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总体设计 1 章 1 概述 1 汽车新产品开发流程 分为规划阶 段 开发阶段 生产 准备阶段和生产阶段 2 概念设计 从产品创意开始 到构思草图 出模型和试 制出概念样车等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 概念设计阶段要完 成造型设计 选择基本尺寸和主要总成结构 绘制总体方 案图 画总布置草图调查分析市场容 量 确定生产纲领和 生产方式 确定整车指标 最后编写设计任务书 2 汽车形式的选择 1 汽车的分类 国标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 乘用 车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 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 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 超过 9 个座位 商用车指在设计和技术特 性上用于运送人员 和货物的汽车 商用车又有客车 半挂牵引车 货车之分 2 乘用车的布置形式 1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FF 采 用前轮驱动使前桥轴荷大 有明显的不足转向特性 前轮 驱动使越障能力高 动力总成结构紧凑 车内地板凸包 高度降低 提高乘坐舒适性 发动机在轴距外时轴距可 缩短 有利于提高机动性 散热条件好 行李箱 空间足够 大 易改装为客货两用或救护车 供暖机构简单 效率高 操纵机 构简单 整备质量轻 发动机横置时主减速器的锥齿轮被 圆柱齿轮取代 制造难度降低 前轮驱动并转向需要等速 万向节 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 前轮工作条 件恶劣 轮胎 寿命短 爬坡能力降低 后轮易抱死并引起汽车侧滑 发动机横 置时总布置困难 接近性差 碰撞时发动机损失大 维修 费用高 2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FR 轴荷分配合理 利于提高轮胎的寿命 不需等速万向节 降低成本 操纵 机构简单 供暖机构简单 效率高 散热条件好 上坡时驱动 轮附着 力增大使爬坡能力增强 易改装为客货两用或救护车 行李箱空间足够大 变速器与主减速器分开使 拆装 维修容 易 发动机的接近性良好 地板上有通道 后排座椅中部座 垫减薄 影响乘坐舒适性 正面碰撞时易使发动机进入客舱 严 重伤害前排乘员 总长 轴距均较长 整车装备质量增大 同时影响到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 3 发动机后置后轮 驱动 RR 动力总成结构紧凑 汽车前部高度有条件降低 改善驾驶员视野 地板凸包只需容纳操纵机构杆 件和加强地板 高度即可 改善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出入的条件 整车装备 质量小 乘客座椅能够布置 在舒适区内 上坡时驱动轮附着 力增大使爬坡能力增强 发机在轴距外时轴距可缩短 有利 于提高机动性 后桥负荷重使汽车具有过多转向倾向 操纵 性变坏 前轮附着力小 高速时转向不稳定 影响操纵稳定 性 行李箱体积不够大 操纵机构复杂 驾驶员不易发现发 动机故障 散热条件差且前风挡玻 璃除霜不利 发动机噪声易 传给乘员 追尾时发动机对后排乘员过构成险 不易改装为 客 货两用或救护车 因存在上述缺点 目前极少采用发动 机 后置后轮驱动方案 3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1 汽车外廓尺寸限界规定如下 货车 整体式客车总长 不超过 12m 单铰接式客车不超过 18m 半挂汽车列车不 超过 16 5m 全挂汽车列车不超过 20m 不包括后视镜 汽车 宽不超过2 5m 空 载 顶窗关闭状态下 汽车高不超过 4m 后 视镜等单侧外伸量不超过最大宽度处 250mm 顶窗 换气 装置开启时不得超出车高 300mm 2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 定 1 整车装备质量m0 车上带有全部装备 包括随车工具 备胎等 加满燃料 水 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2 载质量me 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定载质量 