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ppt_第1页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ppt_第2页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ppt_第3页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ppt_第4页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故知新 1 中国古代早期主要政治制度及特点 制度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特点 等级森严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色彩浓厚 2 分封制要素 1 2 3 4 5 资料 烽火戏诸侯 西周时周幽王 为褒姒一笑 点燃了烽火台 戏弄了诸侯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 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 也就渐渐不来了 周郑交质 左传 隐公三年 公元前720年 郑武公 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 郑伯怨王 王曰 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 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 周人将畀虢公政 四月 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 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君子曰 信不由中 质无益也 明恕而行 要之以礼 虽无有质 谁能间之 苟有明信 涧溪沼沚之毛 苹蘩蕴藻之菜 筐筥錡釜之器 潢污行潦之水 可荐於鬼神 可羞於王公 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 行之以礼 又焉用质 风 有 采蘩 采苹 雅 有 行苇 泂酌 昭忠信也 郑武公 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 官名 周平王 分权给虢公 郑庄公怨恨周平王 周平王说 没有的事 偏心于虢公 于是周王 郑国交换人质 证明互信 周平王 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 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 周平王死 后 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 四月 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 秋季 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 周和郑互相仇恨 君子说 信用不发自心中 盟约抵押也没用 开诚布公互相 谅解地行事 用礼教约束 虽然没有抵押 谁能离间他们呢 假如有真诚的信用 山涧溪流中的草 蕨类水草这样的菜 竹筐铁锅这样的器物 低洼处沟渠中的水 都可以供奉鬼神 献给王公为食 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 按礼去做 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啊 国风 中有 采蘩 采苹 大雅 中有 行苇 泂酌 诗 都是昭示忠信的 周郑交恶 周桓王十三年 公元前 年 周王一怒之下废除了郑庄公的封号 革去了其在周朝中的卿士一职 并亲自率周与陈 蔡 卫三诸侯联合的大军讨伐郑国 结果王师惨败 连桓王也被乱箭射中了肩膀 天子的威严扫地 从此一蹶不振 郑国的地位却比以前更加显赫 俨然成了春秋初年的一个霸主 思考 分封制崩溃的根源是什么 答 诸侯国有较强的独立性 拥有行政 军事 财政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学习目标 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 秦朝统一 1 时间 公元前221年2 人物 秦王赢政3 定都 咸阳 4 秦朝统一的原因 经过长期分裂 战乱 人民渴望统一 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统一的基础 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一 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1 创立皇帝制度阅读材料 寡人以眇眇之身 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 六王咸负其辜 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改 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 其议帝号 史记 译文 寡人凭借微末之躯 发动军队诛伐行凶作乱之国 仰赖祖先在天之灵 六国的君王都承担了各自的罪责 天下大致平定 现在称号若不变更 就不能与功业相称 传诵后世 你们 应当商议 新的 帝王称号 丞相绾 御史大夫劫 廷尉斯等皆曰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 其外侯服 夷服 诸侯或朝或否 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兴义兵 诛残贼 平定天下 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统 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 古有天皇 有地皇 有泰皇 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 王为 泰皇 命为 制 令为 诏 天子自称曰 朕 王曰 去 泰 著 皇 采上古 帝 位号 号曰 皇帝 他如议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 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权力不可转移 地位不能僭越 2 完善中央官职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副丞相 监察百官 管理全国军务 主要特点 分工明确互相牵制 3 全面推行郡县制 1 具体措施 把全国分为36郡 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郡守 县令是行政长官 由皇帝直接任命 请思考 从产生方式和职权比较郡守县令与诸侯王有何不同 诸侯王世袭 拥有行政 经济 军事权利 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只有行政权利 2 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的意义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阅读材料 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 燕 齐 荆地远 不为置王 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 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 群臣皆以为便 廷蔚李斯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甚众 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议 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 赖宗庙 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 廷蔚议是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译文 丞相王绾等人说 诸侯刚刚被征服 燕国 齐国 楚国地处偏远 不为其设置封王 无法使之安定 请求册立诸位王子为封王 希望您赐允 秦始皇将他们的议计交给众臣讨论 众臣都认为这样有所裨益 廷尉李斯评议说 周文王 周武王所册封的子辈 兄弟 同族非常多 但是后世亲族疏淡不亲近 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 诸侯交替互相诛杀攻伐 周朝的天子无法禁止 现在国内仰赖陛下的圣明威灵得以统一 全部设置郡县 用官府的赋 税丰厚地赏赐诸位王子及有功之臣 足以改变 原有的 制度了 全国没有叛离之心 这就是安定太平的策略 设置诸侯没有裨益 秦始皇说 天下人都因战争不停歇而受苦 是因为有诸侯王 仰赖祖先之灵 天下刚刚平定 又重新建立封国 这等于引起战乱 而后再寻求安宁 难道不困难了吗 廷尉的计议有道理 请回答 1 概括材料中丞相绾和延尉李斯的观点 答 丞相绾认为要继续实行分封制 就是分封秦皇的子嗣为王 镇守诸地 延尉李斯认为要实行郡县制 以避免重蹈覆辙 2 说明此次争论的结果 答 此次争论延尉李斯胜利 秦朝实行了郡县制 3 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 答 丞相绾目光短浅 因循守旧 缺乏因时因势的变通能力 延尉李斯目光长远 善于分析利弊 因时利导 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 县 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地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础 本课要旨 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包括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统治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课后作业 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有何历史地位 知识应用 1 中国出现春秋战国战乱的根源在于A 周天子的昏庸B 诸侯国有较强的独立性C 诸侯国以强欺弱D 争夺土地和人口 B 2 集中体现秦朝中央集权的基本制度是 A 皇帝制度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 C 3 秦初并天下 秦王嬴政便令群臣议帝号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B 显示优势和地位C 永续秦的统治D 巩固秦的统一 D 4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 中央设三公九卿C 地方推行郡县制D 颁布秦律 刑法严酷 A 5 皇帝称 朕 皇帝的命令称 制 或 诏 皇帝所用的玉印称 玺 秦朝提出这些规定 的目的是 1 维护皇帝尊严 2 增强皇帝的神圣感 3 统一皇家用语 4 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A 1 2 3 4 B 1 2 