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D卷.doc_第1页
苏教版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D卷.doc_第2页
苏教版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D卷.doc_第3页
苏教版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D卷.doc_第4页
苏教版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题;共7分)1. (7分)读下面的诗句,完成题目。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mn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b它因为它直率甚至会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艾青镜子(1)划线字“酡”的正确读音是( ) A . tu B . tu(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 mnb隐_躲_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2. (10分)(2011牡丹江)古诗文默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诗经蒹葭)斯是陋室,_。(刘禹锡陋室铭)_ ,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 , _?2011年5月19日是首个“中国旅游日”。素有“塞北江南”美誉的牡丹江以秀丽的风光吸引着各地游客。我们可用论语中的“_ , _”来表达对远方嘉宾的欢迎之情。我国古代的诗文中,有不少表达作者关心百姓疾苦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 , _。三、 名著导读 (共2题;共14分)3. (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老王通过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反映了老王艰难的生活和他善良厚道的品格。B .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纪实性的文章。全文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之情。C . 背影和台阶都刻画了儿子眼中父亲的形象,主要歌颂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D . 余秋雨的信客主要通过对新旧信客的客观真实的描写,赞扬了他们一辈子默默奉献的诚信品格和精神。4. (12分)从下面两小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1)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不少故事成为文化创作的典故题材,有的还成了常用的成语。请选择下列成语中的一个,结合原著内容解说这个成语的含义。 A.割席断交 B.难兄难弟 C.七步成诗 D.望梅止渴(2)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写“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楹联,概括了聊斋志异在讽刺艺术上取得的成就。请选择下列故事中的一篇,结合原著内容阐述其讽刺意义。 A.骂鸭 B.促织 C.劳山道士 D.梦狼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5. (2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1)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你说一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2)“春花图”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3)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去描写无形的春风。请问,文中划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去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4)“春雨图”中,作者除直接写雨外,还写了些什么?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5)最后三个自然段,除了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三段写出了春天的哪三个特点?6. (20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过去,人们常说冬天的太阳是无价之宝。但是,现今的冬阳却猛于虎。气象学家指出,聚集在25千米-40千米高空的大气臭氧层,除了受到来自太阳活动和宇宙活动的影响冲击外,其本身的浓度和分布,以及臭氧分子结构,是“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变化的”。但由于人类近百年来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整个高空大气层巨变。南北两极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1992年初,“北极上空的臭氧已减少到有纪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仅1992年头两个月就减少了20%,平流层的氯含量比正常水平高出70倍”,所以,臭氧层衰竭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突出、最棘手的五大环境问题之一。正常情况下,当太阳辐射穿过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和大气层时,波长短的宇宙射线、叫射线、X射线和部分紫外线就被臭氧层一一吸收掉(达99%),而另一部分则被大气层中的尘埃和水汽吸收和反射掉,到达地表的就只剩下有益人体健康的3种射线,即波长为290-380毫微米的紫外线、380-780毫微米的可见光和780毫微米以上的红外线。正因为如此,臭氧层才被世界天文科学家誉为“人类生命的第一卫士”。而今太阳上所有的辐射能量却直接穿过电离层和地球磁层,长驱直入,射向地表,给人类带来莫大的威胁。“大气中能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浓度是随季节变化的,冬天最低,所以冬天的太阳易诱发肿瘤病”,从这个意义上讲,至少在目前“冬阳猛于虎”!天文医学认为:人类的许多疾病都与太阳有关。过度的紫外线侵袭,轻则使人反应迟钝,记忆力、注意力和视力均会下降,易激动、焦躁、失眠,突发感冒,促使血栓过早形成,导致早衰;重则诱发心脑血管病、白血病、皮肤癌和肺癌等25种恶疾。国外有识之士认为:冬季阳光中的近紫外线给人的致命打击是全面降低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并酿变成“病毒新变种”和“病毒连锁效应”。因此,人们要一改过去喜欢无节制晒冬阳的传统习惯。(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2)第段说,臭氧层是“人类生命的第一卫士”,其原因是_,说“冬阳猛于虎”,则是因为_。(3)文章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1992年初,北极上空的臭氧已减少到有纪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一句中加点词语“有纪录以来”去掉可以吗?为什么?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阅读谭嗣同的潼关,完成小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1)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2)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8. (17分)课内文言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一鼓作气B . 二十二日天稍和/宾客意稍舒C . 未百步辄返/饮少辄醉D . 于时冰皮始解/而髻鬟之始掠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3)用原文语句填空。作者在春游满井的时候,可谓心情愉快,轻松惬意,他在文中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出他的这种心情“_”,实在高明。(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作者把自然万物的滋荣与自己愉悦心情结合起来,在写景中渗透洒脱而真挚的感情,使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清新恬静的情趣。B . 本文文辞清丽简洁,作者直抒胸臆地表现其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C . 文章善用白描和比喻,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喻理,描写生动,尤其是独特的比喻,更为文章描写山川草木增添诗情画意。D . 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作铺垫。七、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9. (5分) 咸宁,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爱心城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爱心行列。最近,学校正在组织“爱心助学”活动,主要内容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学生建一个“爱心图书馆”。作为本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向全班同学作一次捐书动员。要求中心明确,语言简洁,富有鼓动性。(60字左右)八、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10. (5分)(2017娄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甲乙两人相约上山采石,甲背了满满一筐,乙筐里只有一块。甲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块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多,我只选最精美的一块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路上,甲负担越来越重,只得不断从筐中挑最差的扔下,下山的时候,他的筐里只剩一块石头!根据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题;共7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