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 李笑 等 S I M P A C K中的柔性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 S I M P A C K中的柔性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 李笑 卜继玲 黄运华 黄健 西南交通大学 机车车辆工程系 J I I 成都 6 1 0 0 3 1 摘要 介绍了通过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 A N S Y S和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 S I MP A C K的结 合 在 S I MP A C K软件中进行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柔性体处理方法 并以铁道货车转 K 6 型转向架为实例 研究了在 S I MP A C K软件中采用刚柔耦合方法进行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 分析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有限元法 柔性体 刚柔耦合 车辆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T H1 6 5 T P 3 9 1 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5 2 7 6 2 0 1 0 O 1 4 3 0 9 1 4 3 4 S t u d y o f Fl e x i b l e Bo d y Dy n a mi c S i mu l a t i o n Us i n g S I M P ACK L I X i a o BU J i l i n g HUAN G Yu n h u a HUANG J i a n D e p a me n t o f R a i lwa y V e h i c l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o u t h w e s t J ia o t o n g U n iv e r s i t y C h e n g d u 6 1 0 0 3 1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i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a f l e x i b l e b o d y d is p o s a l me t h o d i n wh ic h t h e c o u p le d d y n a mic s is a n a ly z e d i n SI MP A CK c o mb i n i n g ANSYS s t r u c t ur e f init e e l e men t an aly s is s o f t wa r e wit h SI MPACK an d t a k e s z k 6 as i n s t a n c e t o d es c db e t h e mu l t i b o d y s y s t em dy n a m i c s an aly s is s o f t war e an d k e y p o i n t s i n t h e p r o ce s s 0f u s i n g f l e x i b le b o d y Ke y wor ds F EM f lex ible b od y c o u ple d r i g i d f l e x ible mu l t i b od y s y s t e m v eh icle s y s t em d y n amics 0 引言 S I M P A C K软件是德 国 I N T E C G m b H公 司开发 的机 机电系统运动学 动力学仿真分析的著名多体动力学 分析软件包 它是 以多体系统计算机学 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d y n a m i c s o f mu l t i b o d y s y s t e ms 为基础包含多个专业模块 和专业领域的虚拟样机开发系统软件 利用它可以建立 复杂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 其模型可以是刚性 体 也可以是柔性体 而实际上对系统动力学而言 结构 本身的弹性变形与系统的宏观刚体运动同等重要 因此 根据仿真分析需要 一般情况下会采用纯刚体的模型 在 柔性较强的模型中采用纯柔性体模型 而更多的时候会采 用一种刚性体和柔性体相结合 的刚柔混合模型 多体系 统动力学仿真的基本应用情况如图 1 所示 图 1 多体动力学仿真 在 S I M P A C K软件中大多数物体均以刚体定义 忽略 