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_PEG接枝苯乙烯_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功能化_第1页
4_PEG接枝苯乙烯_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功能化_第2页
4_PEG接枝苯乙烯_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功能化_第3页
4_PEG接枝苯乙烯_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功能化_第4页
4_PEG接枝苯乙烯_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功能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科学 B 辑 化学 2009 年 第 39 卷 第 9 期 950 958 950 中国科学 杂志社 SCIENCE IN CHINA PRESS 4 PEG 接枝苯乙烯 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 功能化 任丽霞 陈永明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 通讯作者 E mail ymchen 收稿日期 2009 06 17 接受日期 2009 07 14 摘要 采用普通自由基聚合和可逆加成 断裂链转移 RAFT 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 了对位 PEG 取代苯乙烯 PEG g St 和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物 P PEG g St alt MA 13C NMR分析表明PEG g St和马来酸酐单元采取交替的序列结构 利用反应性基团 马来酸酐单元的水解以及胺解可以制备功能性的 PEG 聚合物 以月桂胺为模型小分 子研究了该聚合物的胺解 得到 4 PEG 苯乙烯与羧酸基团以及疏水烷烃的交替序列 聚合物 该双亲聚合物在水溶液中形成组装体 关键词 自由基聚合 聚乙二醇 交替共聚物 自组装 1 引言 由于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价格低廉等优点 并 且具有高反应性 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共聚物 SMA 被 广泛应用于涂料 粘合剂和复合材料等领域 但是 SMA 一般是通过不可控的自由基聚合合成的 聚合 物的结构以及分子量的控制性较差 Zhu 等利用活性 可逆加成 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RAFT 的方法实现 了对SMA分子量的控制 并且合成了SMA与苯乙烯 的嵌段聚合物 1 岳玲等则用 PEG 水解 SMA 与苯乙 烯嵌段聚合物中的酸酐 研究了该 SMA 衍生物在溶 液中的组装行为 2 利用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交替共聚 合可以同时实现共聚物的结构和反应性的控制 本 课题组报道了一系列对位树枝状分子取代的苯乙烯 与马来酸酐共聚 得到了具有反应性的树状化聚合 物 并利用酸酐与小分子的反应实现树枝化聚合物 的内部功能化 3 近年来 人们发现 SMA 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 Misro 等研究发现 SMA 聚合物可以杀死大 鼠体内的精子 在节育方面有潜在的应用 4 Maeda 等利用马来酸酐或者马来酸与胺基的反应将苯乙烯 与马来酸 马来酸酐的共聚物复合到新制癌菌素 neocarcinostatin NC 中 合 成 大 分 子 抗 癌 药 物 SMANC 5 8 与小分子抗癌药物相比 SMANC 在体 内的血液循环半衰期增加 10 20 倍 更有意义的是 在大分子药物的渗透性增强及滞留 EPR 效应影响下 药物在肿瘤组织富集 其浓度是肌肉组织的 30 倍 显著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6 7 SMANC 已经作为大 分子抗癌药物在日本临床中使用 用来治疗肝细胞 癌 8 但是由于 SMA 聚合物的疏水性 产物需要溶 于碘油中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8 由于苯乙烯的疏水性质 限制了 SMA 聚合物在 生物医药中的进一步应用 因此 SMA 衍生物的合成 以及改性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 主要的方法有对苯 乙烯的磺化反应 9 酸酐基团的酯化以及胺化等反 应 10 11 改变聚合物的性质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要 利用端基修饰 PEG 与酸酐反应可以得到亲水性的聚 中国科学 B 辑 化学 2009 年 第 39 卷 第 9 期 951 合物 2 12 但是这样会消耗了酸酐基团 影响聚合物 的进一步功能化 本文报道合成亲水性的 4 PEG 取 