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rcial-Arbitration-Law-仲裁法学完整课件.ppt_第1页
Commercial-Arbitration-Law-仲裁法学完整课件.ppt_第2页
Commercial-Arbitration-Law-仲裁法学完整课件.ppt_第3页
Commercial-Arbitration-Law-仲裁法学完整课件.ppt_第4页
Commercial-Arbitration-Law-仲裁法学完整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仲裁法学CommercialArbitrationLaw ShantouULawSchoolLiGuanghuiTel 82904536 mail ghli 仲裁法学 教学参考资料1 ConventionontheRecognitionandEnforcementofForeignArbitralAwards 1958 2 ModelLawon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 adoptedbyUNCITRALonJune21 1985 3 ArbitrationLawofthePeople sRepublicofChina adoptedbytheStandingCommitteeoftheNationalPeople sCongressonAugust31 1994 4 CivilProceduresLawofthePeople sRepublicofChina adoptedbytheNationalPeople sCongressonApril9 1991 5 ReadingMaterialsonLawof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 composedbyProfessorCHENZhidong includingthejudicialinterpretationoftheSupremePeople sCourtofChinaandrelevantcases 6 RichardGamett HenryGabriel JeffWaincymerandJuddEpstein APracticalGuideto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 OCEANAPUBLICATIONS INC 2000 7 谢石松 商事仲裁法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 陈治东 国际商事仲裁法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9 张斌生 仲裁法新论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 李广辉 律师事务与仲裁法学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 11 CCPIT的CIETAC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网站 13 与仲裁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1 民法通则 2 合同法 3 物权法 4 公司法 5 证券法 6 海商法 7 保险法 8 票据法 9 担保法 10 民事诉讼法 11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相关的司法解释 等 该课程要求 考核方法及学生的学习任务 一 ArbitrationLaw课程要求课程的总课时为32节 双语 课程以讲授为主 并视课时情况 可以考虑安排赴汕头仲裁委员会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察活动 二 ArbitrationLaw课程考核方法作为一门选修课程 考核方法采用论文考试 但最后课程的总评成绩 totalevaluation 还要结合考勤 参与课堂讨论 作业等综合评定 三 Arbitrationlaw课程学生的学习任务 1 Attendence参与课堂听课 2 Intensive ExtensiveReading进行大量课外阅读 含我国 仲裁法 条文 高法的司法解释 纽约公约 中英文 中英文教材 3 ParticipationinClassroomDiscussion FinishingHomework参与课堂讨论 完成作业 4 WritingTestPapers撰写规范的期末考试论文 四 课程联络咨询点法学院三楼307办公室 Chapter1 GeneralIntroduction商事仲裁概述 Section1OverviewofArbitrationLaw一 ConceptandFeaturesofArbitration仲裁的概念与特征 一 仲裁的概念Arbitration是指当事人依据争议发生之前或者争议发生之后所达成的仲裁协议将有关争议提交给某一仲裁机构进行审理 并作出对争议各方具有拘束力裁决的一种准司法制度 ArbitrationLaw是指规定仲裁的范围和基本原则 仲裁机构的地位及设立 仲裁庭的组成和仲裁程序的进行 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在仲裁中的权利与义务 仲裁裁决的效力及其执行等内容以及调整由此而引起的其他仲裁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言之 ArbitrationLaw就是调整仲裁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在当今世界 仲裁是一种最为重要的替代纠纷解决方式 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 ADR 目前 国内学界对ADR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 广义的观点认为 ADR机制中包括仲裁在内的各种非诉讼争议解决的方法 而狭义的观点则认为 ADR机制中并不包括仲裁在内的各种非诉讼争议解决方法 ADR的种类主要有 1 谈判或协商 negotiation consultation 谈判negotiation是一种基本的 普遍的ADR方式 其基本含义是指争议双方面对面 相互交换信息和意见进行讨论 对争议的事项提出自己的要求或反要求 从而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 协商consultation是指在民商事争议发生后 在没有第三者参加的情况下由当事人双方自行协商解决民商事争议的一种方法 因为谈判完全依靠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并没有第三者的介入与制约 