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数学解题方法篇(数列)_第1页
高中理科数学解题方法篇(数列)_第2页
高中理科数学解题方法篇(数列)_第3页
高中理科数学解题方法篇(数列)_第4页
高中理科数学解题方法篇(数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中 数列解题方法及综合 学校 慈济中学 姓名 晋春 2 高考递推数列分类 类型类型 1 渗透三角函数周期性 渗透三角函数周期性 数列与三角函数的结合是一类创新试题 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体现数列的变化 利 用三角不等式进行放缩是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见方法 例 1 2008 年湖南卷 18 满分 12 分 数列 an 满足 a1 1 a2 2 22 2 1 cos sin 1 2 3 22 nn nn aan 求 a3 a4 并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22 12311 22 422 22 2121 212121 2121 1 2 1 cos sin12 22 1 cos sin24 21 21 21 1 cos sin 22 1 1 11 2 kk kkk kk aaaaa aaa kk nkkNaa aaa aak nk kN A AA 解因为所以 一般地当时 即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因此 当时 22 2222 22 2 22 1 cos sin2 22 222 1 21 2 2 2 kkk k kk nn n kk aaa aa n nkkN aa nk kN AA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因此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本题分为两种情况 采取非常规的递推数列求通项的方法 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 公式寻找递推关系 体现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进而求出该数列的通项为一分段数列 例 2 2009 年江西 文 21 满分 12 分 数列 an 的通项 3 sin 3 cos 22 2 nn nan 其前 n 项和为 1 求 sn 2 令 n n n n s b 4 3 求数列 bn 的前 n 项和 Tn 3 6 1 3 23 2 1 2 13 2 13 94 2 94 2 49 2 518 2 31 2 13 3 2 13 23 6 2 54 3 2 21 3 2 cos 3 sin 3 cos 1 22 131323 3313 2 2 22 2 22 2 22 313236543213 22 k k kkkk ass kk ass kkk k kk aaaaaaaaas nnn kkk kkk kkkk 故由于解 1232 1232 1 2 3 2 3 23 1 3 8 2 9 2 1 8 4 49 4 1 1 4 9 4 9 13 2 1 4 49 4 9 4 9 13 2 1 3 14 49 4 22 13 2 1 4 4 49 4 22 4 13 2 1 24 49 4 2 3 6 43 13 6 31 1 23 6 1 3 nn n nn n n nn n n n n n nn n n n n T n nn T n T n T n n s b Nk kn nn kn nn kn n s 故 两式相减得 故 例 3 2009 年江西 理 8 5 分 数列 an 的通项 3 sin 3 cos 22 2 nn nan 其前 n 项和为 sn 则 sn为 A 470B 490C 495D 510 类型类型 2 an 1 an f n 解法思路 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 an 1 an f n 利用累加法 逐差相加法 求解 例 4 2008 江西 理 5 在数列 an 中 a1 2 an 1 an ln 1 1 n 则 an 4 A 2 lnnB 2 n 1 lnnC 2 nlnnD 1 n lnn 例 5 2009 全国 I 理 22 在数列 an 中 a1 1 an 1 n n n a n2 1 1 1 1 设 n a b n n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2 求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 2 1 2 1 2 1 2 1 1 1 1 1 2312 1 11 bbbb bb n a n a ab n nn n nn 从而 即 且由已知得解 4 2 2 1 1 2 2 2 4 2 2 2 2 2 2 1 2 1 2 2 1 2 1 2 2 1 2 2 1 2 1 2 1 2 2 1 1 1 11 0 2 1 2 1 2 11 1 1 112 1 1 1 1 21 n n n k nn n k k nnn k n n k k n nn n n n nn n n nn n nns nnk nn TTT TT n nna b b nbb nbb k kk 所以 又 于是 则令 知由 故所求通项公式为 又 于是 类型类型 3 an 1 f n an 解法思路 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 1 nf a a n n 利用累乘法 逐商相乘法 求解 例 6 