代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物 P PEG g St alt MA 利用马来酸酐基团的反应性对聚合物进行 后修饰合成功能性的 PEG 接枝聚合物 由于 PEG 具 有良好生物相容性 无毒性以及减少蛋白的特异性吸 附 13 14 延长体内循环时间 15 增加药物利用度 16 等 优点 该体系可望在高分子药物合成以及药物输送 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 2 实验部分 2 1 主要原料和试剂 单羟基 PEG PEG OH 分子量分别为 M 750 M 1900 甲苯共沸除水 4 乙烯基苄氯 Acros 直 接使用 NaH 60 和月桂胺 98 北京化工厂 直 接使用 马来酸酐 MA 汕头市陇西化工厂 石油醚 中重结晶 RAFT 聚合的链转移剂 CDB 的合成参考文 献 17 AIBN 在乙醇中重结晶 四氢呋喃 THF 经钠 二苯甲酮体系干燥后蒸出待用 透析袋 Viskase Corp 截留分子量 3500 其他的试剂均为分析纯级 别 若非特殊说明 均为直接使用 2 2 4 PEG 取代苯乙烯大单体 PEG g St 的合成 PEG g St 单体的合成参考如下步骤 在 25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 31 37 g PEG OH 750 0 041 mol 再 加入 150 mL 新蒸的 THF 中溶解 将反应瓶置于冰水 浴中搅拌 分三次加入 5 0 g NaH 0 125 mol 反应 半小时待没有气泡冒出时 用恒压滴液漏斗将溶有 10 63 g 4 乙烯基苄氯 0 069 mmol 的50 mL THF溶液 缓慢滴加到烧瓶中 待滴加完毕撤去冰水浴 室温搅 拌 反应过夜 反应结束 加 1 2 滴水停止反应 旋 蒸除去溶剂THF 然后用20 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溶 解得到的固体 用 5 40 mL CH2Cl2萃取 将有机相 混合 无水硫酸镁干燥以后 室温下旋蒸除去溶剂 得到的固体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得到的单体 分别命名为 PEG g St 750 和 PEG g St 1900 2 3 交替共聚物 P PEG g St alt MA 的合成 聚合物的合成采用普通自由基聚合和 RAFT 自 由基聚合两种方法 对于普通自由基聚合 按如下步 骤操作 在聚合管中加入 3 464 g PEG g St 750 4 mmol 392 mg MA 4 mmol 以及 3 mg 0 02 mmol AIBN 溶于 2 mL 苯甲醚中 将聚合管冷冻 抽真空 充氮气 解冻 如此反复循环三次 冷冻 抽真空 用 酒精喷灯将聚合管封闭 置于60 油浴搅拌 反应至 磁子不能转动 将聚合管打开 暴露于空气中 终止 反应 RAFT 自由基聚合采用如下操作步骤 在聚合管 中 依次加入 3 464 g PEG g St 750 4 mmol 392 mg MA 4 mmol 3 0 mg AIBN 0 02 mmol 以及 27 mg CDB 0 05 mmol 加入 10 mL 苯甲醚溶解 待完全 溶解之后 将聚合管置于液氮中 冷冻 抽真空 充氮 气 解冻 反复循环三次 将聚合管封闭 置于 60 油浴搅拌 反应过夜 将聚合管打开暴露于空气中 终止反应 产物的提纯是将聚合物的溶液沉淀于乙醚中 沉淀三次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 将得到的固体置于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 称产品的重量 计算单体 的转化率 2 4 P PEG g St alt PMAA 交替共聚物的合成 P PEG g St alt MAA 的合成通过氢氧化钾催 化水解酸酐实现 按照如下方法 取 106 mg P PEG g St alt MA 样品 2 含有 0 05 mmol MA 基团 溶于 10 mL 二次水中 加入 56 mg 氢氧化钾 1 mmol 室 温搅拌过夜 反应结束后用 1 mol L 盐酸水溶液调节 pH 值为酸性 用水透析除去体系中的无机盐 冷冻 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100 mg 产率 93 2 5 月桂胺胺解 P PEG g St alt MA 样品 2 的 反应 以月桂胺为模型 研究小分子脂肪胺对聚合物 中马来酸酐基团的反应按照如下方法 在 Schlenk 聚 合瓶中加入 106 mg P PEG g St alt MA 样品 2 聚合 物 含有 0 05 mmol MA 基团 60 mg 月桂胺 0 33 mmol 并加入 2 mL 二次水溶解 鼓氮气半小时以除 去体系中的氧气 氮气保护下搅拌 反应过夜 反应 结束后将溶剂通过旋转蒸发除去 得到的固体用 CHCl3 溶解并沉淀于乙醚中 沉淀三次以除去多余 的月桂胺 将得到的固体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 任丽霞等 4 PEG 接枝苯乙烯 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功能化 952 恒重 产物命名为 P PEG g St alt DA g MA 2 6 测试和表征 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 