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9.doc_第1页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9.doc_第2页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9.doc_第3页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9.doc_第4页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9.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全球油脂市场供给分析(一)全球油脂市场总供给量分析油世界称,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籽产量将强劲增长,这种增长将足以满足新增的需求,特别是生物柴油的需求。由于食用工业及生物柴油需求的增加,油世界预测,今年10月至明年9月期间,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脂的总需求量将比2005/2006年度的1.458亿吨猛增830万吨。油世界还预测,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油食用油和油脂的消费量将达到1.531亿吨,高于预测的产量1.529亿吨。(二)全球豆油总产量分析油世界预计,2006/2007年度全球豆油产量将达到3560万吨,同比增长180万吨,主要原因是2005年大豆作物的含油量异常高。另外,2006/2007年度全球对豆油的依赖性继续提高,因为全球植物油需求继续增加。(三)全球油菜籽总产量分析油世界预计,受生物燃料需求影响,全球2006/2007年度油菜籽供应将趋于紧张,预计2006/2007年度油菜籽产量将达到4780万吨,消费量将达到5000万吨。相比之下,2005/2006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4841万吨和4777万吨。2006/2007年度全球油菜籽供应将较为紧张,因全球对油菜籽的需求将超过产量,这将导致在新作物上市前全球油菜籽库存下降。(四)全球棕榈油总产量分析油世界估计,2005/2006年度全球棕榈油产量为3440万吨,比上年度提高了110万吨,但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增长速度将放缓。(五)全球大豆市场供给分析油世界称,2006/2007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同比提高300万吨,有望达到2.23亿吨。油世界预计,2006/2007年度全球大豆用量将会提高到2.25亿吨,主要是因为生物燃料行业对豆油的需求强劲增长,有助于提振全球大豆压榨量同比提高1000万吨。(六)美国大豆市场供给分析据美国农业部(USDA)6月30日公布的作物面积报告和季度库存报告显示,美国今年大豆播种面积为7493万英亩,较3月份报告下调了196.5万英亩,低于市场预测的7513.2万英亩平均值(预测区间为7420万7650万英亩)。(七)南美大豆市场供给分析1.巴西大豆的供给巴西农业部将巴西2005/2006年度大豆产量由6月份预测的5380万吨减少至5340万吨。巴西农业部谷物供应机构CONAB称,大豆产量仍将达到创历史纪录水平,大幅高于上年度因干旱减产的5140万吨。CONAB在作物报告中称,其大豆产量预测略下调的原因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调整,同时也是因为南里奥格兰德、Santa Catarina、米纳斯吉拉斯、南马托格罗索、Bahia等产区不理想的天气造成作物产量下降。自年初以来,许多其他分析机构也纷纷下调巴西大豆产量预测。私人分析机构Safras5月份预测大豆产量为5400万吨,低于此前预测的5590万吨。巴西官方IBGE统计机构则将巴西大豆产量预测值由6月份的5330万吨下调至5290万吨。2.阿根廷大豆的供给油世界表示,阿根廷2006/2007年度(3月到次年2月)的大豆产量料将增至4030万吨,2005/2006年度的产量为3980万吨。同时还预计,2006/2007年度阿根廷大豆供给将略有减少,大豆产量的增加将被原来的大豆库存降低所抵消。南美大豆历年产量对比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全球主要油料供应在第二季度因菜籽油和棕榈油的供应出现减少,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在6月份下调了196.5万英亩,中国由于价格低迷预计2006/2007年度大豆产量将比上年度至少减少100万吨以上。综合分析来看,在全球油料供应方面已经没有前期市场预测得那么充足,伴随着全球压榨能力的增加,特别是生物柴油方面的需求强劲,在第三季度里,全球油料市场在没有新的供应情况下,供大于求的压力将得到减缓。二、全球油籽市场库存情况分析美国农业部7月供需报告预测,2005/2006年度全球油籽库存数据下调,主要原因是巴西的大豆产量数据下调了70万吨,为5500万吨,原因是近来巴西政府报道称大豆单产下降。2006/2007年度美国油籽期末库存预计为1600万吨,比上月调低了280万吨;油籽产量预计为9180万吨,比上月调低了290万吨。