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测试(I)卷.doc_第1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测试(I)卷.doc_第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测试(I)卷.doc_第3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测试(I)卷.doc_第4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测试(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测试(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小孩用嘴吹气球,由于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 . 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 . 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 . 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 . 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2. (2分)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写到“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诗说明了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最终被鱼感知的( ) A . 空气B . 水C . 空气和水D . 钓鱼竿和钓鱼线3. (2分)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涉及到声与光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黄鹂的叫声是器官振动产生B . 鸟声通过空气传到人耳C . 柳叶反射了绿光而呈绿色D . 视觉在眼球的视网膜上形成4.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C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D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均无关5. (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B . 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C .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D . 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6. (2分)医生用的听诊器是靠什么传递声音的? ( )A . 固体B . 气体C . 液体D . 固体和气体7. (2分)对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明敲鼓 广口瓶中的手机 用纸板划梳齿 噪声检测仪A . 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 . 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C . 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D . 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8. (2分)下列实验能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 . 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B . 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C . 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D . 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9. (2分)人对着山崖喊话,经过2秒听到回声,喊话人到山崖的距离是(声速为340米/秒)( ) A . 680米B . 340米C . 170米D . 17米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1分)10. (2分)期中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产生的,是通过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11. (2分)将音叉敲响后,放入口中,先不接触牙齿,听听声音,再咬住音叉,听听声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响些,是由于固体传声比空气强B . 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弱些,因为那样会阻止音叉的振动C . 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声音强些,是因为空气传声强D . 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不能听到声音,是由于空气不能传声12. (2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 . “闻其声不见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D .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低一些13. (2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海绵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较小吸音性能最强最弱较弱较强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 ;14. (3分)苏华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由此她对老师讲过的“蜜蜂发声是双翅不断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为了弄清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苏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2)从实验和可得出的结论是_(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