3 质量系数 汽车载质量与整车装备质量的比值 即 me m0 4 总质量ma 装备齐全 并按规定装满客 货时的整车质量 5 轴荷分配 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 止状态下 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负荷 也可以用占 空载或满 载的百分比来表示 3 汽车的动力性参数包 括最高车速 amax 加速时间t 上坡能力 比功率和比转矩 等 1 最高车速vamax 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 的最高行驶车速 2 加速时间t 在平直的良好路面上 从原地起步开始以最大加速度加速到一定车速所用时间 3 上坡能力 用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坡度阻力系 数imax 来表示 4 比功率Pb 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标定最 大功率Pemax与汽车最大总质量ma 之比 即 Pb Pemax ma 5 比转矩Tb 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大转矩 Temax 与汽车总质量ma 之比 即Tb Temax ma 4 燃 油经济性参数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用汽车在水平的水泥或 沥青路面上 以经济车速或多工况满载 行驶百公里的燃 油消耗量 L 100km 来评价 5 最小转弯直径Dmin 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承平 面上的轨迹圆的直径 6 通过性几何参数有 最小离 地间隙hmin 接近角 1 离去角 2 纵向通过半径 1 等 7 操纵稳定性参数 1 转向特性参数 汽车以 0 4g 的 向心加速度沿定圆转向时 前后轮侧偏角之差 1 2 应 在 1 3 为宜 2 车身侧倾角 汽车以 0 4g 的向心 加速度沿定圆等速行驶时 车身侧倾角应在3 以内 不超过 7 3 制动前俯角 汽车以 0 4g 的减速度制动时车 身的前俯角不大于1 5 8 制动性参数 常用制动距离 s1 平均制动减速度j和行车制动的踏板力及应急制动时 的操纵力来评价制动效能 9 舒适性 包括平顺性 空气调节性能 车内噪声 乘坐环境及驾驶员的操作性能 3 发动机的选择 1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1 发动机最大功率根据 所设计的汽车应达到的最高车速vamax km h 用下式估 算 emax 1Tagr3600amax D76140amax3 其中 Pemax 为 发动机最大功率 kW T 为传动系效率 ma 为汽车 总质量 kg g 为重力加速度 m s2 fr 为滚动阻力 系数 对乘用车fr 0 0165 1 0 01 va 50 va 用 vamax带入 CD 为空气阻力系数 A为汽车正面投影面积 m2 以上式估算的Pemax 为发动机装有全部附件时测 定得到的最大有效功率 约比发动机外特性的最大功率值 低 12 20 2 发动机最大转矩 Temaxemax 9549 emaxp 其中 Temax 为最大转矩 N m 为转矩适应性系数 Pemax 为发动机最大功 率 kW np 为最大功率转速 r min 要求np nT 在 1 4 2 0之间选取 3 发动机的悬置 1 传统橡胶悬置 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低 但动刚度和阻尼损失角的特性曲 线基本上不随激励频率变 化 2 液压悬置 其动刚度 和阻尼角有很强的变频特性 4 车身形式 1 乘用车车身形式 基本形式有折背式 直背式和舱 背式三种 主要全部在车身顶盖与车身后部形状之间 的关系上有差别 折背式有明显的发动机舱 客舱和 行李箱 车身顶盖与车身后部成折线连接 直背式后 风窗与行李箱连接 接近平直 舱背式车身顶盖比折 背式长 后窗与后行李箱盖形成一个整体车门 将折 背式车 身顶盖向后延伸到车尾 形成两厢式的变形乘用车 车身 2 客车车身形式 有单层和双层之分 按车头 形式不同又有平头式和短 长 头式 5 汽车的总体布置 1 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面 零线的确定 确定整车的零线 三维坐标面的交线 正负方向及标注 方式 均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 