2004 全国 I 理 15 已知数列 an 满足 a1 1 an a1 2a2 3a3 n 1 an 1 n 2 则 an 的通项 an 解 由已知 得 an 1 a1 2a2 3a3 n 1 an 1 nan 用此式减去已知式 得 当 n 2 时 an 1 an nan 即 an 1 n 1 an 又 a2 a1 5 2 2 4 3 1 1 13 4 2 3 1 2 1 n n a nn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得个式子相乘将以上所以 类型类型 4 an 1 pan q 其中 其中 p q 均为常数 且均为常数 且 pq p 1 0 解法思路 待定系数法 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 an 1 t p an t 其中 p q t 1 再利用换元法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 或转化为二队循环数列来解 见后文 或直接用 逐项迭代法求解 例 7 2008 年 安徽 文 21 设数列 an 满足 a1 a an 1 c an 1 c n N 其中 a c 为实数 且 c 0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解 方法一 因为 an 1 1 c an 1 所以当 a 1 时 an 1 是首项为 a 1 公比为 c 的等比数列 所以 an 1 an 1 cn 1 即 an an 1 cn 1 1 当 n 1 时 an 1 仍满足上式 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 an a 1 cn 1 1 n N 方法二 由题设得 n 2 时 an 1 c an 1 1 c2 an 2 1 cn 1 an 1 a 1 c n 1 所以 an a 1 c n 1 1 n 1 时 a1 a 也满足上式 所以 an 的通项公式为 an a 1 cn 1 1 n N 类型类型 4 的变式 的变式 an 1 pan f n 解法思路 通过构造新数列 bn 消去 f n 带来的差异 例如下面的 类型类型 5 an 1 pan qn 其中 其中 p q 均为常数 均为常数 pq p 1 q 1 0 或 或 an 1 pan rqn 其中 其中 p q r 均为常数 均为常数 解法思路 一般地 要先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除以 qn 1 得 qq a q p q a n n n n 1 1 1 引入辅助数列 bn 其中 n n n q a b 得 q b q p b nn 1 即可转化为类型 3 或直接将原 递推式变形为 n n n n qxapqxa 1 1 其中 1 qp qp x 则直接转化 为等比数列 例 8 2006 全国 I 理 22 12 分 设数列 an 的前 n 项的和 3 2 1 3 2 2 3 1 3 4 1 nas n nn 6 求首项 a1与通项 an 1111 1 11 1 111 1 442 12 333 412412 2 2 2 333333 42 24 2 2 24 4 42 nn nnnnn nnn nnnn nnnn nn nasaa nassaa aaaaa aa A解当时 当时 即所以所以 所以所以 例 9 2009 全国 II 理 19 设数列 an 的前 n 项的和24 1 11 nnn asas 已知 1 设 nnn aab2 1 证明数列 bn 是等比数列 2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2 1 1 1 1 1 1112 11122 1211121 2 13 4 1 4 3 4 3 1 2 1 2 4 3 2 1 2 4 3 22 232 2 3 1 2 2 3 2 2 22 44 24 24 32523 24 1 n n n n n n n n n n n nn n n nnnnnn nnnnnnn na nn a a aa aa qbb b bbaaaa aaaassa aab aaaa 所以 的等差数列公差为是首项为因此数列 于是 所以 公比中等比数列知由 的等比数列公比为是首项为因此数列 即于是 故解得由已知有解 类型类型 6 21 apaqa nnn 其中 其中 p q 均为常熟 均为常熟 解法一 待定系数法 先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 211 nnnn asat asa 其中 s t 满足 stp stq 解法二 特征根法 对于由递推公式 21nnn apaqa 1 a 2 a 给出的数 列 an 方程 2 0 xpxq 叫做数列的特征方程 若 12 x x是特征方程的两个根 当 12 xx 时 数列 an 的通项为 11 12 nn n aAxBx 其中 A B 由 1 a 2 a 决定 即 把 1212 a ax x和 n 1 2 代入 11 12 nn n aAxBx 得到关于 A B 的方程组 当 12 xx 时 数列的通项为 1 1 n n aABn Ax 其中 A B 由 1 a 2 a 决定 即把 1212 a ax x和 n 1 2 代入 1 1 n n aABn Ax 得到关于 A B 的方程组 例 10 2006 福建 文 22 已知数列 an 满足 1 a 1 2 a 3 21 32 nnn aaa nN 1 证明 数列 2nn aa 是等比数列 7 2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3 若数列 bn 满足 12 111 4441 n n b bbb n a nN 证明 bn 是等差数列 解 1 21 32 nnn aaa 211 2 nnnn aaaa 1 a 