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梅有机化学 第二十四章.ppt_第1页
李艳梅有机化学 第二十四章.ppt_第2页
李艳梅有机化学 第二十四章.ppt_第3页
李艳梅有机化学 第二十四章.ppt_第4页
李艳梅有机化学 第二十四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ter24 Carbohydrates第二十四章碳水化合物 OrganicChemistryA 2 ByProf LiYan MeiTsinghuaUniversity Contents 24 1单糖24 2二糖24 3多糖24 4糖的衍生物 二糖Disaccharides 多糖Poly saccharides 糖的衍生物Derivatives 单糖Monosaccharides 在叶绿素的作用下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代谢时 EmilFischer Haworth Cm H2O n 从本质上而言 碳水化合物本身或水解后为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鼠李糖 乳酸C3H6O3羟基酸 碳水化合物 糖的分类 单糖 Monosaccharide 较简单的 不能再水解的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 葡萄糖 果糖 醛糖 酮糖 寡糖 低聚糖oligo saccharido 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的为双糖由三分子单糖缩合而成的为三糖 多糖 poly sacchatide 由多个单糖缩合而成 淀粉 纤维素 24 1单糖 24 1 1单糖的构造式 Problem1 确定葡萄糖的构造 KI NH2OH or HCN Additionproducts O 5molAc2O 葡萄糖 Problem1 确定葡萄糖的构造 KI NH2OH or HCN Additionproducts O 5molAc2O Problem2 确定果糖的构造 KI NH2OH or HCN 2 Additionproducts O 5molAc2O 果糖 Problem2 确定果糖的构造 KI NH2OH or HCN 2 Additionproducts O 5molAc2O 果糖 Othersaccharides其它糖 CHO OH H CH2OH CHO HO H CH2OH 立体异构体的数目 N 2n 24 16 异构体 最多时 立体异构体的数目 N 2n 23 8 异构体 最多时 Fischer sformulaisoftenemployed 24 1 2单糖的构型 CHO OH H CH2OH CHO HO H CH2OH D Glyceraldehyde L Glyceraldehyde 以D 甘油醛为基准物 衍生出的均为D 型结构 衍生出的均为L 型结构 D Glyceraldehyde H2O H2O Na Hg Na Hg D ErythritolD 赤藓糖 D BoSUsugarD 苏阿糖 赤式 苏式 平面型羰基 两面均可被进攻 D D C C C D C D Threo苏式 Erythro赤式 由L 甘油醛可衍生出这两种糖的对映体 L Glyceraldehyde L BoSUsugarL 苏阿糖 L ErythritolL 赤藓糖 D Glyceraldehyde D Erythritol D BoSUsugar ForCHO ForOH ForCH2OH D 赤藓糖 D 苏阿糖 L Glyceraldehyde L Erythritol L BoSUsugar 差向异构体EPIMERIDES 差向异构体 差向异构体 EPIMERIDES 含有多个不对称碳的异构体 相应的不对称碳只有一个构型不同 其余构型都相同的异构体为差向异构体 几个糖的结构需要掌握 及其对映异构体 D 甘油醛 D 核糖 D 半乳糖 D 葡萄糖 O D 果糖 24 1 3单糖的反应及应用 一 生成糖脎 苯肼 苯腙 糖 脎 O C N NH C6H5 C N NH C6H5 3C6H5NH NH2 yellow 3C6H5NH NH2 yellow 可用于推测结构 D 葡萄糖 D 甘露糖 D 果糖 D 葡萄糖脎 3 28 二 差向异构化 条件 弱碱性结果 与羰基相邻的不对称碳原子构型发生改变 同时还发生醛糖与酮糖的相互转化 D 葡萄糖 D 甘露糖 D 果糖 H O O H H O H H O O H H O O H H 2 O H O H H O H 2 H 2 O H O H H O H O H O H O H O H O H O 差向异构化 HO O Fehlingreagent CuSO4 酒石酸钾钠 NaOH Cu2 Ag2O Cu2O Ag 三 氧化 1 被Tollens试剂和Feling试剂氧化 砖红色 黑色 银镜反应 弱氧化剂 还原糖 凡是能被Tollens试剂及Feling试剂这一类弱氧化剂氧化的糖为 还原糖 否则为 非还原糖 葡萄糖 还原糖 甘露糖 醛糖 酮糖 果糖是还原糖 Key 这些弱氧化剂均为碱性试剂 O HO Br2 H2O pH 5 2 被溴水氧化 Key 溴水为酸性试剂 只氧化醛糖 不氧化酮糖 红褐色褪去 O O Ca0 5O 3 被硝酸氧化 Key 硝酸氧化性很强 HNO3 O HO O OH 100oC D 葡萄糖二酸 生成的糖二酸是否有旋光性 可用于糖构型的测定 例如 某一丁醛糖A 