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国有经济收入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2章国有经济收入ppt课件.ppt_第2页
第12章国有经济收入ppt课件.ppt_第3页
第12章国有经济收入ppt课件.ppt_第4页
第12章国有经济收入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章国有经济收入 2 概要 12 1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12 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12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3 12 1国有资产收入形式 12 1 1国有资产的概念12 1 2国有资产的分类12 1 3国有资产收入12 1 4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4 12 1 1国有资产的概念 资产的概念会计上所说的资产 是指作为以往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的 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国有资产的概念国有资产 是一法律用语 指的是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 包括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 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的投资收益 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 5 12 1 1国有资产的概念 广义的国有资产和狭义的国有资产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代表全民拥有所有权 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 狭义的国有资产为国家所有的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存在于各类国有及国家参股 控股的企业中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6 12 1 2国有资产的分类 按存在形态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按经济用途分为经营性资产 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 按国有资产所处的地理位置分类 可以分为境内国有资产和境外国有资产 按行政隶属关系分为中央政府国有资产和地方政府国有资产 7 12 1 3国有资产收入 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国有资产收入 就是指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取得的财政收入 即经营和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 事业单位和个人把其收入的一部分交给资产所有者 国家 8 12 1 3国有资产收入 国有资产收入 国有资产收益与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是指国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国有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新创造的 并且已经实现的 可在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的收益 国有资产收益 是指国家凭借资产所有权相应取得的经营利润 租金 股息 红利 资产占用费等收入的总称 这里的国有资产仅仅是指经营性的国有资产 又称为国有资本 其收益是国有资产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9 12 1 4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利润收入企业税收净利润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按照一定比例上缴的税后利润 反映了中国人民银行 国有独资企业等按规定上缴国家的利润 股利收入股利分为股息和红利两部分 股息是股份资产的利息 红利是股票持有者参与股份公司管理而分得的利润 产权转让收入国家通过国有资产产权转让 出售 拍卖 兼并等方式将取得的资产产权转让收入的一部分作为财政收入 清算收入 10 12 1 4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国有资源 资产 有偿使用收入国家通过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转让而取得的国有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租金利息收入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是依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统筹安排确定的 11 12 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12 2 1利润全额上缴12 2 2企业基金制12 2 3利润留成制12 2 4盈亏包干制度12 2 5利改税12 2 6含税利润承包制12 2 7税利分流12 2 894年分税制改革后国企利润分配制度 12 12 2 1利润全额上缴 1978年以前 国家直接经营国有企业 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此时的国有企业被称为 国营企业 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一般实行的是利润全额上缴制度 亦称统收统支制度 就当时来说 这种全额上交的利润分配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安排财政收支 集中使用资金 保证重点建设 但是 采用这种办法 企业对资金支配权太小 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企业发展生产和技术革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 12 2 2企业基金制 1978年 为了鼓励企业加强经济核算 改善经营管理 调动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 国家试图扩大企业自主权 提高企业留利比例 实行了国营企业基金制 国营工业企业在完成国家规定的8项经济技术指标 产量 品种 质量 消耗 劳动生产率 成本 利润 流动资金占用等 和供货合同后 可从实际利润中按职工全年工资总额的5 提取企业基金 仅完成产量 品种 质量 利润四项指标和供货合同者 可提取工资总额的3 企业基金 在此基础上 每多完成一项指标 可多提工资总额的0 5 14 12 2 3利润留成制 从1979年开始在国有企业中先后推行多种利润留成方法 如全额利润留成 基数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留成等 按照一定的标准核定企业留成基数 将企业留利同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及其增长联系起来企业可用这些留利作为生产发展基金 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 用于发展生产和改善职工福利 15 12 2 3利润留成制 利润留成制的弊端在价格体系不合理的前提下 利润留成基数 比例难以合理核定 产生了苦乐不均和争基数吵比例的问题 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难以确定 利润留成比例 弹性 太大 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由于基数 比例是根据已有的企业利润水平进行核定 于是产生了 鞭打快牛 的问题 按企业隶属关系上交利润 使企业仍然摆脱不了地方 部门的束缚 强化了行政机关对企业的干预 没有解决企业活力这一根本问题 16 12 2 4盈亏包干制度 利润包干企业按国家核定的上缴利润任务实行包干 实现的利润超过计划利润包干任务的部分 以其一部分或全部留归企业自行支配的一种利润分配制度 包括递增包干 比例包干 定额包干等多种形式 亏损补贴包干定额补贴包干按产品核定单位亏损额 乘以实际产量 或销售量 给予补贴 计划补贴包干按核定的计划亏损总额给予补贴 17 12 2 5利改税 1983年起开始推行利改税的利润分配制度 1984年开始国家进行第二步利改税利改税 亦称 以税代利 其实质就是把国营企业上交利润改为按国家规定的税种和税率交纳税金 税后利润由企业支配 18 12 2 5利改税 利改税的弊端 利改税 力图通过税收这种规范 统一的办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 忽视了在价格体系不合理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系统的复杂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性 利改税 强化了税收形式的地位 否定了上交利润及其分配形式的作用 混淆了国家的资产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的双重身份 利改税没有解决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制度的根本问题 19 12 2 6含税利润承包制 承包制首先是一种按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原则管理国有企业的一种方式 同时也是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关系的一种方式 承包的主要内容是包上交国家利润 包完成技术改造任务 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 含税承包制的主要形式有 上交利润递增包干 上交利润基数包干 超收分成 微利企业上交利润定额包干 亏损企业减亏 或补贴 包干等 20 12 2 6含税利润承包制 含税承包制的优缺点优点比利改税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激发了企业和职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兼顾了国家 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 缺点承包制是包括所得税在内的税前承包 采取了包死上交国家财政的办法 在增量分成中 财政所占比例很小 同时包盈不包亏的现象 也导致财政收入流失 妨碍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正常增长 其次 承包指标的考核流于形式 企业短期行为问题严重 再次 承包基数和分成比例不规范 经常出现 一对一 的讨价还价 无法规范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 21 12 2 7税利分流 税利分流的定义国家在参与国有企业纯收入分配过程中 开征一道所得税 