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 前部绘在左侧 1 车架上平面线 纵梁上翼面较长的 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的上缘面在侧 前 视图上的投影线 称为车架上平面线 它作为标注垂直尺寸 的基准线 面 z坐 标 线 向 上 为 向下为 该线标记 为 0 为了方便 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 将地面 线画成斜的 2 前轮中心线 通过左 右前轮中心 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 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 线称为前轮中心线 它作为标注纵向尺寸的基准线 面 即x坐标线 向上为 向下为 该线标记为 0 3 汽车中心线 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 前视图上的投影线 称为汽车中心线 它作为标注 横向 尺寸的基准线 面 即y坐标线 向左为 向右 为 该线标记为 y 0 4 地面线 地平面在侧视 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 称为地面线 它是标注汽车高 度 接近角 离去角 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等尺寸的基 准线 5 前轮垂直线 通过左 右前轮中心 并垂直 于地面的平面 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 称为前 轮垂直线 它是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 前轮垂直线与前轮 中心线重合 如 乘用车 2 各部件的布置 1 发动机的布置 1 发动机 的上下位置 发动机高度位置初定以后 用汽缸体前端面 与曲轴中心线交点K到地面高度尺寸b来标明 2 发动 机的前后位置 应与发动机的上下位置一起确定 前后 位置确定后 用汽缸体前端面与曲轴中心线交点K到 前轮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来标明 3 发动机的左右位置 发动机曲轴中心线在一般情况下与汽车中心线一致 2 油箱的布置 根据汽车最大续驶里程 一般为 200km 600km 来确定油箱的容积 3 车身内部布置 1 人体基本尺寸 人体尺寸测量所得的统计数据 2 H 点与R点 躯干与大腿相连的旋转点称为 跨点 实车测得的 跨点 位置称为H点 座椅调 整至最后 最下位置时的 跨点 称为R点 六 运动检查包括两方面内容 从整车角度 出发进行运动学正确性的检查 对有相对运动的部件或 零件进 行运动干涉检查 第 2 章 离合器设计 1 离合器的主要功用 切断和实现发动机对传动系的 动力传递 保证汽车起步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平顺地接 合 确保汽车平稳起步 换挡时将发动机与其传动系分 离 减少变速器中换挡齿轮之间的冲击 在工作中 受到较大的动载荷时 能限制传动系所受到的最大转矩 以防止传动系各零部件因过载而损坏 有效地降低传 动系中的振动和噪声 2 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1 从动盘数的选择 1 单片离合器 结构简单 轴向尺 寸紧凑 散热良好 维修调整方便 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小 使用时能保证分离彻底 采用轴向有弹性的从动盘可保证 接合平顺 2 双片离合器 与单片离合器相比 传递 转矩的能力较大 接合更为平顺 柔和 传递相同转矩的 情况下 径向尺寸较小 踏板力较小 中间压盘通风散热 性差 易引起摩擦片过热 加快磨损甚至烧坏 分离行程 较大 不易分离彻底 轴向尺寸较大 结构复杂 从动部 分转动惯量较大 3 多片离合器 多为湿式 接合更 平顺 柔和 摩擦表面温度较低 磨损较小 使用寿命长 但分离行程大 分离不彻底 轴向尺寸和从动部分转动惯 量大 2 压紧弹簧的选择 周置弹簧离合器 中央弹簧离 合器 斜置弹簧离合器和膜片弹簧离合器 3 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离合器的静摩擦力矩为 c 12031 3 其中 f为摩擦面间的 静摩擦因数 计算时一般取 0 