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江欢—地表形态—高三一轮复习用_第1页
2014.6江欢—地表形态—高三一轮复习用_第2页
2014.6江欢—地表形态—高三一轮复习用_第3页
2014.6江欢—地表形态—高三一轮复习用_第4页
2014.6江欢—地表形态—高三一轮复习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地壳的运动与变化练习题 地壳的运动与变化练习题 出题人 江欢出题人 江欢 2011 年济南模拟年济南模拟 读下面读下面 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 回答 回答 1 2 题 题 1 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2 图示中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 图示中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读下面景观图片 回答读下面景观图片 回答 3 4 题 题 3 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A 地壳的水平运动 地壳的水平运动 B 地壳的垂直运动 地壳的垂直运动 C 强烈的侵蚀作用 强烈的侵蚀作用 D 剧烈的火山活动 剧烈的火山活动 4 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 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 是是 A 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 岩层受挤压后经 岩层受挤压后经 沉积沉积 C 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 岩层受张裂后经 岩层受张裂后经 沉积沉积 2011 年江西省九校高三联合考试年江西省九校高三联合考试 目前我国煤矿目前我国煤矿 在开采过程中常发生各种安全事故 引起有关部在开采过程中常发生各种安全事故 引起有关部 门的高度重视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构造剖面 回答门的高度重视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构造剖面 回答 5 6 题 题 5 在 在 a b 两处采煤 最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分别是两处采煤 最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分别是 A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B 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6 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 正确的是 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乙 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乙 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B 乙处为背斜成谷 乙处为背斜成谷 C 丙 丙 处为断块山处为断块山 D 丁处为向斜成谷 丁处为向斜成谷 2009 年高考广东卷年高考广东卷 莫问桑田事 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 昔日大江莫问桑田事 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 昔日大江 流 古岸崩欲尽 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 人世更悠悠 流 古岸崩欲尽 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 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读唐朝诗人胡 玢的诗 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 回答玢的诗 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 回答 7 8 题 题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数家新住处数家新住处 应位于乙地应位于乙地 C 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8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 流向 流向 B 含沙量 含沙量 C 汛期 汛期 D 流量 流量 图图 1 是是 某地区地质地貌演变过程示意图某地区地质地貌演变过程示意图 图图 2 是是 某某 2 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地地层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 读图完成 9 图 图 1 表示演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表示演变过程的四个阶段 正确的时间顺序是正确的时间顺序是 A B C D 10 图 图 2 中中 地貌对应图地貌对应图 1 中的中的 A 阶段阶段 B 阶段阶段 C 阶段阶段 D 阶段阶段 11 下列熟语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 下列熟语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 A 积沙成滩积沙成滩 固结成岩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B 水滴石穿水滴石穿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 C 泥沙俱下泥沙俱下 搬运和堆积作用搬运和堆积作用 D 山崩地裂山崩地裂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 12 若下图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 若下图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 颗粒颗粒 示意图示意图 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可能是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可能是 A 流水沉积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B 冰川沉积作用冰川沉积作用 C 海浪沉积作用海浪沉积作用 D 风力沉积作用风力沉积作用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中图中 分别代表沉积环境 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分别代表沉积环境 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 箭头线代表不同箭头线代表不同 的地质过程 的地质过程 13 2008 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 B C D 14 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的是 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的是 A B C D 读读 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 完成完成 15 16 题 题 15 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 背斜山地背斜山地 B 背斜盆地背斜盆地 C 向斜山地向斜山地 D 向斜盆地向斜盆地 16 该岩层的沉积先后顺序是该岩层的沉积先后顺序是 A 中心先沉积中心先沉积 两侧后沉积两侧后沉积 B 两侧先沉积两侧先沉积 中心后沉积中心后沉积 C 上部先沉积上部先沉积 下部后沉积下部后沉积 D 无法判断无法判断 下下图为图为 某流域地某流域地质质构造与地貌示意构造与地貌示意图图 17 关于图示地区地质 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关于图示地区地质 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处为向斜成岭处为向斜成岭 B 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C 处有可能找到石油处有可能找到石油 D 处岩石比处岩石比 处岩石坚硬处岩石坚硬 18 上图中甲 乙 丙 丁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列四幅图配 上图中甲 乙 丙 丁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列四幅图配 对正确的是对正确的是 3 A A 甲甲 B B 乙乙 C C 丙丙 D D 丁丁 右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 其中右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 其中 至至 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据此回答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据此回答 19 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最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最正确的是 A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B 甲 丙 乙 甲 丙 乙 C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D 丙 乙 甲 丙 乙 甲 20 图中 图中 处岩石发生了变质 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处岩石发生了变质 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A 石灰岩 石灰岩 B 大理岩 大理岩 C 花岗岩 花岗岩 D 板岩 板岩 2010 南通调研南通调研 下下图为图为某地岩某地岩层层及等高及等高线线分布示意分布示意图图 单单位 位 米米 读图完成读图完成 4 5 题 题 21 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 A 背斜 山脊背斜 山脊 B 向斜 山脊向斜 山脊 C 背斜 山谷背斜 山谷 D 向斜 山谷向斜 山谷 22 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 B 火山地震火山地震 