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笔髓论)_第1页
虞世南(笔髓论)_第2页
虞世南(笔髓论)_第3页
虞世南(笔髓论)_第4页
虞世南(笔髓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虞世南虞世南 笔髓论笔髓论 原文和译文原文和译文 虞世南简介和解题 虞世南 五五八年 六三八年 唐初书法家 字伯施 越 州 余姚 今属浙江 人 初仕南朝 陈及隋 终入唐 官至秘书监 封永兴县子 世称 虞永兴 博学善文辞 尤工书法 为人耿直 不阿 常犯颜直谏 深得唐太宗器重 称其有五绝 一曰德行 二 曰忠直 三曰博学 四曰文词 五曰书翰 其书胎息智永 妙得其 体 笔致圆融遒劲 外柔内刚 风神萧散 自开面貌 相传他勤於 学书 卧时常在被中划腹练字 作字不择纸笔 都能如志 与欧阳 询齐名 并称 欧 虞 或称其与欧阳询 褚遂良 薛稷为初唐四 大家 传世碑帖有 孔子庙堂碑 破邪论 等 笔髓论 一卷 兼论用笔法及行草各体书写规则 此文所述 一方面讲真 行 草各体的用笔 另一方面讲书法艺术的神韵 契妙 一节 尤为精髓 虞世南指出 故知书道玄妙 必资神遇 不可以力求也 机巧必须心悟 不可以目取也 求神韵于法外 可谓深得书法三昧 唐太宗李世民 笔法诀 首段 指意 一篇 文字于虞世南雷同着甚多 原文 笔髓论 叙体 文字经艺之本 王政之始也 仓颉象山川江海之状 龙蛇鸟兽之迹 而立六书 战国政異俗殊 书文各别 秦患多门 约为八体 后复讹谬 凡五易焉 然并不述用笔之妙 及乎蔡邕 张 索之辈 锺繇 卫 王 之流 皆造意精微 自悟其旨也 辩应 心为君 妙用无穷 故为君也 手为辅 承命竭股肱之用故也 力 为任使 纤毫不挠 尺寸有余故也 管为将帅 处运用之道 执生杀之 权 虚心纳物 守节藏锋故也 毫为士卒 随管任使 迹不滞故也 字 为城池 大不虚 小不孤故也 指意 用笔须手腕轻虚 虞安吉云 夫未解书意者 一点一画皆求象本 乃转自取拙 岂成书邪 太缓而无筋 太急而无骨 横毫侧管则钝慢而 肉多 竖管直锋则乾枯而露骨 终其悟也 粗而能锐 细而能壮 长者 不为有余 短者不为不足 释真 笔长不过六寸 捉管不过三寸 真一 行二 草三 指实掌虚 右 军云 书弱纸强笔 强纸弱笔 强者弱之 弱者强之 迟速虚实 若轮 扁斫轮 不疾不徐 得之於心 应之於手 口所不能言也 拂掠轻重 若浮云蔽於晴天 波撇勾截 若微风摇於碧海 气如奔马 亦如朵钩 轻重出於心 而妙用应乎手 然则体约八分 势同章草 而各有趣 无 间巨细 皆有虚散 其锋圆毫蕝 按转易也 岂真书一体 篆 草 章 行 八分等 当覆腕上抢 掠锋下开 牵撇拨 锋转 行草稍助指端 钩距转腕之状矣 释行 行书之体 略同於真 至於顿挫盘礴 若猛兽之搏噬 进退钩距 若秋鹰之迅击 故覆腕抢毫 乃按锋而直引 其腕则内旋外拓 而环转 纾结也 旋毫不绝 内转锋也 加以掉笔联毫 若石璺玉瑕 自然之理 亦如长空游丝 容曳而来往 又如虫网络壁 劲而复虚 右军云 游 丝断而能续 皆契以天真 同於轮扁 又云 每作一点画 皆悬管 掉之 令其锋开 自然劲健矣 释草 草即纵心奔放 覆腕转蹙 悬管聚锋 柔毫外拓 左为外 右为内 起伏连卷 收揽吐纳 内转藏锋也 既如舞袖挥拂而萦纡 又若垂藤樛 盘而缭绕 蹙旋转锋 亦如腾猿过树 逸蚪得水 轻兵追虏 烈火燎原 或体雄而不可抑 或势逸而不可止 纵於狂逸 不违笔意也 羲之云 透嵩 华兮不高 逾悬壑兮能越 或连或绝 如花乱飞 若雄若强 逸 意而不相副 亦何益矣 但先缓引兴 心逸自急也 仍接锋而取兴 兴 尽则已 又生 锋 任毫端之奇 象兔丝之萦结 转剔刓角多钩 篆体 或如蛇形 或如兵阵 