了结构柔性对系统的影响 但是在 S I MP A C K中的附加模 块里的柔性体处理模块 F E MB S 为实现刚体柔性体相结 合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 S I MP A C K中的柔性体可分为离 散式和模态式两种 离散式柔性体以梁单元方式串接 单 元数 目越多越能模拟实际变形 但这种柔性体只适合简单 结构 模态式柔性体是有外部有限元软件生成 是有网格 的物体 能根据物体的实际结构进行复杂建模 1 S I MP A C K F E M B S柔性体 在 S I M P A C K中建立柔性体模型 首先需要产生准确 的多刚体模型 然后用柔性体取代要考虑成柔性体的结构 元件 F E MB S是 S I MP A C K和其 它如 A N S Y S N A S T R AT 等有限元分析代码之间的接口程序 允许将有限元分析的 物理模型数据转化为标准代码 即将有限元模型的柔性体 特性输入到运动方程 形成柔性体数据的标准输入数据文 件 S I D文件 S I D文件可以通过接 口程序 F E M B S的 F E M模块写入 同时将柔性数据整理成 S I M P A C K可读格 式 具体操作流程如图 2所示 在有限元分析中 复杂柔性结构的运动可以通过大量 的节点坐标描述 S I MP A C K对刚体运动的代码使用非线 性表示 柔性体的变形通过相对较少的模态坐标进行表 示 有限元是柔性体结构应力应变计算的有效工具 然而 由于柔性结构 自由度过于巨大 且动载荷工况仿真计算非 常耗时 因此有限元分析主要分析小位移和少数工况的动 力学性能分析 相反 利用多体系统仿真可以对非常复杂 非线性机械系统进行有效的仿真 为了得到 S I D文件 要用 F E M代码对柔性体结构进 作者简介 李笑 1 9 8 2 一 女 黑龙江加格达旗人 硕士研究 生 研究方 向为机车车辆设 计及 理论 Ma c h i n e B u il d in g g Au t o m a t io n F e b 2 0 1 0 3 9 9 1 9 4 9 l 信息技术 李笑 等 S I MP A C K中的柔性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 图 2 仿真建模流程 图 行分析 代码中应包括模型的几何信息 节点位置及其连 接 节点品质和转动惯量 模型的模态频率 模态品质和 模态刚度等信息 2 利用 A N S Y S生成 S I D文件 A N S Y S是一个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 适合于各种复 杂的 跨领域的分析设计 A N S Y S与 S I MP A C K之间的数 据接口可以方便的处理柔性体部件对机械系统运动的影 响 并得到基于精 确 动力学 分析结 果 的应力 应变 分析 结 果 从而提高分析水平 2 1 利用 A N S Y S生成 s I D文件的过程如下 a 建立模型 建立柔性体模型 定义参数变量的时 候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b 建立有限元网格 柔性体除了主节点外的其他部 分可采用常用的建模法建立有限元模型 所谓主节点就 是指柔性体在 S I MP A C K模型中与其他构件相连接的点即 为 S I MP A C K中的 Ma r k点 在定 义主节 点时要 注意几 个 问题 1 主节点的几何位置必须精确 2 主节点与柔性 体其他部位的连接必须恰当 常用的方法有 一是质量单 元在主节点处建立一个质量单元 并赋予该单元一个很小 的属性数据 用约束方程连接主节点处的质量单元与柔性 体 二是由多个三维梁单元组成的单元网连接主节点与柔 性体 三是刚性区域处理主节点 3 在有限元模型中不需 要定义边界条件 c 计算 进行模态分析求解 d 运用 S I MP A C K中的F E MB S生成 S I D文件 将生 成的S I D文件导入 S I MP A C K中会发现 柔性体的模态数 比A N S Y S 指定的模态数多 这是因为主节点是有 6个 自 由度的节点 每个 自由度都对应一个约束模态 2 2 利 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柔性体模型生 成 S I D文件应该注意 以下几个 问题 a 节点数 S I D文件对有限元模型的节点数量要求没 有限制 数量越多越能模拟柔性体的变形 但节点的数量越 多数据文件就越大 对硬件要求就越高 计算时问就越长 b 主节点的选择 由于在 S I MP A C K中的 M a r k点数 目一般不得超过 1 0 0 0所以不要选择太多的主节点 在 S I MP A C K中约束或者作用力等一些边界条件可以施加在 这些点上 在选择主节点时要注意 1 主节点必须是有 6个 自由度的节点 每个自由度对应一个约束模态 如果 主节点数选择过多就会导致模型 自由度数过大 2 主节 9 2 点的选择要和 S I MP A C K中的所要连接点的位置相一致 c 主自由度的选择 主自由度是用来描述系统动力 学的行为 主自由度的选择在建立柔性体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选择主自由度的基本原则为 