这一道所得税对所有经济成分企业而言都是一样的 然后再通过适当的形式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税利分流的政策意义体现政府两种身份 两种职能分离的客观要求 符合政企分开 两权分离的原则 税利分流和税后还贷有利于转换投资体制 提高投资效益 建立合理的投资约束机制 税利分流促进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因此它较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22 12 2 7税利分流 税利分流的形式税后利润承包制在确定税后承包利润数额时 需要核定切实可行的承包基数和分成比例 应本着兼顾国家 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的原则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参照本地区本行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 根据企业上一期承包完成的情况 以及技术改造任务的轻重和预期效益等因素来考虑 租金租金适用于采用租赁制经营的国有企业 一般是小企业 国有股分红适用于股份制企业的税后分利办法 23 12 2 894年分税制改革后国企利润分配制度 94年分税制改革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税负标准 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进一步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法进行了统一 2006年开始 国家对国有石油垄断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所获得的超额收入开征了石油特别收益金 2007年9月8日 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 决定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2008年开始实施 08年收取实施范围内企业07年的国有资本收益 24 12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2 3 1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含义12 3 2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12 3 3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 25 12 3 1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含义 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家以产权为基础 以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以资产所有者为对象进行组织 协调 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国有资产管理范围涵盖国有资产运营的各个方面 包括国有资产的投资 经营 收益分配等内容 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是经营性国有资产 其管理目标是保护国有产权 实行资产的保值增值 26 12 3 1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含义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指在中央与地方之间 地方各级政府之间 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划分国有资产管理权责 建立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 1 中央与地方在管理上的权责划分及相互关系 2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相应的职能的设置 与其他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关系 3 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国有资产运营 监管的内容和方法等 27 12 3 2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949 1977年 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国有资产管理实行高度集中的分级归口管理体制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面临工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艰巨任务时 上述的管理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 随着国家经济规模的扩大 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已经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政企不分 条块分割等问题日益突出 28 12 3 2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改革开放后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978 2002年 放权让利阶段 1978 1984年 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弊端 国家放权让利 扩大企业自主权 激发企业活力 采取了扩权让利试点 实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 所有权经营权分离阶段 1985 1992年 第一阶段改革由于本身的局限性 国有大中型企业并没有真正活起来 国家决定改革重心放在提高企业自主经营能力和转换经营机制方面 包括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租赁制和股份制试点 并于1988年组建了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为改革管理体制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明确了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 29 12 3 2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改革开放后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978 2002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施国有经济战略重组阶段 1993 2002年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标志着国有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第三阶段 明确了国有大中心企业要建立 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 的现代企业制度 30 12 3 3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 中央与地方政府权责的合理划分分级产权 分级行使所有权 明确各自管理国有资产的范围 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行使出资人职责 负责所辖国有资产的管理 收益和处置等 不再由国务院统一行使全部国有资产的所有权 地方政府将明确享有所投资企业的产权和产权收益 对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 国有参股企业 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 国有参股企业 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对于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的国有资产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 31 12 3 3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立与创新2003年4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以下简称国资委 正式挂牌成立 国资委的责任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监事会 制订国有资产营运战略 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 推动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 增值 防止资产流失 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选派和更换国有资产营运主体的董事 监事等企业主要负责人 考核国有资产营运主体的营运业绩 决定国有资产营运主体的设立 分立 合并等重大事项等 32 12 3 3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 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 推行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有资产营运主体 中介机构 国有独资 参股 控股企业 三级管理模式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 对国有资产营运主体行使出资人职责 但它并不直接经营国有资产 而是通过授权明确国有资产营运主体的权利和责任 委托其经营管理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 并对营运主体进行监督和考核 国有资产营运主体按照投资份额依法对全资 控股及参股企业行使出资人职责 专职从事国有资本经营业务 对所投资企业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享有资本收益 重大决策和选聘经营管理者等权利 对下属的国有独资 控股 参股企业形式委派股权代表权 收取红利权 对产权变动的决策权等 但是并不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 33 本章小结 国有资产 是一法律用语 指的是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 包括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 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的投资收益 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 广义的国有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