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扩多支盘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精)_第1页
挤扩多支盘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精)_第2页
挤扩多支盘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精)_第3页
挤扩多支盘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精)_第4页
挤扩多支盘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俊华地基基础工工程技术集团 企 业 规 程 北京支盘地工科技开发中心 挤扩多支盘灌注桩基础 设计与施工规程 审定单位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天津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第一章 总 则 第1 1条 为了在挤扩多支盘砼灌注桩 以下简称支盘桩 基础的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安全适用 确保质量 特制定本规程 第1 2条 本规程适用于内陆及沿海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支盘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第1 3条 支盘桩属灌注桩范畴 本规程未列内容尚应遵照JBJ 7 89 JGJ 94 94 JGJ 4 80及其他行业标准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第1 4条 挤扩支盘灌注桩适合于干法和湿法两类成桩工艺 第1 5条 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结构 地质资料 施工条件及场地周围环境等综合因素 选择 质量可靠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及施工方便的方案 第二章 支盘桩基础工程勘察 第2 1条 工程勘察前需收集JGJ 94 94规范所规定的建筑物 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有关的资料 第2 2条 支盘桩工程因承力盘需要 应查明桩长范围内硬土层在水平方向分布的均匀性 若 因地层分布变化较大或柱下单桩基础等结构需要时 可适当加密勘探点 第2 3条 桩基工程勘察除了钻探取土样外 尚需进行现场原位测试 一级和二级建筑应配有 一定数量 不少于3个 的标准贯入孔或静力触探孔 且提供N635修正值 第2 4条 工程地质资料其内容应包括 1 按现行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要求整理的工程地质报告和图件 2 控制性钻孔除提供常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外 尚应提供标贯击数或静力触 探结果以及作为桩基础的各土层侧阻力和端阻力 3 一级或二级建筑应根据土层特性进行综合评价 提出桩径 桩长及普通桩单桩 承载力建议 4 二级建筑以上提供桩基础沉降量计算指标 5 提供液化土层埋深和厚度 确定地基液化等级 6 地下水位及其动力特征和地下水化学成份分析结论 7 有关地基土液化 冻胀性 湿陷性和膨胀性等资料 第三章 支盘桩基础工程设计 第3 1条 支盘桩适用于粘性土 粉土和砂土以及砾石 碎 卵 石 强风化岩 回填土 湿陷土 膨胀土等等能被挤扩的地基土 地下水位上下均可选 择适用工法进行施工 第3 2条 承力盘与分支的设置原则 支盘桩构造详见图1 1 承力盘应设置在可 坚硬状的粘性土或中 密实状态的粉土和砂土中及其它 硬土层 硬层厚度宜大于1 D 且除底盘外各盘下 1d 深度范围内不允许有软弱下卧层 硬土层的土力学指标宜满足下列要求 N635 7 50击 Es 7MPa fk 150KN e 0 7 IL 0 5 PL 10 2 个别盘间距应留有余地 一是在两盘之间可加设分支 二是满足支改盘时的技 术措施 但均必须满足最小间距的原则 3 遇到地层由硬变软时 可适当增加支 盘的数量 也可由支改盘 试桩阶段根据 地层变化 支 盘位置允许进行调整 4 分支以十字分支为主 作为单桩承载力的补充 设于不易成盘而承载 力较高的土层中 如遇特殊情况 可将它改为承力盘用以增加承载力或安全度 5 在桩上部的硬土或较硬土中设置十字分支 或盘 可增加桩的水平承 载力 6 一字分支一般作为增加桩的整体刚度而设 也可替代在粘性土中很难 成形的十字分支 在设置时 上 下层一字分支应十字交叉 7 分支与盘的竖向最小间距控制原则 盘与盘或支与盘的最小间距 粘性土 粉土 2D 砂土 1 5D 分支最小间距 粘性土 粉土 1D 砂土 1 5D 图1挤扩多支盘桩桩身构造 d 主桩径 D 承力盘 分支 直径 L 桩长 b 支盘间距 H 支盘净距 h 支盘高度 c 盘间距 f 桩根长度 6 分支厚度 第3 3条 支盘端进入硬持力层的深度 粘性土 粉土 1 5d 砂土 碎砾土 0 75d d 为桩径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 底盘下硬持力层厚度宜 d 第3 4条 桩的最小中心距应满足表1 3要求 第3 5条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1 单桩竖向承载力与水平承载力在设计前应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确定 数量l 且不少于3根 2 原则上按较软弱土层的钻孔位置确定试桩位置 从而确定单桩承载力 3 计算公式如下 按国标JGJ 94 94 5 2 9式 Quk Qsk Qpk u si qsiklsi pqpkAp 式中 