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5卷 第 6期 2 0 1 0年 1 2月 公 路 工 程 Hi g h wa y En g i n e e r i ng Vo 1 3 5 No 6 De c 2 0 1 0 南京地 区下蜀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性研 究 曾凡稳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公路工程系 江苏 南京2 1 1 1 8 8 摘要 南京地 区下蜀土分 布十分广泛 不同区域内的下蜀土 由于地理位置 和气 候条件 的差 异 其 物理力 学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 这对工程施工 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 在老虎 山 燕子 矶 泰L I J 新村 不同 区域选择具 有代表性 的剖面为研究对象 从颗粒级配 矿 物成分 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对 比分析 最终 得到影 响下蜀 土物理力 学性质差 异性因素 关键词 南京地 区 下 蜀土 物理力学性质 中图分类号 P 6 4 2 1 1 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0 6 1 0 2 0 1 0 0 6 0 1 0 4 0 3 U n d e r t h e N a n j i n g a r e a t h e S u c h u a n e a r t h p h y s i c a l me c h a n i c s na t u r e d i ffe r e n c e s t u d i e d ZENG Fa nwe n N a n j i n g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s t i t u t e R o a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p a r t me n t t h e J i a n g s u Na n j i n g 2 1 1 1 8 8 Ke y wo r d s U n d e r N a n j i n g a r e a S u c h u a n e a r t h p h y s i c a l me c h a n i c s n a t u r e 以往对下蜀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个剖 面进 行 而 各剖 面之 间 的对 比研 究 做之 甚 少 为 清 楚 地 反映 各地下 蜀土 剖面 主要物 理力 学性质 指标 在不 同 区域的差异 本文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剖面 并结合 各剖面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对 比分析 来讨论影响南 京 地 区下蜀土 剖 面主要 物理力 学性 质差 异性 因素 粉砂质粘土为主 南京泰 山新村下蜀土剖面位 于长 江北岸 浦 口大厂镇宁六公路旁 高约 4 0 m 颜 色总 体较燕子矶 剖面深 呈浅棕 褐色 主要 以粘土质粉 砂 含 钙质 结核较 多 粘粒 发 育 在 上 述 三地 剖 面 上 每隔 2 0 c m 分别选 取 土样 进 行 相 应 土工 试 验 和 成 分 分析 以此 研究 下 蜀土物 理力 学性质 差异 性 1 样 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2 分析 结果与物理 力学性质 老 虎 山位 于南 京 上元 门燕 江路 南 侧 北距 长 江 约 1 k m 山顶标高约 5 0 m 山体 由下蜀土堆 积而 成 仅在西北坡脚出露有震旦系 白云质石灰岩 基岩 面东 倾 由于 近代 产生 的 山体 滑坡 山 体西 坡 形 成 一 完 整 的地 层 剖面 出露地层 厚 2 O多 m 南京 燕 子 矶下蜀土剖面位 于南京城北 长江南岸 剖 面高约 1 0 m 垂直节理发育 植被稀疏 以灰黄色夹棕褐色 2 1 本 文对 各地 剖 面 土 样化 学成 分及 含量 进 行 分 析得 到 结果 见 表 1 根据老虎山剖面下蜀土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见 表 1 表明 黄褐色土的 F e 0 含量 明显高于灰黄色 土 而 F e O的含量则相反 黄褐色土的 C a O含量大 大低于灰黄色土 说明黄褐色土遭受过氧化和淋溶 作 用 表 1 老虎 山下蜀土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收稿 日期 2 0 1 0 一 O 1 1 8 作者简介 曾凡稳 1 9 7 7 男 江西九江人 硕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 第 6期 曾凡稳 南京地 区下蜀土物理 力学性 质差异性研究 l 0 5 另根 据 图 1 图 2两剖 面分 析 结 果 主要 化 学 成 份 是 S i O 2 F e 2 O 3 A I 2 O 3 K 2 O 其 N a 2 O Mg O C a O T i O 从两剖面主要化学成份变化曲线分析 泰 山新 村主要化学成份变化不 大 其 中 S i O A I O F e O 自下 而 上 含 量 由 低 于 平 均 值 趋 向 接 近 平 均 值 F e O C a O F e O F e O 含 量由大于平均值 向低于平 均值变化 硅铝系数 自下而上含量接近平均值 其 次 泰山新村剖面 C a O含量 高 但 燕子矶剖面各化 学成分如 S i O 2 F e 2 O 3 A 1 2 O 3 K 2 O T i