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 89页).doc_第1页
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 89页).doc_第2页
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 89页).doc_第3页
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 89页).doc_第4页
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 89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正本 xxx项目 竞争性谈判 投标文件 技术部分 投标方 投标方 xxxxxx 公司公司 地址 地址 xxxxxx 邮编 邮编 xxxxxx 二二 年十月年十月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目录目录 第第 1 1 章章 项目现状及目标项目现状及目标 6 6 第第 2 2 章章 项目特点项目特点 7 7 第第 3 3 章章 项目实施难点项目实施难点 8 8 第第 4 4 章章 项目测评方案项目测评方案 1010 4 1网络设备运行环境测评 10 4 1 1机房情况 10 4 1 2机柜情况 18 4 1 3布线情况 20 4 2网络设备运行状况测评 22 4 2 1设备硬件运行状况测评 22 4 2 2设备负载状态测评 28 4 2 3设备接口配置测评 31 4 2 4设备软件配置测评 34 4 3网络健壮性测评 37 4 3 1设备级健壮性评测 37 4 3 2链路级健壮性测评 39 4 3 3网络级健壮性测试 40 4 3 4系统级健壮性测评 42 4 4网络管理测评 44 4 4 1网络拓扑管理测评 44 4 4 2网络性能监控测评 45 4 4 3网络故障监控测评 47 4 4 4网络配置管理测评 47 4 5网络拓扑结构测评 48 4 5 1网络拓扑存档测评 48 4 5 2网络拓扑体系化测评 49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4 5 3网络区域划分测评 50 4 5 4广域网链路冗余测评 50 4 5 5互联网多出口测评 51 4 6网络安全测评 51 4 6 1网络设备等级保护符合程度测评 51 4 6 2网络服务安全测评 57 4 6 3路由协议安全测评 58 4 6 4设备访问控制测评 59 4 7业务应用影响分析 60 4 7 1业务应用级别定义 60 4 7 2业务应用影响分析 61 4 7 3业务应用恢复时间目标 62 4 7 4业务应用风险分析 62 第第 5 5 章章 运维咨询方案运维咨询方案 6464 5 1运维服务术语和定义 64 5 2运维服务建设思路 66 5 3运维服务建设目标 66 5 4IT 运维服务内容 67 第第 6 6 章章 网络优化方案网络优化方案 6969 6 1信息网络优化 69 6 1 1优化设计目标 69 6 1 2优化设计原则 71 6 1 3SONA 架构设计 73 6 2网络安全优化 76 6 2 1网络安全优化的设计原则 76 6 2 2安全技术体系分析模型介绍 77 6 2 3安全技术体系的理解及实践 79 6 2 4业务应用需求分析 81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6 3网络管理优化 89 6 3 1网络管理建设目标 89 6 3 2总体结构设计 91 6 3 3网络故障管理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 95 6 3 4网络管理系统具体层次和模块设计 98 第第 7 7 章章 数据收集工具简介数据收集工具简介 106106 7 1思科网络评估调研工具介绍 106 7 1 1CNC 的外观和工作原理 106 7 1 2CNC 在调控中心网络评估项目中的关键作用 107 7 1 3CNC 工作所需的网络权限 107 7 2NETGAIN运维管理平台介绍 107 7 2 1功能展现 112 7 2 2视图管理 115 7 2 3信息发布和报表 117 7 2 4告警管理 120 7 2 5后台定时任务 127 7 2 6诊断工具 127 7 2 7日志管理 128 第第 8 8 章章 项目服务方案项目服务方案 130130 8 1项目质量管理 130 8 1 1服务质量投诉监督电话 130 8 1 2服务质量监督机制 130 8 1 3服务质量的控制方式 131 8 1 4服务技术文档管理 135 8 2风险控制管理 136 8 2 1风险管理目的 136 8 2 2风险控制管理 136 8 3项目变更管理 138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8 4项目服务计划 139 8 4 1备品备件 139 8 4 2故障维护 140 8 4 3技术支持服务 142 8 5培训及技术交流服务 144 8 5 1概述 144 8 5 2培训计划 144 8 6保密协议 146 第第 9 9 章章 相关项目案例相关项目案例 147147 9 1项目概述 147 9 2项目目标 147 9 3项目涉及测试评估 149 9 3 1设备状态测试 149 9 3 2流量测试 150 9 3 3网络应用测试 151 9 4网络安全评估 151 9 4 1安全评估标准 151 9 4 2安全评估内容 152 9 4 3评估收益 152 9 5IT 运维体系建设 154 9 5 1IT 运维架构图 154 9 5 2运维收益 154 第第 1010 章章项目实施管理项目实施管理 155155 10 1 项目组织结构 155 10 2 项目分工界面 157 10 2 1 网络系统运行状态分析与评估 157 10 2 2 网络健壮性分析与评估 161 10 2 3 网络系统管理性评估 161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10 2 4 未来网络建设方案 162 10 2 5 网络结构改造和优化方案 162 10 2 6 网络系统运维咨询 164 10 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65 10 3 1 项目阶段描述 165 10 3 2 项目实施里程碑 168 10 3 3 项目进度详细计划 169 10 3 4 项目人员时间计划 172 10 4 项目进度保障措施 174 10 5 服务团队 175 10 5 1 团队成员组成 175 10 5 2 团队成员简历 177 10 5 3 团队成员证书 182 第第 1111 章章报表格式报表格式 190190 11 1 网络设备运行环境报表 190 11 2 设备运行状况报表 195 11 3 网络健壮性报表 199 11 4 网络管理报表 199 11 4 1 网络拓扑管理 199 11 4 2 网络性能监控 200 11 4 3 