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魏晋绪论.ppt_第1页
第一章 魏晋绪论.ppt_第2页
第一章 魏晋绪论.ppt_第3页
第一章 魏晋绪论.ppt_第4页
第一章 魏晋绪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公元196 589 第一章概论第二章建安文学第三章正始诗歌第四章两晋诗坛第五章陶渊明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公元196 589 第六章南北朝诗歌第七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八章南北朝民歌第九章南北朝小说第十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 乱世文学 及创作主题第二节玄学对文学的渗透第三节文学的自觉时代第四节门阀制度对创作的影响第五节佛教对文学的影响第六节魏晋六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魏晋六朝文学发展线索 汉末建安 魏蜀吴 正始元年 西晋 北方 五胡十六国 南方 东晋 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 西晋文学 东晋文学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宋 齐 梁 陈 隋统一 公元589年 北朝文学 南朝文学 第一节 乱世文学 及创作主题第一周 一 乱世文学 战乱和分裂是这个时期的特征 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脆弱 命运的难卜 祸福的无常及个人的无能为力形成了魏晋文学的悲剧性基调 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 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 形成 建安 慷慨悲凉正始 忧愤填胸西晋 狂放清谈东晋 名士风度 玄学佛老 淡泊优雅 南朝 功业入世与愉悦性情并存 赏爱山水 女性之美 二 汉末世风 察举制度与人物品评 汉末的察举制度 影响士族中 乡党评议 的风气 许劭与从兄许靖 俱有高名 好共核论乡党人物 每月辄更其品题 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魏文帝曹丕实行 九品中正制 人物品评风气兴盛 门阀制度与士人政治地位 门阀制度又称士族 世族 门阀制度 士族或世族 指高门大族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门阀制度的影响 文学现象 以世家大族为中心的文学家族或文学集团文人心理 强调宗族观念和伦理关系文学主题 寒士不平 炫耀门第 追叙祖德士人思想 英雄意识 生命意识 慷慨悲凉 名士风度 乱世文学 三 创作主题 1 生死主题 对人生的短促 死亡的不可避免的感慨及如何对待生 如何迎接死的思考 曹丕 与吴质书 江淹 恨赋 曹操 短歌行 陶渊明 拟挽歌行 2 游仙主题 想象神仙的世界 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及企求长生的愿望 曹植 游仙诗 仙人篇 郭璞 游仙诗 3 隐逸主题 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 也包括招隐诗 反招隐诗 左思与陆机 招隐诗 潘岳 闲居赋 第二节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一 新的社会思潮 魏晋玄学形成与老庄思想有关 是一种思辨的哲学 包涵一种穷究事理的精神 对宇宙 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 导致士人产生了对社会现象的富有理性的清醒态度 破除了秦汉以来拘执迷信的思想方法 提供了一种新的解经方法 对于打破汉代繁琐经学的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 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 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 玄学兴起 玄学是对 老子 庄子 和 周易 的研究和解说 是由道家思想演化而来 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 玄 这一概念 最早见于 老子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玄学家 何晏 王弼 阮籍 嵇康 向秀等 二 玄学的观点 1 崇尚自然与真 自然 为老庄哲学特有范畴 指一种非人的 本来如此的 天然而然的状态 只要顺应自然 无所待 无所使 就可进入这种境界 真 为道的精髓 修身的极致 是一种至淳至诚的精神境界 陶渊明的作品体现了以 自然 与 真 为上的的审美思想 嵇康 阮籍 钟嵘 刘勰等人也对其进行了论述 对此后整个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2 关于 言意 的讨论 言不尽意 言可达意 但不能尽意 强调言意间的联系和差别 及言辞在表达意旨时的局限 荀粲 得意忘言 言的功用是明象 象的功用是存意 要想真正得到象必须忘言 要想真正得到意必须忘象 王弼 言 