1 2 a 3 21 1 1 2 nn nn nn aa aa aa nN 2nn aa 是以 21 aa 2 为首项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 2 2n nn aa nN an 1nn aa 12nn aa 21 aa 1 a 1 2n 2 2n 2 1 2n 1 nN 类型类型 7 递推公式为递推公式为 Sn与与 n a的关系式 或的关系式 或 Sn n f a 解法思路 这种类型一般利用 n a 1 1 1 22 n nn sn n a ssn 或 n a 1nn ss n f a 1n f a 2n 消去 n a进行求解 例 11 2009 湖北 理 19 已知数列 an 的前项和 Sn n a 1 1 2 n 2 n为正整数 令 n b 2n n a 求证数列 bn 是等差数列 并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解 在 Sn n a 1 1 2 n 2 中 令 n 1 可得 S1 1 a 1 1 a 当2n 时 Sn 1 1n a 2 1 2 n 2 n a Sn Sn 1 n a 1n a 1 1 2 n 2 n a 1n a 1 1 2 n 即2n n a 1 2n 1n a 1 又 n b 2n n a n b 1n b 1 即当2n 时 n b 1n b 1 又 1 b 2 1 a 1 数列 bn 是首项和公差均为 1 的等差数列 于是 n b n 2n n a n a 2n n 例 12 2008 全国 II 理 20 设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 已知 1 a a 1n a Sn 3n nN 设 n b n s 3n 求数列 bn 的通项公式 若 1n a n a nN 求a的取值范围 解 依题意 1n s n s 1n a n s 3n 即 n s 2 n s 3n 由此得 1n s 1 3n 2 n s 3n 因此 所求通项公式为 8 n b n s 3n a 3 1 2n nN 由 知 n s 3n a 3 1 2n nN 于是当2n 时 n a n s 1n s 3n a 3 1 2n 1 3n a 3 2 2n 2 1 3n a 3 2 2n 1nn aa 4 1 3n a 3 2 2n 2 2n 2 3 123 2 n a 当2n 时 2 3 123 2 n a 0 a 9 又 2 a 1 a 3 1 a 综上 所求的a的取值范围是 9 类型类型 8 an 1 pan an b p 1 a 0 p 1 a 0 解法思路 这种类型一般利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 即令 1 1 nn ax nyp axny 与已知递推式比较 解出 x y 从 而转化为 n axny 是公比 p 为的等比数列 例 13 2006 山东 文 22 已知数列 an 中 1 a 1 2 点 1 2 nn naa 在直线yx 上 其中1 2 3n 令 1 3 nnn baa 求证数列 bn 是等比数列 求数列 an 的通项 所以 bn 是以 3 4 为首项 以 1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1 221 1121 1 11 211 1 1 1 2 2 33113 1 44224 1 1 1 1 22 11 1 1 2 12 nn nnnnnn nn nnn nnnnn nn nn aaan aaa baabaa anan baa baaaa aa aa 解 由已知得 9 1 1 21 32 2 1 1 1 21 3131 4222 31 1 22 31 1 22 31 1 22 31 1 22 3 111 1 2 222 3 2 2 n n n nn n nn n n n n n b aa aa aa aa aan an 由 知 将以上各式相加得 类型类型 9 1 r apa nn p p 0 0 n a 0 0 解法思路 这种类型一般是等式两边取对数后转化为 1nn apaq 再利用待定系数法 求解 例 14 2005 江西 理 21 已知数列 an 的各项都是正数 且满足 01 1 1 4 2 nnn aaaanN 求数列的 an 通项公式 n a 1 2 1 2 1 1111 222 2121 11 4 2 2 22 1 2 2 0 2 log2log1 2log 21 11 2 22 nnn nn nnnn nnn nnn n n nn aaaa aa b a 2 a 2 a 2 a 解 易证2 a 两边取以为底的对数 设 则b 2b 1 易求得b 2 a 例 15 2006 山东 理 22 已知 1 2a 点 1 nn a a 在函数 2 2f xxx 的图像上 其中1 2 3n 证明数列 lg 1 n a 是等比数列 10 2 1 2 nnn aaa 解 由已知 2 1 1 1 1 11 2 11 lg 12lg 1 lg 1 2 lg 1 lg 12 nn n nn n n n aa a a aa a a a 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即 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类型类型 1010 1 f n an an g n ah n n 解法思路 这种类型一般是等式两边取倒数后换元转化为 1 n apaq n 例 17 2006 江西 理 22 本大题满分 14 分 已知数列 n a满足 1 1 1 33 2 221 n n n a na annN an 且 求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 解 将条件变为 11 1 1 1 3 1 nnn aaa nn n 