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_第1页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_第2页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_第3页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_第4页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7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学生回答(略)。五、作业布置练习二十五第 2,3,4 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5126 页例 1、例 2 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 通过对乘法关系的进一步理解,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2 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 10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3 介绍有关数学的趣味知识,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认识倍数和因数,并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的数学学得好吗?认识这些数吗?(板书:0,1,2,3,4,5)生笑并读出这些数。教师: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数吗?教师:在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有许多非常有趣的联系。2 / 37今天,我们在非零自然数中来找一找。(板书:非零自然数)什么是非零自然数呢?二、自主学习1 教学例 1教师:现在给你们 36 个士兵,要求每排人数一样多,有哪些排列形式?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学生思考。教师: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师: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安排来写个算式。(板书两个算式)教师:4,9,36 这 3 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我们可以这样说:4 和 9 都是 36 的因数;也可以说:36 是 4 的倍数,也是 9 的倍数。(板书)大家说一遍。教师:还有其他的排列方式吗?我们直接用 36()()的形式来表示。学生自己试着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教师:36 的因数包括哪些?教师:36 最小的因数是谁?最大的因数是谁?教师:把书翻到第 125 页,填一填。观察这幅图,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找到 36 的因数的?教师:反过来,36 就是这些数的教师:我们根据 12336 填空:12 的()倍是 36,()是3 / 3712 的倍数。教师:36 还是哪些数的倍数?教师: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36 是它所有因数的倍数。倍数和因数是相对的,A 是 B 的倍数,B 就是 A 的因数。你能举个例吗?2 教学例 2教师:下面我们来看,怎么找一个数的倍数。(出示:在6,30,55 中,哪些数是 6 的倍数?)你能判断吗?生 3:55 不是 6 的倍数。因为 55 不能被 6 整除。教师:我们刚才是如何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6 的倍数的?教师:你能在 1100 的自然数里,找出 7 的所有倍数吗?教师:7 的最小倍数是多少?教师:那 8 的最小倍数呢?教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我们能找到一个数的最大倍数吗?教师:所以一个数的倍数有无限个。3 课堂小结教师:从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倍数和因数是两个非零自然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跟我们以前学的一个知识联系非常大那就是整除。如果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4 / 37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教师:对于倍数和因数,你们还有什么发现或者疑问吗?三、课堂活动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家人团聚。(示范:先请1 个学生上来,说出自己的学号。下面的学生中,谁的学号和他的学号有倍数或因数关系的,就跟他是一家人,请站起来,并说出自己的学号和这个同学的学号的关系。)1 完成书上第 127 页的课堂活动(1)第 1 题,先跟同桌说一说,看谁说得多,然后请几个同学说。(2)第 2 题,先独立判断,然后引起争论,在讨论中解决问题。(3)第 3 题,独立完成,看谁写得多。教师最后总结一下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 作业:练习二十六(根据时间灵活安排)倍数、因数(教学片断)【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5126 页。【教学过程】5 / 37教师:36 人进行队列操练,每排人数要一样多,你能想到哪些排列形式?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整理出下面的表格。每排人数(人)排数(排)3611821239466 教师:36 人按要求分,可以有 5 种分法,在每一种分法中,我们能写出哪些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如:182=36,362=18 等)教师:在 182=36 这个乘法算式中,3 个数分别叫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18 和 2 都叫因数,36 叫积。教师:我们就可以这样说,18 是 36 的因数,2 是 36 的因数或者说 18 和 2 都是 36 的因数。也可以这样说,36 是2 的倍数,也是 18 的倍数。教师:在上面这个表中,你们还能找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看着表中的数据说一说。教师: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一个数是倍数吗?(不能)我们先来看这两个算式:42=2,204=5。教师:在这两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引导学生说出:4 对于 2 来说,4 是 2 的倍数,而 4 对于20 来说,4 又是 20 的因数。所以不能单独说 4 是倍数或单6 / 37独说 4 是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必须说成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师:因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只要知道谁是谁的因数时,反过来就能说谁是谁的倍数。例如:如果知道 5 是 40 的因数,就能说 40 是 5 的倍数;如果知道 30是 3 的倍数,也就能说 3 是 30 的因数。教师:根据上表,你知道 36 的所有因数有哪些吗?根据学生回答得出,36 的所有因数有:1,2,3,4,6,9,12,18,36。教师:你能找出下列数的所有因数吗?(课件出示:12,18,30,42,20,50)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再让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如下:12 的因数有:1,2,3,4,6,1230 的因数有:1,2,3,5,6,10,15,3018 的因数有:1,2,3,6,9,1842 的因数有:1,2,3,6,7,14,21,4220 的因数有:1,2,4,5,10,2050 的因数有:1,2,5,10,25,50教师: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其他的因数在什么范围。7 / 37引导学生得出:一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中,最小的是 1,最大的是它本身。其他的因数比 1 大,比这个数本身小。教师:这说明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教师: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哪些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通过列式、摆一摆或直接想的方法都可以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先找这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的因数,然后再在这个范围内来找这个数的其他因数。