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I)卷.doc_第1页
河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I)卷.doc_第2页
河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I)卷.doc_第3页
河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I)卷.doc_第4页
河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及运用 (共7题;共29分)1. (2分)下列各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畸形(q) 诘责(j) 文绉绉(zhu) 眼翳(y)B . 胡髭(z) 黝黑(yu) 绺绺(li) 颔首(hn)C . 直戳(chu) 解剖(pu) 诱惑(yu) 摹画(m)D . 滞留(zh) 桀然(cn) 庶祖母(sh) 脊背(j)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 玲珑剔透(t) 阑栅(shn)B . 言简意赅(i) 褴褛(l)C . 弛名中外(ch) 应酬(yng)D . 浮想联篇(pin) 寒噤(jng)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茶汤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A . 缭绕 荡漾 歇息B . 环绕 荡漾 栖息C . 环绕 飘扬 歇息D . 缭绕 飘扬 栖息4. (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喜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A . B . C . D . 5. (2分)仿照下列句子,再续写两句话。阅读是快乐的,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阅读是幸福的,通过阅读,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 , _, , 。6. (7分)(2011本溪)名著阅读填空。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他们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_(人物)欲望为兄弟申冤,却状告无门,于是拔刃血仇,血溅鸳鸯楼;林冲遇祸先让再忍,被逼绝境,终于_(情节),雪夜上梁山。他们是水浒中的两个人物,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是_。 7. (12分)繁花似锦,馨香满园。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你所在班级开展了“书香满校园”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推荐】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下面的横线上推荐一篇你熟悉的文学作品。 世界文学长廊中好书选出,一部好书就是一段精彩的历史:水浒传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官逼民反”的斗争史;_。(2)【请你策划】为了使这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设计两个活动项目,并阐明理由。 (3)【请你探究】我们应该怎样读书?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所得。 材料一:各方面的书都要看,文学、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天文、地理、历史、科普、艺术都应该成为我们涉猎的对象,这样,我们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日益完善。材料二:“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个好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因此好书总需要反复阅读,这样就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材料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读,也肯花些时间抄,而在讲话、写作时却不用,那么,我们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只“书虫”。二、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共2题;共26分)8. (10分)默写题 (1)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沙漠风光,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句子是:_,_。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 (3)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歌燕舞的早春景色的句子是:_,_。 (4)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_,_”来表明自己胸怀远大志向,坚持理想,敢于胜利的信心。 9.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日:“且著襦,寻作复祥。”儿云:“已足,不须复祥也。”母问其故,答日:“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选自世说新语夙惠)【注】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襦(r):短袄。复裨(kon):夹裤。祥,裤子。下:下身。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止得襦_母殷夫人自成之_寻作复裨_母甚异之_(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母殷夫人自成之 骈死于槽枥之B . 母问其故 其真不知马也C . 故不须耳 故虽有名马D . 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3)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 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B .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C . 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D . 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 意思。(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谓康伯日:“且著襦,寻作复裨。”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10. (22分)课内阅读 邓伟正是被石鲁的精神a_的。石鲁把西洋画的构图、透视、明暗等等表现方法b_他的国画,染天染地,雄健浑厚。1961年他的画在京展出,立刻轰动,被称为“长安画派”。他又写诗作赋,写剧本著书,他才气磅礴,画家吴冠中说:“提起石鲁,我立即想到气势磅薄这几个字。”即使邓伟走到石鲁那寂静的病房前,邓伟依然感觉到从门缝里溢出的磅礴的气势。当邓伟拔腿从北京赶来的时候,那么决断。现在终于可以看望他猫了四天才得以见到的人物时,他又激动得不能自已,他下意识地从病房的小玻璃窗上先看一眼石鲁。这样,情绪好有个过渡。但是,当他把脸贴在玻璃窗上的时候,他的情绪好像叭的一声中断了,好像是叭的一下把情绪的开关拔了。他看见的是一个已经抽缩成只有一米多点儿长的人体。哦!气势磅礴的石鲁啊!不过这个一米多点儿长的人体还能说话。“我应该感激你。”石鲁说。因为邓伟是自费赶来要给他照相,要把他的精神气质留下来。“不,”邓伟说,“是你的作品,你的为人感动了我。”邓伟打破了摄影的常规,把焦点对在石鲁稍远的左眼上,在医院禁止用闪光灯的情况下,把一个垂死的老人头像,照得苍劲深沉,气势不凡。当这幅照片在人才杂志的封二上发表时,吴冠中附上一篇短文,题目是:谁感动了谁?(1)第节空格a应选用“感动、征服”中的_,理由是_,空格b应选用“融进、加入”中的_,理由是_。 (2)“他才气磅礴”,“磅礴”的意思是_,说石鲁“才气磅礴”的原因是_,引用吴冠中对石鲁的赞美,其目的是_。 (3)第节“溢出”一词的意思是_,它的表达作用是_。 (4)第节划线句的意思是_,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 (5)第节是_句,表现了邓伟当时_的心情。 (6)称石鲁为“这个一米多点儿长的人体”是为了与_作对比。 (7)第节,邓伟说“不”是要否定_的说法,邓伟赶来为石鲁拍照的主要原因是_。 (8)吴冠中所写短文的题目是谁感动了谁?,你认为是谁感动了谁?简述理由。 (9)引文中两个人物都是出色的艺术家,石鲁作为画家,他的出色表现在_,邓伟技艺高超的具体例子是_。 11. (17分) 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你能想到吗?亿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的4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全球气温升高。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1)阅读全文,说说影响地球气候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说明生命与气候是共同进化的?(3)第段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全球气温升高。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请以“从那以后,我不再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含个人真实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第 10 页 共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