因此很容易出现谈判破裂的现象 所以在更多的情况下谈判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方式而是作为一种方法或手段用于其他ADR程序 2 调解 调停 conciliation mediation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调解mediation conciliation都是一种常用的解决民商事争议的方法 调解一般是指在第三方 thirdparty 的协助之下进行的 当事人自主协商的纠纷解决活动 在世界上 调解可以说一种最古老的争议解决方式 而且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也是运用得十分广泛的一种争议经济方式 调解一般可以分为 民间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仲裁调解 司法调解等 3 仲裁 arbitration 仲裁是指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或者争议发生之后达成书面协议 将有关争议事项提交给非司法机关的第三者审理 并由其依据法律或公平原则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 且双方当事人对此有义务执行的一种非诉讼解决争议制度 仲裁就是我们仲裁法课程所要研究的ADR的一种 4 调解 仲裁 mediation arbitration 在美国调解 仲裁程序中 一般是由同一位第三者先作中立调解人 帮助当事人达成双方可接受的和解结果 一旦调解失败 便进入仲裁程序 中立者作为仲裁人作出具有终局性约束力的裁决 也可另外聘请一位新的仲裁员 该程序的好处在于将纯粹的调解与仲裁的优点融合在一起 将两种程序衔接起来 同一位第三者既作为调解人又作为仲裁人 即便调解不成 纠纷也能得以解决 5 小型审判 mini trial 小型审判并非是指争议的案件小 而是指这种审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院审判而是一种虚拟审判 通常适用于在事实和法律上较为复杂的争议 如产品责任 建筑工程和反垄断等 在这种程序中 通常由有经验的律师或专家充当审判者 实际上是提出中立的建议 由双方当事人出庭 出席听证会 通过审理 后 双方可以了解到己方在案件中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 并征求中立者对案件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预测 从而使双方再次回到谈判桌上来 6 简易陪审团 summaryjurytrial 简易陪审团审理是1980年由俄亥俄北部法院法官托马斯 兰布罗斯首倡的一种ADR程序 在简易陪审团审理程序中 当事人向顾问式的陪审团做简要陈述 由该陪审团作出裁决 当事人根据简易陪审团作出的裁决预测案件正式审理结果 对自己在正式审判中所处的优劣地位形成更客观的认识 从而有助于达成和解协议 7 早期中立评估 earlyneutralevaluation 早期中立评估也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ADR程序 1985年 美国加州北部法院首次在诉讼早期采用这一早期中立评估程序 法院采用该程序一般是在案件进入诉讼但尚未开始审理准备之时 在程序中 专业权威人士 通常由法院提供人选 多为资深律师 在双方作简短陈述之后对证据证明力和观点合理性做出评价并提供对争议案件无拘束力的解决方案 8 租借法官或聘请法官 privatejudgingorrent a judge 与法院附设ADR相似 这种程序也是在当事人双方的合意下 由法院指定一名退休法官作为裁判者 由其主持一个与正式审判程序相似的审理过程 为当事人提供一个举证和辩论机会 并由聘请法官作出一个包含事实判断与法律根据的判决 由于当事人事先有受其约束的约定 因此可以作为终局性的决定 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 9 中立专家 neutralexperts 中立专家程序在美国的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中使用得较为普遍 中立专家是一种非正式程序 中立专家进行事实调查 收集证据 作出一份书面的无法律拘束力的专家意见或报告或作为中立者出庭作证 法院通常是在证据开示程序完成之后决定是否需要聘请专家 10 事实发现 fact finding 由双方共同推选出的中立人进行事实调查 收集证据 并根据纠纷的事实书面写出一份无拘束力的意见或报告 帮助双方当事人解决纠纷 二 仲裁的特征与其他各种争议解决方式相比 商事仲裁有其基本的特征 1 自愿性 autonomy 民商事争议产生前后 是否将争议提交仲裁 交与谁仲裁 仲裁庭的组成人员如何产生 仲裁适用何种程序规则以及哪个实体法 都是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予以协商确定 由此可见 仲裁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2 专业性 expertise speciality professionalism 仲裁的专业性就是由专家审案 由于仲裁的对象大多是民商事纠纷 常常涉及复杂的法律 经济贸易及技术性问题 因而各仲裁机构均备有分专业的仲裁员名册 arbitrator slist arbitrator spanel 供当事人选定 而仲裁员一般都是各行业的专家 即使进行临时仲裁时 当事人也会从所涉行业的专家中指定仲裁员 3 国际性 internationalization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当事人跨国仲裁已屡见不鲜 仲裁案件的来源 当事人 仲裁庭的组成直至裁决的执行 国际性因素越来越多 特别是1958年 纽约公约 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成员方145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于1987年加入该公约 但是加入该公约时作出了两项保留 1 互惠保留声明 reciprocity 所谓 互惠保留 reciprocity 是指我国只承认和执行在缔约国领土内作成的仲裁裁决 即Conventionaward 2 商事保留声明 commercialization 所谓 商事保留 commercialization 是指我国只承认和执行属于契约和非契约性商事法律关系争议作成的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拥有 纽约公约 作为法律基础这一巨大的优势 