大豆、葵花籽、棉籽和花生产量的降幅只从部分上被油菜籽产量的增幅所抵消,大豆产量预计为30.1亿蒲式耳(合8190万吨),调低了7000万蒲式耳,原因是6月30日的播种面积报告显示大豆播种面积数据比3月份调低了180万英亩。产量和结入库存数据也有所下调,从而导致2006/2007年度大豆期末库存为5.6亿蒲式耳,比上月调低了9500万蒲式耳。2006/2007年度全球油籽产量数据下调270万吨,为3.867亿吨。海外油籽产量数据上调10万吨,为2.949亿吨。由于收割面积提高,加拿大油菜籽产量数据有所上调。澳大利亚油菜籽产量数据下调,原因是干旱天气导致油菜籽播种面积减少。加拿大的大豆产量数据也有所下调。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全球多种油籽市场的供应相对于2004/2005年度再次有所增加,包括大豆、菜籽油和棕榈油等大宗油籽在内的供给总量有所增加。由于大豆价格的逐年回落,特别是2006年上半年大豆价格一直处在价低区域,从而影响了北半球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其中,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减少,预计将减少10%左右。由于南美大豆产量的持续增加,全球的大豆库存仍然是巨大的,这也是造成今年前两个季度大豆价格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在第三季度里,影响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供给方面,特别是大豆主产区气候的变化,将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在豆油和豆粕方面,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还是要看需求状况。综上所述,虽然近期全球油籽库存相对于第一季度有所减少,但是在库存方面仍然是巨大的。三、全球油脂市场的需求与消费(一)全球油脂市场的需求情况分析1.全球油籽总需求分析据油世界预测,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期间,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脂的总需求量将比2005/2006年度的1.458亿吨猛增830万吨。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脂产量将强劲增长,这种增长将足以满足新增的需求,特别是生物柴油的需求。2.全球食用油方面的需求油世界预测,今年10月至明年9月期间,由于食用工业及生物柴油需求的增加,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脂的总需求量将比2005/2006年度猛增830万吨;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油类油脂的消费量将为1.531亿吨,略高于预测的产量1.529亿吨。3.全球油粕市场的需求油世界预测,由于中国油粕需求异常强劲,从而带动亚洲成为全球范围内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2005/2006年度,亚洲地区的12种油粕消费量达到8610万吨,将比上年度提高580万吨,也就是说将增长7.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全球油粕用量同比增幅预计为4.5%。在亚洲4个主要的进口国中国、日本、韩国和泰国,4月份进口的大豆和豆粕(换算成豆粕)数量达到了318万吨,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0;这也使得2006年1月至4月期间这4个国家的进口总量达到了1010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0万吨,增幅达到12。1月至4月期间,中国大豆和豆粕的进口需求超过了预期,达到684万吨,同比提高17,即100万吨。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的进口量仅略有增加,而泰国的进口则基本稳定不前。2005年这4个国家的大豆和豆粕进口量合计达到了创纪录的3200万吨,同比提高650万吨,增幅为25,其中中国的增幅依然最大。(二)全球油籽市场的消费情况分析1.全球油料市场的消费分析据油世界预测,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油类油脂的消费量将为1.531亿吨,高于预测的产量1.529亿吨。南美、美国、中国和欧盟的油籽总消费量达到了全球总消费的84.6%,呈现高度集中的状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5/2006年度全球油脂用量预计将进一步增长,平均增幅约为3%4%,主要原因是印度、南亚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南美和东欧一些国家的人均收入继续提高。2.全球非食用油市场的消费分析油世界预测,至2007年12月,全球生物柴油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万吨,较前两年增加900万吨。豆油和棕榈油用量预计占到绝大部分的增幅,而其他食用油用量可能仅为小幅增加。非食用需求预计有所提高,尤其是生物柴油生产方面。