25 0 30 Z为摩擦面数 单 片离合器的Z 2 双片离合器的Z 4 p0 为摩擦面承受的单位 压力 D为摩擦片外径 c为摩擦片内 外径之比 即 c d D 一般在 0 53 0 70之间 为了保证离合器在任何工 况下都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 设计时Tc 应大 于发动机最大转矩 即 c emax 式中 Temax 为发动机最大 转矩 为离合器的后备系数 1 后备系数 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 机最大转矩之比 反映了离合器传递发动机最大 转矩的可 靠程度 2 单位压力p0 决定摩擦表面的耐磨性 3 摩擦片外径D 内径d和 厚 度b离合器结构形式及摩擦片 材料已定 发动机最大转矩已知 适当选取后备系数和 单位压力 可估 算摩擦片外径 即 12emax01 33 也可根 据发动机最大转矩按如下经验公式选用 Demax 式中KD 为 直径系数 外径D确定后摩擦片内径d可根据d D在 0 53 0 70之间来确定 厚度b主要有 3 2mm 3 5mm和 4 0mm三种 4 摩擦因数f 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 t摩擦片的摩擦 因数f取决于摩擦片的材料及其工作温度 单位压力和滑 磨速度等因素 其材料主要有石棉基材料 粉末冶金材料 和金属陶瓷材料等 摩擦面数Z为离合器从动盘数的两倍 离合器间隙 t是指离合器处于正常接合状态 分离套筒被 回位弹簧拉到后极限位置时 为保证摩擦片正常磨损过程 中离合器仍能完全接合 在分离轴承和分离杠杆内端之间 留有的间隙 该间隙 t一般为 3 4mm 4 膜片弹簧 1 膜片弹簧工作点位置的选择 曲线上拐点H对应膜片弹 簧的压平位置 而且 1 H 1 H 1 H 2 新离合器 在接合状态时膜片弹簧工作点B一般在凸点M和拐点H之 间 且靠近或在H点处 一般 1 B 0 8 1 0 1 H 以保证摩擦片在最大磨损限度 t范围内的压紧力从F1 B 到F1 A 变化不大 当分离时 膜片弹簧工作点从B变到 C 为最大限度地减小踏板力 C点应尽量靠近N点 2 膜片弹簧的材料及制造工艺 国内膜片弹簧一般采用 60Si2MnA 或 50CrVA 等优质高精度钢板材料 为提高 承载能力 进行强压处理和对凹面或双面进行喷丸处理 为提高分离指的耐磨性 可对其端部进行高频淬火 喷镀铬合金和镀镉或四氟乙烯 为防止其与压盘接触圆 形处由于拉力作用而产生裂纹 可对该处进行挤压处 理 以消除应力源 5 扭转减振器 1 扭转减振器具有如下功能 1 降低发动机曲轴与传 动系接合部分的扭转刚度 调谐传动系扭振固有频率 2 增加传动系扭振阻尼 抑制扭转共振响应振幅 并衰 减因冲击而产生的瞬态扭振 3 控制动力传动系总成 怠速时离合器与变速器轴系的扭振 消减变速器怠速噪声 和主减速器与变速器 的扭振及噪声 4 缓和非稳定工 况下传动系的扭转冲击载荷 改善离合器的接合平顺性 2 扭转减振器的主要参数 减振器的扭转刚度k 和阻尼 摩擦元件间的阻尼摩擦转矩T 是两个主要参数 决定了 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其设计参数还包括极限转矩Tj 预 紧转矩Tn 和极限转角 j 等 1 极限转矩Tj 减振器 在消除了限位销与从动盘毂缺口之间的间隙 1 时所能传 递的最大转矩 即限位销起作用时的转矩 2 扭转角 刚度k 决定于减振弹簧的线刚度及其结构布置尺寸 3 阻尼摩擦转矩T 一般根据Temax初选 4 预紧转 矩Tn 根据Temax 初选 不应大于T 5 减振弹簧 的位置半径R0 应尽可能大些 6 减振弹簧个数Zj 根据摩擦片外径D选取 7 减振弹簧总压力F 根据减 振弹簧传递的最大转矩Tj 和减振弹簧的位置半径R0 计算 8 极限转角 j 通常取 3 12 六 离合器操纵机 构的形式 常用的离合器操纵机构主要由机械式 液压 式 机械式和液压式操纵机构的助力器 气压式和自 动操纵机构等 第 3 章 机械式变速器设计 1 变速器的主要功用 改变发动机传到驱动轮上的转 矩和转速 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 在起步 滑行或停车时使发动机的动力停止向驱动轮传 输 使汽车获得倒驶能力 需要时 还有动力输出 功能 2 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 1 固定轴式变速器的分类 两轴式变速器和中间轴式变速 器 2 倒挡布置方案 多数方案均采用直齿滑动齿轮方 式换倒挡 也有少数变速器采用结构复杂的和使成本增 加的啮合套或同步器方案换倒挡 b 