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毫针刺法 一 毫针的构造 规格 检查和保养 一 毫针的构造毫针的构造 分为针尖 针身 针根 针柄 针尾5个部分 一 毫针的构造 毫针的形状1 环柄针 圈柄针 即针柄用镀银或经氧化处理的金属丝缠绕成环形者 2 花柄针 盘龙针 即针柄中间用两根金属丝交叉缠绕呈盘龙形者 3 平柄针 平头针 即针柄也用金属丝缠绕 其尾部平针柄者 4 管柄针 即针柄用金属薄片制成管状者 二 毫针的规格 毫针的规格 是以针身的直径和长度区分 一般临床以粗细为28 30号 0 32 0 38毫米 和长短为1 3寸 25 75毫米 者最为常用 短毫针主要用于耳穴和浅在部位的腧穴作浅刺之用 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作深刺和某些腧穴作横向透刺之用 二 毫针刺法的练习 针刺练习 主要是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 针刺的练习 一般分三步进行 二 毫针的规格 毫针的长度规格表毫针的粗细规格表 三 毫针的检查 在使用前 要对毫针进行检查 以免影响进针和治疗效果 检查时要注意 针尖要端正不偏 无毛钩 光洁度高 尖中带圆 圆而不钝 形如 松针 锐利适度 使进针阻力小而不易钝涩 针身要光滑挺直 圆正匀称 坚韧而富有弹性 针根要牢固 无剥蚀 伤痕 针柄的金属丝要缠绕均匀 牢固而不松脱或断丝 针柄的长短 粗细要适中 便于持针 运针和减轻病人的疼痛 四 毫针的保养 保养针具是为防止针尖受损 针身弯曲或生锈 污染等 因此对针具应当妥善保存 藏针的器具有针盒 针管和针夹等 若用针盒或针夹 可多垫几层消毒纱布 将消毒后的针具 根据毫针的长短 分别置于或插在消毒纱布上 再用消毒纱布敷盖 以免污染 然后将针盒或针夹盖好备用 若用针管 应在针管至针尖的一端 塞上干棉球 以防针尖损坏而出现钩曲 然后将针置人 盖好高压消毒后备用 一 指力练习 主要在纸垫上练习 用松软的纸张 折叠成长8厘米 宽约5厘米 厚约2 3厘米的纸块 用线如 井 字形扎紧 做成纸垫 练针时 左手平执纸垫 右手拇 食 中三指持针柄 如持笔状地持1 1 5寸毫针 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块上 然后右手拇指与食 中指交替捻动针柄 并渐加一定的压力 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 反复练习 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 二 手法练习 手法的练习主要在棉团上进行 取棉团一团 用棉线缠绕 外紧内松 做成直径约6 7厘米的圆球 外包白布一层缝制即可练针 因棉团松软 可以练习提插 捻转 进针 出针等各种毫针操作手法的模拟动作 作提插练针时 以执笔式持针 将针刺人棉球 在原处作上提下插的动作 要求深浅适宜 幅度均匀 针身垂直 三 自身练习 通过纸垫 棉团的物体练针 掌握了一定的指力和手法后 可以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针练习 以亲身体会指力的强弱 针刺的感觉 行针的手法等 要求自身练针时 能逐渐做到进针无痛或微痛 针身挺直不弯 刺人顺利 提插 捻转自如 指力均匀 手法熟练 同时 仔细体会指力与进针 手法与得气的关系 以及持针手指的感觉和受刺部位的感觉 三 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一 毫针的选择在选择毫针时 应根据病人的性别 年龄 形体的肥瘦 体质的强弱 病情的虚实 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 选择长短 粗细适宜的毫针 临床上选择毫针应长于腧穴应至之深度 针身应有部分露在皮肤外 如应刺入0 5寸 可选用1寸的毫针 应刺人1寸时 可选用1 5 2寸的毫针 三 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二 消毒针刺治病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 切实做好消毒工作 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 针具器械 医者的双手 病人的施术部位 治疗室内等 1 针具器械消毒 针具 器械的消毒方法很多 以高压蒸气灭菌法为佳 1 高压蒸气灭菌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 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气锅内灭菌 一般在98 147kPa的压强 115 123 的高温下 保持30分钟以上 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 2 药液浸泡消毒法 3 煮沸消毒法 2 医者手指消毒 在针刺前 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 待干再用75 酒精棉球擦拭后 方可持针操作 3 针刺部位消毒 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 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或先用2 碘酊涂擦 稍干后 再用75 酒精棉球擦拭脱碘 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当穴位皮肤消毒后 切忌接触污物 保持洁净 防止重新污染 4 治疗室内的消毒 针灸治疗室内的消毒 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 枕巾 毛毯 垫席等物品 要按时换洗晾晒 如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垫布 垫纸 枕巾则更好 治疗室也应定期消毒净化 应保持空气流通 环境卫生洁净 四 体位的选择 选择体位以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 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患者不致疲劳为原则 常用体位 1 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 面 胸 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 侧卧位 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 下肢部分腧穴 3 俯卧位 适宜于头 项 脊背 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 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 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 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 背部的腧穴 6 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 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五 毫针刺法 一 进针法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 施行手法操作 进针时 运指力于针尖 而使针刺人皮肤 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 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手法操作等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 夹持针身 协助刺手进针 使针身有所依附 保持针身垂直 力达针尖 以利于进针 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 控制针感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1 单手进针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用右手拇 食指持针 中指端紧靠穴位 指腹抵住针体中部 当拇 食指向下用力时 中指也随之屈曲 将针刺人 直至所需的深度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 