1 主 自由度的总数至 少是感兴趣的模态数的两倍 2 把预计结构或者部件要 振动的方向选为主自由度 3 在相对较大的质量或较大 转动惯量加相对较低的位置选择主自由度 4 如果最关 注的是弯曲模态 则可以忽略转动和拉伸 自由度 5 如 果要选择的自由度属于一个耦合约束集 则只需选择其中 第一个自由度 6 在施加力或非零位移的位置选择 自由 度 7 对于轴对称壳模型 S H E L L 5 1 或 S H E L L 6 1 选择 模型中平行于或接近平行于中心线 平行 Y轴方向 部分 的所有节点的全局 U X自由度为主自由度 这样就可以避 免主自由度问的振荡运动 如果运动基本上平行于中心 线 则选择范围可以放宽 对于 MO D E 2的轴对称周期 单元 应将其 U X U Z自由度都选择为主自由度 d 单位制 的选 择 在导入 S I D文件时 S I MP A C K会 自动将有限元分析的单位转换为仿真时使用的单位 因此 在生成 S I D文件时必须为有限元分析指定单位 建议在有 限元分析时采用和 S I MP A C K相同的单位制 e 约束 柔性体的约束是在 S I MP A C K中施加的 所 以在有限元中不必对柔性体施加约束 f 刚体模态 将柔性体模态导入 S I MP A C K中并连 接在要替代的刚体模态上时 会 自动关闭刚体模态 3 在 S I M P A C K中使用柔性体 在 S I M P A C K中使用柔性体进行仿真步骤如下 a 建立新的 B o d y 读入 S I D文件生成柔性体 对柔 性体的设置包括 模态成分 阻尼率 初始条件等 柔性体 的主节点为 Ma r k 点 与所要连接的物体连接 代替刚性体 的 M a r k点 柔性体将主动代替刚性体 可以对柔性体进 行仿真来测量节点的变形量 b 在柔性体上施加约束和作用力 其中应注意以下几 点 1 可以 直接加在柔性体节点上的约束副有 旋转副 固定 副 球副 万向节副 2 其他运动副和运动激励不能直接加 在柔性体节点上 解决方法是在柔I生 体上附加一个物体 然后 将运动副或运动激励施加在该物体上 3 如果柔性体是施 力物体 则作用力可以直接在柔 生 体节点上 c 调用进行仿真并观察仿真结果 4 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实例 Z K 6型货车转向架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货车转向架 它 h t t p ffZ Z H D c h i n a j o u r n a 1 n e t c n E m a i l Z Z H D c h a i n a j o u ma 1 n e t o n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信息技术 李笑 等 S I MP A C K中的柔性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 在传统的三大件式转向架的两侧架间增设了下交叉拉杆 即两个侧架之间由原来的松散联结变为交叉拉杆约束联 结 减小了两侧架之间的菱形变位 改善了其运行稳定性 提高了车辆的临界速度 在常规的车辆动力学研究中 交 叉拉杆常常被简化成两个侧架间的约束刚度 这种处理 方式对货车整体的动力学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不能 反映交叉杆自身的振动特性 考虑到实际运用过程中 交 叉拉杆曾经出现了若干问题 因此 考虑将交叉拉杆作为 柔性体处理 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a 交叉支撑杆的有限元模型 交叉支撑杆的有限元模型采用 的是板壳单元模拟 选取 2 2个点作为主节点 对交叉支撑杆进行 自由模态分 析 为了减小模态截断造成的误差 选取前 2 0阶模态 b 考虑柔性交叉支撑杆的动力学耦合模型 首先建立全刚体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 图3 再将刚 性交叉支撑杆替换成柔性交叉支撑杆并建立与侧架之间 的连接力元 整车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如图4所示 图 中小方块为柔性体的标志点 对应有限元结构分析中选的 主节点 图3 刚体整车动力学模型 图4 刚柔混合整车动力学模型 c 计算结果分析 在美国6级轨道谱的激扰下 分别取 8 0 k m h和 1 2 0 k m h的运行速度 网 4 体和柔性体的中部的横向位移如图 5和图6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考虑柔性交叉支撑杆的振 动位移略大于刚性交叉支撑杆的位移 这是由于在车辆运 Ma c h in e B u il d i n g 8 Au t o m a t i o n F e b 2 0 1 0 3 9 J 9 1 行过程中激发了结构的柔性变形 但影响并不是很大刚性 体也是可行的 龄 足 颦 O 2 4 6 8 t s 图5 8 0 k m h速度下交叉支撑杆中部的横向位移 0 0 1 5 0 0 