网络故障监控 201 11 4 4 网络配置管理 201 第第 1212 章章技术偏离表技术偏离表 2 20 03 3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第第 1 章章项目现状及目标项目现状及目标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第第 2 章章项目特点项目特点 zxxxzxxx zxxx 项目涉及到了设备运行环境数据收集 分析及评估 设备运 行状况数据收集 分析与评估 拓扑结构分析与评估 网络安全数据收集 分 析与评估 业务应用分析与评估 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与评估提出各优化方 案等不同层面 不同角度的服务要求 我公司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运维保障服务 项目的经验 综合分析本 zxxx 项目的特点如下 1 设备类型广泛 在本项目中 涉及的设备种类众多 涵盖了 Cisco Juniper H3C 等国内外 知名厂商的几乎所有的网络及安全设备 不同的设备之间差异较大 需要不同 的技术能力 这对服务提供商的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服务要求多样化 在本项目中 服务要求不仅包括不同厂商 数量众多设备的环境 运行状 况等数据收集 分析工作 同时根据这些数据分析提出评估意见 网络优化方 案 还包括工程实施服务 备件服务 IT 资产管理 设备配置管理 设备容量 管理 问题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服务提供商具有良好的项目团队组织 和服务流程管理能力 3 专业的维护服务跟踪和工作界面 在本项目中 服务供应商作为数据收集 分析 评估 提出优化方案的总 责任方 除了利用自身资源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外 对于一些外部技术资源还需 要做好管理督促工作 保证统一的服务质量和工作界面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第第 3 章章项目实施难点项目实施难点 针对如上所述的项目特点 我方深刻理解此项目的实施难度和其中所涉及 的难点 1 需要良好的项目管理 本服务项目涉及的不同的设备种类和服务要求 需要具有不同技术能力的 人员分别实施 如何组织好这些人员去完成服务响应 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率的 项目团队去组织和调度 北京 zxxx 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了多年 IT 硬件设 备的集成和维护服务工作 项目团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2 需要良好的流程管理 本服务项目的实施 涉及到众多人员和设备厂商 组织和管理这些人员和 服务事件 需要良好的流程作为支撑 通过服务流程来跟踪和管理服务响应 通过服务流程来保障服务质量 而不是依赖于个人 zxxx 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 司多年从事 IT 服务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 IT 服务流程 流程主要分两个分支 一个服务支持流程 一个服务实施流程 涉及 IT 服务的多个方面 3 需要强大的技术团队 由于本项目中涉及不同设备类型 需要服务商的技术支持队伍具有多种设 备支持经验和服务技能 并有良好的专业维护知识 zxxx 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 司长期面向电力行业客户进行 IT 硬件系统的集成工作 涉及硬件设备种类众多 技术队伍具有多种设备的系统实施经验和技术认证 4 需要完备的备件管理 在本项目中 需要根据所维护设备的种类和数量 精心准备和组织备件资 源 通过对现有系统的分析了解 明确系统的故障风险点 通过对系统的优化 和冗余设计 以及现场备件 公司自有备件 厂商备件等多个备件渠道的统一 管理 充分保障备件供应 5 需要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 在本项目中 需要通过完善的技术体系 以保障最终的服务质量 zxxx 科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一线工程师 二线技术专家和原厂商支 持三级支持体系 提高问题的定位和解决能力 确保服务质量 6 需要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 维护服务不光是技术能力的体现 也是一种用户体验 维护服务质量的高 低直接影响用户 IT 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有效的质量监督可以弥补流程的不足 保证客户的服务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 从而最终确保服务质量的落实 保证客 户的每一个投诉建议都能及时的传达到相关领导 部门 系统的每一个故障都 严格按照制定的故障处理机制 响应级别去实施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第第 4 章章项目测评方案项目测评方案 4 1 网络设备运行环境测评网络设备运行环境测评 4 1 1机房情况机房情况 4 1 1 1物理访问控制物理访问控制 1 测评项测评项 机房出入口配置电子门禁系统 由专人值守 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登 记在案 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 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 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 在重 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度区域 应对重要区域配置第二道电子门禁系统 控制 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身份并监控其活动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 了解具有哪些控制机房进出的能力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 如果业务或安全管理需要 是否对机房进行了 划分区域管理 是否对各个区域都有专门的管理要求 是否严格控制来 