C 搬运作用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 23 2011 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 读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读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A 图表示的是在图表示的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 地貌 2 B 图是图是 地貌 往往形成于地貌 往往形成于 地区 近地区 近 年来由于人类的年来由于人类的 等不合理的活动 造成等不合理的活动 造成 B 图中的景观图中的景观 出现不断蔓延 扩大的趋势 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出现不断蔓延 扩大的趋势 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 3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 C 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 的的 判断理由是 判断理由是 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图上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理由是 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24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材料 1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年个世界上最年 轻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的高原竟然以每年 7 30 毫米的速度毫米的速度 整体向北和向整体向北和向东东方向移方向移动动 这这种推移种推移变变化化 量很小 属于毫米量很小 属于毫米级级的 不会的 不会对对中国中国带带来来 什么大什么大变变化 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化 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质年代年代 中 中 这这个移个移动动量量还还是很可是很可观观的 的 材料材料 2 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图 来源 高考来源 高考 资源网资源网 KS 5UKS 5U 4 1 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2 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3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是 青藏高原多海拔很高的 青藏高原多海拔很高的 山脉 为什么其地表特征却是山脉 为什么其地表特征却是 远看是山 近看成川远看是山 近看成川 4 喜马拉雅山上喜马拉雅山上 作用明显 作用明显 5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 主要自然资源有 主要自然资源有 6 6 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 可以确定该地有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 可以确定该地有 岩石岩石 2525 20052005 年高考卷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高考卷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图 8 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 喀拉喀托火山于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 喀拉喀托火山于 1853 年年 8 月月 26 日从水深日从水深 305 米的海底猛烈喷发 引发米的海底猛烈喷发 引发 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 36000 多人丧生 这次火山喷发后 火山露出海面 其后又多次喷发 现今该火山海多人丧生 这次火山喷发后 火山露出海面 其后又多次喷发 现今该火山海 拔拔 813 米 米 1 填空 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是填空 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是 米 图中 米 图中 A 城市名称是 它是 城市名称是 它是 国家国家 的首都 的首都 2 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3 3 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7 7 分分 2626 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 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 意图 意图 回答下回答下 列问题 列问题 1 1 从地壳运动 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 从地壳运动 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 简述该地区地震 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简述该地区地震 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6 6 分分 2 2 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 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 5 练习卷 练习卷 ADBAD BBAAC BBDAC BCAAB DA 真题卷 真题卷 DCDAC ABDCC DCAAD CAACC BDCCC BBBBD DC 23 答案 答案 1 流水沉积流水沉积 三角洲三角洲 平原平原 2 沙丘沙丘 干旱 半干旱干旱 半干旱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 退耕还林还草 严禁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 严禁过度放牧 3 丘陵丘陵 地势起伏不大 坡度比较和缓 等高线数值小于地势起伏不大 坡度比较和缓 等高线数值小于 250 米米 向斜向斜 中心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中心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向斜槽部受挤压 岩石致密向斜槽部受挤压 岩石致密 坚硬坚硬 不易被侵蚀不易被侵蚀 24 答案 答案 1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 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力使青藏高原移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 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力使青藏高原移 动 动 2 在地质上受地壳的弯曲隆起 断裂 上升或下沉 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 对于生活更为直接的影响在地质上受地壳的弯曲隆起 断裂 上升或下沉 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 对于生活更为直接的影响 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 形成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等 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 形成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等 3 地壳厚的地方地势高 地壳薄的地方地势低地壳厚的地方地势高 地壳薄的地方地势低 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海拔虽然很高 但相对于青藏高原面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海拔虽然很高 但相对于青藏高原面 的高度较低 的高度较低 4 冰川侵蚀冰川侵蚀 5 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水能 地热能 太阳能 生物资源等水能 地热能 太阳能 生物资源等 6 6 沉积岩沉积岩 25 25 答案答案 1 1 82638263 雅加达雅加达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 2 2 板块边界为挤压型 消亡边界 海沟俯冲型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板块边界为挤压型 消亡边界 海沟俯冲型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3 3 两大板块互相挤压 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 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两大板块互相挤压 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 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26 答案 答案 1 自然原因 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 地震频发 由于地壳活动强烈 山体中断裂发育 自然原因 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 地震频发 由于地壳活动强烈 山体中断裂发育 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加上干湿季分明 暴雨集中 促使泥石流灾害突发 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加上干湿季分明 暴雨集中 促使泥石流灾害突发 2 人为原因 人类对植被的人为原因 人类对植被的 破坏 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 也可酌情给分 破坏 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 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