因此为一个等比例数 其首项为 1 1 3 1 n a 公比 1 3 从而 1 1 3n n n a 据此得 3 3 1 1 n n n a n n 类型类型 1111 1 paq n an rah n 解法思路 如果数列 n a满足下列条件 已知 1 a的值且对于nN 都有 1 n n n paq a rah 其中 p q r h 均为常数 且 ph qr r 0 1 h a r 那么 可作特 征方程 pxq x rxh 当特征方程有且仅有一根时 0 x 则 0 1 n ax 是等差数列 当特征议 11 程有两价目相异的根 x1 x2时 则 1 2 n n ax ax 是等比数列 例例 19 200919 2009 年年 江西江西 理理 22 22 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 2 na aaa ab 且对满足mnpq 的正整数都有 m n p q 都有 1 1 1 1 pq mn mnpq aa aa aaaa 1 当 14 25 ab 时 求通项 n a 2 证明 对任意 a 存在与 a 有关的常数 使得对于每个正整数 n 都有 1 n a 解 1 由 1 1 1 1 pq mn mnpq aa aa aaaa 得 121 121 1 1 1 1 nn nn aaaa aaaa 将 12 14 25 aa 代入上式化简得 1 1 21 2 n n n a a a 所以 1 1 111 13 1 nn nn aa aa 故数列 1 1 n n a a 为等比数列 从而 11 13 n n n a a 即 31 31 n n n a 可验证 31 31 n n n a 满足题设条件 2 由题设 1 1 mn mn aa aa 的值仅与mn 有关 记为 m n b 则 1 1 1 1 1 1 1 nn n nn aaaa b aaaa 考察函数 0 1 1 ax f xx ax 则在定义域上有 12 1 1 1 1 1 2 01 1 a a f xg aa a a a 故对 12 2 2 1 n nn n a nNbg abg a a 恒成立又 注意到 1 0 2 g a 解上式得 1 1 2 1 1 2 1 1 2 n g ag ag ag ag a a g ag ag ag a 取 1 1 2 g ag a g a 即有 1 n a 类型类型 12 数列中的数学归纳法数列中的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证明中的常用方法 适用于猜想证明和数列不等式的证明 在直接 求解或者利用放缩法证明存在困难时 常可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例 21 2008 天津 理 22 在数列 nn ab与 nn ab与中 11 1 4 ab 数列 n a的前 n 项和 Sn满足 11 3 0 2 nnn nsnsa 为 1nn bb 与的等比中项 nN 求 22 a b的值 求 nn ab与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 由题设有 1211 40 1aaaa 解得 2 3a 由题设又有 2 22 11 4 4ab b b 解得 2 9b 由题设 111 3 0 1 4 nn nsnsab 及 2 3a 2 9b 进一步可得 3 6a 3 16b 44 10 25ab 猜想 先证 2 1 1 2 nn n n abn nN 13 当1n 时 1 1 1 1 2 a 等式成立 当2n 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 1 当 n 2 时 2 2 2 1 2 a 即等式成立 2 假设当 n k 时等式成立 即 1 2 2 k k k ak 由题设 1 3 kk ksks 1 1 2 kk ksks 的两边分别减去 的两边 整理得 1 2 kk kaka 从而 1 1 1 122 1 22 kk kkkkk k aa kk 这就是说 当1nk 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 1 和 2 可知 等式 1 2 n n n a 对 任何的2n 成立 综上所述 等式 1 2 n n n a 对任何的 nN 都成立 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 1 n bn nN 本题首先进行猜想 然后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先猜想再证明是求数列通项的常用手 段 数学归纳法也是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数列经典综合题数列经典综合题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 例 1 等比数列 n a 的前 n 项和为 n s 已知 1 S 3 S 2 S成等差数列 1 求 n a 的公比 q 2 求 1 a 3 a 3 求 n s 解 依题意有 2 2 111111 qaqaaqaaa 由于 0 1 a 故02 2 qq 又0 q 从而 2 1 q 14 由已知可得3 2 1 2 11 aa 故4 1 a 从而 n n n 2 1 1 3 8 2 1 1 2 1 14 S 例 2 在正项数列 n a中 令 1 1 1 n n i ii S aa 若 n a是首项为 25 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 求 100 S 若 11 n n np S aa p为正常数 对正整数n恒成立 求证 n a为等差数列 解 由题意得 1 1 1 2 ii ii aa aa 所以 100 S 2011 5 2 aa 证 令1n 1212 1p