访人员进入或一般不允许来访人员进入 应访谈机房值守人员 询问是否认真执行有关机房出入的管理制度 是 否对进入机房的人员记录在案 应检查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查看是否有关于机房出入方面的规定 应检查机房出入口是否有专人值守 是否有值守记录 以及进出机房的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人员登记记录 检查机房是否存在电子门禁系统控制之外的出入口 应检查机房 是否有进入机房的人员身份鉴别措施 如戴有可见的身份 辨识标识 应检查是否有来访人员进入机房的审批记录 进出机房的有关记录是否 保存足够的时间 应检查机房区域划分是否合理 是否在机房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 等过度区域 是否对不同区域设置不同机房或者同一机房的不同区域之 间设置有效的物理隔离装置 如隔墙等 应检查机房或重要区域配置的电子门禁系统是否有验收文档或产品安全 认证资质 应检查每道电子门禁系统是否都能正常工作 查看每道电子门禁系统运 行 维护记录 查看监控进入机房的电子门禁系统记录 是否能够鉴别 和记录进入的人员身份 应检查视频监控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是否能够监视和记录进入的人员活 动情况 查看运行和维护记录 监视记录是否保存足够的时间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制订合理完善机房出入管理制度 指定专人值守机房 对进入机房人员登记在案 配置电子门禁系统 配置视频监控设备 4 1 1 2防雷接地系统防雷接地系统 1 测评项测评项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应设置防雷保安器 防止感应雷 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 询问为防止雷击事件导致重要设备被破坏采取 了哪些防护措施 机房建筑是否设置了避雷装置 询问机房计算机系统 接地是否设置了专用地线 是否在电源和信号线增加有资质的避雷装置 以避免感应雷击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 询问机房建筑避雷装置是否有人定期进行检查和 维护 应检查机房是否有建筑防雷设计 验收文档 机房接地设计 验收文档 查看是否有地线连接要求的描述 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应检查机房是否在电源和信号线增加有资质的避雷装置 以避免感应雷 击 应测试机房安全保护地 防雷保护地 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 是否达 标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防雷接地可单独接地或同大楼共用接地体 接地要求每个配线柜都应单 独引线至接地体 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 单独设置接地体时 不应大 于2欧姆 采用同大楼共用接地体时 不应大于1欧姆 4 1 1 3防火系统防火系统 1 测评项测评项 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 自动检测火情 自动报警 并自动灭火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 其建筑材料应具有耐火等级 机房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 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访谈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 询问机房是否设置了灭火设备 是否设置了自 动检测火情 自动报警 自动灭火的自动消防系统 是否有专人负责维 护该系统的运行 是否制订了有关机房消防的管理制度和消防预案 应访谈机房值守人员 询问对机房出现的消防安全隐患是否能够及时报 告并得到排除 是否参加过机房灭火设备的使用培训 是否能够正确使 用灭火设备和自动消防系统 喷水不适用于机房 是否能够做到随时 注意防止和消灭火灾隐患 应检查机房是否设置了自动检测火情 如使用温感 烟感探测器 自 动报警 自动灭火的自动消防系统 摆放位置是否合理 有效期是否合 格 应检查自动消防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查看运行记录 报警记录 定 期检查和维修记录 应检查是否有机房消防方面的管理制度文档 检查是否有机房防火设 计 验收文档 检查是否有机房自动消防系统的设计 验收文档 文档是 否与现有消防配置状况一致 检查是否有机房及相关房间的建筑材料 区域隔离防火措施的验收文档或消防检查验收文档 应检查机房是否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 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建立合理完善的消防制度 机房装修采用防火材料 部署自动防火系统 强电线与弱电线不能同槽或交叉铺设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4 1 1 4防水防潮系统防水防潮系统 1 测评项测评项 应对穿过墙壁和楼板的水管增加必要的保护措施 如设置套管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屋顶和墙壁渗透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 询问机房建设是否有防水防潮措施 如果机房 内有上下水管安装 是否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穿过墙壁和楼板的水 管是否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如设置套管 在湿度较高地区或季节是否 有人负责机房防水防潮事宜 配备除湿装置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 询问机房是否出现过漏水和返潮事件 如果机房 内有上下水管安装 是否经常检查是否有漏水情况 在湿度较高地区或 季节是否有人负责机房防水防潮事宜 使用除湿装置除湿 如果出现机 房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现象是否采取防范措施 应检查机房是否有建筑防水和防潮设计 验收文档 是否能够满足机房 防水和防潮的需求 是否机房防水防潮的实际情况一致 如果有管道穿过主机房墙壁和楼板处 应检查是否有必要的保护措施 如设置套管等 