是法院的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所无法比拟的 4 灵活性 flexibility 仲裁的灵活性很大 主要表现在 1 程序上不像诉讼那样严格 2 时限和法律适用方面弹性很大 3 在管辖上不实行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 等5 保密性 secrecy privacy confidentiality 与法院诉讼相反 商事仲裁一般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 而且仲裁员及秘书均负有保守保密的义务 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贸易活动不会泄漏 因而仲裁具有极强的保密性 6 快捷性 expeditiousness speed 仲裁采取一裁终局制 不像法院采取两审终审或三审终审制 可有利于争议迅速解决 7 经济性 economy 经济性的表现在 1 节省费用由于时间上的快捷性 审理程序上的一裁终局制 仲裁费用相应地节省了 2 收费较为低廉相对于法院诉讼而言 仲裁审理收费一般比诉讼较为低廉一些 3 气氛较为友好在仲裁过程中 当事人通常没有激烈对抗的态度 且商业秘密不必公之于世 对当事人今后的商业机会影响较小 国务院 仲裁委员会仲裁收费办法 仲裁委员会仲裁案件受理费表 8 独立性 independence neutrality 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 而且仲裁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因而所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干涉较少 因而显示出了极大的独立性 9 终局性 finality 商事仲裁的一个重要优点就是在于其实行一裁终局制度 仲裁裁决一旦作出并由当事人签收即具有法律的拘束力 任何当事人均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予以变更 10 民间性 non governmental 仲裁制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民间性 仲裁制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商人们脱离国家作用的自治性的体现 是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分离的制度取向在跨国贸易争议解决方法上的反映 从西方国家发达的仲裁制度来看 仲裁机构的民间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较为纯粹的 最为典型的仲裁机构主要有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 美国仲裁协会 AAA 瑞士苏黎世商会仲裁院 英国伦敦仲裁院 日本仲裁协会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与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CIETAC与CMAC 等毫无疑问 仲裁的民间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仲裁价值目标的实现 二 NatureofArbitration仲裁权的性质关于仲裁权的性质问题 在国内外法学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 民间说 non governmentaltheory 认为仲裁机构是民间机构 仲裁解决争议属于民间的性质 二 司法权说 judicialorjurisdictionaltheory 该说认为 虽然仲裁源自于当事人之间的协议 但发展至近代 国家通过立法已赋予其法律约束力 并可以通过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来保证仲裁裁决的实现 从而使仲裁发生了质的变化 仲裁权成为司法权的重要内容 由于仲裁的效力 仲裁员的权力和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其权威性来自国家的法律 从而使私权转化成了公权 三 混合说 mixedtheory 或准司法权说该说认为 商事仲裁是司法性和契约性两者混合的产物 具有司法和契约双重性质 两者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 也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准司法权说 仲裁以当事人的协议为基础 仲裁机构 仲裁人选 仲裁形式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但仲裁裁决的效力和执行决定于国家司法 作为司法权理论与契约性理论折衷调解的产物 混合理论避免了绝对司法权理论和契约性理论的片面性 在现代仲裁学界占有较大优势 许多著名仲裁法学者都倾向于这一理论 四 契约说 contractualtheory 该说认为 仲裁是一种契约性质的行为 仲裁员权利来源于当事人的协议 而不是公共机构 当事人的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前提和基础 契约说的本质在于强调当事人在选择支配其关系的法律方面具有无限的自主权 以上各种理论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事仲裁的特点 但都没有能够从整体上解决商事仲裁的效力依据问题 仲裁的效力应是来源于相关国家法律规定 即解决商事法律争议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关的商事仲裁法律制度 我们认为 司法权理论和契约理论的结合 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出仲裁的性质 也即商事仲裁既有契约性又具司法权性 是一种具有双重属性的争议解决方法 三 CategoriesofArbitration仲裁的种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仲裁进行不同分类 一 根据是否具有涉外因素1 国内仲裁 domesticarbitration 凡是一国公民 法人之间发生的各种民商事争议或劳动争议的仲裁 可统称为国内仲裁 2 涉外仲裁 foreign relatedarbitration 凡是一国公民 法人与其他国的公民 法人 其他经济组织之间发生的经济 贸易 运输 海事等方面的争议 统称为涉外经济贸易仲裁 也称之为国际经济贸易仲裁 