aaaa 则p 1 所以 1 1 1 n n i ii S aa 11n np aa 1 1 1 1 1 1 n n i ii S aa 12 1 n np aa 2 2 1 得 12 1 n n aa 11n n aa 12 1 nn aa 化简得 121 1 1 nn nanaa n 3 231 2 1 1 nn nanaa n 4 4 3 得 132 2 1 nnn aaan 在 3 中令1n 得 132 2aaa 从而 n a为等差数列 例 3 已知 n a 是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 且 12 mmm aaa成等差数列 1 求 q 的值 2 设数列 n a的前n项和为 n S 试判断 12 mmm SSS是否成等差数列 说明理由 解 1 依题意 得 2am 2 am 1 am 2a1qm 1 a1qm a1qm 1 在等比数列 an 中 a1 0 q 0 2q2 q 1 解得 q 1 或 2 1 2 若 q 1 Sm Sm 1 ma1 m 1 a1 2m 1 a1 Sm 2 m 2 a1 a1 0 2Sm 2 S m Sm 1 若 q 2 1 Sm 1 m 2m 2 1 6 1 3 2 2 1 1 2 1 1 15 Sm Sm 1 2 1 1 2 1 1 2 1 1 2 1 1 1mm 2 1 2 1 3 2 3 4 1mm m 2 1 3 1 3 4 2 Sm 2 S m Sm 1 故当 q 1 时 Sm Sm 2 Sm 1不成等差数列 当 q 2 1 时 Sm Sm 2 Sm 1成等差数列 例 4 已知数列 an 的首项aa 1 a 是常数 242 2 1 nnaa nn 2 nNn n a是否可能是等差数列 若可能 求出 n a的通项公式 若不可能 说明理由 设bb 1 2 nab nn 2 nNn n S为数列 n b的前 n 项和 且 n S是等比数列 求实数 a b 满足的条件 解 3 2 242 2 11 nnnaaaa nn 依 222842 2 aaa 5421292 23 aaa 8822 34 aaa 34 32 222 342312 aaaaaaaaaaa 若 n a是等差数列 则1 2312 aaaaa得 但由 3423 aaaa 得 a 0 矛 盾 n a不可能是等差数列 2 nab nn 222 11 1 2 1 4 1 2 1 nnnanab nnnnn bna222 2 n 2 224 22 aab 当 a 1 时 0 nn bb 从第 2 项起是以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2 22 12 12 22 1 1 1 n n n ab a bS n 2 时 222 1 22 2 222 1 222 1 1 11 aba ab aba aba S S nn n n n n S是等比数列 1 n n S S n 2 是常数 a 1 时 b 2a 2 0 当 a 1 时 12 2 0 nn bbb由 n 3 得0 n b n 2 bbbbS nn 21 n S是等比数列 b 0 综上 n S是等比数列 实数 a b 所满足的条件为 0 1 22 1 b a ab a 或 例 5 设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 且满足 Sn 2 an n 1 2 3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若数列 bn 满足 b1 1 且 bn 1 bn an 求数列 bn 的通项公式 设 cn n 3 bn 求数列 cn 的前 n 项和 Tn 解 n 1 时 a1 S1 a1 a1 2 a1 1 Sn 2 an即 an Sn 2 an 1 Sn 1 2 两式相减 an 1 an Sn 1 Sn 0 即 an 1 an an 1 0 故有 2an 1 an 16 an 0 2 1 1 n n a a n N 所以 数列 an 为首项 a1 1 公比为 2 1 的等比数列 an 1 2 1 n n N bn 1 bn an n 1 2 3 bn 1 bn 2 1 n 1 得 b2 b1 1 b3 b2 2 1 b4 b3 2 1 2 bn bn 1 2 1 n 2 n 2 3 将这 n 1 个等式相加 得 bn b1 1 1 1 232 2 1 22 2 1 1 2 1 1 2 1 2 1 2 1 2 1 n n n 又 b1 1 bn 3 2 2 1 n 1 n 1 2 3 cn n 3 bn 2n 2 1 n 1 Tn 2 2 1 0 2 2 1 3 2 1 2 n 1 2 1 n 2 n 2 1 n 1 而 2 1 Tn 2 2 1 2 2 1 2 3 2 1 3 n 1 nn n 2 1 2 1 1 得 nn n nT 2 1 2 2 1 2 1 2 1 2 1 2 2 1 1210 Tn n n n n nn 2 1 4 2 8 8 2 1 4 2 1 1 2 1 1 4 8 8 4n n 2 1 n 1 2 3 例 6 已知数列 n a中 012 2 3 6aaa 且对3n 时 有 123 4 4 48 nnnn ananana 设数列 n b满足 1 nnn banan N 证明数列 1 2 nn bb 为等比数列 并求数 列 n b的通项公式 17 记 1 2 1 nnn 求数列 n na的前n项和n S 证明 由条件 得 11223 4 1 4 2 nnnnnn anaanaana 则 1112 1 4 4 1 nnnnnn anaanaana 即 1112 44 1 0 nnn bbbbb 又 所以 11 22 2 nnnn bbbb 21 220bb 所以 1 2 nn bb 是首项为 2 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21 22bb 所以 1 121 22 2 2 nn nn