故兵无常阵 字无常体矣 谓如水火 势多不定 故云字无常定也 契妙 欲书之时 当收视反听 绝虑凝神 心正气和 则契於妙 心神不 正 书则攲斜 志气不和 字则颠仆 其道同鲁庙之器 虚则攲 满则 覆 中则正 正者沖和之谓也 然则字虽有质 迹本无为 禀阴阳而动 静 体万物以成形 达性通变 其常不主 故知书道玄妙 必资神遇 不可以力求也 机巧必须心悟 不可以目取也 字形者 如目之视也 为目有止限 由执字体既有质滞 为目所视远近不同 如水在方圆 岂 由乎水 且笔妙喻水 方圆喻字 所视则同 远近则異 故明执字体也 字有态度 心之辅也 心悟非心 合於妙也 且如铸铜为镜 明非匠者 之明 假笔转心 妙非毫端之妙 必在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 神应思彻 又同鼓瑟纶音 妙响随意而生 握管使锋 逸态逐毫而应 学者心悟於 至道 则书契於无为 苟涉浮华 终懵於斯理也 虞世南 笔髓论 原文和译文 2 译文 文字是 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六艺的根本 也 是国君的政令所由出 黄帝之史仓颉仿山川江海的形状 以及龙 蛇 鸟 兽蹄这之迹 创立六书 战国时期 诸侯纷争 各国车不同轨 书 不同文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废除与秦文不同的 尔后定有八体 但中 间出现了不少并讹错误 经过多次改变 然而 书法虽历经种种变迁 却从未谈及用笔的微妙 汉末蔡邕 张芝 及魏晋之际的索靖 钟蒜这 些人 及后来的卫瓘 王羲之等 精微境地 都是由于自己在书法上造 诣很深 用笔达到 努力钻研 领悟其中奥秘得来的 人的心 是全身的主宰 好比一国的君王 运用起来 奥妙无穷 所以称之为君 手是起辅佐作用的 好比君王的丞相 应该竭尽力量辅 佐君王 所以称之为臣 力是供任命驱使的 半点也不能违抗 要掌握 一定的分寸 保留绰绰有余的势能 笔管好比军队里的将军 元帅 处 于调动兵力作战的地位 掌握生杀大权 必须虚心接受意见 坚持节制 还要不露锋芒 笔毫等于作战的士兵 听从将帅的命令 接受命令后 行动不能停滞不前 字好比城池 城池有大有小 大城池不能空虚 小 城池不能孤立 用笔时羊腕必须轻松而空虚 虞安吉说 不理解书意的人 一点一 画都要求像一个物体或像临摹的原本 这样反而显得笨拙 还能成为书 法吗 用笔过于迟缓就没有筋了 过于迅速就没有骨了 如果用侧笔就 迟缓不流畅 结果写出的字就肉多骨少 用竖笔就毫端太直 写出来的 字显得干枯 露出骨来 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就可以做到笔画虽粗却能 锋颖锐利 笔画虽细却能强壮有力 长的时候也不觉得它是多余的 短 的时候也不嫌它有什么不足之处 一枝笔长不过六寸 用手捉住笔管不过三寸 写真书一寸 行书二 寸 草书三寸 执笔时指头宜齐 用力要均匀 手掌要虚 以便于运转 王羲之说 在柔软的纸上书写 要用笔毫硬的笔 在坚实的纸上书写 要 用笔毫柔软的笔 所谓强的要让它弱 弱的要让它强 就是这个道理 用笔或迟或速 或虚或实 要像古时候轮扁研轮子那样 不快不慢 心 里想要做成什么样子 手就能把它做出来 心手相应 方法和技术自 然就在其中 这种奥妙是无法用口说出来的 笔触落在纸上 拂掠的 或轻或重 好像浮云遮蔽在晴朗的天空 波撇勾截 好像轻微的海风摇 荡在碧波上 气势像奔腾的马 也像朵钩 轻与重的变化在于心的运用 巧妙则在于手腕的适应 这样看来 写正楷 它的体裁像八分而笔势如 同章草 不过各有各的情趣 不管是大是小 都要有空灵虚散之致 