或称为国际商事仲裁 3 国际仲裁 internationalarbitration 这是指由各当事国选出一个或几个仲裁员来仲裁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争端的一种仲裁制度 二 根据争议法律关系的性质不同1 民商事仲裁 civilandcommercialarbitration 这类仲裁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各种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仲裁 包括国际民商事仲裁与国内民商事仲裁 2 劳动 人事仲裁 labor personnelarbitration 劳动仲裁是指企业与职工之间因为劳动条件 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等发生争议而引起的仲裁 人事仲裁也属于行政仲裁范畴 这类仲裁属于行政仲裁 不是商事仲裁法解决的问题 三 根据仲裁机构属性不同1 民间仲裁 non governmental 民间仲裁是指非官方的民间仲裁机构进行的仲裁 民间仲裁也是仲裁法研究的仲裁制度 2 行政仲裁 administrative 行政仲裁是指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内设立的仲裁机构进行的仲裁 行政仲裁也不是商事仲裁法解决的问题 四 根据是否依据法律作出裁决1 依法仲裁arbitrationaccordingtolaw依法仲裁是指仲裁庭必须依照法律作出裁决 主要按公平合理原则进行调停 中国仲裁法规定的仲裁即属于依法仲裁 2 友好 友谊仲裁 amiable 友好仲裁是指仲裁不依据实体法进行 而是仲裁庭根据自己认为公平合理的标准进行裁决 这类仲裁在西方一些国家存在 一般认为在我国并不适用 而我国的仲裁均是依法仲裁 但对我国法律有无友好仲裁问题 学界尚有争议 五 根据仲裁庭组成人员1 Solearbitrator 独任制仲裁 这是一名仲裁员组成独任仲裁庭全权负责某一仲裁案件的审理并作出裁决 独任制仲裁一般用于审理案情相对较为简单 争议不大的民商事纠纷 2 Collegiatebench 合议制仲裁 合议制仲裁是指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合议庭进行的仲裁 合议制仲裁庭一般是用于审理案情较为复杂 数额较大的民商事争议 六 根据机构与非机构进行的仲裁1 机构仲裁 institutionalarbitration 机构仲裁制度实际上起源于临时仲裁 机构仲裁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国际上最为重要的一种仲裁 2 临时仲裁 adhocarbitration adhocarbitration就是当事人根据临时的仲裁协议 临时组成仲裁庭并根据一定的仲裁规则与程序对特定的争议进行仲裁 临时仲裁庭处理完争议案件后即自动解散 临时仲裁在西方国家比较流行 而且机构仲裁也是起源于临时仲裁 纽约公约 也规定了临时仲裁制度 但是我国现行 仲裁法 尚未确立临时仲裁制度 这与中国加入的纽约公约并不一致 机构仲裁institutionalarbitrationvs临时仲裁adhocarbitration 四 FunctionsofCommercialArbitration商事仲裁的作用仲裁作为解决民商事争议的一种方式 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完全相同 但是仲裁的重要作用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够有效地解决民商事争议 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 可以增强当事人的法制观念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秩序3 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和国际经济贸易与技术交流的发展4 可以减少法院处理民商事案件的压力 Section2ArbitrationandOtherADR仲裁与其他民商事争议解决方法一 仲裁与协商negotiation consultation协商是指民商事争议发生后 在没有第三者参加的情况下由当事人双方自行协商解决民商事争议的一种ADR方法 二者的区别在于 1 协商解决争议不需要第三者参加2 协商解决争议完全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协商的过程完全是由当事人来控制其结果controltheresultofthedispute 3 裁决与协商达成的和解协议的效力有重大不同仲裁裁决具有法律的拘束力 二 仲裁与调解conciliation mediation调解是在当事人双方发生民商事争议后 在第三者 即调解人 参与下 通过调停促成当事人双方和解的一种解决民商事争议的ADR方法 调解mediation是一种解决民商事争议常用的ADR方法 调解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人民调解 民间调解例如人民调解委员会 社区调解 律师的调解 乡村与宗族的长者的调解等 2 行政调解行政机关 公安等 所主持进行的调解 3 司法调解 或法院调解 法院主持的调解 4 仲裁调解在仲裁的过程中 在仲裁员的主持下依据事实 法律及公平合理原则所进行的调解 调解与仲裁的区别 a 调解人不能作出公断或裁决调解人没有裁决权或公断权 b 调解人的范围较为广泛一些法律对调解人的范围并未作出规定 但对于仲裁员则有明确规定 c 调解的内容多为一般性的简单的民商事争议d 调解结果不具有强制执行力除了仲裁中达成的调解协议以及法院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及调解委员会所作出的调解之外 案例分析 某进出口公司和某电子元件公司在履行双方签订的购销合同过程中 因货款价格问题发生争议 双方经过协商 约定将争议提交甲市仲裁委员会仲裁 在仲裁过程中 双方各不相让 仲裁庭经过调查核实 认为某进出口公司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负有较大过错责任 多次劝说该公司作出让步 进行调解 而该公司却一直坚持认为对方负有主要责任 不同意调解 仲裁庭为了方便 在没有做通该进出口公司工作的情况下 擅自作出了调解书 某进出口公司也因担心若不同意调解 在裁决过程中会受到更为不利的裁决 而被迫在调解书上签字 法律问题 仲裁庭的做法是否正确 三 仲裁与民事诉讼arbitration litigation 一 仲裁与民事诉讼的相同点1 两者均是由第三者 仲裁员 法官 主持下解决争议的活动或方式2 解决争议均是以相关法律 法规为依据3 解决争议所遵循的某些原则是相同的4 