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输载体》PPT课件.ppt_第1页
《物质运输载体》PPT课件.ppt_第2页
《物质运输载体》PPT课件.ppt_第3页
《物质运输载体》PPT课件.ppt_第4页
《物质运输载体》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学习目标 认识三种血细胞 体验生活和科学的密切关系 血浆 55 淡黄色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暗红色 血细胞 45 白色 看一看 想一想 1 实验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2 血液有哪几部分组成 一 血液的组成 实验 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 抽取新鲜的血液10毫升 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的试管里 静置一段时间 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 成分 功能 运载血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血浆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 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 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 血液可以流动 因此称做 流动的组织 为什么把血液称做 流动的组织 一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1 2 3 规范操作显微镜 明确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方法步骤 实验完成后将器材放回原处 二 血细胞的特征 讨论 血小板形状不规则 最小 染色后才能观察到 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2 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 1 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3 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红色 数量多 白细胞的个体比红细胞大 数量少 圆球形 有细胞核 染色后才能观察清楚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二 血细胞的特征 阅读教材45页的内容 并结合插图3 3 3 图3 3 4 请同学们为三种血细胞画像 血红蛋白 在含氧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在含氧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红细胞作用 运输氧 1 为什么血液是红色的 链接生活 会引起贫血 表现出面色苍白并有头昏 乏力 心悸 气急等症状 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 如果一个人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都低于正常值 会影响他的健康吗 链接生活 3 当我们身体某处受伤后 受伤部位周围会出现红肿现象 这就是发炎 过一段时间之后 红肿可能会自动消失 这是什么原因呢 白细胞作用 吞噬病菌 对人体起着防御 保护作用 链接生活 4 如果不小心 皮肤划破一个小伤口出血时 血液会自然凝固 这是什么原因 血小板作用 止血和加速凝血 链接生活 双面凹的圆饼状 圆球状 不规则 无 有 无 较大 最多 最大 最少 最小 较多 主要是运输氧 比较三种血细胞的特征 吞噬病菌防御疾病 止血 加速凝血 该化验单的哪项测试定值不正常 化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注 报告单中的RBC 红细胞 WBC 白细胞 HGB 血红蛋白 PLT 血小板 请你当医生 炎症贫血 盘点收获 作用 运输氧作用 吞噬病菌 防御疾病作用 止血 加速凝血 血液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血细胞 作用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A B C 1 下列血细胞中有细胞核的是 A 成熟的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三种血细胞都有细胞核2 某人手指不慎划破出血 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是 A 血小板 血浆B 红细胞 血浆C 血小板 白细胞D 白细胞 血浆3 李老师从菏泽赴西藏工作 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 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A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血浆 达标检测 B D 4 人们在患有急性炎症验血时 血液中往往会增多的是 A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血红蛋白5 血液里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 会引起 A 缺钙B 营养不良C 发炎D 贫血 6 冬冬感冒上医院 医生让他验血后 根据报告单 左图 开了处方 1 血液中能吞噬和包围病菌的血细胞是 2 读图 对照正常参考值 你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