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无锡公路客运的发展方向研究_第1页
高铁时代无锡公路客运的发展方向研究_第2页
高铁时代无锡公路客运的发展方向研究_第3页
高铁时代无锡公路客运的发展方向研究_第4页
高铁时代无锡公路客运的发展方向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铁时代无锡公路客运的发展方向研究高铁时代无锡公路客运的发展方向研究 一一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1 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根据国家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08 年修订 2020 年全国铁路 营业里程将达到 12 万公里 建立起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铁路快 速客运通道 形成以 四纵四横 为干线的铁路高速客运专线里程 1 6 万公里 同时 将进一步延伸并扩大客运专线覆盖面 加强客运专线 之间相互连通和衔接 并在环渤海 长三角 珠三角地区建设三个城 际客运系统 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形成连接所有省会及 50 万以上 人口城市的高速铁路网络 截止到 2010 年底 国家规划建设的 49 条高速铁路项目 已建成 26 条 营运里程超过 7000 公里 其中 沪宁和沪杭城际高铁已于 2010 年下半年相继开通 京沪高铁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目前 高铁从 无锡至南京运行 1 个小时左右 至杭州只要 1 个小时 42 分钟 长三 角中心城市间快速交通圈已基本形成 必将对客运市场结构产生深刻 的变化 2 图图 1 2020 年高速年高速铁铁路网路网规规划布局划布局图图 2 铁路发展对公路客运的影响 在城际铁路与高速铁路客运出现前 由于高速公路的出现 公路 客运快速 便捷 舒适的优势对传统铁路运输形成了较好的竞争优势 使得大量中长旅客从铁路转向高速公路直达客运 公路运输企业赢来 了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 但随着铁路连续六次提速 严重削弱了公路 运输快速方面的优势 城际铁路与高速客运专线的出现又在发车频率 等便捷性方面超过了公路运输 大量分流了沿线公路客运的中 长途 旅客 干线 城际 发达经济区域等传统公路客运收入 盈利主要来源 的 黄金班线 大受冲击 客流量急剧下降 道路客运企业经营面临前 所未有的压力 高速铁路凭借其安全 舒适 准点和运量大 速度快的 优点 对公路运输形成极大的挑战 但是 高速铁路也有其 点到点 运输方式的天然局限性 其优势的发挥也是有限制的 对公路运输的 竞争不可能是全方位的 毁灭性的 因此 本文将通过分析沪宁沿线 无锡公路客流的变化情况 重点研究公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并对各 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为引导无锡公路客运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提供依 据 3 二 无锡公路客运的沪宁线客流情况分析二 无锡公路客运的沪宁线客流情况分析 1 高 高铁铁开通后公路客流开通后公路客流变变化情况化情况 在沪宁沿线 无锡客运公司开通了直达上海 南京 苏州 常州 昆山 镇江 丹阳等城市 简称 高铁直达站 及其所辖的县级市 行 政区及乡镇 简称 非高铁直达站 等班线 日均客流在 9500 人左右 沪宁城际高铁自 2010 年 7 月 1 日开通后 无锡公路客运量经历了由 客流大增到逐渐回落的过程 如图 2 所示 2010 年 3 季度 公路客运 量突破了 105 万人 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20 9 而今年 1 季度的公路 客流量则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图图 2 沪宁沿沪宁沿线线无无锡锡公路客运量公路客运量变变化化图图 沪宁城际高铁开通后 通达 高铁直达站 的公路客运量受影响较 大 客流变化较明显 通达 非高铁直达站 的公路客运量受影响较小 呈平稳上升趋势 如表 1 所示 4 表表 1 高高铁铁直达站与非直达站的公路客流直达站与非直达站的公路客流变变化情况化情况 