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0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2第九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4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及元白诗派的特点。重点: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成就,新乐府。难点:元、白长篇叙事诗的特点。有人认为,元白早于韩孟,如游国恩等主编的文学史、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等,其实不然。文学史上的事实是韩孟早于元白。韩孟的年辈长于元白,创作也早于元白。四人的生年顺序是孟(751)、韩(768)、白(772)、元(779)。韩派起于贞元中期,白派起于贞元末期:韩诗盛于贞元末至元和初,白诗盛于元和中期至长庆年间。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即是按照韩孟在先、元白在后的正确顺序编写的。第一节、元白诗派概说1、主要成员:元稹、白居易、李绅、张籍、王建等。2、此流派成员都写了许多写实性的“新乐府”诗,风格也都是通俗平易。3、 “新乐府”的概念:就是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附】 “乐府诗”的发展:诗经 “饥者歌其食,劳者2 / 40歌其事”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杜甫新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元、白等人的新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 。“乐府诗”本来是汉魏六朝诗歌中的一种类型,初盛唐时候的乐府诗基本上都是借用旧题,这种诗叫旧题乐府。中唐时期,元白等人开始大量创作自创新题的乐府诗,是谓新题乐府或简称为“新乐府” 。有人说,新题乐府始于杜甫,此说不准确,因为早在三国时,曹植已经写过自创新题的乐府诗。不过杜甫写的多一些,对元白等人的影响更直接一些,也更大一些。换句话说,元、白等人主要是受了杜甫的启发而进行新乐府创作的。杜甫的兵车行 、丽人行等都是新乐府。元稹指出它们都是“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元、白等人的新乐府除了受杜甫直接启发之外,也受到诗经和汉魏乐府传统的影响,前人曾经指出, 诗经部分作品有“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特点,而汉魏乐府大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写实性的或者叫现实主义的诗歌。因此,元、白等人的新乐府,从创作方法上看,都是写实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此外,从内容上看,大多是批评和批判现实弊病的,所以白居易把它们称为“讽谕诗” 。关于诗经的内容,汉代以来就有“美刺”之说,元、白新乐府即讽谕诗主要3 / 40是继承发扬了“刺”的传统以前一直流行“新乐府运动”的说法,但近来有人认为这一提法不妥,因为就中唐新乐府创作实际看,未形成“运动” ,所以现在新出的一些教科书未沿用这一提法。4、新乐府诗的理论:主要在白居易与元九书 、 新乐府序中:(1)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写时事,要有现实意义,写作目的是向朝廷敬献:“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 “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2)追求浅切、明白的语言,使老妪能解。重内容轻形式:“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其事核而实,使来之者传信也,其体质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3)写作方式。写作新乐府,即事名篇,首章标其题,卒章显其志。5、新乐府诗的缺点:由于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有的作品流于抽象说教:由于强调通俗,有些作品直白浅露,缺少美感和韵味。第二节、白居易(772846)一、简介:字乐天,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闲居洛阳,自号“香山居士” 。有白氏长庆集 ,存诗 2800 余首。其生平和思想可分为前后两期,以四十四岁贬谪江州司马4 / 40为界:前期:积极入世,以“兼济天下”为主导思想。出生河南新郑,十一二岁随家人迁符离,后迁越中。二十岁后在符离勤奋读书、写作,二十八岁在宣城应乡试,二十九岁省试及第,三十二岁与元稹同登科第,授校书郎。后又应制举。三登科第,正在长安传为美谈。三十五岁至四十四岁在朝为官,其中在四十岁丁母忧。