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公路隧道安全评估_第1页
运营公路隧道安全评估_第2页
运营公路隧道安全评估_第3页
运营公路隧道安全评估_第4页
运营公路隧道安全评估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营公路隧道安全评估运营公路隧道安全评估 1 引引 言言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 公路隧道 特别 是长大隧道 的建设与科研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目前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 条件最复杂 技术发 展最快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 1979 年我国公路隧道 374 座 通车里程仅为 52 km 而 2004 年底 我国公路隧道已经达到 2 500 座 通车里程 1 200 km 这些隧道经历了不同的时期 并 且在不同的地质情况下 不同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修建 大部分 隧道已经步入 中老年 出现不同程度的隧道拱顶开裂 边墙 开裂 拱顶空洞 衬砌损坏 隧道渗漏水 隧道冻害 围岩大 变形 衬砌厚度薄 混凝土强度低 隧道内空气污染等病害 其 健康隐患 对隧道的正常运营构成了一定威胁 因此 公路 隧道的健康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我国目前 20 一 30 的公路隧 道处于病害发育的亚健康状态 对现役运营公路隧道进行健康 诊断和安全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2 1 技术标准 某公路隧道为直线双洞四车道单向行车隧道 上 下行线 长 2 1 210 m 纵坡 0 4 横坡 1 5 上行线净宽为 8 5 103 1 47 m 下行线净宽为 8 5 2 45 1 35 m 净 高 5 0 m 上 下行隧道中线间距为 35 m 设计行车速度为 60 km h 设计荷载 为汽车一 20 挂一 100 设计交通量为 2 000 辆 h 卫生 标准 正常交通时 co 含量为 100 ppm 交通堵塞时 co 含量为 250 ppm 烟雾浓度为 48 隧道通风方式为斜井排出式半横 向通风 2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上 下行隧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基本相同 隧道 穿越板樟山中麓 地层为燕山中期粗粒黑云母花岗岩 最大埋 深 245 m 两端洞口约 180 m 南口 80 m 北口 100 m 地段的岩 体风化严重 节理发育 为 类围岩 洞身中部除了有两处小 断层破碎带 32 m 外 其余大部分地段为坚硬完整的 v 类围 岩 个别地段 55 m 为 类围岩 隧道渗漏水主要为节理裂隙水 洞口段的风化裂隙水主要由 地表降水补给 洞身由于断层的存在主要是断层水 隧道 开挖过程中渗漏水严重 有 20 处渗漏水区段 总延长达 515 m 约占隧道全长的 43 最大渗漏水地段为最大埋深处 里 程为 k0 950 洞身标为 430 延长 35 m 隧道分两期建成 其中下行隧道于 1990 年建成通车 上 行隧道于 1992 年建成通车 为了保证隧道安全运营 对其进行 了安全评估 3 检测项目 方法及频率检测项目 方法及频率 根据检测结果对隧道进行安全评估 其检测项目 方法及 频率如表 1 所列 4 检测结果及安全评估 4 1 下行隧道衬砌结构的检测结果及安全评估 从对下行隧道衬砌裂缝及渗漏水的调查 衬砌厚度和背后 回填状况探测 衬砌混凝土强度和净空断面的检测结果来看 下行隧道存在下述安全隐患 1 隧道衬砌开裂严重 隧道中有 11 个区段 全长 546 m 占隧道总长的 45 有 多条纵向 斜向和环向裂缝将衬砌切割 且呈闭合状 使衬砌 受力的整体作用大大降低 其余地段仍有大小不等的裂缝 2 漏水严重 虽然隧道漏水量不算太大 同灰岩地区大量涌水相比 但 漏水点分布广泛 漏水严重地带集中于 11 个区段 全长 546 m 而且其余地段裂缝均有渗水痕迹 隧道大范围渗漏水不仅 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不利 而且会影响行车安全 3 拱部衬砌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 在检测的拱部 105 个测点中 小于设计强度的占 14 最小强度为 14mpa 相当设计强度的 71 不满足 评定标准 的要求 属不合格工程 4 拱顶空洞 衬砌厚度不足和施工质量低劣更加导致隧道 病害的发展 从地质雷达探测结果来看 下行隧道拱顶处空洞基本连通 且拱顶衬砌厚度普遍不足 其余部位 除两侧个别拱腰处实测厚 度略小于设计值外 尚大于设计厚度 整个隧道拱顶衬砌背后有 空洞或脱空者达 98 两侧拱腰衬砌背后有空洞者也达 10 下行隧道拱顶衬砌厚度严重不足 合格率 点 仅为 8 6 在 洞身标 100 120 处拱顶实测厚度只有 8 cm 为设计厚度 30 cm 的 