教师: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呢?请大家从下面几个数中,任意选出一个数,找一找它的倍数。(教师出示:5,6,8,7,9)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订正时,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把学生找到的每个数的倍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板书如下)5 的倍数:51015202530356 的倍数:61218243036427 的倍数:71421283542498 的倍数:81624324048569 的倍数:91827364554638 / 37教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觉得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倍数时,根据要求,可以用这个数乘非 0 自然数。(本案例由熊斌提供)2,3,5 的倍数特征(一)第 1 课时 2,3,5 的倍数特征(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9130 页例 1、例 2 及课堂活动第 12 题,练习二十七的第 13 题。【教学目标】1 认识奇数和偶数,知道 2,5 的倍数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5 的倍数。2 经历探索 2,5 的倍数特征的过程和圈数、涂色、走迷宫等数学活动,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体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探索 2,5 的倍数特征,认识奇数和偶数。9 / 37【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 2,5 的倍数的特征与它们的个位有关。【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生活中的自然数:全校学生人数、班级人数、邮政编码、工资等。【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 1 谈话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很多信息与数有关,例如全校学生人数是 1876 人,全年级有 265 人,本地区的邮政编码是 400700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课前所搜集到的生活中的自然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5,1,40,22,18,25,265,1395,1876,310016,400700,7220教师:如果现在我们把黑板上的人数、邮政编码、工资都看成一个数,你们能不能马上判断出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2 揭示课题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2,5 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二、探究新知1 认识奇数和偶数(教学例 1)教师:要研究 2 的倍数特征,就先找一些 2 的倍数来观10 / 37察。请说说,2 的倍数有哪些?(2,4,6,8,10)2 的倍数说不完,说明 2 的倍数有无数个。教师:观察 2,4,6,8,10它们是 2 的倍数,也就是能被 2 整除的数。知道这样的数叫什么吗?(偶数)偶数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双数。偶数是几的倍数?偶数能被几整除?0 是不是偶数呢?你是怎么想的呢?(0 能被 2 整除,0 是偶数。)教师:偶数有一个好朋友,知道是什么数吗?(奇数)怎样的数是奇数?(不能被 2 整除的数是奇数,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单数。)试一试: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数是奇数?1621345870879299教师: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关键是看什么?(看这个数能不能被 2 整除,能被 2 整除就是偶数,否则就是奇数。)2 探索 2 的倍数特征教师:“试一试”中的 2 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个位上是 1,3,5,7,9 不行吗?请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单数的数,验证一下你们的结论。教师:看来 2 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 0,2,4,6 或 8。(板书:2 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 0,2,4,6 或 8)3 探索 5 的倍数特征(教学例 2)11 / 37教师:5 的最小倍数是多少?教师:你还能说出 5 的倍数有哪些吗?把 5 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是不是任何自然数,只要是 5 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 0 或 5?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 5 的倍数验证一下。小结:不管是几位数,5 的倍数的个位上一定是 0 或5。(板书:5 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 0 或 5)试一试(第 130 页):下面哪些数含有因数 5?它们是 5 的倍数吗?512203539三、课堂活动(1)(第 130 页)第 1 题:涂色找规律。按要求完成后,观察到同时涂上红色和蓝色的格子里的数是 10 的倍数,也就是同时能被 2 和 5 整除的数。那么 2和 5 共同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呢?(个位上是 0)(2)(第 130 页)第 2 题:怎样才能走出迷宫?(3)猜一猜: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一定是偶数。对不对?为什么?得出: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怎样学会的?五、作业12 / 37练习二十七第 1,2,3 题。(本案例由吴世斌提供)第 2 课时 2,3,5 的倍数特征(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31132 页例 3 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七的第48 题。【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 3 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知道 3 的倍数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2 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体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探索 3 的倍数特征。【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 3 的倍数特征与它各位上的数字和有关。【教学准备】每人准备 10 个小圆片(可用纽扣、棋子代替),第 130 页课堂活动中的 6 张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引入(1)游戏:听数打手势。(判断能被 2,5 整除的数)投影出示:这个数若能被 2 整除,则出示左手 2 个手指;13 / 37若能被 5 整除,则出示右手 5 个手指;若能同时被 2,5 整除,则出示两只手。145160723758209646000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看一个数是不是 2,5 的倍数,可以根据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2)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学生可能认为是看个位)谁能举例找一个数来说明自己的观点?(3)3 的倍数有没有特征呢?如果有,是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3 的倍数特征。(板书课题:3 的倍数特征)二、探究新知1 摆一摆,找规律(教学例 3)将一些小圆片放在图中(第 131 页)表示成一个一位数或两位数。再填表,判断所组成的数是不是 3 的倍数。教师示范:用 3 个小圆片摆成数 12,并示范完成表格中的第 1 列。