两者处理争议案件作出的法律文书对当事人均有拘束力theawardandjudgment 二 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区别1 法院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法定的管辖权而仲裁机构是民间机构 其管辖权来自当事人的协议 2 有无选择审理案件的组成人员不同 3 是否公开审理案件不同法院审案以公开审理为原则 仲裁审案一般是以不公开审理 4 案件审理的程序不同5 实行的审级不同我国法院诉讼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 而商事仲裁采取的是一裁终局制6 是否具有直接的强制力不同法院判决具有直接的强制力 而仲裁裁决的强制力则来自于法院的支持 7 两者遵循的原则和制度有所不同调解 仲裁与诉讼列表比较如下 TypicalFeaturesofMediation ArbitrationandLitigation Chapter2 EmergenceandDevelopmentofArbitration仲裁的产生与发展 Section1HistoryofArbitration一 EmergenceofArbitration仲裁的缘起仲裁作为一种解决民商事争议的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以追溯至公元前的古希腊时期 当时的古希腊人就已经开始采用仲裁方式来解决各种争议 古希腊罗马法中即有仲裁的法律规定 如公元前451 450年的 十二铜表法 有多处关于仲裁的规定 到了公元11世纪 随着地中海沿岸个城邦之间商事关系的日益繁荣 就产生了专门调整商事关系的商人习惯法 而商事仲裁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到了公元14世纪时 地中海各港口采用的成文的 商事法典 中就有仲裁方式解决商事争议的的问题 二 DevelopmentofArbitrationLegislation仲裁立法的发展但仲裁真正作为一种法律解决方式 并使得仲裁成为一种程序法律制度 却是19世纪中期的事情 一般认为 现代意义上的仲裁制度始于资本主义早期的英国 1889年英国国会正式公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 仲裁法 并于1934年加以修订 最新的修订版是1996年 法国在1887年修订的 民事诉讼法 其中有关仲裁的规定 德国在1887年制定的 民事诉讼法 都专章规定了商事仲裁制度 1887年瑞典制定了第一个专门的仲裁法令 随后在英国影响下 欧洲其他国家 如法国 德国 瑞士 荷兰 葡萄牙 波兰 保加利亚 希腊等相继通过各自的仲裁立法 在英国等仲裁制度影响下 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先后制定了仲裁方面的法律 1965年3月18日 在华盛顿签订了 关于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 WashingtonConventionontheSettlementofInvestmentDisputesBetweenStatesandOtherNationals 中国政府已经加入了该公约 1958年通过了 关于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 即 NewYorkConventionontheRecognition EnforcementofForeignArbitralAwards 简称 纽约公约 中国政府在1987年加入了该公约 由此可见 商事仲裁制度的发展过程表明商事仲裁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 1 仲裁的范围不断扩大除了少数争议不可仲裁外 绝大多数争议均可通过仲裁解决 而且关于仲裁事项范围问题还有不断扩大之发展趋势 2 仲裁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仲裁的性质由官方仲裁向民间仲裁转变 3 从个人 临时仲裁发展到机构仲裁尽管仲裁制度起源于临时仲裁 但当今世界仲裁的主流是机构仲裁 4 仲裁活动的程序更加规范化 法律化 Section2EstablishmentoftheChineseArbitrationSystem一 HistoryoftheChineseArbitration中国仲裁发展概况1 1949年以前的仲裁制度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西方的法律思想也开始影响到旧中国 清朝政府开始学习了解西方的政治与法律制度 开始进行变法 在北洋政府时期也曾颁布 商事公断处章程 和 商事公断处办事细则 国民党政府时期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共同设立一个 中美商事联合仲裁委员会 并制定了仲裁规则 2 新中国成立后仲裁制度的发展在1994年 仲裁法 颁布之前 我国奉行的仲裁制度并不统一 也不符合国际仲裁惯例 3 1995年9月1日 仲裁法 的颁布实施1994年8月31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次会议通过了 仲裁法 共分8章 80条 该法于1995年9月1日生效施行 1994年 仲裁法 就商事仲裁中的有关法律问题作了较为全面 系统的规定 我国 仲裁法 的颁布实施 可以说确立了全国统一的比较符合国际惯例的商事仲裁法律制度 2006年高法发布了一个实施仲裁法的司法解释 我国 仲裁法 的体例如下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第三章仲裁协议第四章仲裁程序第一节申请和受理第二节仲裁庭的组成第三节开庭和裁决第五章申请撤销裁决第六章执行第七章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第八章附则 二 HistoryofDomesticArbitrationSystem国内仲裁制度的发展 一 经济合同仲裁1994年 仲裁法 颁布前 我国的经济合同仲裁大体上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 先裁后审在1961年之前 我国采取这一模式 2 裁而不审或只裁不审在1961 1979年8月之间 采取这一形式 3 两裁两审或二次裁决 1979 8 1981 12 案件经过两次仲裁 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 两审终审 4 又裁又审或一裁二审 1981 12 1995 二 技术合同仲裁 技术合同法 于1987年6月23日通过 技术合同仲裁实行于1991 1995年 1987年12月 技术合同法 1999年合同法生效后该法被废止 获得通过 