象 意 文学创作应该既诉诸言内 又寄诸言外 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 唤起读者的联想 使之体味字句之外隽永深长的意趣 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这也正是中国诗歌的艺术精髓所在 三 玄学对魏晋文学的影响 1 玄学创作主体对文学的影响魏晋人用玄学本体论和宇宙观 反视自然社会人生 形成了 越名教而任自由 的世界观一方面 扩大了魏晋文学题材 从汉末现实人生转为山水生命的关注 一方面 改变了魏晋士人风貌 形成魏晋风度 放浪形骸 潇洒超脱 扪虱谈玄 悠游山水 食药行散 2 玄学审美观对文风走向的影响任自然 贵真的玄学观 促使魏晋品评人物标准 人格独立 个性突出 精神自由 风度超逸 这种审美标准一方面 转化为魏晋文学批评的理论一方面 影响到诗文创作风格走向 小品文和书札的隽语天成 3 玄学要义观念对诗文内容的渗透玄言诗 观察天地万物 审视社会人生 叩问生命本体所领悟的玄理 论说文 用玄学思维 依托玄学立论 以玄学人生观审美观为品评标准 4 玄学表达方式对散文创作的影响玄学思想通过对儒道典籍的注疏 著论 清谈三种方式表达和传播 清谈对魏晋说理文发展影响巨大 清谈 士人通过共谈析理 探讨人生 社会 自然哲理的一种方式 到达立义 析理 理致兼备的最高境界 清谈对说理文 抒情文 叙事文提供了内容 清谈的 言约而旨远 启发了小品文 短而隽永 的写作 四 玄学对士人人生态度的影响 魏晋风流 智慧兼深情 的美学风格 对酒放歌 临刑挥琴 麈尾清谈 兰亭流觞 东篱采菊 一种魏晋人所追求的符合人类本性的 返归自然的 极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人生态度 提倡追求诗化的人生 用自己的言行 诗文 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反对儒家的为人准则 还自我以本来的面目 构成条件 玄心 洞见 妙赏 深情 冯友兰论 外在特点 颖悟 旷达 真率 阮籍 嵇康 王羲之 陶渊明都是魏晋风度代表人物 魏晋风度 与药及酒之关系 详见幻灯名士风度 名士风度与药 服食 寒食散 又称 五石散 主要有紫石英 白石英 赤石脂 钟乳石 石硫磺等五石 成为魏晋独特的文化现象 何晏 嵇康 皇甫谧 王羲之等文人名士皆涉入此道 何平叔云 服五石散 非惟治病 亦觉神明朗 世说新语 言语篇 原因 长生与济欲的诱惑力 类似鸦片的刺激作用 名士风度的虚幻效应蔚成了服食的风尚 被社会认同 魏晋风度 与药及酒之关系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 建安才子 南荆有三雅之爵 河朔有避暑之饮 曹丕 典论 酒诲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曹操 短歌行 愿举太山以为肉 倾东海以为酒 伐云梦之竹以为笛 斩泗滨之梓以为筝 食若填巨壑 饮若灌漏卮 其乐固难量 岂非大丈夫之乐哉 曹植 与吴季重书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李白 将进酒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 七子 中孔融曾说 坐上客常满 尊中酒不空 吾无忧矣 并写 难曹公禁酒书 抗争其禁酒令 七子 中王粲写有 酒赋 来赞美饮酒 相与友善 崇尚老庄 行为放达 常游于竹林 肆意酣畅 故世谓 竹林七贤 三国志 魏氏春秋 竹林七贤 嗜酒的心态是复杂的 但放荡不羁是共同特征 其与老庄精神的沟通 追求精神自由与个体人格的解放 是其放达的哲学根源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 竹林七贤 本有济世志 属魏晋之际 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 籍由是不与世事 遂酣饮为常 晋书 阮籍传 天生刘伶 以酒为名 世说新语 任诞 浊酒一杯 弹琴一曲 志愿毕矣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名士不必须奇才 但使常得无事 痛饮酒 熟读 离骚 便可称名士 世说新语 任诞 载东晋名士王恭语 陶渊明 性嗜酒 创作了大量的以饮酒为题材的诗歌 寻求酒中的 真味 即人生的真谛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 精神实质 魏晋文人名士酒缘背后的深层原因 儒学的衰微与道家思想的流泛使生命的意识与价值更具多元色彩 这种醉酒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酒神精神 不是情欲的狂欢和本能冲力 而是在逃避中寻找理解 于颓废中求得醒悟 包含着太多的理性 围绕着酒与醉的是人世的烦忧 人际的苦痛 更多的则是对人生的理性执著和情感眷恋 是对人生对世界的一派含蓄温柔 深情脉脉 情理和谐 这也是 魏晋风流 的一种体现 饮中八仙图 表现了魏晋人崇尚清静与自然 追求诗化人生 全面诠释了魏晋风度 第三节文学的自觉时代 一 人与文学的双重自觉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的一个文学自觉时代 个体生命与思想的觉醒 动乱的社会现实既对人的生命形成严重的压抑和摧残 又促使人们认真严肃地反思生命的价值 加之儒家思想委顿 因此 在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玄学风气中追求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 