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黄河变迁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三章黄河变迁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三章黄河变迁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三章黄河变迁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三章黄河变迁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历史时期黄河及运河的变迁的变迁 第一节历史时期黄河的变迁 黄河水系示意图 一定要把黄河的事办好 一历史上黄河的重大改道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00次 较大的改道二 三十次 其中有六次重大改道 战国前黄河基本呈漫流状态 自战国开始在下游筑堤形成河道 禹别九州 随山浚川 任土作贡 禹敷土 随山刊木 奠高山大川 黄河历次改道图 北宋黄河第三次改道 三 第三次重大改道 1048年 北宋庆历8年 河决澶州商胡埽 今濮阳东 为第三次重大改道 河分北 东两条河道 金 元时期黄河第四 五次改道图 四 第四次重大改道 1128年 南宋建炎二年 人为决河于今滑县李固渡 大河由泗入淮 这是第四次重大改道 1128年决口河道 北流 滑县 濮阳南 鄄城西 巨野东 嘉祥东 入泗水 由泗入淮 4 10 1168年 金大定八年 黄河再次决口于李固渡 形成南流 长垣东北 东明南 定陶西 曹县南 砀山北 萧县北 经徐州 于邳县由泗入淮 6 10 1180年 金大定二十年 河决卫州 东南经延津北 封丘南 兰考北 睢县南 商丘南 砀山北 经徐州由泗入淮 五 第五次重大改道 1232年人为决河于归德凤池口 今商丘西北 构成黄河第五次重大改道 这次改道形成多条河道 主要如下 1 夺濉入淮 2 夺汴入淮 3 夺涡入淮 4 夺颍入淮 此前黄河南徙不超过唐宋汴河一线 至此夺颍 夺涡入淮 黄河下游河道已经到达了这个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 1351年贾鲁治河 挽河东南走由泗入淮的故道 这就是 贾鲁河 贾鲁河走向 今兰考县东 曹县南 商丘北 砀山西 萧县北 经徐州入泗 由泗入淮 明初黄河基本以贾鲁河为干流 明中叶以后多股并存 其中主要有 1 夺颍入淮 大黄河 2 贾鲁河 小黄河 3 夺涡入淮 4 夺濉入淮 5 由曹县 沛县入运河 6 曹县 鱼台入运河 明代潘季驯治理后的黄河 六 第六次重大改道 1855年 清咸丰五年 河决铜瓦厢 结束了下游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 回到渤海湾入海 流民图 清代黄河第六次改道 二黄河改道 泛滥原因的探讨 一 1962年谭其骧先生在题为 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 的文章中指出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程度与这里的植被覆盖率直接相关 而植被情况如何又主要决定于生活在这里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 黄土高原 黄河流域 二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学术界从一个角度强调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破坏的同时 从事地质以及第四纪地貌的学者着手用自然科学的手段 对于人类活动营造的泥沙量进行量化分析 以便形成对人类活动强度与黄 土高原自身物理特性的科学认识 自然侵蚀为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 自然侵蚀又叫正常侵蚀 地质侵蚀 自然侵蚀是一种地质过程 它是地质环境中的一个主要方向 受自然演变规律支配 