应检查机房是否不存在屋顶和墙壁等出现过漏水 渗透和返潮现象 机 房及其环境是否不存在明显的漏水和返潮的威胁 如果出现漏水 渗透 和返潮现是否能够及时修复解决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机房所有门窗和馈线进出口要防止水渗入 机房内不应有水管穿越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不使用洒水式消防器材 进出机房的线路在走线孔外均应制作滴水弯 4 1 1 5防静电系统防静电系统 1 测评项测评项 应采用必要的接地等防静电措施 应采用防静电地板 应采用静电消除器等装置 减少静电的产生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 询问机房是否采用必要的接地等防静电措施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 询问机房是否存在静电问题或因静电引起的故障 事件 如果存在静电时是否及时采取消除静电的措施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抑制或减少机房内静电荷的产生 严格控制电源 定期对防静电设施进行维护和检验 进出机房人员要穿好防静电鞋 使用的操作工具必须防静电 保持机房湿度 防止机房干燥 可使用加湿器 4 1 1 6温湿度控制温湿度控制 1 测评项测评项 应设置恒温恒湿系统 使机房温 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 之内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访谈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 询问机房是否配备了恒温恒湿系统 保证温湿 度能够满足计算机设备运行的要求 是否在机房管理制度中规定了温湿 度控制的要求 是否有人负责此项工作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 询问是否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房的温湿度自动调节 设施 询问是否出现过温湿度影响系统运行的事件 应检查机房是否有温湿度控制设计 验收文档 是否能够满足系统运行 需要 是否与当前实际情况相符合 应检查恒温恒湿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查看温湿度记录 运行记录和 维护记录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机房要求有良好的密封性 便于对机房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机房内配备指针式温度计 并挂放到醒目 不正对空调出风口的位置 机房应无灰尘的渗入 存积和飞扬 保持机房整洁干净 没有杂物 合理布置机房内的区域 各类物品分类摆放整洁 紧凑 4 1 1 7电力供应电力供应 1 测评项测评项 计算机系统供电应与其他供电分开 应设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 如 UPS 设备 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 询问计算机系统供电线路是否与其他供电分开 询问计算机系统供电线路上是否设置了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是否 设置了短期备用电源设备 如 UPS 供电时间是否满足系统最低电力 供应需求 是否安装了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 如双路供电方式 是否建立备用供电系统 如备用发电机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 询问是对在计算机系统供电线路上的稳压器 过 电压防护设备 短期备用电源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是否能够控 制电源稳压范围满足计算机系统运行正常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 询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 如双路供电方 式 在双路供电切换时是否能够对计算机系统正常供电 是否定期检查 备用供电系统 如备用发电机 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正常启动和正 常供电 应检查机房是否有电力供应安全设计 验收文档 查看文档中是否标明 单独为计算机系统供电 配备稳压器 过电压防护设备 备用电源设备 以及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等要求 查看与机房电力供应实际情况 是否一致 应检查机房 查看计算机系统供电线路上的稳压器 过电压防护设备和 短期备用电源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查看供电电压是否正常 应检查是否有稳压器 过电压防护设备以及短期备用电源设备等电源设 备的检查和维护记录 以及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切换记录 备用 供电系统运行记录 以及上述计算机系统供电的运行记录 是否能够符 合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 应测试安装的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 如双路供电方式 是否能 够进行双路供电切换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在供电线路上安装稳压器 过电压防护设备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安装 UPS 系统提供短期供电 安装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 4 1 2机柜情况机柜情况 4 1 2 1使用情况使用情况 1 测评项测评项 机柜的护板 顶盖 门板 面板是否结合紧密 缝隙均匀一致 无明显 歪斜 机柜门开启是否灵活 机柜排风系统是否正常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检查机柜门能否顺畅打开 检查机柜风扇是否正常运转 应访谈机柜值守人员是否定期进行检查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对无法正常开启的机柜门进行检修 保证机柜风扇能够正常运转 定期进行巡检 4 1 2 