反对人性的异化与束缚 重视心灵的超越与解放 成为时代的总体倾向 魏晋南朝三百年学术思想 亦可以一言以蔽之 曰个人自我觉醒是已 钱穆 国学概论 文学创作的自觉 文学走出了经学附庸的境地 转向了独立发展的广阔空间 在诗歌 散文 辞赋 小说 文论等众多空间都获得空前的硕果 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这一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 鲁迅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 极解放 最富于智慧 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 艺境 论和晋人的美 二 文学自觉的标志 1 文学从广义学术中分化出来 成为独立的门类 文学不再依附于其他行当 并出现了专职的文学家2 出现了专门的文学理论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较细致的区分 并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3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总之 这一时期文学日益改变为宣扬儒家政教而强寓训勉的面貌 变成了个人的行为 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形成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 带来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三 文学自觉的表现103班 在创造中对文学题材 内容的选择 诗歌题材得以开拓 建安文人 或伤时闵世 或羁旅之苦 或失意之悲邺下文人 述恩荣 叙酣宴 纪游乐正始文人 阮籍咏怀 嵇康玄学西晋文人 潘岳悼亡 左思咏史 郭璞游仙东晋文人 陶潜田园 灵运山水 鲍照边塞 陈梁宫体辞赋尤其以日常细小新奇之物为内容 咏物赋 左思 白发赋 潘尼 朝菌赋 抒情赋 曹植 洛神赋 向秀 思旧赋 庾信 哀江南赋 陆机 文赋 鲍照 芜城赋 此外 更有玄学 地理题材 散文题材多生活化 人性化 远离忧国忧民的传统 记述历史 三国志 后汉书 名士风流 世说新语 历史文化 洛阳伽蓝记 学术考辩 水经注 训诫子孙 颜氏家训 在创作中探索艺术形式 修辞策略 表现技巧 建安诗人 乐府旧题写时事 直抒慷慨悲凉的情怀曹操 薤露行 蒿里行 拟代诗 赋和 赠答诗 是对修辞的探索鲍照 拟行路难 陆机 拟古 鲍照 代蒿里行 代陈思王 永明体 骈文体 是对表现技巧的探索沈约 谢脁 讲究音韵 对仗 永明体偶句为主讲究对仗 声调 辞藻 铺陈 骈文体对文学本质 创作规律 文体特征的理论探讨 曹丕 典论 论文 将文学与个人联系起来 文以气为主 陆机 文赋 对文学创作内部规律探讨 耽思旁讯 精骛八级 心游万仞 刘勰 文心雕龙 对文学创作规律的理论总结 文之思也 其神远矣 故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第四节门阀制度对创作的影响 一 特殊的社会制度 门阀制度出现在东汉后期 魏和西晋时兴起 东晋时达到顶峰 表现为士庶的对立 士族在政治 经济和文化上享有特权 世代相传 寒门庶族则难以进入上层统治 形成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 东晋时已变为士族与皇权共治 南朝时氏族势力开始衰微下去 二 门阀制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1 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 许多才高的寒士将不平反映在创作中 形成了这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左思 咏史 其二 鲍照的 拟行路难 其六等 2 文学乃至创作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手中 与政治权力一起世代相传 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家族 如 三曹 三张 二陆 等 3 在作品中表现为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强调 第五节佛教对文学的影响第二周 一 东汉末年 佛教传入中国 此后 佛经大量译成中文 为魏晋南北朝文学营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土壤 二 佛教对魏晋文学营造了文化氛围 1 佛教的唯心主义哲学与中国本土的老庄哲学相似2 东晋佛学与玄学相辅相成 僧人清谈 文人研究佛理称为一种时尚 3 佛经中的故事 为后世叙事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西游记 王维的佛诗 如 尸毗王割肉贸鸽的故事 王维 诗佛 维摩诘 三 对文学的影响 教材P15 1 丰富了想象世界 2 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 3 产生了反切 发现了四声 4 丰富了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