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道的传承_第1页
中华茶道的传承_第2页
中华茶道的传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茶道的传承 茶道 就是藉饮茶而修道 茶道中的饮茶与日常生活中的大众化饮茶不一样 它包含备器 择水 取火 侯汤 习茶的一套程序和技艺 茶道中的饮茶实质 是艺术性的饮茶 是一种饮茶艺术 这种饮茶艺术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就是 饮茶 之道 修习茶道的目的在于养生修心 以提道德素养 高审美素养和人生境界 求善 求美 求真 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就是 饮茶修道 因此 可以为茶道下 个定义 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 简言之 茶道即饮茶修道 中华茶道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 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 如车之两轮 鸟之双翼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饮茶修道 其结果在于悟道 证道 得道 悟道 证道 得道后的境界 表现为饮茶即道 饮茶即道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茶人的终极追求 因此 中华茶道涵蕴饮茶之道 饮茶修道 饮茶即道三义 一 饮茶之道 饮茶之道即饮茶艺术 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茶艺 道在此作方式 方法 技艺 中国历史上先后形成三类饮茶之道 茶艺 以陆羽 茶经 为代表的煎茶 茶艺 以蔡襄 茶录 和赵佶 大观茶论 为代表的点茶茶艺 以张源 茶录 和许次纾 茶疏 为代表的泡茶茶艺 煎茶茶艺萌芽于西晋 形成于盛唐 流 行于中晚唐 至南宋而亡 点茶茶艺萌芽于晚唐 形成于五代 流行于两宋 至明朝后期而亡 泡茶茶艺萌芽于南宋 形成于明朝中期 流行于明朝后期至 清朝中期 近现代一度衰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复兴 二 饮茶修道 饮茶修道是借助饮茶活动以修行悟道 此道指道德 规律 真理 本源 生 命本体 终极实在等 壶居士 食忌 苦荼 久食羽化 南朝梁陶弘景 杂录 苦荼轻身换骨 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的记载 陶 弘景 456 536 秣陵 今江苏宁县 人 道教着名的理论家 医药家 梁时隐居句容茅山修道 曾撰 真诰 神农本草经集注 等道书 药书 他从道教修炼的理论角度 提出饮茶能轻身换骨 羽化成仙 唐释皎然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诗云 一饮涤昏寐 再饮清我神 三饮 便得道 孰知茶道全尔真 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作为中华茶道的倡导者 开拓者之一 认为通过饮茶可以涤昏寐 清心神 得道 全真 中唐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诗脍炙人口 七碗茶 流传千古 一碗喉 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清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卢仝细致地描写了饮茶的身心感受和心灵境界 特别是五碗茶肌骨俱清 六 碗茶通仙灵 七碗茶得道成仙 羽化飞升 中唐钱起 与赵莒茶宴 诗也谓 竹下忘言对紫茶 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 心洗尽兴难尽 一树蝉声片影斜 竹间品茶 清心涤滤 言忘而道存 宋徽宗赵佶 大观茶论 序记 至若茶之为物 祛襟涤滞 致清导和 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 冲淡闲洁 韵高致静 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之 缙绅之士 韦布之流 沐浴膏泽 熏陶德化 盛以雅尚相推 从事茗饮 茶 禀清 和 淡 洁 韵 静之性 饮茶能致清导和 熏陶德化 籍茶而修德 明代朱权 茶谱 序曰 予故取烹茶之法 末茶之具 崇新改易 自成一家 乃与客清谈欸话 探虚玄而参造化 清心神而出尘表 卢仝吃七碗 老 苏不禁三碗 予以一瓯 足可通仙灵矣 籍饮茶而探虚玄大道 参天地造化 清心出尘 一瓯通仙 终而得道 清代袁枚 随园食单 记 壶小如胡桃 杯小如香橼 每斟无一两 上口 不忍遽咽 先嗅其香 再试其味 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果然清芬扑鼻 舌有余 甘 一杯之后 再试一二杯 令人释躁平矜 怡情悦性 饮茶令人释躁平矜 怡情悦性 饮茶是养生 修心的津梁 是求道 证道的门径 一言以蔽之 饮茶可资修 道 茶道所修之道为何道 可为儒家之道 可为道家 道教之道 也可为禅宗 及佛教之道 因人而异 一般说来 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之道 三 饮茶即道 饮茶即道意乃饮茶即修道 即茶即道 此道指本源 生命本体 宇宙根本 终极实在等 老子认为 道法自然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认为 道 普遍地内在 于一切物 在屎溺 在瓦砾 无所不在 无逃乎物 禅宗有 青青翠竹 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 无非般若 之说 一切现成 触目菩提 马祖道一禅师主 张 即心即佛 平常心是道 其弟子庞蕴居士则说 神通并妙用 运水与搬 柴 其另一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则认为修道在于 饥来吃饭 困来即眠 道一的 三传弟子 临济宗开山义玄禅师又说 佛法无用功处 只是平常无事 屙屎送 尿 着衣吃饭 困来即眠 道不用修 行住坐卧 应机接物尽是道 道不离于 日常生活 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 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 顺任自然 自然地生活 自然地作事 不修而修 运水搬柴 着衣吃饭 涤器 煮水 煎茶饮茶 道在其中 饮茶即修道 即茶即道 道就寓于饮茶的日常生 活之中 吃茶即参禅 吃茶即修道 即境求悟 仰山慧寂禅师有一偈 滔滔不 持戒 兀兀不坐禅 酽茶三两碗 意在钁头边 不须持戒 亦无须坐禅 饮茶 劳作便是修道 赵州从谂禅师有 吃茶去 法语 开 茶禅一味 的先河 赵朴初 居士诗曰 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 随缘任运 日用是道 道就体现在担 水 砍柴 饮茶 种地的平常生活之中 道法自然 平常心是道 大道至简 不修乃修 取火侯汤 烧水煎茶 无非 是道 顺乎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