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版块 同步训练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海洋形成的原因是( )A . 板块的碰撞B . 板块的张裂C . 板块的挤压D . 板块高低运动2. (2分)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的板块是在海洋上慢慢移动的B .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个部分C . 目前地震学家能借助地震仪准确预报各种地震D . 虽然地球上有很多水,但是淡水资源仍很贫乏3. (2分)(2014义乌)今年5月25日,云南盈江发生5.6级地震,30余万人受灾。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有些地震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B .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C . 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D . 目前对地震的预测水平还不高4. (2分)中国东部的琉球群岛是以下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A .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B .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 .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 . 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5. (2分)下列可以证明“非洲和南美洲以前连在一起”的证据包括( )古生物化石 现代自然带的分布 地层构造 地形地貌的相似性A . B . C . D . 6. (2分)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B . 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C . 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D . 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大板块的内部7. (2分)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底,是太平洋板块在这里俯冲到另一大洋板块之下形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马里亚纳海沟是由地球外力作用形成的B . 马里亚纳海沟与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相同C . 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马里亚纳海沟D . 该地附近地壳稳定,一般不会出现火山和地震8. (2分)图3一6一1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l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说明了( )A . 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B . 地球是个球体C . 生命是不断演化的D . 海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9. (2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B .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C . 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D .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内部比较活跃10. (2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28.2N,84.7E)发生8.1 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的原因是( )A .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B . 亚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C .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D . 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11. (2分)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B . 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C . 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D . 各个板块是始终静止不动的12. (2分)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与论证,找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的是( ) A . 非洲和南美洲都有黑色人种B . 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C . 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具有可拼性D . 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13. (2分)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 . 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B . 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C .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D .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似14. (2分)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A .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B .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C . 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D . 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9分)15. (6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根据_和_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提出了_学说。 16. (2分)2018年2月6日,我国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经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震级为6.5级,震源深度为11千米。 (1)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看,台湾位于_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属于地震多发地带。 (2)地震对某地造成的破坏往往与地震强度、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因素有关。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有_。 A . 同级别的地震震源越深,破坏力越小B . 震中距是震源到震中的距离C . 现代科学发展水平还不能对地震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报17. (6分)2018年5月全国各地举行了“同心共筑中国心”系列纪念汶川特大地震公益活动。 (1)地壳变动的主要形式除地震之外还有_。 (2)根据2016年、2017年、2018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可知地震集中发生在_处。(3)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是( )(多选)。 A .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对应B . 南极洲发现温暖条件下形成的煤层C . 非洲西岸的沉积物比南美东岸早4500万年D . 太平洋底部结构极不均一不像是同一个板块E . 非洲与南美洲发现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及现代生物的亲缘18. (3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上升。那是因为_板块俯冲到_板块造成的,附近也是_多发区。 19. (2分)“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中一种重要方法。观察以下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两人朝不同方向用力拉板,直至纸撕裂。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的_;(2)如图乙所示是潜水艇浮沉的模拟装置。用注射器将水逐渐注入小瓶中,小瓶从漂浮状态至恰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小瓶所受的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3)如图丙所示是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薄膜向下运动模拟的是_过程。三、 探究题 (共2题;共20分)20.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21. (10分)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回答13题。(1)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A . B . C . D . (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 .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 . 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C . 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D .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A . 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B . 岩石圈板块的运动C . 火山和地震D . 全球气候的变化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学科命题趋势分析
- 相机模组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城市公共自行车使用管理及租赁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变压器及配套电力设备租赁服务保障合同
- 2025年度特色中药店加盟经营合同实施细则
- 2025年度铜矿开采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合同环保责任担保协议
- 2025年医药销售公司市场拓展与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环保科技企业试用期实习生劳动合同
- 2025年特色主题餐厅租赁合同范本(含餐饮设备)
- 2025年企业全面人才选拔与潜能激发服务协议书
- 化工安全与环保PPT
- 河道修防工高级工试题
- 女性生殖脏器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协调机制和工资预防机制
- 流体力学的课件
- GB/T 9258.1-2000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分析第1部分:粒度组成
- GB/T 4458.3-2013机械制图轴测图
- GB/T 311.2-2013绝缘配合第2部分:使用导则
-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新录用公务员取消录用审批表
-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液体复苏策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