让学生拿出小圆片,同桌合作将它们摆在书上的数位图中,(圆片可重叠摆放)并填表。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填一填,看哪组完成得最好,合作得最好。14 / 37教师:用 3 个圆片还能摆成哪些数?这些数都是 3 的倍数吗?想一想: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3 的倍数与圆片个数有什么联系?(1)圆片个数是 3 的倍数,所组成的数就是 3 的倍数;(2)圆片的个数等于所组成的数的各数位上数字之和;(3)3 的倍数中各数位上数字之和能被 3 整除。小结:组成的数各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圆片个数,圆片个数是 3 的倍数时,所组成的数就是 3 的倍数。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之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2 试一试学生翻开书第 132 页,在方格中把 3 的倍数做上记号。算一算:在表中任取一个 3 的倍数,把它的个位上数字与十位上数字相加,和是 3 的倍数吗?教师: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能被 3 整除的数,验证一下,是不是所有 3 的倍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一定能被 3 整除。3 概括 3 的倍数特征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摆一摆的实验和试一试的验证,用自己的话说说: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概括:一个数,如果各数位上数字之和是 3 的倍数,这15 / 37个数就是 3 的倍数。教师: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呢?4 练习出示开课时的游戏中的数:145160723758209646000哪些是 3 的倍数?四、课堂活动(1)第 133 页课堂活动。(2)在下面每个数中的里填上 1 个数字,使这个数有因数 3。各有几种填法?7424456(3)快速说出下面哪些数有因数 2,哪些数有因数 3,哪些数有因数 5。185775911201867324335五、课堂总结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怎样学会的?六、作业(1)练习二十七第 4,5,6 题。(2)思考题:先求出下面每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看能不能被 9 整除,再算一算下面各数能不能被 9 整除,最后总结出 9 的倍数特征是什么。16 / 371623785866322988(本案例由吴世斌提供)3 的倍数特征(教学片断)【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31132 页。【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 2,5 的倍数的特征,那么 3 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由于受找 2,5 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可能猜测 3 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几。教师:老师把 1100 这 100 个数分别写在了 100 张卡片上,我们班有 50 名同学,现在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两张卡片,请大家判断自己手中卡片上的数是不是 3 的倍数。把是 3的倍数的卡片贴在黑板的左边,不是 3 的倍数的卡片,贴在黑板的右边。教师:请观察黑板左边的数,它们都是 3 的倍数。根据这些数,验证你刚才的猜想对不对。学生验证。教师请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再判断对不对,为什么。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得出:3 的倍数个位上09 这 10 个数字都有可能,所以不能根据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是否是 3 的倍数。17 / 37教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3 的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也没有规律,十位上 19 这 9 个数字都有可能。所以不能根据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特征来判断是否是 3 的倍数。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只根据一个数个位上或十位上的数字,不能确定一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那么3 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课件出示下列 4 组卡片和练习要求)(1)3、4、8;(2)2、4、7;(3)1、8、9;(4)0、3、5(1)任选一组卡片,用卡片上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再用计算器检验每个三位数是不是 3 的倍数。通过检验,你们能发现什么?我们的发现:学生合作探索,教师巡视参与,集体反馈。教师:根据刚才的研究,你能把这 4 组卡片进行分类吗?请说明你分类的标准。引导学生把(1)(3)两组分为一类,因为这两组卡片上的数字组成的所有数都是 3 的倍数,把(2)(4)两组分为一类,因为这两组卡片上的数字组成的所有数都不是 3 的倍数。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呢?请同学们讨论,用18 / 373,4,8 这 3 个数字组成的348,384,438,483,834,843 的这 6 个数中,什么在变?什么没变?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在用数字组数的过程中,数字排列的顺序变了;组成数的大小变了;组成数所用的卡片上的数字没变;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没变。教师:请大家分别计算各组数的数字之和。教师:请同学们观察(1)(3)两组中的数字之和,你能有什么发现吗?到底什么样的数才是 3 的倍数?你能大胆地进行猜测吗?引导学生猜测数字之和是 3 的倍数的数,就是 3 的倍数。教师:要想知道这个猜测对不对,可以怎么办?(验证)教师:如何举例验证呢?谁能举例并说明具体的验证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先把一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判断是不是 3 的倍数,再用计算器或笔算检验这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小组合作验证。(为了验证的广泛性,不同的小组举不同位数的例子,并用计算器帮助计算)教师:大家的猜想和验证是否具有偶然性呢?我们还可19 / 37以用其他的方法来检验。现在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些小圆片和一张数位表,我们在数位表上分别摆几个 3 的倍数,看看分别用了几张小圆片,现在请你在 3 的倍数中任意选几个来摆一摆,开始。教师:对于小圆片的张数,你有什么发现?(都是 3 的倍数)教师:下面我们反过来试试看,请你数出 3 的倍数张小圆片,摆成一个两位数或三位数,看看这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教师:摆每个数所用的小圆片张数就是这个数的什么?(各个数字之和)教师:大家认为前面的猜想对吗?合数、质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35136 页例 1、例2 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它们的意义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2 理解质因数的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了解短除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20 / 37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会分解质因数。【教学难点】分解质因数。【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 1 教学例 1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因数,大家会找一个数的因数了吗?请大家把书翻到 135 页,写出例 1 中每个数的所有因数。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你填对了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如果我们根据因数的个数分一下类,可以分成这样几类:1 个因数,2 个因数,2 个以上因数。