是没有人类活动影响下地面发生的侵蚀作用 人为加速侵蚀是由人类生产活动而导致的土壤侵蚀 1 黄河下游冲积扇沉积模式时代自然侵蚀量人为加速侵蚀率全新世中期 距今6000 3000年 9 75亿吨全新世晚期 公元前1020年 1194年 11 6亿吨1194年 1855年13 3亿吨6 7 1919年 1949年16 8亿吨18 4 1949年16 3亿吨25 以11 6亿吨作为现代侵蚀过程中自然侵蚀的基数 计算出1194年 1855年等三个时期的人为加速侵蚀率 并指出在现代黄土高原侵蚀过程中自然侵蚀占总侵蚀量22 33亿吨的51 9 仍占主导地位 2根据黄土高原地貌发展阶段 河网密度以及黄河下游相关沉积物等条件建立了数学模型 经计算发现黄土高原的自然侵蚀量随时间推移是逐渐增加 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的总侵蚀量中自然侵蚀最少占70 加速侵蚀最多占30 这一比例表明即使在今天黄土高原人类活动最活跃的时期 也仍然以自然侵蚀为主 人类活动导致的加速侵蚀 仅占较小的一部分 该研究成果认为黄土高原地貌演化仍处于初期或中期阶段 自然侵蚀占绝对优势 治理成效较为有限 黄土高原各个时期人文加速侵蚀 类型年代 年 丘陵沟壑区 高原沟壑区 现在30302000年前1894000年前826000年前208000年前00 总结多数学者的研究可以认为由于黄土自身的物理特性以及黄土高原的综合自然地理条件决定 黄土高原环境演变过程中自然侵蚀始终占主导地位这一事实 人类活动在整个侵蚀总量中仅占较小部分 第二节京杭运河 一运河 一 鸿沟水系 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 自今河南荥阳县北引黄河水南入圃田泽 又自泽引水经中牟 开封 通许 太康 至淮阳县入颍水 鸿沟水系联接济 濮 获 睢 涡 颍 汝 泗 荷等主要河道 形成黄淮间的主要河道 二 隋唐大运河 584年开凿广通渠 引渭水入黄河 587年开凿山阳渎 联接江淮 605年开凿通济渠 自板诸引黄河水东经今开封 睢县 商丘 宿县 盱眙入淮 608年开凿永济渠 引沁水与淇水相接 循白沟故道北上 与永定河联接 抵蓟县 610年重修京口 镇江 至余杭 杭州 段江南河 扬州 镇江 元朝大运河的开凿政治中心的北移 1 政治中心与漕粮基地的隔离 2 漕粮运输的困难水陆联运 反复装车卸舟 耗资费时海上运输 风涛不测 新运道的开通 1 济州河自济州 今济宁 至安山 接通了泗水和济水 又称大清河 2 会通河自安山西南的济州河 经寿张 东昌 今聊城 至临清入卫河 南运河 3 通惠河从通州到大都 利用了金闸河故道 元朝运河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山东境内的运河 会通河和济州河 1 水源不足 不堪重载 2 黄河决徙频仍 泥沙淤塞运道运河沿线的城市通州 临清 济宁等 明清对大运河的改建疏通会通河永乐九年至十三年 工部尚书宋礼主持这项工程 采取了两个办法解决了运道的水源问题 1 使整个汶水西南流至南旺 然后用闸控制 使水南北分流 三分往南 七分往北 2 利用元末贾鲁治理的黄河故道 引来黄河水增加运河的水量 淮北运道的黄 运分离 1 夏镇新河嘉靖四十五年开凿 避开沛县一段黄河险工 2 泇河万历三十二年总河侍郎李化龙开凿泇河 避开了徐州附近黄河之险 3 通济新河天启五年 在泇河以下开凿通济新河 避开了邳州 宿迁之间黄河之险 宿迁以北的运道 基本上做到了 黄 运分立 4 中河康熙年间靳辅主持开凿 自宿迁至清河 避开了宿迁以南的黄河河道 至此 黄 运完全分离 江 淮之间南河的治理 1 永乐十三年 1415年 总漕运陈瑄在淮安开凿 清江浦渠 避开黄 淮 运交汇的清江浦 2 清江浦以下实现了湖 运分离 避免了漕舟行驶湖上的风涛之险 3 对南河入江口的疏浚和新运口的开凿 卫河的治理 1 针对水源不足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曾引漳由馆陶分流入卫 2 针对漳水来源过盛而冲溃运道 弘治年间开挖新河以分洪入海 通惠河的疏浚 1 嘉靖六年 1527年 御史吴仲才大加整理 舟楫复通 2 清乾隆年间开辟昆明湖 改善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