四十四岁,宰相武元衡遇刺死,任闲职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当天就上疏主张捉捕凶手,受诬被贬。后期:中年时由于受到政治挫折,思想趋于消极,奉行“独善其身”的处世原则,元和十年(44)至长庆四年(53) ,任地方官江州司马、忠州刺史、杭州刺史等。最后二十年任秘书监、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由八品至二品,由月俸一万六至月俸十万。晚年虽然官职不断升迁,但却采取了明哲保身信奉佛道的人生态度。闲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 ,修香山寺,号香山居士。 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趟。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牛李争起,为避祸,分司东都。 )二、诗歌分类:白居易诗歌现存有近二千七八百首,为唐人之最。在江州自分其诗七八百首为四类(与元九书):A、讽谕诗美刺比兴,因事立题,新乐府 150 首。白5 / 40居易乐府诗在反映现实的深广度和尖锐性上,超过了前人和同时代的人。 秦中吟 (十首) , “一吟悲一事” , “卒章显其志” ;集中暴露官场腐败、权贵骄横而百姓多苦难的社会现实。 轻肥则将矛头直指宦官集团。 新乐府 (五十首) ,仍然是一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的写法,但所不同的是,篇下附有小序对该篇主题揭示。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如卖炭翁 、 上阳白发人 。白居易的这些新乐府在当时的影响并不大, “时人罕能知者”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 。B、闲适诗移病闲居,知足保,吟玩情性,100 首。白居易的闲适诗主要是表现知足保和的心境的,流露出淡泊悠闲的情调,但是,这类诗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浅而又浅,俗而更俗的。苏轼有“元轻白俗” (祭柳子玉文 )的说法,也即指这一类诗。c、感伤诗事牵情动,随感而吟咏,100 首。白居易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归入“感伤”类的诗:长恨歌与琵琶行 。唐宣宗李忱也有诗赞云:“童子解吟长恨曲,牧儿能唱琵琶篇。 ”长恨歌写于元和元年,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传说来结构全篇,所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打破了自己设定的“核而实”的创作原则,在叙事中一再使用想象和虚构手法,为情而作,非为事而作,虽然6 / 40仍然包含有讽喻的意味。此诗把特殊的事件普泛化,让天下痴情男女从中看到自己的面影,受到心灵的震撼。诗中最精彩的是表现刻骨相思,先是睹物思人的种种感触,再借四季景物的变化和孤寂来衬托,进而是“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觅,上天入地,最终相思化为长恨。情感缠绵悱恻,回旋上升。琵琶行作于元和十一年江州贬所, “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唐宋诗醇 )因此,诗情就更加的深挚感切。诗中有很多的名句脍炙人口,如“千呼万唤始出来,半抱琵琶犹遮面”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此时无声胜有声”等,还有十分精彩的演奏描写,可以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比较起来读。这两篇作品,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就营造氛围、创设意境,特别是琵琶行中的秋天景象(枫叶、荻花)与茫茫江月,再加上淅沥的夜雨和清厉的铃声,构成孤寂哀凉的意境,透露出诗人凄楚怅怨的情绪。D、杂律诗亲朋离散,释恨佐欢,一时一物,一笑一吟,400 首。 (说明:讽谕诗列为第一,说明白居易对新乐府诗很重视。分类不严谨,因为前三类是以内容为准的,而后一类则是以形式为准的。闲适诗里有近体,感伤诗中也有讽谕。 )去世前,自编其诗文“三千八百四十首” ,7 / 40分五本保存,这样他的诗文大部分得以保存。有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朱金诚白居易集笺注讽谕诗,以新乐府五十首 、 秦中吟十首 (议婚、重赋、不致仕、伤宅、伤友、立碑、轻肥、歌舞、五弦、卖花)为代表。此类诗之特点:1、题材广泛,多反映揭露时弊;2、主题集中, “一吟悲一事, ”3、叙议结合,对比强烈;4、人事典型,形象鲜明;5、语言质朴、浅切。但是,白居易不少的诗苍白浅俗,味同奏章,而把诗歌引入狭隘功利的窄途。一是公式化,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新乐府序 ) ,不惜让诗都有一个“蛇尾” ;二是语言直白,不精练,不耐味;三是缺乏深刻体验,有的诗只能靠议论和说教的堆砌。