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拉深模的基本原理 一 拉深是利用模具将平板毛坯或半成品毛坯拉深成开口空心件的一种冷冲压工艺 拉深工艺可制成的制品形状有 圆筒形 阶梯形 球形 锥形 矩形及其它各种不规则的开口空心零件 拉深工艺与其它冲压工艺结合 可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 如落料工艺与拉深工艺组合在一起的落料拉深复合模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拉深制品有 旋转体零件 如搪瓷脸盆 铝锅 方形零件 如饭盒 汽车油箱复杂零件 如汽车覆盖件 圆形拉深的基本原理一 拉深的变形过程用座标网格试验法分析 拉深时压边圈先把中板毛坯压紧 凸模下行 强迫位于压边圈下的材料 凸缘部分 产生塑性变形而流入凸凹模间隙形成圆筒侧壁 观察拉深后的网格发现 底部网格基本保持不变 筒壁部分发生较大变化 1 原间格相等的同心圆成了长度相等 间距增大的圆周线 越接近筒口 间距增大 2 原分度相等的辐射线变成垂直的平行线 而且间距相等 3 凸缘材料发生径向伸长变形和切向压缩变形 总结 拉深材料的变形主要发生在凸缘部分 拉深变形的过程实质上是凸缘处的材料在径向拉应力和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 凸缘不断收缩而转化为筒壁的过程 这种变形程度在凸缘的最外缘为最大 1 二 各种拉深现象由于拉深时各部分的应力 受力情况 和变形情况不一样 使拉深工艺出现了一些特有的现象 1 起皱 A 拉深时凸缘部分的切向压应力大到超出材料的抗失稳能力 凸缘部分材料会失稳而发生隆起现象 这种现象称起皱 起皱首先在切向压应力最大的外边缘发生 起皱严重时会引起拉度 B 起皱是拉深工艺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常的拉深工艺中是不允许的 常采用压力圈的压力压住凸缘部分材料来防止起皱 C 起皱的影响因素 a 相对厚度 t D其中t 毛坯厚度 D 毛坯直径判断是否起皱的条件 D d 2Zt d 工件直径 b 拉深变形程度的大小但是在拉深变形过程中 切向压应力及凸缘的抗失稳能力都是随着拉深进行 切向压应力是不断增大 变形区变小 厚度相对增加 变形失稳抗力增加 两种作用的相互抵消 使凸缘最易起皱的时刻发生于拉深变形的中间阶段 即凸缘宽度大约缩至一半左右时较易发生起皱现象 2 变形的不均匀 拉深时材料各部分厚度都发生变化 而且变化是不均匀的 凸缘外边缘材料厚度变化最大 拉深件成形后 拉深件的坯口材料最厚 往里逐渐减薄 而材料底部由于磨擦作用 拉深凸模与底部材料间 阻止材料的伸长变形而使底部材料变薄较小 而底部圆角部分材料拉深中始终受凸模圆角的顶力及弯曲作用 在整个拉深中一直受到拉应力作用 造成此处变薄最大 所以拉深中厚度变薄主要集中于底部圆角部分及圆筒侧壁部分 我们把这一变薄最严重的部位称作危险断面 拉深过程中 圆筒侧壁起到传递凸模拉力给凸缘的作用 当传力区的径向拉应力超出材料极限 便出现拉破现象 3 材料硬化不均匀拉深后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引起材料的冷作硬化 由于各部分变形程度不一样 冷作硬化的程度亦不一样 其中口部最大 往下硬化程度降低 拉近底部时 由于切向压缩变形较小 冷作硬化最小 材料的屈服极限和强度都较低 此处最易产生拉裂现象 2 3 五 圆筒形件拉深系数1 拉深系数的概念 拉深系数是指拉深后工件直径d与拉深前毛坯直径D之比 M d DA M 1 拉深系数M反映了拉深时材料变形程度的大小 M越小 表明变形程度越大 B 拉深系数M是拉深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是拉深工艺计算和模具设计的重要依据 C 实际生产中 为减少拉深次数 M一般取最小值 D 当M小到一定值时 凸缘外边缘便会出现起皱现象 但可用增加压力圈的压边力防止起皱的出现 E 当M小到一定值时 出现拉破现象 拉破一般出现在拉深力快出现峰值时 即拉深的初始阶段 F 极限拉深系数 在危险断面不被拉破的条件下所能采用的最小拉深系数 2 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 A 材料的机械性能 材料的塑性好 屈服比 s b小的材料 m可小些 因 s小 说明材料易变形 b大 说明危险断面承载能力高 不易拉断 B 毛坯的相对厚度t DC 拉深方式 有压力圈时 拉深系数M可小些 D 模具结构 拉深模的凸 凹模圆角的大小 及凸 凹模之间的间隙大小 对拉深系数影响很大 E 磨擦与润滑条件 要求凹模 压力圈与毛坯接触面应光滑 