写真书时 它的笔锋要圆转 毫端要小 这样就容易按转运笔 来源书 法屋 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 不但是真书一体如此 篆书 草书 章草 行书 八分等等 也应当依靠腕部运笔的技法自始至终保持笔力 的雄健 掠过毫端向下开展 牵撇拨勒涩进如锥画 笔锋转动时 如果 是行 草 可稍微帮助手指头作钩距转动手腕之状 行书的书体 和真书大略相同 不过在运用顿笔和挫笔时要气 势雄伟 像凶猛的野兽搏击吞噬一样 执笔运笔一进一退 要 像秋天 的老鹰攫取食物 迅速出击 所以当覆笔抢 毫之际 要按住笔锋 牵动手腕 这样就能做到或笔意紧敛 或笔意开 展 回旋曲折 舒展自如 所谓旋毫不绝 是指向内运转笔锋而言 再 加上掉笔联毫 就像玉石存在裂纹和斑点 其纹理出自天然 也像游丝 在天空宽松自如 起伏行进 又像蛛网粘附在墙角 它是有劲的 又是 悬空的 王羲之说 游丝断了又接上 任其自然 很像 庄子 书上 写的轮扁 王羲之又说 作行书 每写一点一画 都要用悬笔运转 使笔锋开展 自然强健有力 草书就是放纵心意 任其奔放 覆腕旋转收夔 笔管要悬起来 笔锋要合拢 用柔软的长毫表现出笔意开展的效果 左为外 右为内 有起有伏 连绵纤卷 收揽作吞吐归纳之状 运笔时笔锋藏在点画中间 不外露 既要像舞蹈家那样挥动长袖 让它飘拂盘旋 又要像悬崖峭壁 上垂挂的藤条那样 弯弯曲曲盘旋不已 运笔旋转收蹙 也像山涧间跳 跃的猿猴 从这棵树上跳到那棵树上 像有角的龙在水里游动 像战场上 的勇士追赶逃敌 像烈火燃烧在广阔的原野 有时体势雄强不可压抑 有时笔势奔腾不可停止 总之要狂逸奔放 不违反笔意 王羲之说 超 过篙山 华山也不为高 从悬崖深涧飞越而过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时 而连绵 时而中断 像落花随风乱飞 但雄姿与逸意如果不紧密联系在 一起 也不会有好处 可以慢慢引起兴致 心情潇洒自如 下笔自然迅 疾 还要让笔锋的起伏连续 相互承接跟随人的兴致 直到兴尽才停下 来 还可用簇锋著纸产生迟涩的效果 好比笃萝兔丝牵蟠在树 把方形 削去棱角变成圆形 好比多钩的篆书 有的像蛇形 有的像兵阵 兵阵 是变化多端的 所以字体也是变化多端的 就像流水和烈火 来势不一 很难确定它向哪儿伸展 没有固定不变的形状 所以说字是没有固定体 势的 字虽然有它的基本结构和结构的内在规律 在具体创作时 结 字 运笔和用墨的风格却没有一定的限制 遵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阴阳 二气的运动规律 体察万物然后使字成形 通过书法来表达人的性情和 自然变化的规律 也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 所以把书法和最高的道德理 想 市美理想相联系 就进入了 道 它是很神奇 很微妙的 它与 人的天赋和灵性相通 不可以用力量来求得 创作中的巧妙灵活 必须 是心有所领悟 不可能用眼睛来取得 字的形体 好比眼睛的视线 眼 睛所看到的有限 如果固守字体的基本结构它就是固定不变的 眼睛所 看到的有远有近 各不相同 好比水盛在方形的器皿中就成方形 盛在 圆形的器皿中就成圆形 岂是水本身所能决定的 运笔之妙可以拿水作 比喻 字体的结构变化可以拿方圆作比喻 双眼所见相同 但隔得远和 隔得近看起来就不一样了 由此可以明白字体结构的不变性和可变性 每个字各有不同的姿态 这是由心来决定的 心能领悟到心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