三、白居易诗歌风格及其得失:各类诗歌总的风格特征:浅切、通俗、平易、随物赋形、直抒胸臆。 艺概诗概:“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非易到。 ”剑溪说诗又编:白居易诗“往往意太尽,语涉粗俗,似欠澄汰之功。 ”四、白居易的诗歌理想,就是补察时政。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 )他的秦中吟 (十首) 、 新乐府 (五十首)等就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创造的。这是儒家诗教传统的直接继承,也是杜甫叙写时事精神的进一步8 / 40发展,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在新乐府序中明确指出做诗“质而径” 、 “直而切” 、 “核而实” 、 “顺而肆”的美学主张。著名的与元九书 ,系统地表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诗歌主张。五、影响:白诗在当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有其匹。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几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间侧,无可奈何。自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自居易与元九书:“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 ”王定保唐摭言卷 15:唐宣宗吊白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精读作品篇目:长恨歌 、 琵琶行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钱塘湖春行 、 暮江吟阅读作品篇目:买花 、 上阳白发人 、 轻肥 、 观刈麦 、 宿紫阁山北村 、 秦中吟重赋 、 新丰折臂翁 、 红线毯9 / 40、 杜陵叟 、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 庐山草堂记第三节、元稹(七七九一一八三一)元稹,才子,洛阳人,生性激烈,少柔多刚,屡屡上书论事,指摘时弊,因此多次遭贬,于长庆二年升任宰相,但与裴度发生冲突,双双被贬。有元氏长庆集 ,存诗800 余。与白居易情同手足,在文学上是知音,一唱一和。元、白酬唱诗,如“通江唱和” ,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P352)在当时的文坛一时流行“元和体” 。今存诗八百余首。主要成就在:新乐府有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 ,与白居易长恨歌 、 琵琶行齐名天下。元稹的诗都是写实之作,概念化倾向很强,且叙事繁杂,常常“一题涵括数意” 。他的代表作连昌宫词 ,是一首叙事长诗,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来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的因由,明显的具有劝讽之意。但此诗将传闻与史实糅合在一起,再辅之以想象和虚构,集中在连昌宫展开故事的写法,还是很有感染力的成功之作。艳情诗他生性风流,有莺莺传记其事。苏轼评曰;“元轻白俗” 。元诗“轻”大概指有些作品“轻佻” 、轻薄,如会真诗三十韵等艳情诗,这是中唐文学世俗化的表现之一。另外可能也与莺莺传(又名会真记)的10 / 40影响有关。 “白俗”指白诗通俗平易。 行宫诗很著名。悼亡诗妻韦丛贤惠,早逝,追思亡妻。这些诗使他永垂不朽。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径花丛懒回顾,半为修道半缘君。 ”六年遣怀八首其二:“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 ”其五:“伴客消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遣悲怀三首:“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日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乡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不展眉。第四节元白叙事诗比较两类:一是乐府:承“三吏” 、 “三别” ,短小、写实。一是歌行:长篇如白居易长恨歌 、 琵琶行 ,元稹连昌宫词 。长篇叙事诗的艺术风貌:1、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11 / 40长恨歌:结合、惊变、思念、寻觅、致辞。琵琶行:送客、闻乐、相邀、演奏、叙身世、感伤、再演奏。连昌宫词:宫边老人的追忆,记叙变迁。2、卓越的叙事艺术。长恨歌:以李杨爱情为主线。琵琶行:以演奏贯穿,又通过“同是天涯沦落人”联系琵琶女与作者的身世之悲。