该法第5条规定了技术合同争议的仲裁 1989年3月发布 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 对技术合同争议仲裁作了进一步的规定 三 房地产争议仲裁在1980 1995年间 我国各地 如四川 辽宁 哈尔滨 南京等 实行了房地产仲裁制度 到了1995年9月 仲裁法 实施前 全国共设立房地产仲裁机构110个 四 1995年统一商事仲裁制度的建立1991年开始起草仲裁法 历经3年之久 于1994年8月31日8届全国人大9次会议通过了仲裁法 自1995年9月1日施行 新 仲裁法 颁布之前 国内仲裁制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 没有形成一个统一 规范的仲裁法律制度2 国内仲裁与国际仲裁差距较大 不符合国际商事仲裁惯例3 仲裁机构的行政色彩太浓 不符合国际仲裁机构民间性质的惯例当前中国商事仲裁制度的法律渊源主要有 1 1994年 仲裁法 2 1991年 民事诉讼法 修订于2007年 2008 4 1日起施行 该法第12章 21章 28章 29章有关仲裁机构的管辖权 仲裁程序以及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等方面的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3 高法有关商事仲裁的司法解释 1 1987年4月10日高法 关于执行中国加入的的通知 2 1992年7月高法 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 3 高法关于实施 仲裁法 的司法解释A 1996年12月12日的 关于同时选择了2个仲裁机构的仲裁条款效力问题函 B 1997年3月26日 关于实施几个问题的通知 C 1998年4月23日 关于撤销涉外仲裁裁决有关事项的通知 D 1998年11月5日 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几个问题批复 E 1999年6月26日 关于中国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能否部分撤销问题的批复 F 2000年1月24日 关于内地与香港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 G 2006年高法关于实施 仲裁法 的司法解释这是我国仲裁法实施10多年来 高法首次出台对该法的司法解释 三 HistoryoftheChineseforeign relatedarbitration涉外仲裁制度的发展中国两个涉外常设仲裁机构的成立 一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CIETAC 的成立1954年国务院决定在贸促会ChinaCouncilforthePromotionofInternationalTrade 简称为CCPIT 中设立 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 该仲裁委员会于1956年3月31日正式成立 1980年将其更名为 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并扩大了受案范围 1989年和1990年又分别在深圳和上海设立两个分会 1988年6月21日 又经过国务院批准 该仲裁机构再次更名为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hinaInternationalEconomicandTradeArbitrationCommission 缩写为CIETAC 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 CIETAC已走出了一条符合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成功之路 50多年来贸仲一共审结了涉外仲裁案件10000多件 当事人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并已在英 美 日 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承认和执行 从1990年起 CIETAC受案量已跃居国际知名仲裁机构前列 贸仲已成为与国际商会仲裁院 美国仲裁协会 伦敦国际仲裁院 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等齐名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 二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CMAC 的成立1958年11月设立于北京 当时称为中国贸促会海事仲裁委员会 在上海设立有分会 1988年6月21日更名为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ChinaMaritimeArbitrationCommission 该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主要受理下列海事海商争议案件 1 关于海上船舶救助 海上船舶和内河船舶救助的报酬争议 2 关于海上船舶碰撞 海上船舶和内河船舶碰撞或者海上船舶损坏港口建筑物或设备所发生的争议 3 关于海上船舶租赁 代理 拖航 打捞 买卖 修理 建造业务以及根据运输合同 提单或者其他运输文件办理的海上运输业和海上保险所发生的争议 4 关于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争议 5 双方当事人协议要求仲裁的其他海事争议 另外 1987年中国加入了 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 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 据此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以及其他按照 仲裁法 设立的200家仲裁机构所作出的涉外仲裁裁决都可以在世界上145个 纽约公约 的成员得到承认和执行 为当事人强制执行仲裁裁决免除了后顾之忧 ChinaMaritimeArbitrationCommission CMAC establishedwithintheChinaCouncilforthePromotionofInternationalTrade CCPIT onJanuary22nd1959inaccordancewiththeDecisionmadebytheStateCouncilofthePeople sRepublicofChina isapermanentarbitrationorganization