(板书)我们来看一下,书上这些数分别该属于哪一类?生汇报,师板书。教师:观察一下,只有 1 个因数的数是 1。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数只有 1 个因数?(没有)教师:有 2 个因数的数都比较特别教师:这样的数,只有 1 和它本身 2 个因数,叫做质数。(板书:质数)除了黑板上写的这些,还有其他的质数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最后写一个省略号。教师(指着黑板上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这些数,除了 1 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除21 / 37了黑板上写的这些,还有其他的合数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最后写一个省略号。教师:谁能来把黑板上的质数和合数分别用一个圈圈起来?两个孩子上来圈。师引导,要圈上省略号。教师:1 是质数还是合数呢?教师:请孩子们观察黑板上写的这些质数和合数,你又有什么发现吗?教师:你知道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吗?教师:那你现在能说说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吗?教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教师:我们来试一试,看看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完成书上第 136 页最上面的“试一试” 。2 教学例 2教师:你能把 42 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吗?试一试。生在作业本上写。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学生 1:我是这样想的:42=67,6=23,所以42=237。学生 2:我是这样分的:427632最后也写成了 42=237。22 / 37教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叫短除法(板书:短除法)。先写 42,然后依次用质数做除数,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师在黑板上具体介绍短除法的格式和用法,并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教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最后都把 42 写成了2,3,7 相乘的形式。2,3,7 是 42 的因数,并且都是质数,就叫做 42 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教师:像刚才这样,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这个过程就叫做分解质因数。(板书:分解质因数)教师:你能用短除法将 8,30 分解质因数吗?学生练习,最后集体订正。3 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结合板书说说自己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二、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第 137 页的课堂活动。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划去的数都是合数,剩下的数都是质数。要求学生能尽量记住这些质数。三、课堂练习1 判断23 / 37(1)自然数中,不是质数就是合数。(2)两个质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3)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4)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5)一个合数,至少有 3 个因数。2 猜一猜一组号码由 8 个数组成,这 8 个数字依次是:(1)最小的质数。()(2)质数中最小的奇数。()(3)10 以内的合数中,最大的偶数。()(4)最小的合数。()(5)合数中最小的奇数。()(6)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7)10 以内最大的质数。()(8)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这组号码是:23849172)3 根据时间灵活安排,处理练习二十七的相关题目。(本案例由罗建华提供)合数、质数(教学片断)【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35136 页。【教学过程】24 / 37教师:下面我们来找一找下列各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课件出示下表)自然数所有的因数因数个数(个)自然数所有的因数因数个数(个)147248349441054116412 学生练习,汇报,全班订正。教师:观察上表中各个非零自然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它们最小的因数都是 1,每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其他因数都在 1 和它本身之间。教师:请大家用红色的水彩笔圈出上面所有非零自然数的最小因数,用黄色的水彩笔圈出它们最大的因数。哪些非零自然数的因数刚好圈完?哪些非零自然数还有其他因数?教师:通过刚才的圈一圈,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有些非零自然数的因数只有 1 和它本身,有些非零自然数除了 1 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教师:大家再数一数,这些自然数的因数分别有多少个?根据数的情况,把上面的自然数填在下面的圆圈里。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再全班订正。教师:如果按“只有 1 个因数的数” 、 “只有 2 个因数的25 / 37数”和“有 2 个以上因数的数”的标准分类,能把上表中的 12 个自然数分完吗?能把所有的非零自然数分完吗?学生讨论后明确,所有的非零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可以分成:“只有 1 个因数的数” 、 “只有 2 个因数的数”和“有 2 个以上因数的数”3 类。教师:像 2,3,5 这样的数,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像 4,6,8 这样的数,除 1 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叫做合数。1 只有 1 个因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师:在 1320 的自然数中,还有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学生讨论解答。教师:怎样判断大家刚才说的这些数是不是质数?是不是合数?学生讨论,明确可以通过先找出这些数的所有因数,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来判断。教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是不是需要把这个数的所有因数都找完?学生讨论后得出: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不需要把这个数的所有因数都找完。因为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除了 1 和本身外,关键是看还能不能找出其他的一个因数就可以判断了。26 / 37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讨论的方法,完成第 136 页上面的试一试。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八、总复习小数的乘除法和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41142 页第 14 题,练习二十九第1,3,4,5,6,7 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口算、估算和笔算。2让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1.知识回顾27 / 37教师:小数乘法和除法这两部分内容,分别学了哪些内容?同桌的两名同学合作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这两部分内容。再全班汇报交流、展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最后可整理如下:(课件展示)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近似值积的近似值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2知识复习教师:怎样计算小数乘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地方相同和不同?