连昌宫词:宫边老人的见闻写盛衰。3、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如杨玉环、琵琶女。4、浓郁的抒情气氛。长恨歌:抒悲情。琵琶行:抒“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身世之悲。5、与抒情、叙事紧密相联的景物描写。第五节关于元和体、长庆体、元白体。1、顾陶唐诗类选诗后序:“若元相国稹、白尚书居易,擅名一时,天下称为元白,学者翕然,号元和诗 ”。2、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又指流连光景、浅切言情的“小碎篇章”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3、 “元和已后,文笔学奇于韩愈,学涩于樊宗师。歌行12 / 40学流荡于张籍,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元和体 。大抵天宝之风尚党(风格一致) ,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也。 ”(唐语林)第六节李绅、张籍、王建一、李绅,因“短李” 。曾官至宰相。他是新乐府的最早创作者,原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可惜已佚。 古风二首(又名悯农二首)流传甚广。二、张籍、王建:两个都擅长写乐府诗,后世并称为“张王乐府” 。王建有宫词一百首著名。张籍与韩愈友善,有诗赠答。据说他焚烧了一卷杜诗,将诗拌蜜糖服食,以期换内脏作出好诗。 (云仙杂记)精读作品篇目: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 遣悲怀(谢公最小偏怜女)、离思五首王建水夫谣阅读作品篇目:张籍贾客乐 、 野老歌 、 秋思元稹田家词王建当窗织 、 宫词(教遍宫娥唱遍词)第九章思考与练习:1、白居易的创作思想简述。2、白诗派特点简论。3、元、白长篇叙事诗的特点讨论。13 / 40第十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4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唐代散文发展概况及韩柳古文运动。重点:古文运动与韩柳散文的成就。难点:韩柳散文的特点。第一节、唐代散文清嘉庆年间董诰等人奉敕编全唐文 ,收录作者 3042人,作品 18488 篇。同治年间陆心源又补辑 3310 篇。编者使用大散文的概念,相对于诗歌、小说而言。唐散文有骈体有散体,骈体占主导,公文等都是以骈体写成。古文,相对于六朝时期盛行的骈体而言,因通行于六朝以前的先秦两汉的古代,称古文。第二节、韩柳古文运动一、古文运动的背景:唐代的散文改革是和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的,与强烈的中兴愿望相联系,赋予文以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现实性格。中唐时,藩镇割据,佛道盛行,宦官专权,韩愈等人试图通过提倡古文和复兴儒学来振兴唐王朝。因此,他们以复兴儒学为旗号而进行了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称“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这是中唐时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领袖、有广泛参加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韩、柳是“古文运动”的主帅。刘、白、元等都参与其间,一时作手如云,声势大震。14 / 40二、古文运动的理论1、 “文以明道”古文运动的理论核心,道即儒家的伦理道德。2、独立创新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革新。文体以散体代骈体。但并不一味摒弃,而是吸取精华,去其程式化、形式美的糟粕。文风反对浮艳空洞的文风,提倡质朴自然的文风。文学语言提倡“文从字顺” ,也提倡“惟陈言之务去” 、 “词必己出” ,贵创新。3、蓄情养气重视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要不平则鸣、理直气壮。自内容而言,就是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博采多师,其三,其四。4、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其一、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把散文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途径,在创作实践中追求“务去陈言”的创新精神,把大部分应用文写成了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散文。其二、散文情感化,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文章讲“气” 、重“势” ,艺术个性极其鲜明,把古文提高到了美学的境地。