2物理安全访问控制物理安全访问控制 1 测评项测评项 机柜钥匙是否由专人值守 借出是否登记在案 机柜管理是否有明显标识管理负责人 联系电话 机柜用途等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访谈机房负责人 是否对机柜进行了划分管理 是否对各个机柜的用 途明显标识 是否划分清楚机柜管理的负责人 职责 联系方式 应访谈机柜值守人员 询问是否认真执行机柜钥匙的管理制度 是否对 钥匙的借出是否记录在案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建立完善的机柜管理制度 明确机柜管理负责人 4 1 2 3机柜空间使用机柜空间使用 1 测评项测评项 机柜内设备间空闲空间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检查各机柜内部设备间的摆放是否保留 1 2U 的空闲空间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根据对各机柜内部设备摆放的统计 合理安排设备的摆放位置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4 1 3布线情况布线情况 4 1 3 1物理走线物理走线 1 测评项测评项 地板布线 吊顶布线 强电弱电布线隔离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 询问是否对线路定期检查 应检查机房是否有布线设计 验收文档 是否能够满足机房布线标准的 需求 对地板走线应检查是否充分利用了地板下的空间 地板下是否有漏水 鼠害情况 还应保证在每个机柜下方开凿相应的穿线孔 包括地板和线 槽 对吊顶走线应检查每个机柜上方开凿相应的穿线孔 包括地板和线槽 同时也要检查漏水 鼠害情况 应检查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是否进行隔离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网络布局要考虑周全 尽量让各种设备和综合布线系统处于合理的位置 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距离尽量短而整齐 排列有序 具体的方式有 田 字形和 井 字形两种 其中 田 字形较适用于环形机房综合布线 井 字形较适用于纵横式机房综合布线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4 1 3 2线缆铺设线缆铺设 1 测评项测评项 线缆布放 线路标签 线缆弯曲度 线缆绑扎 埋线槽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线缆布放是否自然平直 不得产生扭绞 打圈 接头等现象 不 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应检查缆线两端是否贴有标签 应标明编号 标签书写应清晰 端正和 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应检查缆线的弯曲半径是否符合标准 应检查缆线绑扎是否对绞电缆 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 数量 缆径 缆线芯数分束绑扎 应检查埋线槽是否采用金属线槽 敷设暗管是否采用钢管或阻燃聚氯乙 烯硬质管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缆线在各种环境中的敷设方式 布放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缆线应有余量以适应终接 检测和变更 弱电线和强电线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 应使用两个不同的线槽 也可 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敷设线槽和暗管的两端应采用标志表示出编号等内容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4 2 网络设备运行状况测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测评 4 2 1设备硬件运行状况测评设备硬件运行状况测评 4 2 1 1设备外观测评设备外观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设备指示灯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各设备指示灯是否指示正常 指示灯指示灯 槽位号槽位号板卡名称板卡名称 名称名称状态状态 描述描述是否正常是否正常 绿色 正常初始化 序列 橙色 该模块的启 动或运行诊 断 黄色 次要的硬件 故障 status 红色 一个过热状 况发生 绿色 端口正常运 行 橙色端口关闭 1 Link 不亮 设备关闭或 者端口未上 联 绿色 正常初始化 序列 橙色 该模块的启 动或运行诊 断 黄色 次要的硬件 故障 3Status 红色一个过热状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槽位号槽位号板卡名称板卡名称 指示灯指示灯 描述描述是否正常是否正常 名称名称状态状态 况发生 绿色 端口正常运 行 橙色端口关闭 Link 不亮 设备关闭或 者端口未上 联 绿色 正常初始化 序列 橙色 该模块的启 动或运行诊 断 黄色 次要的硬件 故障 Status 红色 一个过热状 况发生 绿色 端口正常运 行 橙色端口关闭 4 Link 不亮 设备关闭或 者端口未上 联 绿色 正常初始化 序列 橙色 引擎正常启 动或自检状 态 Status 红色硬件故障 绿色 正常初始化 序列 橙色 次要的硬件 故障 System 红色硬件故障 绿色 引擎为主引 擎并在工作 Active 橙色 引擎为备引 擎 橙色 次要的硬件 故障 5 Pwr mgmt 绿色 所有板卡电 源供电正常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槽位号槽位号板卡名称板卡名称 指示灯指示灯 描述描述是否正常是否正常 名称名称状态状态 红色 电源硬件故 障 Disk 0 绿色 读写 flash 卡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针对指示灯显示不正常的情况下 对设备或板卡针对指示灯颜色进行相 关排查 4 2 1 2设备电源测评设备电源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电源指示灯 网管软件管理 设备系统内显示电源使用状态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设备电源指示灯是否指示正常 根据指示灯判定电源运行状况 应检查网管软件对设备电源状态监测 