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暨治理工程的分析_第1页
关于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暨治理工程的分析_第2页
关于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暨治理工程的分析_第3页
关于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暨治理工程的分析_第4页
关于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暨治理工程的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暨治理工程的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是结合瓯海区泽雅镇基田村岩背自 然村的工程实例 对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暨治理工程相关内 容进行了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 滑坡地质 灾害勘查 建议 一 工作概况与质量评述 1 勘查范围确定及工作量布置 本次勘查主要对象为林建远等户屋后边坡滑坡 同时 兼顾西侧道路边坡 根据合同及场地实际 确定本次勘查 工作范围 以分水岭或场地适当外扩为界 地理坐标为 东经 120 23 39 0 120 23 44 5 北纬 28 02 13 7 28 02 19 1 勘查区面积约 0 0175km2 本次勘查对勘查区进行了 1 500 地形测量 在此基础 上进行了野外调查 开展了 1 500 地质与工程地质测绘 专项环境地质 地质灾害测绘 2 完成的工作量 我队接受委托任务后 于 11 月份 测绘人员开始并完 成 1 500 的地形测量工作 在此期间 有关技术人员先后 多次进入现场开展野外调查工作 至 11 月 8 日 野外工作 全部结束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 1 1 所示 3 工作质量评述 本次勘察质量检查严格按照三级质量检查制度严格进 行 即项目组互检 院专检以及总工办抽检 整套野外和 室内作业实行了野外验收 报告初审及成果审查程序 二 变形破坏迹象及成因分析 受 2013 年第 23 号台风 菲特 所带来的强降雨的影 响 道路边坡出现滑坡 编号 HP1 2012 年 3 月 7 日受连 续降雨的影响 边坡发生滑坡 编号 HP2 下面对其特征 及成因进行分析 1 HP1 滑坡特征 1 1 滑坡形态特征 HP1 滑坡属道路边坡浅表滑塌 平面形态呈圆弧状 滑 体主要物质组成为残坡积及全风化层 沿斜坡坡表下滑 呈锥形堆积于坡脚 几乎全部堆积于道路上 仅少量冲出 路面 长约 10m 宽约 3m 最高约 5m 总体方量约 50m3 主滑方向约 205 1 2 结构特征 滑坡后缘 边坡上部的斜坡未见裂缝 滑坡后缘即为 现状边坡上部的坡面 剪出口 位于全强风化交界位置或全风化岩内 滑体 滑面及滑床 该滑坡为土质滑坡 边坡顶部浅 表松散层 残坡积及全风化 沿层内错动带滑动 沿边坡 表下滑堆积于坡脚 1 3 成因 边坡存在滑坡成因如下 1 人类活动 修路切坡形成高陡边坡 边坡最大高 度 4 5m 坡度 70 80 自稳能力较差 2 岩土体结构 边坡坡体主要为残坡积和全风化层 组成 抗剪强度较低 3 暴雨作用 在强降雨的条件下 其弱化土体力学 性质 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减小 土体抗滑能力降低 易发 生失稳 2 HP2 滑坡特征 2 1 滑坡形态特征 HP2 滑坡属边坡浅层滑塌 平面形态呈 滑体主 要物质组成为全强风化岩 残坡积次之 滑体主要堆积于 边坡下方 最远至南侧建筑的前缘 总体长约 30m 宽约 25m 厚约 3 4m 总体方量约 2000m3 主滑方向约 205 2 2 结构特征 滑坡后缘 边坡上部的斜坡未见裂缝 滑坡后缘即为 现状边坡坡面 剪出口 位于边坡坡脚附近 滑体 滑面及滑床 该滑坡为土质滑坡 边坡顶部浅 表松散层 残坡积及全风化 沿层内错动带滑动 带动下 方性质较差的强风化岩 沿剪出口破坏滑动 2 3 成因 边坡存在滑坡成因如下 1 人类活动 据悉 为了翻建建筑 村民对边坡进 行了开挖 形成高陡边坡 又因遇到连绵降雨未能及时支 护边坡 边坡自稳能力较差 为边坡失稳提供了地形条件 此外 为从沟道内引水 在边坡顶部开挖一条小土沟 此沟内长期有水 水入渗也会使岩土体力学性质下降 水 沟局部已垮塌 两边采用 PVC 管相连 2 岩土体结构 边坡坡体主要为残坡积和全风化层 组成 下伏的强风化层也极为破碎 抗剪强度较低 3 连绵降雨 在滑坡发生之前发生了较长时间的连 绵阴雨 不但使支护工作未能及时完成 雨水的浸润至饱 和 弱化土体力学性质 