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作业(第四版)ppt课件.ppt_第1页
宏观经济学作业(第四版)ppt课件.ppt_第2页
宏观经济学作业(第四版)ppt课件.ppt_第3页
宏观经济学作业(第四版)ppt课件.ppt_第4页
宏观经济学作业(第四版)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宏观经济学作业 2 第一章世界之旅 6 中国何时赶上美国 P16 a 计算方法 2006年中国Y 2 63万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gY 9 美国Y 13 24万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g Y 3 假设n年后两国GDP相同 则 Y 1 gY n Y 1 g Y nn 28 5年b y Y L gy gY gL gY2006年 yppp 7597 yppp 43444y 1 gy n y 1 g y n n 30年 3 图11980 2007年转型国家人均GDP变动资料来源 IMF 4 第二章本书之旅 1 P36 37 错 错 对 对 错 错3 测量GDP P37 a GDP 1000000美元 银项链 b V1 300000 V2 1000000 300000 700000c W 200000 250000 45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0 250000 3000000 550000 GDP W 思路 将4 5 6一起做完 并参见本章附录 5 第三章物品市场 1 P61 对 对 错 对 错 错 错 4 平衡预算乘数 P62 平衡预算 G T 即支出和收入等量变化 Y C I G C0 c Y T I G得到 均衡产出 Y C0 I G cT 1 c a YG G 1 c 1 1 c b YT c T 1 c c 1 c c 税收增加导致可支配收入减少 消费减少 d G T 1则 Y YG YT 1因此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没有保持宏观经济中性 e 无影响 因为平衡预算乘数为1 是个常数 6 5 自动稳定器 P62 税率t 1a 由Y C I G得到均衡产出 Y C0 I G ct0 1 c 1 t b 乘数m 1 1 c 1 t 当t 0时 m 1 1 c 大于t为正数时的乘数 例如c 0 5 t 0 2 含税率的乘数为1 67 不含税率的乘数为2 c 比例所得税使乘数变小 从而使自主出支出对产出的影响减少 产出的波动也会减少 因此称所得税为自动稳定器 7 6 平衡预算与自动稳定器a Y C0 I G ct0 1 c 1 t b T t0 t1Y c 假设政府实行平衡预算 且C0下降 自主消费减少导致均衡产出减少 产出减少引起税收减少 为了保持平衡预算 政府支出也将减少 C0 Y T G Y d 政府支出减少加强了C0下降对产出的不利影响 因此 政府的平衡预算导致了经济的不稳定 8 第四章金融市场 1 P83 错 错 对 错 错 对2 货币需求 P83 答题思路 将收入 Y 60000 代入公式计算出货币需求量 然后用财富 50000 减去货币量 就等于债券量 a 利率是5 时 Md 60000 0 35 0 05 18000对债券需求 50000 18000 32000利率是10 时 Md 60000 0 35 0 1 15000对债券需求 50000 15000 35000b 利率上升 货币需求下降 债券需求上升 c Md 30000 0 35 0 1 7500货币需求减少50 d Md 30000 0 35 0 05 9000货币需求减少50 e 收入对货币需求正向影响 与利率无关 9 货币需求和债券需求a 债券需求 财富 货币需求因此 利率上升 货币需求减少 债券需求增加 b 财富 债券持有量 货币持有量c 收入增加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债券需求减少 10 7 自动取款机和信用卡 P84 a 4 4 16b 平均每天持有货币 16 12 8 4 4 10自动取款机出现 每两天取一次钱 c 2 4 8d 平均每天持有货币 8 4 2 6信用卡出现 第四次取出所有的钱 e 每天持有货币量 0 0 0 16f 平均每天持有货币 16 4 4g 自动取款机和信用卡的出现减少了人们对通货的持有量 11 8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交易方程 MV PYM 货币存量V 货币流通速度 每一元货币循环的次数 P 物价水平Y 实际收入PY 名义收入 利率上升 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12 9 货币乘数 P85 已知 cr C D 0 rr R D 0 1a 已知高能货币供给为1000亿 货币供给量实际上就是经济中存在的货币量 即货币供给必然等于货币需求 因此高能货币需求也为1000亿 b 高能货币 基础货币 的需求 Bd C R 0 R R rr D又货币需求 Md C D D 代入上式得到基础货币需求 Bd rr Md 高能货币供给Bs 1000亿 收入为5万亿元 并将货币需求函数一起代入Bs Bd 得到 i 15 c 货币供给 1000 rr 10000与货币需求相等 d Ms 3000 rr Md可以计算出利率 e Ms 3000 Md可以计算出利率 13 第五章物品市场和金融市场 1 P106 对 