客流指标 2010 年 1 季度 2010 年 2 季度 2010 年 3 季度 2010 年 4 季度 2011 年 1 季度 高铁直达站的公路 客运量 万人 39 4851 6557 0744 2737 86 同比增长 2 0410 3334 467 87 4 09 非高铁直达站的公 路客运量 万人 46 9350 1448 3044 9548 01 同比增长 4 967 598 061 872 32 从无锡到达各高铁直达站的公路客流变化情况来看 除南京 常 州和上海外 其他城市 2011 年 1 季度的客流量都较去年有所下降 如图 3 所示 其中 到达上海和常州的公路客流量略有上涨 到达南 京的公路客流量上涨最多 较去年同期增长 52 26 图图 3 无无锡锡到达各高到达各高铁铁直达站的公路客流直达站的公路客流变变化化图图 2 公路客流 公路客流变变化的原因分析化的原因分析 从网络 报纸等媒体以及乘客对沪宁城际高铁的反映来看 无锡 5 公路客流在城际高铁开通之初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旅 客对新建的高铁站位置还不熟悉 对如何乘坐高铁 下车后是否方便 到达目的地等问题都存在疑虑 二是沪宁间短途动车被高铁取代 尽 管速度略有提升 但票价高出动车票价 50 被高铁 和 票价高 成 为旅客普遍共识 三是高铁站点相对原来的动车站点进行了调整 部 分旅客需要增加换乘 如 原来的动车停靠上海站 现在大部分高铁 和动车都停靠在上海虹桥站 而公路客流于今年初逐渐回落则主要是受高铁的速度和票价两 方面因素的综合竞争影响 从高铁的技术性能来看 安全 快速 舒适 的特点使商务人士和高收入群体成为其重要的旅客组成部分 公路客 运因速度无法与高铁媲美而丧失了一部分客流 从高铁二等座的定价 标准来看 无锡到达南京 上海和镇江的高铁票价较公路票价分别高 28 元 14 元和 12 元 到达其余城市的票价差都在 10 元以内 到达苏 州和常州的高铁二等座票价甚至低于公路票价 公路的票价优势随着 行程的减少而降低 中低收入的旅客将在高铁和公路客运中选择性价 比更高的出行方式 表表 2 沪宁高沪宁高铁铁和公路客运的票价和运行和公路客运的票价和运行时间时间一一览览表表 高铁票价 元 公路客运票 价 元 高铁运行时间 分钟 公路平均运行时 间 分钟 到达 城市 一等座二等座 最快最慢 上海9861473469120 南京13685574675132 苏州332021142760 6 常州301921133260 昆山593731234184 镇江865442305590 丹阳654138244390 注 旅客出发城市为无锡 三 高铁与公路客运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三 高铁与公路客运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在高铁和公路客运两种运输方式的竞争 中 归根到底是以安全 快速 便利 经济 舒适及服务质量为需求导 向的竞争 1 安全性 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旅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是旅客最为关注的指 标 主要包括途中财产安全 事故率 故障率和事故对旅客的损伤程 度等 2 快速性 主要指旅程时间 一般包括正常运行时间 换乘时间 候车时间 塞车时间 中途车辆停车次数等 主要与车辆的运行速度和发车频率 有关 为方便数据采集和研究 本文仅采用正常运行时间来表示快速 性 3 经济性 主要指旅程费用 即车票价格 由于旅客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不同 对票价的敏感度一般也不同 4 便利性 7 主要指旅客从起点到终点的出行便利程度 包括售票便利性 上 下站点分布与进出站的便利性 发班频率 公交接驳以及换乘次数等 因素 5 舒适性 主要指旅途中的舒适程度 包括车辆颠簸程度 座位舒适度 车 内空间舒适程度 车辆运行的平稳性等 6 服务质量 主要包括在途服务质量和车站服务质量 如 站内服务态度 车 站服务环境 乘务员服务水平 车上消遣服务 车上休息环境 有无洗 手间及其环境等因素 上述因素 对于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来说各有所长 高速公路客 运服务点多 范围广 具有网络优势 在可达性方面优势明显 能在较 高程度上实现 门到门 服务 而且票价比高铁低 而高速铁路的技术 速度则远远高于公路客运 在运行时间上具有绝对优势 安全性也要 好于公路客运 同时 