takingcognizanceofdomesticandinternationalcasesinvolvingmaritimedisputes ItwasformerlyknownasMaritimeArbitrationCommissionoftheChinaCouncilforthePromotionofInternationalTrade Chapter3 Purpose Scope BasicPrinciplesandSystemofArbitrationLaw第三章仲裁法宗旨 范围 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Section1ConceptandAimofArbitrationLaw一 ConceptofArbitrationLawArbitrationLaw是调整仲裁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仲裁法是指规定仲裁的范围和基本原则 仲裁机构的地位及设立 仲裁庭的组成和仲裁程序的进行 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在仲裁中的权利与义务 仲裁裁决的效力及其执行等内容以及调整由此而引起的其他仲裁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仲裁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仲裁法是指一个国家颁布的有关集中调整仲裁关系的仲裁法典 如中国1994年 仲裁法 等 1996年 英国仲裁法 等 广义的仲裁法除包括各国的仲裁法典以外 还包括所有涉及仲裁制度的法律中的有关法律规范 比如 我国 民事诉讼法 和 合同法 中有关仲裁的内容以及散见于其他法律中的仲裁规定 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一些司法解释等 均属于广义的仲裁法范畴 我们课程所讲的仲裁法是指广义上的仲裁法 在理论上 仲裁法在中国法律体系中 属于民事争诉法的范畴 实际上 我国的民事争诉法包括了 和解法 调解法 仲裁法 民事诉讼法 含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几大部分 民事诉讼法中涉及仲裁内容的条款是不是仲裁法 小明是某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 在大三下半年选修了赵老师主讲的仲裁法 小明平时经常不按时上课 即便是去上课也很少从头至尾专心听讲 但多次考试均能顺利过关 其原因就是他有一个小窍门 即每次临考前几天狠劲背诵该门法律 法规的规定 选修仲裁法学后小明故伎重演 平时上课要么请假 要么在课堂上玩手机游戏 期末考试时 他花两天时间将仲裁法的80个条文背得滚瓜烂熟 谁知赵老师出题的重点侧重于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关系上 几个案例分析题均涉及民事诉讼中有关仲裁的相关规定 他根本没有复习民事诉讼法有关法律规定 考试的结果当然是不及格 他没有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反映赵老师出题太偏 明明考试科目是仲裁法学 而考题内容却涉及民事诉讼法学 教务部门了解情况后才知道赵老师出题没有问题 小明考试不及格是由于他平时不上课 赵老师在课堂上专门就民事诉讼与仲裁的关系作过重点论述 并对民事诉讼法中涉及仲裁的法律条款作了讲解 问题 中国仲裁法包括哪些内容 二 Purpose ObjectiveofArbitrationLaw仲裁法的宗旨中国 仲裁法 第1条对仲裁法的宗旨作出明确规定 为保证公正 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制定本法 第1条规定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保证公正 及时地仲裁民商事纠纷2 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3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Article1 Thelawisformulatedinordertoensuretheimpartialandpromptarbitrationofeconomicdisputes toprotectthelegitimaterightsandinterestsofpartiesandtosafeguardthesounddevelopmentof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 Section2ScopeandValidityofArbitrationLaw一 ScopeofArbitrationLaw仲裁法的仲裁范围仲裁法的范围也即通过仲裁途经解决民商事纠纷的事项范围 即 可裁性 问题arbitrability 可仲裁性是指一些国家法律禁止以仲裁解决某类争议 它与管辖权的关系在于若一项争议不可仲裁 仲裁庭自然是失去管辖权 可以说 每一个国家都或多或少规定有 不可仲裁 争议的事项范围 不可仲裁事项的范围大小主要是来自于各个国家的政策policy考虑 而且政策会不断变化的changeble 各国对于是否放宽 可裁性 争议的政策考虑主要有 1 国家整体利益考虑 2 承担58年 纽约公约 的责任 3 对国际仲裁制度与仲裁员水平的信任 4 减轻国家法院的过度拥挤 5 国际友好与大环境 6 现实中也却有麻烦 一 国外的规定有三种1 概括式的采取这种方式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比较多 例如 法 德 意 荷 瑞 瑞 比 西 葡以及国际商会等 2 除外式的采用这种方式规定仲裁范围的国家不多 例如 英 挪 卢森堡等 如英国仲裁法规定除犯罪案件 离婚案件以及公共安全问题外的一切争议 均可提交仲裁解决 3 列举式的只有少数国家 如比利时等 采取这种方式 作为判例法的美国 近年来大力支持与开放仲裁 原来是不可仲裁的争议事项 现在却有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 例如 1 劳资纠纷与船员合约 2 反托拉斯争议anti trust 3 证券争议securities 4 集体诉讼classactions 5 提单争议billoflading 6 破产清盘bankruptcy在国际上 其他不可仲裁的事项包括 1 涉及 个人身份 personalstatus 如婚姻 家庭争议等 2 涉及第三者利益如子女托管 破产 清盘 竞争法等 3 涉及刑事或违反国际秩序的非法争议如走私贩毒 海盗 种族纠纷 国际贪污等 4 国家政策 立法 判决规定争议不能仲裁 二 中国仲裁法的仲裁范围我国 仲裁法 第2条作了规定 