Quk 单桩坚向承载力标准值 KN u 桩身周长 m u d d 桩径 m qsik 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Kpa i层土的厚度 m lsi 桩穿越第 qpk 各承力盘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Kpa 2 Ap 各承力盘平面投影面积 m Ap 4 D2f Df 计算盘径 m si p 桩身侧阻 承力盘端阻尺寸效应系数 均按规范取值 经验公式 n m Rk U i 1 qsiLi j 1 Apbj 2jN K2j j 3 NK3 Ap 其中 Rk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KN 3 2采用 l 2j 3 土性系数按表 qsi一桩身第 i层土的侧阻力标准值 KPa 按灌注桩规范选用 3 3采用 K1 K2j K3 分项系数按表 N Nj Ni 第i j层土标贯平均值和底盘位置上下各4d土层的标贯 平均值 Li 折减后桩周第 i层土厚度 m 汁算方法按表3 4采用 U 主桩径周长 m Ap 底盘投影面积 m2 按计算直径Df Apbj D lOcm计算 D为盘径 m 扣除桩身截面积的支盘投影面积 m2 n 桩有效深度范围内土的层数 m 除底盘外的承力盘与十字分支个数 支盘土性系数 l 2j 3 表3 2 分项系数 K1 K2j K3 表3 3 3 4 Li计算方法 表 第3 6条 软土地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n m i Qsik i 1 Qski j 1 j Qpkj 其中 Qsik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N i 第 i层土侧阻力修正系数 j 第j个支盘端阻力修正系数 第i层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KN 暂按普通灌注桩的0 8 0 9计算 第j个支盘极限端阻力际准值 KN 暂按砼预制桩标准计算 Qski Qpkj m n 意义同前 第3 7条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KN 按下式计算 R Quk sp 其中 R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KN 当桩基埋入深度 6m时 不计侧摩阻力 地下水位以下取高值 水位以上取低值 Quk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N 综合阻抗力分项系数 取1 62 sp 在承台中同时满足 Y0Nmax 1 2R 偏心竖向力时 Nmax 1 5R 偏心竖向力及地震作用效应组 合时 详见JCJ 94 94规范 第3 8条 支盘桩的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以下经验公式估算 Uk 1U K1 nm i 1 LiNi j 1 Apbj 2jN K2j j 3 NK3 Ap W 其中 Uk 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N 抗拔系数 取0 6 0 8 W 支盘桩自重 水下部分取浮容重 KB 第3 9条 桩身砼强度的验算 支盘桩的砼等级一般为C25 C35 桩身强度应满足 Y0N 0 8fcA 其中常数0 8 水下灌注施工工艺折减系数 其它参数详见JGJ 94 94规范 第3 10条 钢筋应满足了JGJ 94 94规范要求 且钢筋端部宜延伸至附近支盘下 第3 11条 桩基承台的沉降按整个实体基础及用分层总和法估算 第3 12条 支盘成型尺寸及其设备规格详见表3 5 表3 5 第四章支盘桩基础工程施工 泥浆护壁成孔32艺 第4 1条 施工前必须具有地质勘察资料 桩位平面图 各支盘在土层中的剖面图以及施工组 织设计 或施工方案 第4 2条 支盘桩必须做静载试桩 且满足94规范的各项要求 打试桩时应先打试成孔和锚桩 经微调确定各支盘位置后 再打试桩 对泥浆的要求 在粘性土中成孔时 可注入清水造浆 孔口排出泥浆的比重1 1 1 2 当穿过软土层 或易塌土层时 宜投入粘土或改用制备泥浆 排除泥浆比重宜增大至1 3 1 5 定 期测定泥浆的胶体率宜为90 含砂量 6 粘度18 22秒 在浇注砼清孔时 排 出的泥浆比重小于1 15为合格 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按现行规范执行 若利用吊筋时 应有防止钢筋笼下沉与上浮 的措施 第4 3条 用于浇注支盘桩的水下砼其塌落度应为18 22cm 若掺入缓凝剂或塑化剂时 事 先应做好试验 满足强度与和易性等要求时 方可使用 第4 4条 浇注砼前孔底沉渣厚度应小于0 1m 浇注后桩顶 不计浮浆 至少应高于设计标高0 5m 第4 5条 分支机入桩孔前必须检查法兰连接 螺栓 油管 液压装置 弓压臂分合情况 一切 正常才能投入运行 第4 6条 支盘成形宜采取自下而上进行 首先将分支机吊入孔底 同时检验桩身垂直度 孔 径和孔深 并应做出详细的施工记录 第4 7条 成盘时 按盘径和弓压臂宽度算出分支次数 一般不少于8次 每次转动位置应在地面分度盘上做出标志 推转180度后 成盘完成 第4 8条 成盘过程中 应认真观测液压表的变化 详细记录各支盘表压值及分支时间 并测 量泥浆液面落差 油面变化和机械上浮量等 第4 9条 接 拆 法兰杆时 可在某一预定深度分支 与设计支盘位置吻合 将分支机挂于孔中 再接 拆 法兰杆 第4 10条 法兰杆上除有深度标志外 还应醒目标注本工程支盘位置 第4 1l条 成盘时若遇地质复杂多变 应进行盘位的调整 并及时征得设计部门的同意 1 若由软变硬 可采取盘改支或者减少支 盘的数量 2 若由硬变软时 可将支改盘或者增加支 盘的数量 第4 12条 每盘成形后 应立即补足泥浆 以维持水头压力 第4 13条 桩距布置较密的工程 在布置施工流水时应跳打施工 第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