由于两种运输方式软硬件水平的日益改善 在 舒适性和服务质量方面无明显差距 因此 本文将选取安全性 快速 性 经济性 便利性四项指标作为影响高铁与公路客运竞争力的主要 因素 并通过对该四项指标的综合效用分析 研究沪宁沿线高铁与公 路客运之间的竞争力强弱 表表 3 高高铁铁与高速公路客运交通技与高速公路客运交通技术经济术经济性能比性能比较较 运运输输方式方式安全性安全性快速性快速性经济经济性性便利性便利性舒适性舒适性服服务质务质量量 高速铁路 8 高速公路 注 表示占优 表示不占优 表示优势不明显 四 沪宁城际高铁与公路客流的竞争模型四 沪宁城际高铁与公路客流的竞争模型 高铁与公路客运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客流的竞争 一般以客流分担 率来衡量 目前 在可供选择的交通客流分担率估计模型中 较为成熟 且运用最广泛的是 Logit 模型 该模型能够较全面地考虑出行选择的 各方面影响因素 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因此 本文将以该模 型为基础建立沪宁沿线公铁竞争模型 1 模型建立 模型建立 旅客在选择出行方式时 通常会综合衡量交通方式的安全性 快 速性 经济性及便利程度等因素 以选择适合自己或性价比最高的出 行方式 即综合效用值最高的出行方式 综合效用值的大小主要取决 于各项技术经济性能指标及相应权重的大小 一般采用 加法规则 和 乘法规则 进行标定 加法规则 如果决定某一属性的诸因素具有独立性 它们各自所 起的作用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无本质上的差别 且可以互相线性补 偿 则宜采用加法规则对诸因素加以合并 乘法规则 如果决定某一因素属性的诸因素是相互独立的 所起 的作用也是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无本质上的差别 但只有当各个因 素都较优时 它们所决定的属性才能较优 而一旦存在某一因素较差 即使其他因素较优 整个属性亦极差 则须采用乘法规则对诸因素加 9 以合并 根据上述规则及文中所选取的四项影响因素 综合效用函数可表 示如下 1234 V 其中 分别表示安全性 快速性 经济性和便利性 等性能指标 分别表示安全性 快速性 经济性和便 1 2 3 4 利性的权重 由此 运用 logit 模型 可以得到沪宁沿线第 种交通运输方式的i 客流分担率如下 i P 2 1 i in i i Exp V P Exp V 2 参数设定 通过对沪宁沿线高铁与公路客运的调研和资料收集 参照相关专 家观点 将安全性 快速性 经济性和便利性等性能指标及权重标定 如下 安全性 一般以安全可信度来标度 安全可信度是随伤亡事故率 的变化而反比变化的 当安全事故率为零时 安全可信度为 l 当伤亡 事故率超过一定限度时 安全可信度为 O 即在旅客选择出行方式时 首先要确信该出行方式是安全的 否则绝不会选择 因此 本文取 另外 随着高铁和公路运输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者皆具 1 有较高的安全性 其中高铁的安全性更胜一筹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 安全隐患 本文取高铁和公路运输的安全度分别为 0 95 和 0 85 10 快速性 目前 高铁是我国最快速的陆路交通客运方式 以沪宁 城际高铁无锡至南京段为例 运行时间最短 46 分钟 最长 76 分钟 平均时长 62 分钟 公路运输速度与私家车速度相当 无锡至南京中央 门站的运行时间为 2 2 小时 经济性 从沪宁线无锡至南京段的票价来看 高铁一等座 136 元 二等座 85 元 由于票价偏高 多数旅客会选择二等座 取 0 8 的权重 进行计算 平均票价为 0 2 136 0 8 85 95 2 元 无锡到南京中央门站 的公路客运票价为 57 元 相对高铁来说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便利性 从发车频率 售票方式及起点站公交接驳等情况来看 沪宁高铁与无锡公路客运在旅客乘车前提供的便利程度基本相当 因 此 本文主要考虑旅客下车后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 以下客站到达 目的地的时间来表示 由于公路客运机动灵活 在可达性方面较高铁 具有一定优势 如 无锡客运开通了直达浦东机场 仙林大学城以及 一些县级城市的班线 减少了换乘时间 而高铁站一般都需要地铁或 公交等方式进行换乘到达目的地 根据各城市的公路和高铁客运站分 布情况 本文假设公路客运无需换乘 