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后勤服务处.doc_第1页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后勤服务处.doc_第2页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后勤服务处.doc_第3页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后勤服务处.doc_第4页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后勤服务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物质间反应与转化的规律及其与外界条件关系的科学。分析化学基础理论是化学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化学是获得物质化学组成、结构信息、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化学中的信息科学。现代分析化学已发展为由许多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交织而成的分析科学体系,它涉及色谱学、电化学、光谱分析、波谱分析、化学分析、热分析、放射分析、生化分析及联用技术、样品分离富集方法、化学计量学和形态分析等分支学科。分析化学学科不仅给各个科学领域和生产部门提供新的检测方法,直接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及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服务,而且影响着社会财富的创造,人类生存和政策决策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其发展是衡量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二、培养目标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调工作的能力;掌握分析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正确选择分析方法、进行样品预处理、熟练使用现代分析仪器以及对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价等能力,了解分析化学学科发展前沿和趋势,具有创新思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用它比较熟练地阅读、翻译本学科专业文献、书籍和资料,撰写专业论文和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从事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化学相关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三、研究方向1.天然产物分析本方向以中药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提取、分离和纯化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化学结构测定和生理生物活性研究,探讨其构效关系,以达到对中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研究。2.电化学分析本研究方向是以测量某一化学体系或试样的电响应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它把测定的对象构成一个化学电池的组成部分,通过测量电池的某些物理量,如电位、电流、电导或电量等,求得物质的含量或测定某些电化学性质。3.催化动力学分析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催化动力学分析技术的研究,发现催化动力学分析新体系,建立测定痕量和超痕量物质的新方法,并将这些新方法应用环境、食品、中草药等样品中痕量或超痕量物质的测定。该方法将表面活性剂和活化剂应用在催化动力学分析中,提高分析灵敏度,简化分析步骤,方法的灵敏度或分析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或改善。近年来的研究既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又具有自己研究的学术特色和广阔的应用前景。4.光谱分析本方向利用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和可见分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药物学、生物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对样品进行直接的光谱测试,也可以对无光谱活性的物质寻找有效的测定方法;利用光谱分析还可对样品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尤其是一些弱相互作用的分析,包括药物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等。光谱分析所得到研究的理论在医药食品、生物化工、材料科学、精细化工、环境监测、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及其它轻重工业部门等都有着广泛应用。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五、培养方式与方法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位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培养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研讨式、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教授、交流研讨、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的培养。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学位课公共学位课外 语1199990112041,2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2门)119999029031,2考试学位基础课天然产物化学121902014531考试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121902024532考试化学动力学121902034531考试学位专业课1色谱分析131902014532考试2配合物电化学分析131902024532考试3催化化学基础131902034532考试4光谱分析131902044532考试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有机质谱221902013022考查中药成分代谢化学221902023022考查现代仪器分析实验221902033022考查化学修饰电极221902043023考查胶体及界面化学221902053023考查光电子技术221902063023考查分离化学221902073022考查绿色化学221902083023考查微机控制系统及应用221902093023考查公共选修课跨专业课程至少选一门对硕士研究生开设的全校公共选修课或是跨专业课程,记2学分必修环节实践活动319999012专题讲座与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319999021文献阅读及报告(不少于2次)319999031开题报告3199990413合 计学生所修学分不少于35学分七、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省级以上的刊物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至少一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字数应在3000以上。八、其它培养环节说明1.补修课程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均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补修课程有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协商确定,并且考试与本科生同堂同卷。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2.实践环节在第三、四学期进行实践环节(不少于30学时)可以有教学实践(助课、实习)、工业见习和社会实践等形式。3.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综合考虑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可用的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条件,应有一定的学术意义、现实意义或实用价值,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九、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一)学位基础课天然产物化学内容简介以天然产物为研究对象,主要讲授各重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提取、分离、检识和结构测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参考书目1.肖崇厚,中药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2.徐任生,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3.哈成勇,天然产物化学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内容简介本课程系统讲授现代广泛应用的电化学方法的原理,介绍电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在经典的电化学内容基础上,补充了快速发展的新领域的内容,包括修饰电极、扫描探针法、液相色谱电化学联用方法和各种谱学电化学技术等。