采用 Bruker 400 MHz 波谱仪在室温下测试 内标为TMS 溶剂为氘代氯仿 CDCl3 核磁共振碳谱 13C NMR 采用 Bruker 400 MHz 波谱仪在室温下测试 溶剂为氘代氯仿 CDCl3 相 应的碳化学位移 77 0 ppm 体积排斥色谱 SEC 使用 Waters 515 HPLC 泵 Waters 2414 示差折光检测器和 Styragel HT 2 HT 4 和 HT 5 凝胶柱进行测试 淋洗剂为 THF 淋洗速率 为 1 0 mL min 柱温 35 聚苯乙烯标样作为标准进 行分子量校正 傅立叶变换红外谱 FT IR NICOLET AVATAR 300光谱仪 将聚合物样品的THF溶液滴在KBr盐片 上 待溶剂挥发以后测试 动态光散射 DLS 使用 ALV DLS SLS 5022F 静 态光散射仪 22 mW Uniphase He Ne 柱形激光光源 波长 632 8 nm ALV5000 软件 样品测试前使用尼龙 膜 millipore 0 45 m 过滤 在 90 下测量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 在 Perkin Elmer Diamond 型示差量热仪上 以 10 min 速率升温或 降温 在 N2 氛围中进行测试 扫描两次以消除热 历史 3 结果与讨论 PEG接枝 SMA 聚合物的合成采用大单体共聚合 的方法 如图 1 所示 首先合成对位 PEG 取代的苯乙 烯大单体 然后通过大分子单体与马来酸酐的自由 基共聚得到侧链含有PEG的交替聚合物 同时 利用 酸酐基团的反应性再进行聚合物的后修饰 3 1 PEG g St 单体的合成 单体的合成采用 Williamson 成醚反应将长链 PEG 接枝到苯乙烯的对位 得到 PEG 接枝的苯乙烯 单体 图 2 给出 PEG g St 750 单体的 1H NMR 谱图 图中 7 1 7 4 ppm 的化学位移归属为单体中苯环上 的质子 而 5 0 6 0 ppm 之间的两组两重峰对应于单 体中双键的亚甲基 CH2 CH 裂分信号 4 6 ppm 的化 学位移则是与苯环相连亚甲基的质子信号峰 在 3 6 和 3 2 ppm 处的信号分别对应于 PEG 链中亚甲基 CH2CH2O 和端甲基 OCH3 的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 当 4 乙烯基苄氯与单羟基 PEG 反应之后 苄基亚甲 基质子的化学位移会有很大的位移 通过比较反应 前后该基团的化学位移可以确定反应的发生 通过 比较 3 2 与 4 6 ppm 处的信号峰面积 可以计算出反 应中单体的转化率接近 100 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合 图图 1 P PEG g St alt MA 及其被脂肪胺及其被脂肪胺 RNH2 修饰衍生物修饰衍生物 P PEG g St alt R g MA 的合成路线示意图的合成路线示意图 中国科学 B 辑 化学 2009 年 第 39 卷 第 9 期 953 图图 2 PEG g St 750 的的 1H NMR 谱图 谱图 成了两种分子量的单体 PEG g St 750 与 PEG g St 1900 3 2 P PEG g St alt MA 的合成 苯乙烯和马来酸酐自由基共聚合时 由于单体 形成 1 1 的电荷转移络合物 因而可以形成严格交 替的聚合物结构 18 19 当苯乙烯的对位被供电子基 团取代时 单体的电子密度增加更有利于交替结构 的形成 本文所合成的对位 PEG 取代的苯乙烯单体 与马来酸酐共聚合也会得到交替的聚合物 聚合物的合成条件以及表征结果列于表 1中 首 先用普通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得到了 PEG g St 1900 与 马来酸酐的交替聚合物 在反应 5 h 以后 单体的转 化率已经大于 80 由于普通自由基聚合对聚合物 分子量控制性较差 因而得到的聚合物的分散性较 宽 PDI 1 7 样品 1 而采用 RAFT 聚合在反应 15 h 以后单体的转化率达到 60 可以得到分散性相对 较窄 PDI 1 3 样品 2 的聚合物 图 3 给出聚合物 以及单体的 SEC 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到活性 RAFT 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的流出曲线对称 分散性较好 同 样采取这两种方法分别合成了 PEG g St 750 与马来 酸酐共聚的聚合物 样品 3 和 4 与前文讨论的结果 一样 由 RAFT 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分散性较窄 3 3 交替结构的证明 图4给出P PEG g St alt MA 样品2的 1H NMR 谱 但在该图上不能分辨出主链酸酐环的质子位移 不能通过比较酸酐单元与苯环的质子信号面积比来 计算共聚物的组成 然而文献报道 用 13C NMR检测 苯乙烯上与主链相连的苯环上四级碳的位移来确定 主链的序列结构 20 因为该四级碳与主链相连 对主 链的微观序列结构比较敏感 主链不同的序列结构 会使这个四级碳的化学位移发生微小但却可以辨认 的移动 在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碳谱上 形成 非交替结构 半交替结构和交替结构时 