第三节、韩愈的散文:韩愈最突出的主张,是重建儒家道统,越过西汉以后的15 / 40经学而复归孔、孟,以孔、孟之道的继承人和卫道者自居,表现出为君权服务的强烈愿望。他是古文为其表,儒学为其里, “道”乃是其立身行事的价值标准。拒斥佛、道,与汉大儒董仲舒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一脉相传。主要有议论文和记叙文。议论文有说理文,如原道 、原性等阐释儒家道统及思想文字,还有杂感,如师说 、 进学解等反映现实,揭露矛盾,不平则鸣的文字。记叙文有碑志、传记、书启等,如张中丞传后序 、 祭十二郎文 (与欧阳修泷冈阡表 、袁枚祭妹文被称为三大祭文) 。其文特点:1、感情充沛,理直气壮。2、立意奇巧,结构变化多端。3、形象鲜明,描绘生动。4、语言精练,自铸伟词。如送穷文:取政治上无出路、倒霉之意, “君子固穷。 ”五个穷鬼:智穷鬼刚正,不就圆;学穷鬼好正言;文穷鬼标新立异,怪怪奇奇的文字;命穷鬼好的不沾边,坏运、恶运就来;友穷鬼对友真而遭谗,无友。五穷鬼无论祸福都相随,没有送走。又如毛颖传:为兔毛笔立传。以毛笔的宦海浮沉来发牢骚,语含褒贬。风格:闳中肆外,雄奇奔放,宛如江海。 (闳中肆外,韩愈自道。闳中,指情感内容;肆外,指形式猖狂恣肆。 )地16 / 40位和影响: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潮州韩文公庙碑 )精读作品篇目:进学解 、 送李愿归盘谷序 、 祭十二郎文 、 张中丞传后叙 、阅读作品篇目:原毁 、 谏佛骨表 、 送穷文 、 师说 、 柳子厚墓志铭 、 毛颖传 、 送董邵南序 。第四节、柳宗元散文柳宗元虽然也是重新阐发儒家义理的重要作家,但是,他与韩愈不同,不那么偏激而走极端,体现了他“从宜救乱”的致用精神。四种主要文体:(一)议论文。 封建论 (与贾谊过秦论 、苏洵六国论并称封建三大论。 )(二)传记文。 捕蛇者说 、 段太尉逸事状 。(三)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等。特色:出色的景物描写:1、简笔勾勒全景,局部工笔描绘。2、表现景物活跃的生命力,以比喻、拟人手法。3、捕捉特征,表现个性,寄寓情感。其笔下山水的个性化:多世人所弃之山水,如己之遭遇;多奇山异水,以山水之17 / 40美见社会之丑;寄情山水以排解贬谪之苦。(四)寓言文:如罴说 。 蝜蝂传:讽刺日厚其室,日高其位,辄取其亡的人;三戒中“临江之麋” ,刺依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 “黔之驴” ,刺外强中干的小人。“永某氏之鼠” ,刺自以为饱食无祸而最终惨败的小人。艺术特色:讽刺辛辣,寓意深刻;刻画准确,短小精悍;语言犀利,精练传神;风格沉郁严峻。寓言发展到柳宗元时,最后完成,使之成为独立文体。精读作品篇目:始得西山宴游记 、 钴鉧潭记 、 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石潭记 。阅读作品篇目: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 段大尉逸事状 、 小石城山记 、媍蝂传 、 罴说 、 捕蛇者说 、 三戒 。第五节、古文运动的衰落和晚唐小品文1、韩门弟子片面发展“文贵独创”的古文,追求怪怪奇奇,古文衰落。2、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等继承柳宗元寓言的讽刺特点,创作了许多讽刺小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罗隐谗书 、皮日休皮子文薮 、陆龟蒙笠泽丛书 。与皮日休齐名,称皮陆。他们的小品文,多愤世嫉俗之词,富有现实意义。鲁迅比之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南腔18 / 40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第十章思考与练习:1、简述唐代散文发展概况。2、韩柳散文特点、成就简论。第十一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2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唐传奇发展概况及在中国小说史上地位。重点:唐传奇特点及发展概况。难点:唐传奇繁荣的原因。第一节、唐传奇一、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得名于晚唐裴铏传奇小说集。传奇,即传述奇事奇遇之义。名之“传奇” ,有贬义,以区别古文之高文。 (鲁迅)二、唐传奇兴盛的原因:1、史传小说及魏晋小说的影响。记人记事志怪,如世说 、 搜神记 。2、古文运动的影响。从语言上说,两者都是以散体为主。而韩柳的某些以古文写成的传记文,接近传奇小说。如韩愈毛颖传 “把笔人格化,成了毛颖这样一个人。又借这个毛颖的遭遇,抒写自己的感激。因此,从表现手法说,它是托物喻意的。但它写得有故事情节,有肖像、动态、对话,且在某种程度上写出了人物性格,因此,19 / 40又是一篇传奇小说。 ”(吴孟复唐宋八家概述 )郑振铎:“传奇文的运动,我们自当视为古文运动的一个别支。 ”3、行卷之风的影响。