应登录设备使用命令查看电源使用状态是否正常 指示灯指示灯命令查看命令查看 编号编号 设备设备 名称名称名称名称状态状态命令命令 输出显输出显 示示 网管软件输网管软件输 出出 是否正常是否正常 1status 绿色 show power 2status 绿色 show power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如果电源硬件故障则进行硬件更换 如果电源功率不够则进行电源升级 设备采用双电源或 N 1 电源供电 4 2 1 3设备风扇测评设备风扇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网管软件管理 设备系统内显示风扇使用状态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网管软件对设备风扇状态监测 应登录设备使用命令查看风扇使用状态是否正常 命令查看命令查看 编号编号 设备设备 名称名称命令命令 输出显输出显 示示 网管软件输网管软件输 出出 是否正常是否正常 1 show environmen t 2 show environmen t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如果风扇硬件故障则进行硬件更换 支持双风扇的设备均采用两个风扇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4 2 1 4设备模块测评设备模块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设备指示灯 网管软件管理 设备系统内显示各模块使用状态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设备模块指示灯是否指示正常 根据指示灯判定模块运行状况 应检查网管软件对设备模块状态监测 应登录设备使用命令查看模块使用状态是否正常 指示灯指示灯命令查看命令查看 编号编号 设备设备 名称名称名称名称状态状态命令命令 输出显输出显 示示 网管软件输网管软件输 出出 是否正常是否正常 1status 绿色 show module 2status 绿色 show module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如果模块硬件故障则进行硬件更换 如果模块性能不能满足网络需要则对模块进行板卡升级 4 2 1 5设备温度测评设备温度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网管软件管理 设备系统内显示使用温度状态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网管软件对设备使用温度状态监测 应登录设备使用命令查看使用温度状态是否正常 命令查看命令查看 编号编号 设备设备 名称名称命令命令 输出显输出显 示示 网管软件输网管软件输 出出 是否正常是否正常 1 show environmen t 2 show environmen t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机房应保持恒温状态 空调系统运转正常 机柜送风系统运转正常 设备机箱应采用两侧送风设计 4 2 2设备负载状态测评设备负载状态测评 4 2 2 1设备设备 CPU 利用率测评利用率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网管软件监测设备CPU利用率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网管软件对设备CPU使用状态监测 CPU利用率在观察周期内是否有较大浮动 XX 周周XX 周周 序号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名称 平均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大值平均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大值 变化趋势变化趋势 1XXXX 1 047 6 1 051 7 0 00 2XXXX 1 034 2 1 026 8 0 01 3XXXX 2 304 30 2 782 42 0 48 4XXXX 1 177 4 1 430 20 0 25 针对网络设备CPU利用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观测周期内观测周期内 CPU 利用率均值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以下数据仅为参利用率均值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以下数据仅为参 考 考 0 60 0 50 0 40 0 30 0 20 0 10 0 00 0 10 总总行行 华华北北设设备备CPU变变化化趋趋势势 hqrt01001hqrt01002HQRT01003HQRT01004hqrt01009HQRT01016 HQRT01017BJRT01001BJRT01002hb ctrt01001hb ctrt01002HERT01001 HERT01002HLRT01001HLRT01002JLRT01001JLRT01002LNRT01001 LNRT01002NMRT01001NMRT01002SDRT01001SDRT01002TJRT01001 TJRT01002HART01001HART01002SXRT01001SXRT01002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 所有设备的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 所有设备的 CPU 变化幅度均小于变化幅度均小于 1 完全 完全 属于正常范围之内 属于正常范围之内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在观测周期内 所检查的相关网络设备 CPU 利用率变化波动不大 变化 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针对 CPU 利用率做好记录 根据记录比较利用高峰的时间段 分析设备进程占用 CPU 的百分比 排查出高 CPU 占用率的原因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4 2 2 2设备内存利用率测评设备内存利用率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网管软件监测设备内存利用率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网管软件对设备内存使用状态监测 内存利用率在观察周期内是否有较大浮动 XX 周周XX 周周 序号序号 设备设备 名称名称 内存内存 