硝酸氧化后的产物无旋光 则A中两个羟基于同侧 O HO HNO3 O HNO3 HNO3 酮糖在同样条件下氧化 导致1 2键断裂 O OH D 异木糖 D 树胶糖 D 树胶糖二酸 D 果糖 H5IO6 HCOOH HCOOH HCOOH HCOOH HCOOH HCHO O HO H5IO6 4 被高碘酸氧化 可用于结构推测 可参见 多元醇 部分 NaBH4 NaBH4 O NaBH4 mixture NaBH4 四 还原 D 葡萄糖 D 古洛糖 D 果糖 D 甘露糖 甘露醇 山梨醇 CN CN COOH COOH H H2O H2O H Na Hg Na Hg H2O H2O 五 醛糖的递升和递降 递升 平面型羰基 两面均可被进攻 递升 由一个醛糖变为高一级的醛糖递减 由一个醛糖变为低一级的醛糖 O CH3 AcO OAc OAc NH2OH CH NOH CH2CO 2O HighTemp C N OAc OAc OAc AcO CH N O NO2 NO2 C N O H MeO MeOH AcO O C NH3 C NHCOCH3 2 H 递降 COOCa0 5 electrolysis H2O2 Fe3 COOH O Br2 H2O pH 5 COOH CO2 O DarkRed LightRed OH OH HCl 六 酮糖的特殊反应 1 与盐酸 间苯二酚 O Ca OH 2 C6H12O6 Ca OH 2 H2O 2 与Ca OH 2 可以用来鉴别果糖 24 1 4单糖的环状结构 NoNaSO3addition OpticalActivityVariation 1 事实 变旋现象 常温下用水或用乙醇结晶得到的D 葡萄糖m p 146 C水溶液比旋光度 112 新配 放置后旋光度逐渐减少至达到平衡时的 D 52 高温下用醋酸或吡啶结晶或浓溶液保持在110 C时蒸发得到的D 葡萄糖m p 150 C水溶液比旋光度 19 新配 放置后旋光度逐渐增高至达到平衡时的 D 52 差向异构化 存在 环状结构 半缩醛式羟基 苷羟基 糖苷基 配质 配基 配糖物 苷 葡萄糖甲苷 Whichisthetruestructure O H H O H H O H O H O H H H O H O H H H H O O H O H H H O H C H 2 O H O H H O H H O H H O H H O H O H O H H H H O H H O H O H H O H O H O H H H O H H O H O H H O H O 确定环的位置 Denotationoftheringconformation Fischer投影式 2 表示方法 直立环状投影式 37 63 Haworth式 型 型 m p 146oC 150oC 112o 19o 37 63 异头碳 型与 型互为非对映异构体 也称 异头物 酶可区分两种不同的构型 麦芽糖酶可分解 型葡萄糖甲苷苦杏仁酶可分解 型葡萄糖甲苷 3 环式和链式异构体之间存在着平衡 4 环式与链式异构体的互变 可解释 变旋现象与NaHSO3等不反应 5 单糖的构像 37 型 63 型 H H O O H H H O C H 2 O H O H H O O H H O H H C H 2 O H C H 2 O H O H O H C H 2 O H O H H H C H 2 O H O H C H 2 O H O H O H O H C H 2 O H O H O H H O H H H H O H O H C H 2 O H O H O H H O H H H H 6 酮糖的环式结构 呋喃式 吡喃式 24 2二糖 24 2 1概述 二糖 单糖 问题之一 由哪两个单糖缩合而成 问题之二 用什么方式连接 A糖B糖 两个苷羟基缩合 一个苷羟基与一个醇羟基缩合 1 4 苷键 二糖的两种可能连接方式 还原性二糖与非还原性二糖 分子中已无苷羟基 无法由环式转变为开链醛式 无还原性 非还原性双糖 此糖既为A糖的苷 又为B糖的苷 不成脎无还原性 A B糖可采取不同的构型 分子中仍保留一个苷羟基 半缩醛羟基 A糖B糖 存在环式与开链式的互变 如果B糖为还原糖 非还原性双糖 还原性双糖 如果B糖为非还原糖 A糖以苷羟基 型或 型 B糖以醇羟基 4位 1 4 苷键此二糖为A糖的苷 B糖的酯 A糖无游离苷羟基 A糖以环状形式存在 A糖不发生成脎 氧化等反应 B糖有游离苷羟基 B糖以链式 型环状以及 型环状形式存在 B糖可发生成脎 氧化等反应 有变旋现象 24 2 2重要的二糖 Sucruse蔗糖 甘蔗和甜菜的主要成分 甜味仅次于果糖 超过葡萄糖 麦芽糖及乳糖 白色晶体 加热到200 时变褐色 转化糖 经水解后的混合糖 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 蔗糖 Maltose麦芽糖 还原糖 由两个葡萄糖缩合而成 均为吡喃式 六元环 糖苷键构型 Cellobiose纤维二糖 纤维素的结构单元 1 4 Glycosidicbond Lactose乳糖 存在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 1 4 糖苷键 葡萄糖和半乳糖之间的 葡萄糖与半乳糖 Hetropolysacchride Homopolysacchride Amylose cellulose 24 3多糖 24 3 1Cellulose纤维素 1 4 Glycosidicbond 24 3 2Amylose淀粉 Straightchain Branc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