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曰: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遇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 、 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贽。今有唐诗数百种行于世者是也。4、佛道盛行。宣讲的神异故事及想象虚构的方式都对传奇有影响。5、民间说唱文学的影响。如俗讲、变文、说话的出现,市人对小说看法改变。三、唐传奇的发展:1、发轫期(初盛唐) ,魏晋小说到成熟的唐传奇间过渡。题材以志怪为主,行文有骈文的特点。有王度古镜记 、佚名补江总白猿传 (或曰影射欧阳询) 、张鷟游仙窟(最长传奇之一,见于日本。 ) 、陈玄祐离魂记 (郑光祖倩女离魂本此)2、全盛期(中唐,尤其贞元、元和年间) ,作家、作品多而成熟,骈散相间。爱情传奇的成功: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 、白行简李娃传 、蒋防霍小玉传 、李朝威柳毅传 ,另外侠义、历史和志怪题材:沈既济枕中记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 谢小娥传 、陈鸿长恨20 / 40歌传3、衰落期(晚唐) ,爱情题材减少,侠义、历史和志怪增多。语言上,骈文成分增加。大量传奇集出现,如裴铏传奇 、牛僧儒玄怪录 、皇甫枚三水小牍 。四、唐传奇艺术成就:鲁迅先生说唐传奇乃中国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著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 )真正现代意义的小说出现,表现在:1、 “有意为小说” 。有想象虚构、有一定创作目的。白行简李娃传 。2、篇幅较长,故事完整,情节曲折生动。3、人物形象鲜明。4、文辞华艳,或骈或散,有诗笔,有议论、有叙事。五、唐传奇的影响和价值1、标志小说文体的独立、成熟。2、叙事文学走向文坛。加强文学的表现力,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3、为后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情节模式。如元明清著名的小说、戏曲取材多本于此。精读作品篇目:蒋防霍小玉传 、白行简李娃传阅读作品篇目:21 / 40李朝威柳毅传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元稹莺莺传 、杜光庭虬髯客传 。第二节、俗讲和变文一、俗讲:僧徒为弘扬佛教教义,在寺庙进行通俗讲经。僧徒俗讲时演唱佛经故事的底本,有三类:1、押座文(缘起) 。2、讲经文(正宗) 。3、变文(为吸引听众听讲经文而说唱的民间故事) 。二、变文:省称“变“,变是变化、改变的意思。其得名可能与佛经的“变现” (即显现某种幻境)及“变相”(变佛经为图相)有关。也即是说,变文与变相辅相成而行。今存敦煌卷中题为“变”或“变文”者,大致有四类:第一类与佛经故事有关,如降魔变文 ;第二类吟唱时事,又具有变文特点的,则今人称拟变文,如张义潮变文 ;第三类演唱历史故事,如王昭君变文 ;第四类是民间传说题材,如舜子至孝变文 。变文体制特点:韵散相间,诗文结合,有说有唱。韵,以七言为主,间有杂言,或三、五、四言。散,浅近的文言或杂口语的白话,也有骈文。变文的影响:对传奇小说、白话通俗小说及说唱文学的兴盛有积极的意义。【附】敦煌遗书(前秦甘露元年 359 或北魏太安四年 458北宋景德三年 1006)敦,大也;煌,盛也。大而盛者曰敦煌。敦煌卷子约四万卷,1900 年 5 月 26 日发现(或曰22 / 401899 年发现) 。劫掠情况:19071914,匈牙利人斯坦因,以 500 两银,得八千卷及绣品、绘画等 29 箱。 (现存大不列颠博物馆,艺术品在印度中亚细亚古文物博物馆)1908,法国人伯希和,挑选有价值六千卷和写本,以 50 两银一捆,得十多箱。 (现存巴黎国家图书馆)1914,俄国鄂登堡等,约一万卷以上, “敦煌特藏” ,秘不示人。1963 年始整理出版。 (现存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1911,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取约 492 卷及精美彩塑。1924,美国人华尔纳,剥离唐代壁画 20 多块。北京图书馆约一万卷,多是价值不高的佛道经刻本、手抄本。封存了近千年的敦煌遗书,内容十分广泛,文献价值重大,如佛道经典、历史文书、经史子集、诗词曲赋和通俗文学作品等。发现的意义:1、澄清了我国文学史上长期难以解释清楚的文学现象。如敦煌歌辞乐府与文人词、宋词之间的过渡;话本小说宋元话本的先河。变文宋元以后出现的说唱文学与前代文学的连续。宋元诸宫调、明清以来弹词、宝卷的来龙去脉得以清楚。民间白话诗通俗化,弥补全唐诗 。2、敦煌学兴起。新材料的发现带来新的学术发展的契机(陈寅恪敦煌劫馀录序 ) 。阅读书目:李时人全唐五代小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23 / 40略 、汪辟疆唐人小说 、程毅中唐代小说史话 、王重民敦煌变文集 、程国斌唐代小说嬗变研究阅读作品篇目: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 、 降魔变文 、 伍子胥变文 、韩朋赋 、 韩擒虎话 、 叶静能话 、 季布骂阵词文第十一章思考与练习:1、了解唐传奇发展概况及在中国小说史上地位。