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名校学习研修心得_第1页
赴名校学习研修心得_第2页
赴名校学习研修心得_第3页
赴名校学习研修心得_第4页
赴名校学习研修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赴名校学习研修心得赴名校学习研修心得x 月 7 日至 x 月 13 日我参加了 xx 县名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在 xx 师大进行了为期 7 天的学习研修,xx 师大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为我们设计的课程,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切合学员实际,学员们普遍感觉受益匪浅。下面就本次学习的感悟结合平常的一些思考谈以下几点体会。一、生本背景下更应强化教师地位。我们认识事物上通常受“一元化”思想影响,存在单极思维,认为真理只有一个,矛盾的双方不可调和,非此即彼,为肯定此,必须彻底否定彼,彼此之间好似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永远找不到公共点,此起彼伏,此起之日必将是彼落之时。尽管我们的先贤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和而不同”的智慧,可惜的是这些顶级的智慧现已基本“出口”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强调统一思想,一种声音。当前,生本教育在全国刮起了一阵旋风,对此的研究实践在全国许多地方如火如荼。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切合当今世界潮流,切合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更切合革除我国现行教育诸多弊端的现实需求。生本教育核心的观点是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师本”为“生本” 。在生本的大旗下许多实践者在走另一个极2 / 8端, “全面依靠学生” ,课上抛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然后泛泛的展示一遍了事,缺乏对课堂的精心设计、组织、引导、提升。有的学校判断课堂是否生本的标准就是教师讲课时间的长短,规定每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为 x10 分钟,名曰:以教师的无为而使学生有为。试问: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我以为,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毋庸置疑,然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以落实,绝非形式上学生自学了多少时间,小组是否进行了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活动中解答了几个问题是这么简单。更重要地看学生是否深度参与了学习,是否对学习任务有浓厚的兴趣,并为其从事的活动而乐此不疲。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发起者、操控者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是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偏激行为、错误行为,对事业是极为有害的。成语“成亦萧何,败亦萧何” 。讲的是秦末汉初一代名将韩信的命运被萧何左右的故事。萧何慧眼识才,倾力举荐,助韩信成就了一番伟业,进而列侯封王,同样是萧何设计赚韩信入未央宫而丧命。我以为,用萧何与韩信的关系喻师生关系是可以的,尽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许多时候难以做到。学生是未成年人,可塑性强,教师的3 / 8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因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视。同时用萧何与韩信的关系比喻教师与生本教育的关系也是可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主体是学生,主导在教师,控制权在教师,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得到真正落实,生本教育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教师的表现,因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应为促进者。教育的手段是传授知识、经验、传承人类文明,教师应为传承者,我们传递给学生的是人类几千年智慧文明的结晶。学生亲历亲为探究发现是提升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最佳方法,但学生不能事事亲历其发现过程,许多解决问题所需的经验和智慧也不能“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教师指导下的“准自主发现,准自主创造”的过程,教学应努力让学生掌握活的、有根的、有血有肉的、充满智慧和创造的知识,进而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自主建构知识、学会创造奠基。而时下推行的无论是杜廊口、还是广州的部分学校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是通过教材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生学到的知识基本上是表面的、浅层次、孤立的、认知水平较低的知识,而对有利4 / 8于知识保持迁移的概念性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等关注不够,学生难以获取高认知水平的知识。因此教师不可以无为。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合作者、参与者,一方面强调帮助学生并与其一起成长,另一方面强调了教师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事实上,对于教师的作用,二千多年前孔子已给出了恰当的定位启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的任务就是两件事:一是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愤” “悱”状态,二是去“启”去“发” 。