bbbb 两边同除以 1 2n 可得 1 1 1 222 nn nn bb 于是 2 n n b 为以 1 2 首项 1 2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 11 1 2 1 222 2 nn n n bb n nb 得 11 11 22 2 nnn nnn anann a 令2n nn ca 则 1nn cnc 而 11 1 1 2 1 1 2 1 n ccn ncn n 1 2 12n n an n 1 2 12 1 2 nn n nan nnnnnn 2 2 1 3 2 1 1 2222 n n Snnn 令Tn 2 1 2222nn 则 2Tn 231 1 222 1 22 nn nn 得 Tn 21 2222 nn n Tn 1 1 22 n n 1 1 1 21 n n Snn 例 7 设数列 nn ab满足 11 1 0ab 且 1 1 23 1 2 3 2 nnn nnn aab n bab 求 的值 使得数列 nn ab 为等比数列 求数列 n a和 n b的通项公式 18 令数列 n a和 n b的前n项和分别为 n S和 n S 求极限lim n n n S S 的值 令 nnn cab 其中 为常数 若 n c为等比数列 则存在0q 使得 111 nnnnn cabq ab 又 11 23 2 nnnnnn ababab 2 32 nn ab 所以 2 32 nnnn q abab 由此得 2 32 0 1 2 3 nn q aq bn 由 11 1 0ab 及已知递推式可求得 22 2 1ab 把它们代入上式后得方程组 20 320 q q 消去q解得3 下面验证当3 时 数列 3 nn ab 为等比数列 11 3 23 32 3 23 3 nnnnnn ababab 1 2 3 n 11 310ab 从而 3 nn ab 是公比为23 的等比数列 同理可知 3 nn ab 是公比为23 的等比数列 于是3 为所求 由 的结果得 1 3 23 n nn ab 1 3 23 n nn ab 解得 11 1 2323 2 nn n a 11 3 2323 6 nn n b 令数列 n d的通项公式为 1 23 n n d 它是公比为23p 的等比数列 令其前n项和为 n P 令数列 n e的通项公式为 1 23 n n e 它是公比为23p 的等比数列 令 其前n项和为 n P 由第 问得 1 2 nnn SP P 3 6 nnn SPP 19 1 33 1 n nnnn n nnn n P SPPP P SPP P 由于数列 n e的公比0231 则 1 lim 1 23 n n P 1 11 11 1 1 1 nn n n n ppp Pp p 由于 11 23 23p 则 1 lim0 n n P 于是lim0 n n n P P 所以lim3 n n n S S 例 8 数列 n a的各项均为正数 n S为其前n项和 对于任意 Nn 总有 2 nnn a Sa成 等差数列 求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 设数列 n b的前n项和为 n T 且 2 ln n n n a x b 求证 对任意实数 ex 1 e是常数 e 2 71828 和任意正整数n 总有 n T 2 正数数列 n c中 1 1 Nnca n nn 求数列 n c中的最大项 解 由已知 对于 Nn 总有 2 2 nnn Saa 成立 2 11 1 2 nn n Saa n 2 得 2 11 2 2 nnnnn aaaaa 111 nnnnnn aaaaaa 1 nn aa均为正数 1 1 nn aa n 2 数列 n a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又 n 1 时 2 111 2Saa 解得 1 a 1 nan Nn 20 证明 对任意实数 ex 1 和任意正整数 n 总有 2 ln n n n a x b 2 1 n nnn Tn 1 1 32 1 21 1 1 1 2 1 1 1 222 2 1 2 1 1 1 3 1 2 1 2 1 11 nnn 解 由已知 22 1 2 12 cca 5 4 5 45 4 3 4 34 3 2 3 23 55 244 33 cca ccacca 易得 12234 ccccc 猜想 n 2 时 n c是递减数列 令 22 ln1 ln 1 ln x x x xx x xf x x xf 则 当 0 0ln1 1ln3 xfxxx 即则时 在 3内 xf为单调递减函数 由 1 1ln ln 1 1 n n cca n n nn 知 n 2 时 n cln是递减数列 即 n c是递减数列 又 12 cc 数列 n c中的最大项为 3 2 3 c 例 9 设 n a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 n S为其前n项和 满足 2222 23457 7aaaaS 1 求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 n S 2 试求所有的正整数m 使得 1 2 mm m a a a 为数列 n a中的项 解 1 设公差为d 则 2222 2543 aaaa 由性质得 4343 3 d aad aa 因为0d 所以 43 0aa 即 1 250ad 又由 7 7S 得 1 76 77 2 ad 解得 1 5a 2d 21 2 方法一 1 2 mm m a a a 27 25 23 mm m 设23mt 则 1 2 mm m a a a 4 2 8 6 tt t tt 所以t为 8 的约数 方法二 因为 122 2 222 4 2 8 6 mmmm m mmm a aaa a aaa 为数列 n a中的项 故 m 2 8 a 为整数 又由 1 知 2m a 为奇数 所以 2 231 1 2 m amm 即 经检验 