学生回答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后,重点比较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不同,再提醒学生注意在积中点小数点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比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位。学生再现知识后,计算下列各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帮助指导。教师: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引导学生说出小数除法有两种情况:一是除数是整数的28 / 37除法,计算时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前一种情况计算。然后计算下列各题:5123025教师:在小数乘、除法计算中,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学生讨论,明确求积或商的近似值是在计算出积或商后,再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教师:哪些情况下需要求积或商的近似值?学生讨论后得出:需要求积或商的近似值有两种情况,一是题目有明确要求;二是根据实际需要。学生练习第 142 页第 2 题。教师:什么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是指小数部分的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二、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1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师:四则运算指的哪些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教师:在四则运算中,哪些是第 1 级运算?哪些是第 229 / 37级运算?教师: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应该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学生讨论,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吗?学生回答后,完成 142 页第 4 题。+()18-(+)2复习简便运算教师: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学生练习 142 页第 3 题。三、巩固练习(1)练习二十九第 1 题。(2)练习二十九第 3 题。学生独立估算,教师巡视,注意倾听学生是如何估算的,鼓励算法多样化。(3)练习二十九第 4,5 题。四、归纳梳理教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30 / 37学生归纳、梳理今天复习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板书补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教师归纳:在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先要观察题目的数字特征和运算符号,想一想有没有简便算法,如果有简便运算,那么该怎样进行简便运算,如果不能进行简便计算,就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计算完以后,还要进行验算。五、作业练习二十九第 6,7 题。图形的变换和面积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42143 页第 1,2 题,练习二十九9,10,11,12,14 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图形平移、旋转的理解,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31 / 37【教学过程】一、复习图形的变换教师:同学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运动现象是平移?哪些运动现象是旋转?学生讨论、汇报交流。教师:在研究平移现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后梳理出:要注意物体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教师:在研究物体旋转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后整理出:研究物体旋转时,要从“物体从哪个位置开始旋转?绕哪个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等方面进行描述。学生完成 142 页“图形的变换和面积计算”的第 1 题。二、复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沟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教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求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讨论后回答: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教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成两部分,通过平移,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32 / 37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教师板书面积公式)教师: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推导的呢?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复习方法与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大致相同),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面积公式并画图。教师:从以上的分析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都是有联系的,可以用前一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后一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推导这些公式时,都用了转化的方法。教师:理解了这些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在有时忘记了其中一个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用另一个公式来推导这个忘记了的公式。2应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教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三角形呢?梯形呢?引导学生说出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都需要知道底和高,计算梯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上底、下底和高。要计算下面这些图形的面积,应该怎样做?(教师课件出示,并画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说出先要测量出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33 / 37条件,然后请学生到黑板上测量,再计算图形的面积,其他学生来点评。(也可以印在题单上发给每一个学生都做)教师:下面请大家完成 143 页上面的第 2 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3应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师:下面我们应用刚才复习的面积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件出示:一块梯形的白菜地,上底是 6m,下底是14m,高。每平方米白菜地大约可以收白菜。这块白菜地一共可以收多少千克白菜?学生讨论后解答。学生独立完成 148 页第 14 题,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三、课堂小结(略)四、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九第 1012 题。倍数和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