要求润滑 但凸模与毛坯接触面要粗糙些好 不要润滑 以增加磨擦力 减少拉裂的可能性 4 3 拉深系数的确定 由于影响材料拉深系数的因素很多 理论计算与实际相差太大 各种材料的拉深系数都是由实验方法获得的 六 拉深模的分类 1 再次拉深模 它是半成品毛坯套在压力圈上定位 上模下降 下模上的凸模把半成品毛坯拉入凹模中 使半成品直径减少 主要区别 是压边圈与首次拉深的压边圈不同 2 复合拉深模 其中其拉深凹模又起到落料凸模的作用 七 圆筒形拉深工艺计算1 无凸缘筒形件拉深的工艺计算 1 拉深次数的确定A 求出工件的拉深系数 mz d DB 如果mz m1 则可一次拉深成形 如mz m1 则需多次拉深 两次或两次以上 C 求m1 m2 m3 mn直到体积小于mz为止 为时的n即是拉深的次数 D 另一种方法是由工件的相对高度H d和相对厚度t D确定 E 多次拉深的目的是防止拉裂 5 再次拉深的特点 变形仍然是依靠径向拉应力和切向压应力的联合作用 使半成品的直径发生收缩 增加高度 它与首次拉深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 工艺计算程序 确定切边余量 计算毛坯的直径 确定是否用压边圈 确定拉深系数与拉深次数 确定各次拉深的直径 确定各次拉深的凸凹模圆角半径 ra 0 8 D d tran 0 6 0 9 ran 1 拉深模的基本原理 四 八 拉深的模具结构 首次拉深模 模具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制造容易 压边圈即起压边作用 又起卸料作用和板料的定位作用 凸模上开有气孔 以防止拉深件紧吸附于凸模上而造成困难 模具采用倒装式 以便在下部空间较大的位置安装和调节压边装置 再次拉深模 再次拉深模 半成品毛坯套在压边圈上定位 上模下降 下模上的凸模把半成品毛坯拉入凹模中 使半成品直径减小 主要区别 是压边圈与首次拉深的压边圈不同 复合拉深模 拉深的凹模又起到落料凸模的作用 九 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其工作部分主要是指拉深凸模 凹模和压边圈 这些工作部件的结构尺寸对拉深件的变形和拉深件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7 拉深间隙拉深间隙对拉深件筒形直壁部分有校正作用 间隙大 则校正作用减小 效果不明显 形成口大底小的锥形 间隙减小 则拉深力增大 易造成拉破的现象 而且模具的磨损快 考虑到拉深中外缘的变厚 除最后一次拉深间隙取等于或略小于板料厚度以外 以保证工件精度 其余拉深都应把间隙取为稍大于材料厚度 对于不用压边圈的拉深 Z 1 1 1 Zmax 未次拉深用小值 中间拉深用大值 凸凹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对拉深件影响更大 凹模圆角不能小 但太大 易造成压边面积小而起皱 而且拉深过程中 凸缘较早离开压边圈 亦会引起起起皱现象 凸模圆角小 圆角材料变薄严重 易拉裂 ran 0 6 0 9 tan 1rt 0 6 1 ra最后工序rt r工件 1 t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拉深件尺寸精度主要取决于最后一道工序 拉深凸凹模尺寸 与中间工序尺寸无关 所以中间工序可直接取工序尺寸作为模具工作部分尺寸 而最后一道工序则要根据工件内 外 形尺寸要求和磨损方向来确定凸凹模工作尺寸及公差 按尺寸标注方式 标外形 a D 0 75t ndt D 0 75 2Z t按内形标注 Da d 0 4t 2Z adt d 0 4t t其中 a和 t按 级精度 拉深凸模出气孔按d 5 mm 8 采用压边圈条件及压边圈类型 不产生起皱的条件是 d 22t 压边装置的类型 刚性和弹性两类 刚性压边圈 是双动压力机上利用外滑块压边 压边不随拉深的行程变化而变化 弹性压边装置 用于单动压力机上 压边力随冲床的行程变化而变化 压边圈的类型 平面压边圈 一般用于首次拉深带弧形的压边圈 用于t D 0 3带有小凸缘圆角半径的拉深 带限位装置的压边圈 保持压边力均衡 防止压边圈把毛坯压得太死 十 拉深的质量分析 1 拉裂 起皱 由于压边力小 造成起皱 使拉入凹模型腔困难 2 拉裂 径向拉应力太大 3 起皱 切向压应力太小 失稳 4 工件边缘呈锯齿状 毛坯边缘有毛刺 5 工件边缘高低不一 毛坯中心与模具中心不一致 或是由于材料壁厚不均 凹模圆角半径 模具间隙不均 6 危险断面显著变薄 圆角半径 模具 太小 压力力太大 7 工件底部拉脱 凹模圆角太小 材料处于切割状态 8 工作凸缘折皱 凹模圆角半径太大 拉深未了时压力圈压不到 起皱后被继续拉入凹模 9 10 11 12 13 14 备注 冲头做补强时 