目前,欧盟和美国等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生物柴油生产和消费,导致更多的生物柴油厂投建生产,因此全球生物柴油产量预计将继续提高。显然,近来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加快了这一趋势。3.全球油粕市场的消费分析2005/2006年度全球油粕用量预计增长5个百分点,原因是价格下跌将带动消费。油世界之所以这样预测,主要原因是在2005/2006年度期间,为了满足稳步增长的油脂需求,同时考虑到含油量偏高的油籽(主要是油菜籽)供应有限,压榨行业必须加工大豆和其他含粕量偏高的油籽。供需过剩将导致油粕价格下跌,油粕用量增幅将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和欧盟。还有一点需要注意,2005/2006年度全球油粕用量仍受到禽流感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4.欧盟油料市场的消费分析欧盟当地生物燃料产业对植物油和动物油的需求极为火爆,在过去两年里需求总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不过,油籽压榨能力以及软油(豆油、菜油和葵花籽油)精炼能力不足已导致产量很难与迅速提高的消费量保持同步。欧盟25国在2004/2005年度期间17种油籽消费量提高了174万吨,2005/2006年度有望进一步提高170万吨。其中90%以上的增幅来自生物燃料生产,这已造成异常紧张的局面,尽管欧洲的油籽供应充足,欧盟植物油的市场价格仍然大幅高出世界市场价格。2004/2005年度欧盟25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17种油脂进口国,进口量达到780万吨。由于需求旺盛,国内产量不充裕,笔者预计2005/2006年度进口量可能进一步增至870万吨。(三)中国油料市场的消费分析1.中国油料消费分析油世界称,中国在2006年4月到6月期间可能进口了740万吨大豆,这也是历史同期的最高进口水平。和去年同期的进口量相比,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的大豆进口将会增长12个百分点。菜籽行情总体稳定,局部有所波动,目前产区农民手中菜籽存量普遍较少,国内菜籽收购有所谨慎。菜籽产量较去年大幅减少已成事实,企业在收购过程中也切实感到了菜籽原料供应的紧张。花生油市场行情将继续高位企稳,由于近期国内花生价格高位企稳,原料市场的坚挺使花生油价格下跌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但由于市场价位相对较高,所以各生产厂家把目光纷纷投向了价格较为低廉的棕榈油、豆油市场。加之市场不少经销商掺入棕榈油等其他食用油以降低花生油的成本,使得花生油市场质量参差不齐,将从整体上打压花生油市场价格的上涨空间。由于目前国内棕榈油市场利空与利多因素相伴,因此棕榈油市场价格将高位盘整。一方面,由于市场预计7月份国内进口棕榈油的到港数量将达到40万50万吨,这也是自2005年9月份以来的单月新高,从而给国内棕榈油市场带来了一定压力,部分卖家加速抛售库存,市场的上涨行情将受到抑制;另一方面,由于马来西亚棕榈油现货价格保持坚挺,对国内贸易商的定价心理形成支撑,加上夏季是精棕榈油掺兑的高峰期,而国内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价格高位盘整。2.中国油料供给充裕,食油供大于求2005/2006年度国内主要油料增产,进口大豆增加,加上较大的期初库存,本年度国内油料和食油供给充裕。2006/2007年度国内油菜籽产量和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由于预计棉籽产量有较大增长,大豆进口又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因此,初步预计2006/2007年度国内油料供给仍很充裕,食油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3.中国豆粕消费分析在第三季度里,中国的家禽养殖业可能从禽流感疫情中缓慢恢复,养猪及养牛行业规模的扩张,将抵消禽流感对蛋白需求造成的整体影响。2006/2007年度中国的豆粕用量预计增长9%,达到2950万吨。中国的蛋白用量将很快与欧盟25国和美国相匹敌,2006/2007年度中国大豆加工商需要进口3150万吨大豆,才能满足饲料需求以及维持库存。2006/2007年度中国将占到全球大豆进口增幅的83%,并占到全球贸易总量的45%。4.中国食用油消费分析2005/2006年度中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823万吨,总消费量预计达到843万吨。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前5个月中国出口豆油39103吨,同比增加532%;仅5月份出口豆油就达10万吨,同比增加445.3%;5月份进口豆油1.7万吨,同比下降88.4%。笔者预计,7月、8月豆油到货量将超过30万吨,造成国内进口毛豆油的供给增大。在全球食用油和油脂的消费方面,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带动了生物柴油方面针对油料的需求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