平均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大值平均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大值 变化趋势变化趋势 1XXXX 1289 16 9 18 9 16 9 18 0 00 2XXXX 1289 13 9 14 9 13 9 15 0 00 3XXXX 1288 75 8 78 8 76 8 78 0 00 4XXXX 1288 83 19 27 9 03 18 66 0 20 针对网络设备内存利用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观测周期内内存利用率均值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以下数据仅为参考 观测周期内内存利用率均值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以下数据仅为参考 0 07 0 06 0 05 0 04 0 03 0 02 0 01 0 00 0 01 0 02 0 03 华华东东 华华南南 西西南南 西西北北区区域域设设备备Mem利利用用率率变变化化趋趋势势 AHRT01001AHRT01002FJRT01001FJRT01002JSRT01001JSRT01002JXRT01001JXRT01002 SHRT01001SHRT01002ZJRT01001ZJRT01002SCC WAN 1SCC WAN 2GDRT01001GDRT01002 GXRT01001GXRT01002HBRT01001HBRT01002HNRT01001HNRT01002SZRT01001SZRT01002 HIRT01001HIRT01002CQRT01001CQRT01002SCRT01001SCRT01002XZRT01001XZRT01002 YNRT01001YNRT01002GZRT01001GZRT01002GSRT01001GSRT01002NXRT01001NXRT01002 QHRT01001QHRT01002SNRT01001SNRT01002XJRT01001XJRT01002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 所有设备的内存变化幅度均小于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 所有设备的内存变化幅度均小于 1 完全属 完全属 于正常范围之内 于正常范围之内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在观测周期内 所检查的相关网络设备内存利用率变化波动不大 变化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针对内存利用率做好记录 根据记录比较利用高峰的时间段 分析设备进程占用内存的百分比 排查出高内存占用率的原因 4 2 2 3设备接口带宽利用率测评设备接口带宽利用率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网管软件监测设备接口带宽利用率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网管软件对设备接口带宽利用率监测 接口带宽利用率在观察周期内是否有较大浮动 XX 周周XX 周周 序号序号 设备设备 名称名称 接口接口 平均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大值平均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大值 变化趋势变化趋势 1XXXX 39 16 39 18 39 16 39 18 0 00 2XXXX 39 13 39 14 39 13 39 15 0 00 3XXXX 38 75 38 78 38 76 38 78 0 00 4XXXX 38 83 39 27 39 03 38 66 0 20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在观测周期内 所检查的相关网络设备接口带宽利用率变化波动不大 变化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针对接口带宽利用率做好记录 根据记录比较利用高峰的时间段 分析流量占用接口带宽利用率的百分比 占用接口带宽利用率较高的流 量是否合理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4 2 3设备接口配置测评设备接口配置测评 4 2 3 1接口描述测评接口描述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设备系统内显示接口用途及互联设备的描述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设备系统内接口用途及互联设备描述是否与设计相符 序号序号 本端本端 设备名称设备名称 接口接口 编号编号 接口接口 命名命名 对端对端 互联设备互联设备 接口接口 编号编号 接口接口 命名命名 1 2 XXXXXXXX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与设计相符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制定合理完善的主机命名及接口标识规则 4 2 3 2接口双工模式测评接口双工模式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设备接口双工模式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设备系统内物理接口是否采用全双工模式 序号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名称物理接口编号物理接口编号是否为全双工是否为全双工 1XXXXg1 1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序号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名称物理接口编号物理接口编号是否为全双工是否为全双工 2g1 2 3g1 3 4g1 4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物理接口应使用全双工模式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设备互联物理接口双工模式应自动协商为全双工协议 减少物理接口丢 包率 4 2 3 3接口分配测评接口分配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设备系统内显示物理接口分配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设备系统内物理接口是否按照要求划分到虚拟接口中 