脱料板必须用下图所示结构 15 16 17 18 1 模具安全 由于在模具生产过程中 会出现以下诸多问题 导致模具损坏 主要问题有 A 送料不准或误送 产品放反或位置错误 B 模具压字模 压线 以及一些模具力不平衡的情况 空打会损坏模具 C 生产过程中有废料跳出 特别是溥料冲孔 落料孔堵塞 D 连续模产品出模不顺 E 入子以及其它部件被带出模面 F 操作人员误操作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 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 来解决有关模具安全问题 送料不准或误送主要是指连续模的送 在送料机送料的情况下 防止事故的办法是设计检知装置 有两种常用方法 一是检测销检知 二是光电检知 在手工送料 指试模以及机送开始阶段 的情况下 可通过刺破步距和侧刃定步距来防止 产品放反或位置错误主要是指工程模的产品定位 例有些产品左右基本对称 如不定位设计不合理 会造成产品定位错误 因此不但要定位可靠 而且要有防呆作用 对不能空打的模具 可设计限位柱 限位柱有内外之分 见限位柱设计标准 也可设计成磨压料槽的形式 溥料冲孔的废料跳出 对小孔可采用吸气装置 大孔可在冲头上加顶料销 落料孔堵塞主要在试模阶段由试模人员加强检查 确保落料顺畅 产品出料不顺一定要在设计过程中模拟其出模方式 为了方便产品出模 方式有多种多样 主要有铣斜面 加顶料销等等 必要时加吹气装置 入子以及其它部件被带出模面 冲头 入子要设计扣位 也可用螺丝固定 上模固定销不能有从上模落下的可能 操作人员误操作现象 加强教育 防止模具空打 指不能空打的模具 以及模具过分压死 2 人身安全 主要从改善操作条件以及加强人员培训入手 例A 冲床上要安装红外线安全设备 B 工人从模具中取产品时使用安全器 冲床真空安全器 磁铁式手安全器 木柄安全器 一般不可多人操作冲床 19 冲裁间隙配置原则 冲孔跟公落料跟模 即冲孔的大小 是和冲头大小一样的 细微差别忽略 而冲出之物体 或为产品 或为凸米 或为打舌位等 的形状大小则是和模腔一样大小 细微差别忽略 20 21 设计图上特殊符号的说明 22 沖裁力計算標准 沖裁力是指沖壓時材料對公模的最大抵抗力 沖裁力的大小 主要与材料的性質 厚度和沖件分离的輪廓長度有關 用平刃沖裁是時 沖裁力按下式計算 P 1 3Ltb或P LtC式中 P為沖裁力 N或KN L為沖裁周邊長度 mm t為材料厚度 mm b為材料抗剪強度 N mm2 C為材料抗拉強度 N mm2 1 3為考慮到板料厚度公差 模具刃口鋒利程度 沖裁間隙以及材料機械性能等變化因素的系數 在沖裁完成之后 由于材料的彈性變形 材料和沖子表面接触 產生摩擦的作用 會使沖件或廢料套在沖子上或卡在下模內 為了使沖裁順利 操作方便 就需要把套在沖子上的材料卸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画颜料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根雕凳子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广告开瓶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中药专业知识模拟习题与参考答案
- 2025年备用油箱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培训试题(答案)
- 公路项目资金筹措与管理方案
- 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方案
- 电气试验工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需求分析及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排尿评估及异常护理
- 硅锰合金的冶炼要点
-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期中考试初一数学试卷及答案
- 财政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含答案)
- PDCA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士交接班质量
- 减速机整机检验报告修改版
- 叉车日常检查维护记录
- DID双重差分法
- 《建筑装饰构造》全套教案(完整版)
- 回流焊温度曲线
- 《建设工程直接发包通知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