27 隧道拱顶空洞是人为的汇水通道 由于积水造成水压过高 导致衬砌混凝土开裂和大面积漏水 隧道受当时施工技术条件 制约 施工管理欠严 拱顶出现少量空洞在所难免 但象本隧 道拱顶几乎全部存在空洞的现象实属少见 衬砌背后空洞是工 程重大隐患 也是造成隧道病害的主要人为因素 国内外隧道 发生的多次掉拱事故 均与拱顶空洞有关 综上所述 下行隧道病害严重 按 养护技术规范 关于结 构检查的判定标准 表 2 对其判定 已达到 2a 级 所以应尽早 对隧道衬砌背后空洞 隧道衬砌裂缝和渗漏水等病害进行全面 综合整治 4 2 上行隧道衬砌结构的检测结果及安全评估 无论从上行隧道的裂缝发展状况 渗漏水情况 衬砌厚度 和衬砌背后空洞状况 还是从衬砌混凝土强度来看 上行隧道 衬砌工作状况基本良好 不会影响隧道整体稳定 但隧道内存 在着局部地段漏水和衬砌背后局部空洞 若不处理亦会影响隧 道的安全运营 4 3 风道吊杆和吊顶板的检测结果及安全评估 1 吊杆安全评估 吊杆在风道结构中与桥梁墩台作用一样 起到支撑作用 若吊杆失效起不到支撑作用 就会引起吊顶板破坏 甚至坍塌 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对吊杆的安全决不可忽视 本次对吊 杆的检查主要从上端锚固状况 杆体焊接状况 下端锚固状况 和杆体锈蚀状况四个方面进行 因每个吊杆均在受力 不可能 对吊杆进行承载力破坏试验 而检查手段主要依靠目视和锤击 故无法了解吊杆的实际承载力 通过对吊杆工作状况的调查 发现吊杆也存在很大的安全 隐患 总计有 334 根 占 15 吊杆上 下端锚固有缺陷 104 根 占 4 8 吊杆存在不同程度的锈蚀 问题还是比较严重 属 于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2 吊顶板安全评估 本隧道吊顶板采用 200 c20 钢筋混凝土 板厚 12 cm 吊 顶板两端通过预埋钢筋固定在衬砌上 中间通过吊杆形成两端 固结 中间支撑的三跨 下行隧道 两跨 上行隧道 连续板 梁 结构 超静定结构支撑条件非常重要 支撑条件的改变将导致 受力突变 甚至破坏吊顶板 通过对现场调查和分析 发现吊 顶板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4 4 路面检测结果及安全评估 1 路面抗滑性能安全评估 采用铺砂法实测路面抗滑性能 上 下行隧道路面各检测 了 5 处 检测合格率为 0 这充分表明路面抗滑性能差 远远 达不到要求 特别是当路面积水时 路面抗滑性能会进一步下 降 给行车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2 路面横坡安全评估 采用激光断面仪对上 下行隧道路 面横坡进行了检测 从实测资料的分析来看 路面横坡合格率 很低 其中下行隧道路面横坡合格断面 4 个 合格率仅为 6 7 上行隧道路面横坡合格断面 22 个 合格率为 36 7 这对路面排水不利 给行车也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4 5 隧道内装饰马赛克检测结果及安全评估 隧道衬砌表面采用马赛克装饰 不承受任何荷载 但隧道 边墙部位普遍渗水 致使马赛克外鼓 直至脱落 洞内检查时 发现 20 余处马赛克外鼓 其中下行隧道洞身标 740 处右侧墙顶 马赛克装饰外胀 5 6 cm 外鼓面积达 3 m2 左右 为此 当即 进行了处理 若在行车时马赛克装饰材料突然脱落 极可能造 成交通事故 因此 在本隧道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采用马赛 克装饰 也会对行车带来安全隐患 5 隧道整治措施建议隧道整治措施建议 1 下行隧道衬砌结构整治措施 隧道衬砌结构采用锚喷支护进行补强加固 拱部背后空洞进行注浆回填 采用相应的渗漏水防治措施 如采用软式弹簧半圆透水 管 在左 右拱部 风道 和左 右墙部分别设置排水管 每 10 m 为一个环节 采用 y 形布置 并将水引入路面下两侧排水沟 2 对上行隧道衬砌结构应采用局部整治措施 对于隧道出 口洞身标 1110 1150 集中漏水地段 建议采用注水泥浆液或化 学浆液进行整治 对于拱顶局部大的空洞建议进行注浆回填处 理 3 对风道 吊顶板采取的安全措施 隧道通车已 15 年 经现场调查看 从未对风道进行过清 理 风道衬砌与吊顶板表面附着有较厚的粉尘与油烟 此外 风道吊杆和吊顶板也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 建议对其采取如下 处理措施 每半年对风道进行一次大检查 包括对风道内烟尘的全 面清扫 每个月对风道吊杆和吊顶板进行一次检查 对吊杆应定期涂油或油漆 如同对待桥梁钢结构一样进 行养护 对于检查出的部分吊杆的缺陷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4 隧道路面抗滑性能未达到规范标准 这将给行车带来极 大的安全隐患 建议采用刻槽机对路面进行全面处理 5 建议选择效果好的内装饰材料对马赛克装饰进行更换 6 结论结论 1 针对目前制定的运营公路隧道的安全评估检测项目 方 法及频率 可以较全面地对隧道病害进行检测和评估 2 对隧道衬砌的检测结果表明 隧道下行线病害严重 已 经达到 2a 级 应尽早对隧道衬砌背后空洞 隧道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