序号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名称逻辑接口编号逻辑接口编号物理接口编号物理接口编号 1g1 10 2 vlan10 g1 20 3g1 30 4 XXXX etherchannel 10 g1 31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与设计相符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制定合理完善的接口分配表 4 2 3 4接口输入输出丢包测评接口输入输出丢包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设备系统内显示接口输入输出丢包的累计值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设备系统内物理接口在观测周期内输入输出丢包累计值增长比率 是否过大 设备设备 名称名称 端口端口 接收接收 Packets 发送发送 Packets 接接 收收 丢丢 包包 输输 出出 丢丢 包包 接收接收 丢包率丢包率 输出输出 丢包率丢包率 备注备注 XXXX FE0 0 507 346 771 385 078 760 000 000 0 XXXX FE1 0 24 178 523 2 363 521 000 000 0 XXXX Serial4 1 0 000 000 0 shutdown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在观测周期内 所检查的网络设备大部分端口没有出现过 Input Queue Drop 和 Output Drop 即 Input Queue Drop Output Drop 计数器为零 没有增加值 0 或其增长的比率较小 在正常范围内 则符合本单元测 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查看输入输出有丢包增长是物理接口的哪个队列 增加有丢包队列的物理接口带宽分配 如果上述方法无法解决丢包问题则应考虑升级板卡或设备 4 2 4设备软件配置测评设备软件配置测评 4 2 4 1设备软件版本测评设备软件版本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设备操作系统版本分析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厂商信息发布系统 bug 分析工具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设备软件对特殊 feature 的支持 应检查设备软件版本对设备硬件的支持情况 应检查设备软件版本的 EoX 情况 应检查设备软件的 Bug 风险情况 设备设备 名称名称 软件版软件版 本本 对设备硬对设备硬 件的支持件的支持 情况情况 是否支持是否支持 要实施的要实施的 功能功能 接收接收 丢包率丢包率 EoL 情况情况 是否有是否有 更新版更新版 本本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软件版本对目前网络系统应用无对应 bug 对要实施的功能能够支持 厂商未公布 EoL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参照厂商建议进行使用 4 2 4 2STP 配置测评配置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设备二层技术STP配置分析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是否针对每个 vlan 指定了根桥 设备名称设备名称vlan ID是否为主根桥是否为主根桥是否为备根桥是否为备根桥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设备名称设备名称vlan ID是否为主根桥是否为主根桥是否为备根桥是否为备根桥 是否配置了 STP 防护技术 如 BPDU GUARD ROOT GUARD LOOP GUARD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制定合理完善的 STP 部署设计 4 2 4 3NTP 配置测评配置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设备系统内显示网络设备与NTP服务器之间的时钟同步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设备系统内网络设备是否与 NTP 服务器之间的时钟能够保持一致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通过配置命令显示网络设备与 NTP 服务器时钟同步成功 则符合本单元 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建立统一的时钟同步制度 设置 NTP 服务器 4 2 4 4AAA 配置测评配置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设备系统内显示网络设备的登录验证 命令授权及审计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登录用户是否存在于 AAA 服务器中 网络设备与 AAA 服务器之间的共享密钥是否一致 登录用户与被分配的权限是否与设计相符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用户权限分配制度 4 2 4 5HSRP VRRP 配置测评配置测评 1 测评项测评项 设备三层热备功能配置分析 2 测评工具和方式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 3 测评实施测评实施 应检查设备主备关系状态是否与设计相符 设备设备 名称名称 逻辑接逻辑接 口口 编号编号 主备主备 关系关系 设备设备 名称名称 逻辑接口逻辑接口 编号编号 主备主备 关系关系 虚拟虚拟 IP 地址地址 vlan10 主 vlan10 备 vlan20 主 vlan20 备 4 评估判定评估判定 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 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5 优化建议优化建议 明确备份设备之间的主备关系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第第 5 章章数据收集工具简介数据收集工具简介 5 1 思科网络评估调研工具介绍思科网络评估调研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