苯乙烯上与 主链相连的四级碳的化学位移分别在 147 5 145 146 141 5 和 140 5 136 5 ppm 20 通过测定该四级碳 的化学位移可以判断聚合物的交替结构 图 5 给出 P PEG g St alt MA 样品 2 的 13C NMR图谱 由于该聚合物侧链PEG的聚合度高达42 占聚合物总比重的 90 以上 在图上只能清晰地辨 认侧链 PEG 的碳以及苯环中三级碳的化学位移 而 苯环中与主链相连的四级碳的信号微弱 无法辨认 P PEG g St alt MA 样品 1 也有相似的结果 对于 PEG 链较短的聚合物 PEG 部分的影响大大降低 可 以较清晰地辨认聚合物中各个碳的化学位移 图 6 所 示为 P PEG g St alt MA 样品 4 的 13C NMR 以及不 表表 1 P PEG g St alt MA 聚合物的聚合条件以及表征结果聚合物的聚合条件以及表征结果 样品 投料比 单体 溶剂 mL 反应时间 h 转化率 c 聚合度 d Mn e PDI e 1 50 50 1a PEG g St 1900 2 5 80 20000 1 7 2 200 200 2 5b PEG g St 1900 10 15 63 25 12800 1 3 3 200 200 1a PEG g St 750 2 5 83 53000 1 6 4 400 400 2 5b PEG g St 750 10 15 70 56 15100 1 3 a PEG g St MA AIBN b PEG g St MA AIBN CDB c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W样品 WMA WPEG g St 100 d 通过转化 率计算 e 从 SEC 结果得到 以单分散聚苯乙烯标样为参比 任丽霞等 4 PEG 接枝苯乙烯 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功能化 954 图图 3 P PEG g St alt MA 样品样品 1 实线实线 2 虚线虚线 及其 对应的单体 及其 对应的单体 PEG g St 1900 点虚线点虚线 的的 SEC 流出曲线流出曲线 图图 4 P PEG g St alt MA 样品样品 2 的的 1H NMR 谱图 谱图 同碳信号的归属 在该聚合物中与主链相连的苯环 的四级碳 C3 的化学位移在 139 ppm 位于前文所提 到的交替共聚的区间 140 5 136 5 ppm 内 因此 可 以定性地判断共聚物 P PEG g St alt MA 样品 4 在 微观序列上的交替结构 对于 P PEG g St alt MA 样品 3 碳谱分析也有相似的结果 根据此结果推测 聚合物 P PEG g St alt MA 样品 1 和样品 2 也应该 具有同样的交替结构 3 4 碱催化水解酸酐的反应 将 P PEG g St alt MA 水解可以得到 PEG 接枝 图图 5 P PEG g St alt MA 样品样品 2 的的 13C NMR 谱图 谱图 图图 6 P PEG g St alt MA 样品样品 4 的的 13C NMR 谱图 谱图 苯乙烯与马来酸交替结构的聚合物 P PEG g St alt MAA 马来酸酐的水解采用碱催化的方法 直 接把 P PEG g St alt MA 加入到氢氧化钾水溶液中 搅拌过夜 得到产物 P PEG g St alt MAA 图 7 给 出聚合物反应前后的红外光谱 从图上可以看到 聚 合物未水解之前在 1780 cm 1的吸收信号归属于聚合 物中酸酐羰基的碳氧 C O 伸缩振动 表明酸酐环 的存在 而当水解之后 1780 cm 1处的吸收峰完全消 失 伴随着在 1700 cm 1出现了新的吸收峰 该信号 中国科学 B 辑 化学 2009 年 第 39 卷 第 9 期 955 图图 7 P PEG g St alt MA 样 品样 品 2 及其 水解 后产物及其 水解 后产物 P PEG g St alt MAA 的的 IR 谱图谱图 对应于羧酸基团中羰基的碳氧 C O 伸缩振动 从 红外分析结果可以推测碱催化 P PEG g St alt MA 中马来酸酐的水解反应基本完全 3 5 月桂胺胺解 P PEG g St alt MA 本文以月桂胺作为模型小分子 研究 PEG 接枝 聚合物的功能化 月桂胺开环马来酸酐的反应可以 在温和的条件下 即在水溶液中室温搅拌过夜来达 到 通过红外光谱来判断反应的进行程度 图 8 为反 图图8 P PEG g St alt MA 样 品样 品2及 其 衍 生 物及 其 衍 生 物 P PEG g St alt DA g MA 的的 IR 谱图谱图 应前后聚合物的红外谱图 在该图中可以看到 未反 应之前 1780 cm 1的吸收峰对应于聚合物中酸酐的羰 基 C O 伸缩振动 而月桂胺与酸酐反应之后 生成 了羧酸和酰胺基团 改变了羰基的微环境 因而对应 的羰基的碳氧 C O 不对称伸缩振动移到低波数 约为 1700 1750 cm 1 发生 50 80 cm 1的位移 而且 羰基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为双重峰 分别对应于酸 酐开环以后的羧基和酰胺基团中两种不同的羰基的 信号 反应后产物 P PEG g St alt DA g MA 在 1780 cm 1处没有任何信号峰 据此可以推测月桂胺 开环交替聚合物中酸酐的效率很高 月桂胺反应之后产物的结构通过 1H NMR 来进 一步表征 与图4相比 图 9在 0 8 1 5 ppm处出现了 一系列的吸收信号 