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为 15 分钟 高铁站接驳的公交运输方式较为便利 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为 40 分钟 旅客时间价值 是旅客在利用某种交通方式出行过程中所消耗时 间的货币价值表现 与旅客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根据沪宁沿线城市 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 GDP 人口数量 P 及劳动者的平均劳动时间 T 取 8 小时 天的工作制 计算旅客时间价值为 37 GDP TP 元小时 11 表表 4 沪宁沿线城市沪宁沿线城市 2010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常住人口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常住人口 到达城市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常住人口数 万人 上海16872 422301 91 南京5010 36800 47 无锡5758 00637 26 苏州9168 911046 6 常州2976 68459 2 镇江1956 64311 34 为确保效用函数中各因素的有效合并 根据旅客时间价值 可以 将快速性和便利性表示为 求得高铁的快速 WT 性和便利性的货币价值分别为 38 23 元和 24 67 元 公路客运的快速 性和便利性的货币价值分别为 81 4 元和 9 25 元 货币价值与运输方 式的快速性和便利性成反比 货币价值越高 速度越慢 便利性越差 另外 根据调查显示 沪宁高铁无锡站的日均运量为 2 万人 每天 高铁与无锡公路客运的分担率分别为 67 7 和 32 3 根据上述分析及已知数据 确定安全性 快速性 经济性和便利 性的权重系数分别为 1 0 0515 0 0074 0 0411 五 沪宁高铁与公路客运竞争力的敏感性分析五 沪宁高铁与公路客运竞争力的敏感性分析 为保证运输安全 公路客车需按照高速公路的速度设计标准行驶 在运行时间上已无缩减可能 因此 本文仅对经济性和便利性进行敏 12 感性分析 表表5 经济经济性的敏感性分析性的敏感性分析 票价 元 575247423732 降幅 元 0510152025 公路客运分担率 32 332 933 634 435 135 8 从经济性的敏感性分析可以看到 公路客运采用降价策略可以吸 引一部分旅客 但效果并不明显 即使从无锡到南京的票价下降25元 客运分担率仅提高了3 5 而随着人力和燃油等运营成本的不断上 升 公路客运企业的利润几乎已无压缩空间 因此 通过降价提高竞 争力的策略要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相适应 不能盲目降价 表表6 便利性的敏感性分析便利性的敏感性分析 下车站到目的地时 间 分钟 405060708090 增幅 分钟 01020304050 高铁客运分担率 67 762 356 550 544 538 7 从便利性的敏感性分析可以看到 下客站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超 过70分钟后 旅客开始从高铁向公路客运转移 即旅客能容忍的接驳 换乘到目的地的时间为70分钟 尽管现在各大城市的高铁站都有地铁 和公交进行接驳 但是偏离市区的地区仍存在交通不便的情况 为公 路客运发挥点多面广 灵活机动的优势提供了发展空间 六 无锡公路客运在高铁时代的发展策略六 无锡公路客运在高铁时代的发展策略 13 通过沪宁沿线公铁竞争形势及敏感性分析可以看出 高铁因速度 优势在中短途客运中同样占据了主导地位 同时 高铁还在酝酿降速 降价的多种运营模式 将对公路客运产生更大的冲击 因此 公路运 输应树立科学发展观 采取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策略 扬长避短 内联 外协 以实现公路运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调调整整发发展定位 拓展展定位 拓展经营经营空空间间 在经营策略上 针对高铁时代 带来的客运格局变化 确立 车头向下 为发展方向 定位于实现与高 铁的合理分工和短驳衔接 在班线网络布局上 将中短途班线作为发 展重点 通过增加配客站 落客点 避开与高铁客运班线的重叠和直 接竞争 将 战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