O 2含量高于 泰山新村剖面 这种现象和我国北方黄土 中 A 1 O 和 F e O 含量 自北向南增加 以及黄土颗粒成分 由 北 向南 逐渐变 细 的规 律 也 是 相 似 的 说 明二 者 成 因 具有 相 同性 2 2颗粒分析结果 见表 2 从 以上 分 析 可 以得 出 南 京下 蜀 土粒 级 组成 主 要 由 0 0 5 0 0 0 5 m m粒 级组 成 其 成份 以粉砂 为 化学成分 层位 F e O S i O S iO2 F e 0 F e 2 0 3 A 1 2 0 3 C a O C a C O3 F e 2O3 Al 2 03 第 1O 层 现 代 埋 士 第 9 层 黄 土 t f 第 8层 埋 藏 土 f 第 7层 黄 土 第 6 层 埋 藏 土 f 第 5 层 黄 土 第 4 层 埋 藏 土 I 第3 层 黄 土 第 2 层 埋 藏 土 f 7 f 第1 层 黄 土 1 J 图 1 燕子矶 下蜀 土主 要化 学成 分变化曲线 化学成分 层位 F e 0 S i 0 S i O 2 F e O F e 2 03 A12 0 3 C a O Fe 2 03 A1 2 0 3 第l 0 层 现 代 埋 土 I I I 7 1 第 9层 黄土 第 8 层埋藏土 第 7 层黄土 第 6 层 埋 藏 土 1 第 5 层 黄 土 第 4 层 埋 藏 土 f 第 3 层黄土 I 7 第2 层 埋 藏 土 图 2 泰 山新村下蜀土主要化学成分变化 曲线 1 0 6 公路工程 3 5卷 主 含量 在 5 3 6 7 粘 土 2 3 3 7 砂 4 1 8 1 4 1 3 粒度 成 份 变化 从 三 剖 面 分 析 结 果看 其不同粒级的平均含量较相近 其次黄土细粒级含 量 少 埋 藏 土 细 粒 级 含 量 高 从 宏 观 分 析 自上 而 下 由黄土埋 藏过 渡具 有粗 一细沉 积旋 回 反 映黄 土 表 2老虎 山 泰 山新村 燕子矶下蜀土颗粒 分析成果 与埋藏 土之 间是具 明显 沉积 间断 其 次从颜 色和 结 构亦 有 区别 黄土 一 般 以 浅 黄色 结 构 致 密状 埋 藏 土呈棕黄色 棕褐色 结构呈棱块状 间接说明二者 成份 上 的不 同 根 据粒 度 分 析结 果 三 剖 面粉 砂 中粗 砂 含 量经 常大 于细粉 砂 超过 细粉砂 约 2倍 以上 和 中国北 方 黄土 有相 似之 处 其 次 泰 山新 村剖 面下 蜀土 比燕子 矶剖面粒级粗一些 粗粒级含量也高一些 反映其颗 粒成 份 由北 向南 逐 渐变 细 的规 律 这 也 和 我 国北 方 黄土 具有相 同 的分布 规律 2 3矿物 成分 分析 结果如 下 见 表 3 南京下蜀黄土矿物成份据三剖面分析 主要 以 轻 矿物 为主 其成 份为 石英 长石 云母 这 3类矿 物 占整个 碎屑 矿 物 含 量 的 9 8 以 上 重 矿 物 在 般 样品 中仅 有 0 0 2 而 且 粒 级 多 集 于 0 0 5 0 2 5 m m 据分析资料 共发现 3 0余 种矿物 种类 较 复杂 以绿 帘 石 磁 铁 矿 赤 铁 矿 钛 铁矿 褐 铁 矿 为 其 次角 闪石 石 榴 石 电气 石 锆 石 金 红 石 榍 表 3南京下蜀土重矿 物组合对 比 石 自钛 石 磷 灰 石 等 变 质 矿 物 含 量 极 微 如 十 字 石 蓝 晶石 硬绿 泥石 红柱 石等 此外 喊微 量 的基 性火成岩矿物铬尖晶石 自 生矿物占一定数量 一菱 铁矿为主 碳酸盐矿物一方解石为主 如果把 下蜀 土重矿 物成 份按 矿物在 抵抗 化学 风 能力 的强弱 程度 不 同分 成 不 稳定 和 稳 定 矿 物 并划 分 重矿 物组合 来看 发 现黄 土 中重矿 物 上 下 变 化很 少 总 的特征来 看 一 不 稳定 矿 物 含 量 最 高 反 映 了 当时气候偏凉干 从水平分来看 长江北岸剖 面含 碳酸盐一方解石 局不层段菱铁矿含量稍高 然而南 面剖面却不显著 从垂直分带来 看 北岸泰 山新村 剖面中黄土层底部与埋藏土顶部 界面附近 方解石 含量较 多 其 成 因是 由 于埋 藏 土 粘 性好 孔 隙少 透 水性差 黄土孔隙发育 透水性哈 大拿感黄土中钙 质 被淋滤 时 在 埋 藏 土顶 面 被 阻 隔 形 成 一 隔 水 底 板 致使钙 质一 方解 石 富集 起来 3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把各 剖 面 由上 至 下 取 4个 小 土层 分别 进 行 土 工相 关试 验得 到结 果 见 表 4 通过 以上 三地 剖面下 蜀 土土工试 验 分析可 得 土的内摩擦角与含水率有着 良好的对应关 系 内摩擦 角随着 含 水率 的增加 而减 少 土的凝聚力与含水率有着 良好的对应关系 凝聚力随着含水率 的增加而减少 根据 可得土的抗剪强度与含水率有着 密切的关系 含水率 的增加抗剪强度变弱 从而说 明了土的含水率 的不 同 导致土的力学性能也有所 同 南京地 区下蜀土层不仅颜色 颗粒组成 微 结构特征不同 而且工程地质特性也存在差异 下转 第 1 2 3页 第 6期 葛婷 等 改扩建高速公路工程交通组织方法探讨 1 2 3 上接 第 1 0 6页 表 4老虎 山 燕子矶 泰 山新村下蜀土 物理 力学性质 指标 塑限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天然压缩系数 M P a I 1 饱和压缩系数 MP a I 1 湿陷系数 粘聚力 k P a 内摩擦 角 由于土层存在工程地质性质上的差异性可 能造成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土的湿陷性则有可能危 害建 筑物 的安 全 4 结论 根据 上 述 对 不 同 地 区 下 蜀 土 剖 面 进 行 分 析 得 出 不同区域的下 蜀土 由于所 处的地理位置 的不 同 导致它们在化学成份 矿物组成 颗粒级配情况 不 同 最终影响到物理力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 这必 然会影响其工程地质性质也不一样 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