稻 孕穗期病丛率达20 和抽穗期病丛率达30 40 时 中 晚稻分蘖到拔节期病丛率达20 和拔节期到孕穗期病丛率达10 15 时进行防治 发病严重时 5 7天后再用药一次 防治药剂与方法 每667米2用5 井冈霉素水剂150 200毫升 或20 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30 50克 或12 5 井冈霉素 蜡质芽孢杆菌水剂200毫升 或2 5 井冈霉素 枯草芽苞杆菌水剂250毫升 对水20千克机动弥雾或50千克手动喷雾 三 注意事项 要根据水稻品种 生育期 天气条件和肥水管理等因素分析合理安排总体防治时间 施药时要对足水量 均匀喷施 才能保证防治效果 稻曲病 稻曲病俗称丰收果 青粉病 谷花病 是水稻穗期的重要病害 近年来 随着水稻种植粳稻化 大穗及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 在我国发生呈加重趋势 稻曲病发病后 不仅影响水稻产量 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 而且 病原菌附着在稻米上污染谷粒 严重影响品质 一 症状 病菌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侵入 灌浆后显症 为害穗部谷粒 初见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物 逐渐膨大 最后包裹全颖壳 病谷比健谷大3 4倍 呈墨绿色 表面平滑 后开裂 散出墨绿色粉末 二 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 坚持以种植抗 耐病品种为基础 适期喷药预防关键的综合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 1 选用抗耐病品种 2 选用无病稻种 不在病田留种 3 加强肥水管理 增施磷 钾肥 防止迟施 偏施氮肥 2 化学防治对感病品种田块 特别是长势嫩绿且气象预报孕穗扬花期阴雨日多 在孕穗后期即距水稻破口期5 7天为防治的关键时期 每亩用5 井冈霉素水剂300 350毫升 或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 75克 或2 5 纹曲宁水剂300 350毫升 或10 真林悬浮剂120 150克 加水20千克机动弥雾或加水50 60千克手动喷雾 条纹叶枯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 具有暴发性 间歇性 迁移性等特点 病毒一旦侵入就会立即在植株体内蔓延 常导致植株死亡 一般地区失治田块病丛率超过50 重发地区病丛率超过90 减产超过50 甚至绝收 一 症状 水稻从苗期至孕穗期都可感病 其中以苗期至分蘖期最宜感病 早期发病株先在心叶 苗期 或下一叶 分蘖期 基部出现与叶脉平行的不规则褪绿条斑或黄白色条纹 感病品种心叶死亡呈枯心 苗期发病 常常导致枯死 分蘖期发病 病株分蘖减少 重病株多数整株死亡 病穗畸形或不实 水稻条纹叶枯病 二 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 治虫防病 采取切断毒源 治秧田保大田 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治手段 1 农业防治一是推广抗 耐病品种 二是适当推迟插栽期 三是推广小苗抛栽 机插秧等轻型栽培措施 四是避免偏施氮肥 2 化学防治重点抓好三个阶段的防治 一是防治麦田等毒源地的灰飞虱 降低迁入秧田和大田基数 二是狠治秧田灰飞虱 在灰飞虱迁入秧田高峰期用药防治 三是适期防治大田灰飞虱 在灰飞虱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 防治适期 秧田和本田初期是灰飞虱传毒为害的主要时期 秧田成虫防治应掌握灰飞虱迁入秧田高峰期 迅速开展防治 对若虫防治 应掌握在卵孵高峰至低龄若虫高峰期进行 农药选择 坚持速效药剂与长效药剂相结合 尤其是秧田成虫防治 使用异丙威 敌敌畏等速效性较好的药剂与吡虫啉 锐劲特等长效药剂相结合 提高防治效果 要注意药剂交替使用 延缓灰飞虱对吡虫啉 锐劲特等药剂产生抗药性 具体防治可每667米2选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 60克或5 锐劲特悬浮剂30 50毫升或20 异丙威乳油150 200毫升或80 敌敌畏乳油200 250毫升 补救措施 分蘖前期发病严重的田块 采用拔除病株 丛 补栽健丛的应急补救措施 能收到较好的减轻发病 减少损失的效果 三 注意事项 防治灰飞虱时要尽量做到统一 集中 连片 保证防治效果 减少传毒媒介 水稻病毒病 1 黑条矮缩病连粳6号 徐稻5号 镇稻99等粳稻品种和多个杂交稻品种上田间均有发生 一症状 病株识别特征 矮缩 分蘖增多 叶色深 叶片僵直 叶背有蜡白条 有的新叶扭曲皱缩 蜡白条 粳稻品种少 一般较细 较短 似缝纫机线 杂交籼稻病叶上的蜡白条较明显 水稻黑条矮缩病 叶背有呈突起状的白色或黑色 蜡条 防治难度 无有效药剂 无抗病品种 发现迟 7月中下旬 主要措施为麦收前后对秧田密集用药防治灰飞虱 调整播栽期避病 发病后及时采取分苗移栽 移苗补缺 促进健康株分蘖增加田间群体等补救措施 补救措施 1 病苗拔除并踩入泥中 喷药防治灰飞虱 2 移苗补缺 促进分蘖 增加成穗数 7月初病株率不到10 的田块 适当增施分蘖肥 病株率超过10 的 增加喷施腐植酸盐叶面肥等 移苗补缺 粳稻可以从健株穴中分取一部分秧苗移栽到空地 杂交稻可以剥蘖移栽 移苗补缺越早越好 7月10日以后不宜采取此项措施 在苏中 淮北地区 可以选用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 如目前徐淮地区应用较多的粳型旱稻品种 在7月上旬直播 或者先播种育苗 在秧苗5叶期及早移栽 水稻白叶枯病 一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 凋萎型 叶枯型 二 病害发生发展 1病害循环 发病病菌来源 病种子 病稻草 发病后产生菌脓随流水传播再侵染 2发病条件 1 品种和生育期 2 气候条件 适温多雨日照不足发病重 尤其是台风暴雨有利于传播 增加了湿度 造成了伤口 变高温为适温 发病重 3 栽培管理 深灌 淹苗 串灌 漫灌 有利于发病 偏施 迟N肥 植株茂密有利于发病 早稻 特青1号 特青2号 湘早籼21号 二九丰 浙福762中稻 扬稻7号等晚稻 晚粳1号 矮粳23号 盐粳2号 南粳15 四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控制菌源 无病区不从病区调种子 确需调种要进行严格种子消毒 85 强氯精300 500倍液 20 噻枯唑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液浸24 48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