双手进针法 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 右手持针 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人腧穴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 双手进针法 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 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 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 右手捻动针柄 将针刺人腧穴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 双手进针法 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 中二指或拇 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 使皮肤绷紧 右手持针 使针从左手食 中二指或拇 食二指的中间刺人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 双手进针法 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 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 右手持针 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人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 如印堂穴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3 针管进针法将针先插人用玻璃 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 放在穴位皮肤上 左手压紧针管 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 使针尖迅速刺人皮肤 然后将针管去掉 再将针刺入穴内 此法进针不痛 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 也有用安装弹簧的特制进针器进针者 二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 角度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 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定的 针刺的角度 1 直刺 perpendicularneedling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 垂直刺人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 斜刺 obliqueneedling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 左右倾斜刺人 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 或不宜直刺 深刺的腧穴 3 平刺 horizontalneedling 即横刺 沿皮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 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人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 如头部的腧穴等 2 深度 1 年龄年老体弱 气血衰退 小儿娇嫩 稚阴稚阳 均不宜深刺 中青年身强体壮者 可适当深刺 2 体质对形瘦体弱者 宜相应浅刺 形盛体强者 宜深刺 3 病情阳证 新病宜浅刺 阴证 久病宜深刺 4 部位头面 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 四肢 臀 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 六 行针手法 毫针刺人穴位后 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 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 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 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称为 行针 亦称 运针 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一 基本手法 1 提插法liftingandthrustingmethod是将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 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 使针由浅层向下刺人深层的操作谓之插 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 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一 基本手法 2 捻转法 twirlingmethod 即将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 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 二 辅助手法 1 循法 massagealongtherelatedmeridian 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 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 针刺不得气时 可以用循法催气 此法能推动气血 激发经气 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二 辅助手法 2 弹法 handle flickingmethod 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 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 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称为弹法 以加强针感 助气运行 有催气 行气的作用 二 辅助手法 3 刮法 handle scrapingmethod 毫针刺人一定深度后 经气未至 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 用拇指 食指或中指指甲 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称为刮法 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 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二 辅助手法 4 摇法 handle shakingmethod 毫针刺人一定深度后 手持针柄 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称摇法 其法有二 一是直立针身而摇 以加强得气的感应 二是卧倒针身而摇 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二 辅助手法 5 飞法 nyingmethod 针后不得气者 用右手拇 食指执持针柄 细细捻搓数次 然后张开两指 一搓一放 反复数次 状如飞鸟展翅 故称飞法 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 行气 并使针刺感应增强 二 辅助手法 6 震颤法 handlevibratingmethod 针刺人一定深度后 右手持针柄 用小幅度 快频率的提插 捻转手法 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称震颤法 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 