对 错 错 错 错 对5 P108 企业使用自己的资金进行投资也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 因为存在机会成本 2 重新考虑乘数 14 15 4 P107 货币与财政政策 一个例子a IS曲线 Y C I G 200 0 25 Y T 150 0 25Y 1000i 250 550 0 5Y 1000i得到 Y 1100 2000ib LM曲线 M P L Y i 得到 Y 800 4000ic和d 联立IS与LM得到 i 0 05 Y 1000 e C 200 0 25 1000 200 400 I 350 f LM 1840 2Y 8000i Y 920 4000i联立IS得到 Y 1040 i 0 03 C 410 I 380同理可以计算g和h 16 6 P108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非常低时 人们预期利率将会上升 债券价格将会下降 因此人们愿意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利率弹性无穷大 货币需求曲线变水平 出现流动性陷阱时 LM线水平 M P 0 i M P i 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极低时 人们愿意持有央行增加的任意数量的货币供给量 利率不再下降 货币政策无效 货币需求曲线 h Y i LM 当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无穷大时 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 LM线不下移 无论M P如何变动 LM线的截距项都近似为零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17 第七章AS AD模型 1 176 对 对 错 错 对 错 错 2 支出冲击和中期a 消费者信心增加 消费增加 IS AD右移 中期产出不变 价格和利率上升 b 税收增加导致消费减少 变化正好相反 4 货币中性a 货币变动在中期对实际变量 产出和就业 没有影响 只是导致价格同比例变化 货币政策在短期有影响 b 财政扩张在中期对产出没有影响 但是导致利率上升 挤出投资 贸易赤字 财政扩张导致货币升值 Y i IS LM Yn Y i IS Yn LM 货币政策作用机制 M M P i I Y P M P LM返回 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G Y P M P i I Y 回到自然产出 18 第八章菲利普斯曲线 1 173 对 错 对 对 错 对 2 174 两种说法都没有考虑预期 3 维持低失业 P174 已知 te t 1 因为 0 即 te 0 a 由 e得到un 5 b 失业率保持在3 已知 te 0 则 t 0 0 1 2ut 0 1 2 3 4 t 1 t 5 0 0 1 2 3 4 c 不相信 持续为正的通胀使 te 0 从t 5年开始 1 即 te t 1 d 人们对过去通胀的预期 e t 4 0 0 1 2 3 4 t 5 t 4 0 1 2ut 8 t 6 t 5 4 12 以此类推 f 不相信 持续上升的通胀会使公众提高预期 19 5 工资指数化 t t 1 0 1 2ut t 1 0 将失业率保持在4 a t 0 0 1 2 4 t 2 t 1 t 0 1 2ut t 1 4 同理 t 2 6 t 3 8 假设一半的劳动合同是指数化的 b 菲利普斯曲线 给定权重 1 2 t t 1 t 1 0 1 2ut t t 1 0 2 4utc t 0 0 2 4 4 t 4 t 1 t 0 2 4 4 t 1 8 同理 t 2 12 t 3 16 d 指数化提高了失业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20 第九章通胀 经济活动和货币增长 1 P219 答 错 对 错 错 错 对 对 对2 奥肯定理 P219 a 由1 0 4 g 3 得到g 0 5 由于人口增加和技术进步使失业率有上升趋势 经济增长率至少达到正常增长率才会保持失业率不变 b 由 2 4 0 4 g 3 得到g 4 25 c ut ut 1 0 4 g 5 21 3 降低通货膨胀率 P220 a 由菲利普斯曲线和 t t 1得到un 5 b 将ut ut 1 un代入奥肯定理得到gyt 3 gmt 11 c 由菲利普斯曲线 4 8 ut 5 得到ut 9 根据奥肯定理 9 5 0 4 gyt 3 得到gyt 7 在t 1年 菲利普斯曲线 t 1 t ut 1 5 因通胀保持为4 故ut 1 5 以此类推 由总需求可以计算出货币供给增长率 22 4 货币增长永久性减少的影响 P220 a 略 b gmt 0 联立奥肯定理和菲利普斯曲线可以求解 c 中期货币中性 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5 产出以正常增长率增长 通货膨胀等于调整的名义货币增长率 即 gmt gy0 3 23 CH10 13经济增长 假设生产函数为 Y K L1 1 3 1 生产函数是否规模报酬不变 2 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吗 3 劳动的边际收益递减吗 4 用人均形式表示生产函数 5 储蓄率为s 折旧率为 求稳态时的人均产出和人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