分别对应于月桂胺烷基链的端 甲基 CH3 0 9 ppm 亚甲基 CH2 1 2 ppm 以及与胺 基相连的亚甲基 NHCH2 1 6 ppm 的质子信号 对 比这些质子信号与 PEG 端甲基 OCH3 3 2 ppm 质子 的积分面积 计算出月桂胺开环酸酐的效率达到 95 图图 9 P PEG g St alt DA g MA 自样品自样品 2 的的 1H NMR 谱图谱图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表征 可以知道小分子胺与 聚合物中酸酐基团的反应是高效的 而且操作简单 易行 因而可以利用含有胺基的功能性分子与马来 酸酐的反应制备功能化的 PEG 接枝聚合物 以适应 不同的应用条件 任丽霞等 4 PEG 接枝苯乙烯 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功能化 956 3 6 P PEG g St alt DA g MA 的性质 由于月桂胺是疏水性的长链烷烃 当把它引入 高亲水性的PEG聚合物中 会影响聚合物的性质 本 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研究反应前后聚合物的热 力学性质 结果如图 10所示 在反应之前 由于 PEG 链段的易结晶性 在图上看到升温过程中的熔融吸 热峰 在约 50 Tm 在降温过程中也会出现 PEG 的结晶放热峰 对应于 25 Tf 的吸收峰 而当月桂 胺修饰到聚合物的侧链以后 聚合物 P PEG g St alt DA g MA 的热力学行为有所变化 与前者相比 PEG 的 Tm降低 5 左右 约 45 而 Tf降低到 18 有 7 的降低 可见 月桂胺的引入改变了聚合物的 性质 使得聚合物的熔融和结晶温度有所降低 这可 能是由于月桂胺小分子有序地插入到聚合物的侧链 形成 PEG 接枝苯乙烯 羧酸基团以及月桂酰胺的交 替结构 达到分子水平上的规则排列而影响了 PEG 侧链的结晶行为 图图 10 P PEG g St alt MA 样品样品 2 A 以及以及 P PEG g St alt DA g MA B 的的 DSC 曲线曲线 疏水性月桂胺的引入 不仅影响聚合物的热力 学性质 同时也影响了聚合物在溶液中的组装行为 图 11 给出该聚合物水溶液的动态光散射表征结果 聚合物形成了两种尺寸的聚集体 CONTIN 分析得到 组装体的流体力学半径 Rh 分别为 10 和 105 nm 由 于月桂胺的烷基链是疏水性的 当引入到亲水的 PEG 接枝聚合物中时 两亲性的聚合物在水溶液中 聚集形成组装体胶束 我们还观察到当把该聚合物 的水溶液与氯仿混合的时候 会出现严重的乳化现 象 乳化液放置 24 h 以上都不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表 明该聚合物可能会是性能优良的乳化剂 图图 11 P PEG g St alt DA g MA 在水溶液中组装体在在水溶液中组装体在 90 度的流体力学半径度的流体力学半径 Rh 分布曲线分布曲线 4 结论 本文合成了一种 SMA 衍生物 含有反应性基 团的 PEG 接枝苯乙烯 PEG g St 与马来酸酐 MA 的 交替共聚物 核磁碳谱证明聚合物中两个组成单元 PEG g St与MA采取交替的序列结构 并研究了碱催 化条件下酸酐的水解以及小分子月桂胺对酸酐环的 反应 由于 PEG 链均匀地接枝在间隔的苯乙烯单元 上 本文得到的聚合物也是一种反应性低密度聚合 物刷 利用聚合物中酸酐的反应性可以制备功能性 的 PEG 接枝聚合物 可望在生物医药等方面有潜在 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Zhu M Q Wei L H Li M Jiang L Du F S Li Z C Li F M A unique synthesis of a well defined block copolymer having alternating segments constituted by maleic anhydride and styrene and the self assembly aggregating behavior thereof Chem Commun 2001 4 中国科学 B 辑 化学 2009 年 第 39 卷 第 9 期 957 365 366 2 岳玲 陶斯禄 张晓宏 吴世康 聚 苯乙烯 alt 马来酸酐 b 聚苯乙烯亲水 亲油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研究 功能 高分子学报 2005 18 248 254 3 Zhang Y H Huang J Chen Y M Reactive dendronized copolymer of styryl dendron and maleic anhydride A single molecular scaf fold Macromolecules 2005 38 5069 5077 4 Misro M Guha S Singh H Mahajan S Ray A R Vasudevan P Injectable non occlusive chemical contraception in the male I Con traception 1979 20 5 467 473 5 Maeda H SMANCS and polymer conjugated macromolecular drugs Advantage in cancer chemotherapy