的优点是利用了中间 轴上的一挡齿轮 缩短了中间轴的长度 但换挡时要求两 对齿轮同时啮合 使换挡困难 c 能获得较大的倒挡传动 比 但换挡程序不合理 d 对前者作了修改而取代了该方 案 e 将一 倒挡齿轮做成一体 f 适用于全部齿轮副均 为常啮合的齿轮 g 缩短了变速器轴向长度 但操纵机 构角复杂 一挡与倒挡应靠近轴的支撑处 然后按从抵 挡到高挡的 顺序布置各挡齿轮 因倒挡使用时间非常短 有些方案将一挡布置在靠近轴的支撑处 再布置倒挡 3 齿轮形式 变速器用齿轮有直齿圆柱齿轮和斜齿圆柱 齿轮两种 变速器中的常啮合齿轮均采用斜齿圆柱 齿轮 直齿圆柱齿轮仅用于抵挡和倒挡 3 变速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1 挡数的确定 通常变速器的 挡位数在 6 挡以下 挡位数超过 6 挡时 可在 6 挡以下的 主变速器基础上 再行配置副变速器 通过两者的组合 获得多挡变速器 在最低挡传动比不变的条件下 增加 变速器的挡数会使变速器相邻的抵挡与高挡之间的传动 比比值减小 使换挡工作容易进行 近年来 为了降低 油耗 变速器的挡数有增加的趋势 2 中心距 对中间轴 式变速器 是将中间轴与第二轴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变速 器中心距A 对两轴式变速器 将变速器输入轴与输出轴 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变速器中心距A 中心距越小 齿轮 的接触应力越大 齿轮寿命越短 因此 最小允许中心距 应由保证齿轮有必要的接触强度来确定 发动机前置前 驱动和发动机前置后驱动的乘用车变速器中心距可根据 发动机排量与变速器中心距的统计数据初选 3 齿轮 的变位 有高度变位和角度变位 高度变位齿轮副的一 对啮合齿轮的变位系数之和等于零 可增加小齿轮齿根 强度 但不能同时增加一对齿轮的强度 也很难降低噪 声 角度变位齿轮副的八位系数之和不等于零 其既 具有高度变位的优点 又避免了其缺点 4 同步器设计 1 同步器的种类 有常压式 惯性式和惯性增力式三种 得到广泛应用的是惯性式同步器 2 惯性式同步器有锁 销式 滑块式 锁环式 多片式和多锥式几种 它们都 有摩擦元件 锁止元件和弹性元件 3 锁销式同步器 工作原理 换挡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 同步 器离开中间位置 轴向移动靠在摩擦面上 在摩擦力 矩的作用下锁销 4 相对滑动齿套 1 转动一个不大的角度 占据锁止位置 此时锁 止面接触 阻止滑动齿套向换挡 方向移动 第二阶段 来自手柄传至换挡拨叉并作用在 滑动齿套上的 力经锁止元件作用到摩擦面上 在摩擦力 矩作用下 滑动齿套 1 和齿轮 3 的转速逐渐接近 第三阶 段 滑动齿套 1 和齿轮 3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VOC在线治理与监测技术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版赛车场地租赁及赛事宣传推广服务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设备租赁与维修合同
- 2025版资源共享与智慧医疗合同TFJEMIA10
- 二零二五年度班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O2O社区服务合同模板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 二零二五年搬运服务第三方责任免责合同范本
- 2025版咖啡馆餐饮业商铺租赁合同书
- 2025版社区便民场摊位租赁管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OEM委托加工合同:环保材料研发生产协议
- 关于水肿的课件
- 石膏固定病人的护理措施
- 护理质量管理七大工具
- 品牌授权使用协议合同书
- 管理学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 2024年天津市公安局滨海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
- 2025至2030停车场项目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装置保运方案(3篇)
- 重症心脏超声指南解读
- 职工诉求服务管理制度
- 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