符合题意的正整数只有2m 例 10 已知 n a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 n b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1 若31 n an 是否存在 mkN 有 1 mmk aaa 说明理由 2 找出所有数列 n a和 n b 使对一切 nN 1n n n a b a 并说明理由 3 若 11 5 4 3 adbq 试确定所有的p 使数列 n a中存在某个连续p项的 和是数列 n b中的一项 请证明 解 1 由 1mmk aaa 得6531mk 整理后 可得 4 2 3 km m k N 2km 为整数 不存在m k N 使等式成立 2 若 1n n a b a 即 1 1 1 1 1 n and bq and 若0 d 则 1 1 1 n n bqb 当 n a 为非零常数列 n b 为恒等于 1 的常数列 满足要求 22 若0d 式等号左边取极限得 1 1 lim1 1 n and and 式等号右边的极限 只有当1q 时 才能等于 1 此时等号左边是常数 0d 矛盾 综上所述 只有当 n a 为非零常数列 n b 为恒等于 1 的常数列 满足要求 3 3 14Nnbna n nn 设NmNkpbaa k kpmmm 3a 21 k p pmm 3 2 1 41 1 4 NspNp p pm k 3 k 3 324 5 取 03 14 2 14 33234 23 2222 ssss msk 由二项展开式可得正整数 M1 M2 使得 4 1 2s 2 4M1 1 2 1 8 14 2 2 ss M 21 1 2 44 21 满足要求存在整数mMMm s 故当且仅当 p 3s s N 时 命题成立 2 点列综合题点列综合题 例 11 设曲线 0 2 xxyc上的点为 000 yxP过 P0作曲线 c 的切线与 x 轴交于 Q1 过 Q1作平行于 y 轴的直线与曲线 c 交于 111 yxP 然后再过 P1作曲线 c 的切线交 x 轴于 Q2 过 Q2作平行于 y 轴的直线与曲线 c 交于 222 yxP 依此类推 作出以下各点 P0 Q1 P1 Q2 P2 Q3 Pn Qn 1 已知2 0 x 设 NnyxP nnn 1 求出过点 P0的切线方程 2 设 nfxn 求 nf的表达式 3 设 10nn xxxS 求 解 1 42 00 xk 过点 P0的切线段为 2 44 xy即044 yx 2 nn xk2 过点 Pn的切线方程为 2 2 nnn xxxxy 23 将 0 11 nn xQ 的坐标代入方程得 2 1 2 nnnn xxxx 2 1 2 1 1 n nn n x xx x 故数列 n x是首项为 2 1 2 0 公比为 x 的等比数列 1 2 1 2 1 2 nn n nfnfx即 3 2 1 1 4 2 1 1 2 1 1 2 1 1 n n n n SS 4 2 1 1 4limlim 1 n n n n S 例例 12 已知点已知点 P ab nnn 满足 满足 aabb b a nN nnnn n n 111 2 1 且已知 且已知 P0 1 3 2 3 1 求过点 求过点PP 01 的直线的直线l的方程 的方程 2 判断点 判断点 P n n 2与直线与直线l的位置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的位置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3 求点 求点Pn的极限位置 的极限位置 解 解 1 由 由ab 00 1 3 2 3 得 得 ba 121 2 3 1 1 3 3 4 1 3 3 4 1 4 显然直线显然直线l的方程为的方程为xy 1 2 由 由ab 11 1 4 3 4 得 得 ba 222 3 4 1 1 4 4 5 1 4 4 5 1 5 点点Pl 2 猜想点 猜想点 P n n 2在直线在直线l上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上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4 当当 n 2 时 点时 点Pl 2 假设当假设当nk k 2时 点时 点Pl k 即 即ab kk 1 当当nk 1时 时 ababb kkkkk 1111 1 1 11 1 1 2 a b a b a b a kk k k k k k 点点Pl k 1 综上 点综上 点 Pl n n 2 3 由 由aabb b a ab nnnn n n nn 1112 1 1 得 得 aa b a a a a a a a aa nn n n n n n n n n nn 122 1 1 1 11 0 11 1 数列数列 1 an 是以是以 1 3 0 a 为首项 公差为为首项 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的等差数列 1 3 1 3 11 1 3 2 3 1 3 0 2 3 1 2 1 3 1 a na n ba n n n a n b n n n n n n nn n n n n n nn limlim limlimlim PP n 01 即点即点Pn的极限位置为点的极限位置为点 P 0 1 例 13 如图 11122212 0 nnnn P x yP xyP xyyyy 是曲线 25 y xO A0 P1 P2 P3 A1A2A3 2 3 0 Cyx y 上的n个点 点 0 1 2 3 ii A ain 在x轴的正半轴上 1iii AAP 是正三角形 0 A是坐标原点 写出 123 a a a 求出点 n A 0 n anN 的横坐标 n a关于n的表达式 设 1232 1111 n nnnn b aaaa 若对任意正整数n 当 1 1m 时 不 等式 2 1 2 6 n tmtb 恒成立 