总之,无论教育改革发展到哪一步,无论依据哪一种理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师和学生都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彼此之间对立统一、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对象,断不可过分夸大一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作用。无论在何种改革背景下,教师均应有所为,必须有所作为。二、教师,别忘了读书。培训学习期间,从教授的讲座到一线校长的经验介绍,均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即用“大阅读”推动生本教学,骏景小学将“大阅读”定位为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称该校学生生均年阅读量在 100300 本之间。广外附属学校“大阅读”的效果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孩子,在一堂语文课前能熟练地、整齐地背诵白居易5 / 8的长恨歌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三篇有相当难度的古诗文;艺术节上一小学二年级的女生朗诵李白的将进酒抑扬顿挫、手舞足蹈、声情并茂,让人叹为观止。由此,我想到了教师阅读的问题。同样是在这次培训中,王红教授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对我们 x0 位学员当下的阅读情况进行了一下简单的调查,情况让我们多数同志感到羞愧和脸红,对于我们这些曾经的“读书人” ,现在的教育者,读书本应是一件很简单、很自然的事,现在居然成了“久违和惭愧”的事。读书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教学的不竭动力永远来自不懈的学习。教师应是一个自觉先行的学生,跋涉于书山,遨游于书海,充分领略其中的风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后将自己的经验、体悟与后来者分享,以影响、引领后来者。读书是教师最广博、最永恒、最经典的备课,腹有诗书气自华,教书育人的功底在读书。论语上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一天,楚国的大夫叶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打听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对子路答道: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啊,发愤用功时常会把吃饭忘了,心里高兴时把忧愁忘了,连自己快要衰老了也不知道。孔子的好学、博学举世公认,尽管如此他还时常感叹:“德6 / 8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加我数年,五十而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 ”以孔子的道德学问尚且不自满、不自足,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不断追求道德学问的更高境界。反观时下我们不少教师,除教材、教参、教辅外,很少涉猎其他“闲书” ,为人师表,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当得起。目前,我们正在创建学习性国家、学习性社会,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作为公民,终身学习我们责无旁贷,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未成年人,是祖国明天的希望,我们当站在为国家民族负责的高度,为我们和教育对象的终身发展奠定全面、扎实的基础。帮助他们确定终身学习的观点,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我想应从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开始。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师热爱读书必然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好学上进的学生。身为教师无论是为己修身养性,还是为人教书育人,都应热爱读书。读书让人具有胸怀和眼量,读书永远是人的精神养料。三、别改那么多,就改一点点。x 月 10 日我们培训班中学组一行在 xx 市 xx 中学交流学习一天,启发颇多。特别是该校吴培森校长介绍的学校生本改革的作法让人耳目一新。他将其概述为“改变了三个一点点” 。一是教师改变一点点。备课重在设计课堂教学流7 / 8程,安排哪些活动,每个活动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操作;座位的调整改变了过去一个教师面对全班学生组织教学的状况,学生形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团队,互相关注彼此学习纪律状况,小组内人人均可为教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二是学生改变一点点。小组合作学习,促学生自主发展,相互管理和自主管理有机结合。三是作业改变一点点。科学设计前置性作业,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同时为教师的“教”提供依据,就是这三个一点点改变,使 xx 中学的生本教育搞得有声有色。生本教育的改革实践是一场改良,并非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革除传统教学中的一些落后的观念、方法与手段,用更新的东西取代之,使之更符合教育规律,更切合人性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传统教学中许多好的东西应予以保留,且将其发扬光大,因为传统教学中蕴含了数千年人类文明与智慧。我们不能将小孩连同洗澡水一起泼掉。生本教育的改革如同中国社会的改革,没有成功的经验模式,要摸着石头过河以保障安全。百年树人,不可不谨慎。需要我们在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调整,使教育教学行为更为理性。生本教育的改革如新生儿,他的成长发展成熟得有一漫长的过程,着急不得,我们要做的是充满情感的帮助,充满期望的等待。8 / 8生本教育的改革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其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先学后教” ,对教师的导学能力和学生的自学能力均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来说,设有相应能力作支撑的自主性是“水中花,镜中月” ,是一种形式的、表面的、虚假的自主性。必须先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