Adv Drug Del Rev 1991 6 181 202 6 Maeda H SMANCS and polymer conjugated macromolecular drugs Advantages in cancer chemotherapy Adv Drug Del Rev 2001 46 169 185 7 Maeda H Edo K Ishida N Neocarzinostat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an Anticancer Drug Berlin Springer 1997 227 267 8 Pasut G Veronese F M Polymer drug conjugation recent achievements and general strategies Prog Polym Sci 2007 32 933 961 9 Segudovic V Sertic S Kovac Filipovic M Jarm V Salt effect on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of partially sulfonated alternating copolymers of maleic acid and styrene in a polar solvent J Chromatogr A 1995 704 149 156 10 Donati I Gamini A Vetere A Campa C Paoletti 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liminary biological study of glycoconjugates of poly styrene co maleic acid Biomacromolecules 2002 3 805 812 11 Pompe T Zschoche S Herold N Salchert K Gouzy M F Sperling C Werner C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s a versatile platform for molecular biosurface engineering Biomacromolecules 2003 4 1072 1079 12 Yin X St ver H D H Hydrogel microspheres formed by complex coacervation of partially MPEG grafted poly styrene alt maleic anhydride with PDADMAC and cross linking with polyamines Macromolecules 2003 36 8773 8779 13 Pasut G Veronese F M PEGylation of proteins as tailored chemistry for optimized bioconjugates Adv Polym Sci 2006 192 95 134 14 Ryan S M Mantovani G Wang X X Haddleton D M Brayden D J Advances in PEGylation of important biotech molecules Delivery aspects Expert Opin Drug Deliv 2008 5 371 383 15 Otsuka H Nagasakib Y Kataoka K PEGylated nanoparticles for 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Adv Drug Deliv Rev 2003 55 403 419 16 Balan S Choi J W Godwin A Teo I Laborde C M Heidelberger S Site specific PEGylation of protein disulfide bonds using a three carbon bridge Bioconjug Chem 2007 18 61 76 17 Perrier S Barner Kowollik C Quinn J F Vana P Davis T P Origin of inhibition effects in the 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RAFT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acrylate Macromolecules 2002 35 8300 8306 18 Brown P G Fujimori K A mechanistic study of th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p chlorostyrene with citraconic anhydride via 13C NMR spectroscopy Macromol Chem Phys 1994 195 917 932 19 Ha N T H Fujimor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