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解 123 2 6 12aaa 依题意 11 0 0 nnnn A aAa 则 1 2 nn n aa x 1 3 2 nn n aa y 3 分 在正三角形 1nnn P AA 中 有 11 33 22 nnnnn yAAaa 1 1 3 3 22 nn nn aa aa 11 2 nnnn aaaa 22 111 22 2 nnnnnn aaaaaannN 同理可得 22 111 22 nnnnnn aaaaaanN 并变形得 1111 22 0 2 nnnnn aaaaannN 11nn aa 11 220 nnn aaa 11 2 2 nnnn aaaannN 数列 1nn aa 是以 21 4aa 为首项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6 1 2 1 nn aannN 7 分 n a 12132431 nn aaaaaaaaa 2 123 n 2 nn 1 n an nnN 解法 1 1232 1111 n nnnn bnN aaaa 1 23422 1111 n nnnn bnN aaaa 1 21221 111 nn nnn bb aaa 111 21 22 22 23 1 2 nnnnnn 2 2 221 21 22 23 2 nn nnnn 当 nN 时 上式恒为负值 当 nN 时 1nn bb 数列 n b是递减数列 n b 的最大值为 1 2 11 6 b a 若对任意正整数n 当 1 1m 时 不等式 2 1 2 6 n tmtb 恒成立 则不等式 2 11 2 66 tmt 在 1 1m 时恒成立 即不等式 2 20tmt 在 1 1m 时恒成立 设 2 2f mtmt 则 1 0f 且 1 0f 2 2 20 20 tt tt 解之 得 2t 或2t 即t的取值范围是 2 2 27 例例 14 ABC 中 中 AB AC 1 ABAC 1 2 P1为为 AB 边上的一点 边上的一点 BPAB 1 2 3 从从 P1向向 BC 作垂线 垂足是作垂线 垂足是 Q1 从 从 Q1向向 CA 作垂线 垂足是作垂线 垂足是 R1 从 从 R1向向 AB 作垂线 作垂线 垂足是垂足是 P2 再由 再由 P2开始重复上述作法 依次得开始重复上述作法 依次得 Q2 R2 P3 Q3 R3 P4 1 令 令 BPn为为 xn 寻求 寻求 BPn与与BPn 1 即 即xx nn 与 1 之间的关系 之间的关系 2 点列 点列PPPPPn 1234 是否一定趋向于某一个定点是否一定趋向于某一个定点 P0 说明理由 说明理由 3 若 若 ABBP 1 1 3 1 则是否存在正整数 则是否存在正整数 m 使点 使点 P0与与 Pm之间的距离小于之间的距离小于 0 001 若存在 求 若存在 求 m 的最小值 的最小值 解 解 1 由 由 AB AC 1 ABACBAC 1 2 60 从而从而 ABC 为边长为为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的正三角形 则则BPxBPx nnnn 则 11 于是 于是BQBPx nnn cos60 1 2 CQx nn 1 1 2 同样同样 CRCQx nnn cos 60 1 2 1 1 2 ARxx nnn 1 1 2 1 1 2 1 2 1 4 又又APARx nnn 1 60 1 2 1 2 1 4 cos BPxx nnn 1 1 1 2 1 2 1 4 3 4 1 8 即即xx nn 1 3 4 1 8 2 由 由 1 可得 可得 xx nn 1 2 3 1 8 2 3 xxx n 2 3 2 3 2 3 1 8 11 当 时 是以为首项 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等比数列 xx n n 2 3 2 3 1 8 1 1 当当nxn 时 2 3 点点 Pn趋向点趋向点 P0 其中 其中 P0在在 AB 上 且上 且 BP0 2 3 3 P Pxx mm mm 01 11 2 3 2 3 1 8 1 3 1 8 28 由由 P Pm mm 0 11 0001 1 8 00038 1000 3 得 当当m m 48 1000 3 1 时 mm 4 的最小值为的最小值为 4 例 15 已知曲线 22 20 1 2 n Cxnxyn 从点 1 0 P 向曲线 n C引斜率为 0 nn k k 的切线 n l 切点为 nnn P xy 1 求数列 nn xy与的通项公式 2 证明 13521 1 2sin 1 nn n nn xx xxxx xy 解 1 设直线 n l 1 xky n 联立02 22 ynxx得 0 22 1 2222 nnn kxnkxk 则0 1 4 22 2222 nnn kknk 12 n n kn 12 n n 舍去 2 2 2 2 2 1 1 n n k k x n n n 即 1 n n xn 1 12 1 n nn xky nnn 2 证明 12 1 1 1 1 1 1 1 n n n n n x x n n 12 1 12 12 5 3 3 1 2 12 4 3 2 1 12531 nn n n n xxxx n n n n x x xxxx 1 1 12531 由于 n n n n x x ny x 1 1 12 1 可令函数xxxfsin2 则xxfcos21 令0 xf 得 2 2 cos x 给定区间 4 0 则有0 xf 则函数 xf在 29 4 0 上单调递减 0 0 fxf 即xxsin2 在 4 0 恒成立 又 43 1 12 1 0 n 则有 12 1 sin2 12 1 nn 即 n n n n y x x x sin2 1 1 例 16 数轴上有一列点 P1 P2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