参考书目1.高小霞,电分析化学分析导论,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2.许国镇,电化学分析实验,地质出版社,1990年版化学动力学内容简介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已学过的一些先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本课程拓宽本科生物理化学中化学动力学的知识面,学习化学动力学的唯象规律,反应历程,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以及在元反应的层次上了解化学动力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溶液反应动力学理论。参考书目1.韩德刚、高盘良,化学动力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王琪,化学动力学导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3.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二)学位专业课色谱分析内容简介主要讲授色谱的基本理论色谱过程动力学和色谱过程热力学的基本模型和理论关系、色谱分析的基本保留现象与规律及色谱的基本分离模式,并对色谱柱、检测器等新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参考书目1.张祥民,现代色谱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卢佩章,色谱理论基础,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配合物电化学分析内容简介本课程重点介绍配合物形成的原理、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配合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参考书目1.卢小泉、康敬万、高锦章,配合物电分析化学,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年版2.刘士斌,络合物平衡的分析应用,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3.龚玉秋,混配体络合物化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4.白光弼译,异配与异金属络合物及其在分析化学上的应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催化化学基础内容简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阐明催化作用的本质,系统而简明的介绍催化理论,以及催化作用在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参考书目1.李荣生、甄开吉、王国甲,催化作用基础,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2.吴越,催化化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光谱分析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原子荧光、激光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现代光谱分析方法的原理及技术。通过学习,对光谱分析有更系统、更深入的了解,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参考书目1.张寒琦、孙书菊、金钦汉,光谱分析,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James D Ingle, Jr. Stanley R. Crouch 著,张寒琦等译,光谱化学分析,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夏之宁,光分析化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三)专业选修课有机质谱内容简介主要讲授有机质谱发展的三个热点:软电离技术、联用技术和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参考书目1.王光辉、熊少祥,质谱技术丛书有机质谱解析,化工出版社,2005年版2.陈耀祖、涂亚平,有机质谱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药成分代谢化学内容简介主要讲授某些中药代表性成分结构的生物转化和或代谢及性质,包括来源、化学名,异名、英文名、结构式、分子式及相对分子量、肠内菌转化、体内代谢、化学结构数据、生物活性、定性定量分析及体内分布和药代动力学。参考书目1.杨秀伟,中药成分代谢分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版2.Gregory N.Stephanopoulos,代谢工程原理与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内容简介主要开设与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质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等现代仪器相关的一些实验,以培养学生运用仪器分析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考书目1.穆华荣、陈志超,仪器分析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2.朱明华,仪器分析实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化学修饰电极内容简介主要结合现代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的最新进展,系统地介绍化学修饰电极的由来、表面分子设计与制备、表征方法、膜内的电荷传输,展望了化学修饰电极的发展前景,并对近期受到关注的无机膜和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另列章节分别介绍。参考书目1.董绍俊、车广礼、谢远武译,化学修饰电极(修订版),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2.许国镇,电化学分析实验,地质出版社,1990年版胶体及界面化学内容简介胶体化学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化学分支学科,涉及石油开发、陶瓷、催化、涂料、建材、造纸、塑料、农药、环保、医药、食品等众多应用领域。胶体与界面化学主要研究各种不同的界面性质、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胶体与界面现象的关系、表面活性物质和乳状液与高分子溶液,在此基础上介绍胶体科学的新发展,胶体与界面化学在信息、生物、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参考书目1.江龙,胶体化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陈宗淇等,胶体与界面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胡纪华等,胶体与界面化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周祖康、顾惕人、马季铭,胶体化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光电子技术内容简介本课程讲授了光电子技术的基础原理,同时介绍了光电子技术在测量领域及检测领域的应用,该课程的开设能够为学生利用现代分析仪器,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参考书目1.潘英俊,光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陈定方,虚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3.吴世成,近代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4.董在望,现代电路理论与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分离化学内容简介分离科学是根据物质的性质不同,运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实现物质相互分离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分离科学中常用分离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和基本知识,熟悉常用分离方法的分离特点,了解现代分离方法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分离方法和分析仪器的联用技术,使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设计一般的分离流程。参考书目1.胡小玲、管萍,化学分离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路九芳等,分离过程化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3.王应玮、梁树权,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科学出版社, 1988年版绿色化学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绿色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提高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催化剂与环境污染反应的关系,超临界二氧化碳实际应用的技术和经济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