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减小 土体抗 滑能力降低 易发生失稳 3 CD 边坡 CD 边坡分为三级边坡 从下往上 一级边坡高约 3m 二级边坡高约 2m 平台宽约 1 1 5m 边坡均采用干砌石 挡墙支护 坡度近直立 厚度不详 基础不详 从表面分 析现状基本稳定 欠稳定状态 三级边坡高约 4m 未支护 边坡局部可见滑塌现象 边坡顶部边缘 1m 内 可见岩土体 下挫等变形迹象 但现场未见裂缝 4 孤石堆 GS1 孤石堆位于 DE 边坡上方不远处 总体方量约 20m3 块石与块石 块石与土体之间咬合胶结较好 GS1 孤石堆基本稳定 不易启动失稳 但 GS1 孤石堆距离 DE 边 坡较近 若 DE 边坡持续失稳 则 GS1 孤石堆可能随某次滑 坡一同滑移 GS2 孤石堆位于斜坡中部 总体方量可达 100m3 左右 孤石堆由几块大块石组成 相互之间如简单 堆砌 看起来稳定性较差 在极端不利条件下可能失稳 其失稳后的运动轨迹难以把握 其失稳后堆积于下方梯田 或沿斜坡滚动而危害下方建构筑物 5 自然斜坡 本次调查发现 自然斜坡中上部残坡积厚度较薄 全 风化层缺失为主 岩体以强 中风化为主 斜坡下部风化 加强 风化不均 局部可见全风化层发育 本次调查发现 出现滑塌的主要为未支护的高陡边坡 斜坡未见明显变形 迹象 斜坡整体基本稳定 沟道内未见泥石流堆积迹象 三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防治工程建议 1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1 1 根据前面分析 斜坡整体无变形破坏现象 整体稳 定 1 2HP1 滑坡在强降雨等不利条件下可能再次失 稳 对下方道路及道路下方的村委会可能构成危害 1 3HP2 滑坡 CD 边坡在强降雨等不利条件下可能再次 失稳 危及下方已遭受其破坏的建筑 最不利可能危及西 南侧的建筑 目前此建筑内有一位老人常住 1 4GS1 孤石堆距离 DE 边坡较近 可能随着 DE 边坡不 断失稳而位移 GS2 孤石堆 在极端不利条件下可能失稳 其失稳后堆积于下方梯田或沿斜坡滚动而危害下方建构筑 物 2 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根据该处边坡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隐患特征 建 议采取以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 AB 道路边坡采取浆砌石挡墙支护 2 CD 边坡原分为三级挡墙 但一级 二级挡墙高度均 不是很大 合并修建一道浆砌石挡墙 三级边坡则适当削 坡 3 DE 边坡高度较大 支护费用高 可考虑清除滑体后 对 DE 边坡上方适当削坡 同时沿 CD 延伸至 E 点 修建一 道 DE 防冲墙 墙后与边坡之间形成一定库容 当 DE 边坡 发生滑坡时 滑体堆积于其内 及时清理 EF 边坡可在坡 脚修建一道挡墙 墙顶适当削坡 四 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1 勘查区地貌单元属浙东南构造 侵蚀低山地貌 最高点海拔高程约 553 1m 勘查区最低点约 400m 相对高 差约 153m 勘查区东侧为一条呈内弧状的山脊 斜坡坡度 较陡 一般约 32 左右 勘查区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形成多段梯田边坡 道 路边坡或房前屋后边坡 并由此引发 HP1 HP2 滑坡 通过工程地质测绘 野外调查和地质勘探方法 基本 查明了边坡 斜坡 地形地貌 岩土体工程特性 水文地 质条件和构造条件 提出的合理的治理建议 2 根据调查及浅井揭露 勘查区岩土体根据成因可 分为 3 个工程地质层分别为 滑坡堆积 残坡积 上 侏罗统西山头组 其中 上侏罗统西山头组又可分为 1 全风化岩 2 强风化岩 2 个亚层 3 勘查区斜坡整体基本稳定 根据定性和定量分析 勘查区 HP1 滑坡 HP2 滑坡及其西侧屋后边坡 在不利条 件下存在失稳隐患 危及道路 村委办公楼 民宅等 需 采取工程治理措施 予以加固 斜坡中部的 GS2 孤石堆 在自然条件下失稳可能性小 但一旦失稳 将对下方的建 筑构成巨大威胁 2 建议 1 设立警示标志 专人巡查监测 遇有险情发生 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 定期巡查 平时一月一次 汛期一周一次 强降雨或 持续降雨期应天天巡查 注意观察收集边坡顶附近的变形 破坏情况 做到有灾先预报 2 避让 治理前遇台风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时 村委 办公楼及 HP2 滑坡西南侧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