1 0 0 0 05 E 0 0 0 0 0 0 o5 0 01 0 O 2 4 6 8 t l s 图6 1 2 0 k m h速度下交叉支撑杆中部的横向位移 交叉杆的弹性振动和速度有关 一方面随着速度的变 化 轨道激扰时间谱也发生变化 可能激励起不同的弹性 振动模态 从图7和图 8中可以看出柔性体振动加速度比 刚性体振动加速度大 虽然位移差别不大 但因为弹性振 动包含了高频成分使得加速度放大 图7 8 0 k m h速度下交叉支撑杆横向加速度 交叉杆前 5阶振动频率为 第 1阶 2 3 6 2 H z以中间 为节点 同一拉杆同向弯曲 第 2阶3 0 9 6 H z同侧拉杆反 向弯曲 第 3阶 3 5 1 3 H z以端部和中间某点为节点 中问 与两端反向 第 4阶 3 6 7 5 H z中间与两端反向弯曲且四 脚同向弯曲 第 5阶 4 9 2 3 H z中间与两端反 向弯曲 高 9 3 4 2 O 8 6 4 2 O 4 6 8 0 舢腓傩肼眦 脚 似瞄傩舢 O 0 O O 0 n O O 0 O O 信息技术 李笑 等 S I MP A C K中的柔性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 O 2 t s 4 图8 1 2 0 k m h速度下交叉支撑杆横向加速度 阶模态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小 对速度为 1 2 0 k m h 运行时 的交叉支撑杆振动加速度进行频谱分析如图9 可以看出 有两个频率 比较突出 3 0 9 6 H z 振型为 同侧拉杆的反 向弯曲 4 9 2 3 Hz 振型为中间与两端反向弯曲 速度不 同加速度的主频也会发生变化 在货车模型中 将交叉 支撑杆作为柔性体 其他部件作为刚体处理 不仅可以得 到交叉支 撑杆 的刚性 振 动响应 还 可 以得 到 弹性振 动特 性 交叉支撑杆的振颤是它所受的动载荷和它的固有振 动频率接近引起共振 本文通过对交叉支撑杆进行频谱 分析得到引起共振的频率 要减小或者消除这种振颤就 要对交叉支撑杆合理设计避免动载荷与交叉支撑杆弹性 频率接 近 3 O 2 5 2 0 1 5 1 0 0 5 0 O 0 O 0 8 0 0 o 6 0 O O 4 旧 喇 0 0 0 2 0 o o 0 0 0 0 2 幽 量 叵 0 2 4 6 图 1 0 1 2 0 k m h速度 下车体垂 向位移 0 2 4 6 8 l 0 1 2 1 4 1 6 t s 图 1 1 1 2 0 k m h速度下车体垂 向加速度 以上可以表明如果仅分析车辆整体的动力学性能时 采用传统的动力学模型和采用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 出的结果差别不大 传统的动力学模型是可行的 但是如 果要分析像交叉支撑杆等一些柔性较大的结构振动时 采 用刚柔耦合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所以对柔性较大的部件采 用刚柔耦合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0 1 0 2 O 3 O 4 0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众创空间建设项目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 预制菜产业链优化升级及2025年市场布局研究报告
- 风电机组电气装调工招聘考核试卷及答案
- 耐火制品出窑拣选工测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飞机试飞设备安装调试工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掘进及凿岩机械装配调试工内部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井筒维修工理念考核试卷及答案
- 温差电电池制造工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糕点装饰师晋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钨钼冶炼工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温泉度假酒店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 校园人脸通道管理制度
- T/ZHCA 019-2022化妆品去屑功效测试方法
- 食品免责协议书
- DB44-T 1661-2021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规程
- 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及答案
- 琉璃瓦施工安全协议书9篇
- 吧员礼仪礼节培训
- 电梯大修协议合同
- 电气安全标准化班组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