增强针刺感应 七 得气 得气 needlesensation 古称 气至 近又称 针感 是指毫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 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 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得气的表现 患者对针刺的感觉 反应和医者刺手指下的感觉 当针刺腧穴得气时 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 麻重等自觉反应 有时还出现热 凉 痒 痛 抽搐 蚁行等感觉 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 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 震颤等反应 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 白线状现象 当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 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 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 得气的临床意义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 不仅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而且可以借此判断疾病的预后 灵枢 九针十二原 说 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 金针赋 也说 气速效速 气迟效迟 不得气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在临床上若刺之而不得气时 就要分析经气不至的原因 或因取穴定位不准确 或为针刺角度有误 深浅失度 对此就应重新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 角度 深度 另外应运用催气 候气方法 八 毫针补泻手法 一 单式补泻手法1 基本补泻 1 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 捻转角度小 用力轻 频率慢 操作时间短 结合拇指向前 食指向后 左转用力为主 者为补法 捻转角度大 用力重 频率快 操作时间长 结合拇指向后 食指向前 右转用力为主 者为泻法 一 单式补泻手法1 基本补泻 2 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 先浅后深 重插轻提 提插幅度小 频率慢 操作时间短 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 先深后浅 轻插重提 提插幅度大 频率快 操作时间长 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一 单式补泻手法2 其他补泻 1 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刺人 少捻转 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进针时疾速刺人 多捻转 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2 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人为补法 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人为泻法 一 单式补泻手法2 其他补泻 3 呼吸补泻病人呼气时进针 吸气时出针为补法 吸气时进针 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4 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 5 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 捻转后即可出针 二 复式补泻手法 1 烧山火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 中 深三层 天 地 人三部 先浅后深 每层依次各作紧按慢提 或用捻转补法 九数 然后退至浅层 称为一度 如此反复操作数度 即将针按至深层留针 在操作过程中 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 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 虚寒性疾病等 二 复式补泻手法 2 透天凉方法是针刺入后直插深层 按深 中 浅的顺序 在每一层中紧提慢按 或捻转泻法 六数 然后插针至深层 称为一度 如此反复操作数度 将针紧提至天部留针 在操作过程中 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 多用于治疗热痹 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三 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 1 机体的机能状态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 针刺可以产生不同的调整作用 即补泻效果 当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 针刺可以起到扶正补虚的作用 若机体处于虚脱状态时 针刺还可以起到回阳固脱的作用 当机体处于邪盛状态而呈实热 邪闭的实证时 针刺可以起到清热启闭 祛邪泻实的作用 三 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 2 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腧穴的主治功用 不仅具有普遍性 而且具有相对特异性 人体不少腧穴 如关元 气海 命门 膏盲等穴 都能鼓舞人体正气 促使功能旺盛 具有强壮作用 适宜于益损 此外 很多腧穴 如人中 委中 十二井 十宣等穴 都能疏泄病邪 抑制人体功能亢进 具有祛邪作用 适宜于泻实 当施行针刺补泻时 应结合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以便取得较好的针刺补泻效果 三 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xx市地下管网及设施更新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教育综合基础试题及答案
- 阀门生产线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财务基础道德试题及答案
- 小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 综合物流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改造项目投标书
- 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 热电联产项目初步设计
- 竞业禁止协议补偿金测算与员工离职补偿机制拓展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与服务礼仪培训
- 能源费用托管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加油站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
- DB4201T 534-2017 武汉市住宅物业服务等级标准
- 抽水蓄能技术课件
- 洗涤公司运营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智能楼宇行业发展分析及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英语常用3000单词
- 2025年全脂甜羊奶粉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偷东西和解协议书
- 社区基本诊查技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