3 C 1 2 4 D 2 3 4 C 6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 不包括 A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B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C 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D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B 7 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表述 正确的有 1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3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命 4 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A 1 2 3 4 B 1 2 3 C 2 3 4 D 1 3 4 A 8 汉书 在谈到秦的统一时说 元元黎民 得免于战国 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最主 要意义是 A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 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C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D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 9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 分封制 到 郡县制 的变化 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交通的发展B 疆域的拓展C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 10 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 是因为这一制度A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 提高了政令实行的效率C 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D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C 11 司马迁在 史记 李斯列传 中评论说 秦无尺土之封 不立子弟为王 功臣为诸侯者 使后无攻伐之患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 最准确的是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 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D 12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 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 秦郡考 考证共有48郡 谭其骧 秦郡新考 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郡数目时 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 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史记 的记载B 民间的传说C 史家的研究论文D 秦简的记载 D 13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 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 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 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A 14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 周之王千馀岁 封子弟功臣 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 而子弟为匹夫 卒有田常 六卿之臣 无辅拂 何以相救哉 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 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 反对郡县制B 主张郡县制C 反对中央集权D 主张中央集权 A 15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说 秦有天下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废侯卫而为守宰 宰 县令 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 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 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 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D 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 A 16 2000多年前 秦朝之所以把能够修筑起东西长6000多公里的长城 其最基本的政 治前提是 A 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B 小农经济的基础C 社会秩序的相对安定D 防御匈奴的需要 A 17 唐代柳宗元说 周之失 在于制 秦之失 在于政 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 制 分别是指 A 分封制和宗法制B 宗法制和郡县制C 分封制和郡县制D 宗法制和君主专制 C 18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说 中国之政 得秦皇而后行 秦皇 开创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权力的高度集中B 严格的等级制度C 注重血缘纽带D 王权至上 A 13 阅读材料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 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 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 古有天皇 有地皇 有泰皇 泰皇最贵 因此 臣等愿 昧死上尊号 请王为 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 他提出 去 泰 著 皇 采上古 帝 位号 号曰 皇帝 并说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 命为制 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 朕 的建议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办于上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秦有天下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据天下之雄图 都六合之上游 摄制四海 运于掌握之内 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 封建论 1 从秦始皇对其称呼的选择中 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答 借助古代 三皇 五帝 神化君权 体现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 2 材料二所含的历史信息 说明了什么 答 皇权至上 大臣受皇命办事 没有决策权 3 结合材料三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要推行郡县制 答 吸取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止的历史教训 加强中央集权 4 你如何评价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答 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巩固国家统一的局面 主题二 1 仔细阅读上图分析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历史特点 皇权至高无上 中央官职分工明确 互相牵制 完全听命于皇帝 地方权力完全集中于中央 2 这一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 这一制度下存在哪两对基本矛盾 答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1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贞观政要 卷八 始皇暴虐 至子而亡 材料二 孔夫子有些好处 但也不是很好的 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 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 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 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 中国各种制度 如度量衡 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毛泽东选集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 其根本目的何在 答 理由 秦始皇实行暴政而亡 目的 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 2 材料二中 毛泽东为什么肯定秦始皇 答 统一了中国 统一了文字 开创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制度 材料三 时下 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 还是少赞一些 从历史学上来说 这不是个问题 只要把史实考证清楚 当赞处则赞 当骂处则骂就是了 但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 我以为还是少赞些为好 因为 我们要建设先进丈化 就必须与韩非 秦始皇的那一套专制主义政治文化彻底决裂 所以 我说对秦始皇要少赞 2007年第6期 随笔 3 材料三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