平等主体的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可以仲裁 Article2 Disputesovercontractsanddisputesoverpropertyrightsandinterestsbetweencitizens legalpersonsandotherorganizationsasequalsubjectsoflawmaybesubmittedtoarbitration 由此可见 中国仲裁法规定的仲裁范围是 1 纠纷当事人应是平等主体的当事人2 争议事项应是当事人依法享有处分权的事项 3 仲裁解决的纠纷主要是合同纠纷和非合同财产权益纠纷根据我国 仲裁法 有关规定 不能通过商事仲裁解决的争议包括 1 婚姻 收养 监护 抚养 继承纠纷2 依法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3 仲裁法第77条还规定了两类不能通过商事仲裁的纠纷 1 劳动争议 2 农业集体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Article77 Arbitrationoflabordisputesanddisputesovercontractsforundertakingagriculturalprojectswithinagriculturalcollectiveeconomicorganizationsshallbeseparatelystipulated Article3 Thefollowingdisputesmaynotbearbitrated 1 marital adoption guardianship supportandsuccessiondisputes 2 administrativedisputesthatshallbehandledbyadministrativeorgansasprescribedbylaw 三 体育仲裁的法律问题关于体育纠纷能否提请仲裁解决的问题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相应的规定 目前在国际上最著名的体育仲裁机构是1984年设立于瑞士洛桑的体育仲裁院 CourtofArbitrationforSports 简称CAS 1994年该CAS已从国际奥委会直属领导下独立出来 CAS运作遵循的章程和规则是 国际体育仲裁委员会与体育仲裁院仲裁章程与规则 根据其规定 整个体育仲裁院的机构由两个实体组成 1 国际体育仲裁委员会 ICAS 2 体育仲裁院 CAS 此外 CAS还设立了分部以及临时仲裁处 我们认为 体育管理纠纷是在体育活动中产生的 而体育活动肯定是广义的民商事行为 而且从各国仲裁制度的发展来看 仲裁适用的范围扩大也是一个发展趋势 因此将来可以进一步考虑采用一种广义的民商事体育仲裁概念 将体育仲裁也纳入其中 案例分析 张丽萍于某年年初购买了某房地产公司 茶园小区 三房二厅现货住宅一套 价格55万元 张丽萍按约定缴纳了购房款后发现房地产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办妥房产证 土地使用证等相关售房手续 遂要求退房 同时要求房地产公司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房地产公司认为 未能如约办妥相关手续责任不在自己 因而拒绝张丽萍的要求 张丽萍于是按照购房合同约定 因合同履行发生的争议由本地仲裁机构仲裁 向当地仲裁委员会请求仲裁 房地产公司接到仲裁委员会的通知后 认为张丽萍的请求超出了原合同约定的仲裁范围 遂拒绝出庭参与仲裁 问题 1 张丽萍的请求是否属于仲裁仲裁范围 2 房地产公司应如何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二 ValidityofArbitrationLaw仲裁法的效力仲裁法的效力是指仲裁法对什么人 什么事 在什么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作用 正确理解仲裁法的效力 是适用仲裁法的重要条件 一 对人的效力范围凡在中国境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当事人 不论是中国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 还是外国人 无国籍人及外国企业和组织 都必须遵守该法的规定 接受中国仲裁机构的仲裁 二 对事的效力范围对事的适用范围是指仲裁法对哪些类别的纠纷发生效力 换句话讲 就是仲裁机构可以受理哪些提交仲裁的争议或纠纷 中国 仲裁法 只适用于平等主体间公民 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但是不适用于以下争议 1 婚姻 收养 监护 抚养 继承纠纷2 依法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3 中国 仲裁法 第77条还规定了两类不能通过商事仲裁解决的纠纷 1 劳动争议 2 农业集体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三 空间上的效力范围凡是在中国境内 不含港澳台 进行商事仲裁活动都要适用中国仲裁法的规定 根据国家主权原则 我国仲裁法在中国境内发生效力 但在中国领域外则不发生效力 凡在中国境内进行仲裁 都要适用中国仲裁法 四 时间上的效力范围时间上的效力范围是指仲裁法何时生效以及对其颁布实施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的问题 中国仲裁法于1994年8月31日通过 但 仲裁法 第80条规定 该法不溯及既往 该法于1995 9 1 施行 2006年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 仲裁法 的司法解释 在后面再介绍该解释的主要内容 也是仲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Section3FundamentalPrinciplesofArbitrationLaw仲裁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整个仲裁活动的始终 仲裁机构和争议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必须遵循的那些带有指导性的行为准则 这项基本的原则在仲裁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仲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一 PrincipleofPartyAutonomy当事人自愿原则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