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思想的新陈代谢.ppt_第1页
儒学思想的新陈代谢.ppt_第2页
儒学思想的新陈代谢.ppt_第3页
儒学思想的新陈代谢.ppt_第4页
儒学思想的新陈代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近现代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儒家思想的新陈代谢 一 儒学思想的新陈代谢 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西汉时期改造两宋时期儒学哲学化 理学形成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顶峰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逐渐失去统治地位 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 儒家思想地位上升 儒家思想 1 春秋时期创立 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仁 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主张 仁者 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 背景 重点问题 1 百家争鸣2 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成就 地位 百家争鸣 创立 1 原因 社会变革2 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3 流派 道家 老子 庄子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4 意义 书11页 经济上 井田制瓦解 根本原因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 士 在社会 政治活动中活跃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 学术下移 私学兴起 孔子 百家争鸣 重点问题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及地位 2 战国时期发展 特点 作用 荀子 孟子 主张施行 仁政 民贵君轻 政在得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把 礼 和 法 共同作为治国施政不可缺少的原则 综合法 道思想 对儒学改造 儒学思想体系更完整 成为蔚然大宗 董仲舒吸收了道和阴阳五行家等思想 形成新儒学 主张 君权神授 大一统 他的学说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被汉武帝所采纳 从此 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重点问题 1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 措施 结果 3 西汉时期改造 4 两宋时期儒学哲学化 理学形成 理学是两宋时期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吸收了佛教 道教的一些思想 北宋代表是 二程 南宋代表是朱熹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其主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南方孔子 朱熹 重点问题 1 理学的特点2 二程和朱熹的思想主张 明清 八股取士 考卷仅从儒家的四书 五经中命题 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释经观点 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5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顶峰 也因僵化而衰落 儒学已经走到极端 明朝后期的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 万世之至论 否定孔子是 天生圣人 反对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明清三大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儒学 明代王阳明把儒学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的 心学 是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重点问题 1 王阳明 李贽的思想主张2 明清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时代背景和思想主张3 明清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原因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6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逐渐失去统治地位 1 洪秀全 2 洋务运动 3 维新变法时期 4 新文化运动 5 新中国成立以后 吸取儒家大同思想结合西方基督教教义 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儒家思想被利用 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为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 受猛烈抨击 正统地位动摇 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 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 重点问题 1 西学东渐和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主张 实践2 维新变法的背景和主张 与顽固派的论战 实践 结果3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原因 标志 时间 主要阵地和主要内容 口号 发展 性质 影响 7 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与新文化建设结合 成为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思想要素 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不少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 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 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 霍尔说 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 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 1 大一统 思想 对巩固中央集权 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有积极作用 2 仁 仁政 及 以德治民 等观点 有助于防止暴政 缓和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 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3 仁义 孝道 等观点 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 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4 儒家教育思想 如 温故而知新 因材施教 等 对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5 儒家思想渗透到我国文学 艺术 科学等各个方面 对我国文明的进步 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舍生取义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修己安人 见利思义 见得思义 等道德原则对于人格健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丰富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对于规范当前商业活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1 某班同学在编写 诸子百家论治国 的历史短剧时 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A 兼爱非攻 互助互爱 B 民贵君轻 社稷次之 C 为政以德 爱惜民力 D 以法治国 中央集权 巩固练习 B 2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 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 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 但只要好好教育 孩子会改正错误 B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 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 必须严厉地惩罚他 使他害怕 以防再犯D 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 而是环境不好 应择善而居 A 3 夫仁义礼制者 治之本也 法令刑罚者 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 无末者不成 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 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 尊儒抑法B 尊法抑儒C 儒法并用D 外儒内法 C 4 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 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其根本原因是 A 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 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 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 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 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C 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列强的军事 经济 政治和思想文化侵略的加深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仁人志士为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努力一次次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而近现代史上的每次重大社会变革都以思想的解放为先导 从鸦片战争期间的 向西方学习 新思潮萌发 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此过程的实质是东西方思想的碰撞与交融 把西方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 是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先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和中国化 后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二 近现代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和中国化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 近代前期东西方思想的碰撞和交融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中国化 1 促使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 使中国从传统思想文化走向近代思想文化的原因 外因 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所带来的文化冲击 内因 根本动力 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为随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中国人民需不断探索新救国救民道路 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成长 要求创造和发展为它服务的新文化新思想 2 近代中国东西方思想的碰撞与交融过程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末 学习西方的器物阶段 地主阶级抵抗派萌发的新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思想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第二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学习西方的制度阶段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三民主义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发展 重点问题 1 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 时间 内容 性质和意义 评价 2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 新三民主义 条件 形成 意义 第三阶段 20世纪初叶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阶段 新文化运动 前期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思想 主张用民主 科学 新道德 新文学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动摇了封建思想 儒学 统治地位 是近代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后期李大钊等宣传马克思主义 重点问题 1 新文化运动原因 内容及影响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情况3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运动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促使中国人面对现实 放眼全球 重新认识世界 探索救国之路 中体西用指导下的洋务运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 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次突破 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又一次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3 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历程 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918年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在中国传播 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1922年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开始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1927年工农武装割据的提出表明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 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形成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伟大的三大成果 1953 1956年三大改造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 1956年中共八大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探索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发展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 1 毛泽东思想 形成条件 客观 中国国情和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需要主观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 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形成的标志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的提出 到中共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影响 各阶段成果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社会性质 革命性质 领导者 同盟军 革命对象问题 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端 土地革命时期创造性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过渡时期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问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 思想精髓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2 邓小平理论 形成条件 客观 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主观 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集体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 思想内容 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的历史课题 发展道路 基本国情 根本任务 外部条件 政治保证 战略步骤 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 祖国统一 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 历史地位 形成过程 A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1982年 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概念 C 1987年 中国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 D 1992年 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E 1992南方谈话 成熟 F 1997年中共十五大写入党章 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思想精髓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3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 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回答21世纪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如何建设党 的课题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纲领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