2、唐传奇特点及发展概况讨论。第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4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晚唐诗歌总体和特点,李商隐与杜牧诗歌的成就。重点:“小李杜”的诗歌成就及特点。难点:李商隐无题诗。第一节晚唐诗坛中唐诗歌高潮到唐穆宗长庆时期逐渐低落。晚唐诗歌面貌再次发生变化。由盛唐的雄健壮丽,转而为哀婉凄艳。余恕诚唐诗风貌把晚唐诗歌分为两大群体:一是穷士诗人,以贾岛、姚合、孟郊为代表,包括皮日休、陆龟蒙。风貌特点:收敛境界缩小、淡冷淡泊冷清的心理、着意写诗用心思。二是绮艳诗人,以“小李杜” 、温庭筠为代表。风貌特点:悲怆、绮丽、委婉。晚唐诗歌普遍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感伤色彩很浓。叶24 / 40燮原诗外篇:论者谓晚唐之诗,其音衰飒。盛唐之诗,春花也,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美乎?1、晚唐出现了“咏史派” 。社会的衰败,使怀古诗的数量大增,情调也大变。初唐、盛唐是前瞻,晚唐则是回眸。国家飘摇,身世沉沦,抱负落空,情怀压抑,故多悼古伤今的感触。刘禹锡在长庆末期和宝历年间写的西塞山怀古 、 金陵五题 、 台城怀古等篇,开晚唐怀古之风气,杜牧、许浑、温庭筠、李商隐等大量写作。李商隐的咏史诗,托物寄慨,融入了诗人的人生体验,也反映了时代的普遍感受。如马嵬 流莺等。2、文学史上称之为“爱情诗派” ,因为题材本身具有绮丽性质,加以奢靡之风对于美学趣味的影响,这一时期爱情诗比较的发达。温庭筠、李商隐并称。温庭筠,存诗 330 首,多写闺阁宴游,非常重视视觉彩绘,侧重脂粉腻香的描写,仿佛齐梁诗风。但他的商山早行则写得清丽工细,深为后人所推崇。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名词组合,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 “见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欧阳修六一诗话 ) 。还有韩偓,以写绮丽艳靡的“香奁”诗而著名,他的感怀诗也很有光彩。存诗 330 余。25 / 40晚唐诗人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三人为代表。第二节、李商隐及其无题诗一、李商隐(八一三一一八五八),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人,他一生遭遇很尴尬,在牛李党之争的夹缝里生存。初在牛党令狐楚幕府,开成二年(八三七)登进士第,调弘农尉。李党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女妻之,得侍御史。茂元死,游京师久不调。后干令狐绚补太学博士。辗转各幕府几二十年。年四十五卒。因此一直沉沦下僚。时世、身世加上他孤介的个性,从多方面促成他多愁善感的内向型性格,形成了他悲剧性情怀。二、张为诗人主客图列李商隐为“瑰奇美丽主” 。有人称其为唯美文学家,又因无题诸作,无意中又成为象征文学之祖。在李、杜、韩、白之外,可以独立而成一家。李商隐晦涩,则无可解释,内容却又总像影影绰绰蕴藏了许多东西似的,常会引起读者探索的好奇心。千余年来注家辈出,解锦瑟一诗者更不可胜数。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记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杨亿谈苑说商隐为文多简书册,左右鳞次,号獭26 / 40祭鱼。 )明胡震亨也说别家诗都可笺注,独商隐一集无一人能下手。1、李商隐最为杰出的是“无题”诗,这些诗在他的诗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最能反映其独特的艺术风貌。这些诗以爱情的面目出现,表现的却是远非爱情的内容,超越了爱情而具有人生或其它更为深广的意义。如“相见时难别亦难”等。朦胧缥缈,含蓄蕴藉。无题诗两类:一是以“无题”为题,一是借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 、碧城 。2、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1)表现的内容“哀乐循环无端”的感情境界。有寄托还是无寄托?无题诗,所要表现的是一种“哀乐循环无端”(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的感情境界。这种感情的境界,在诗人笔下是以悲剧性的爱情相思的形态呈现出来的,但又不必拘泥于爱情生活这一点上,亦可以旁通于人生的其他领域,诸如政治的失意、身世的沉沦、年华的消逝、家庭的不幸以至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走向衰颓没落的悲剧性时代气氛,都能借以得到概括反映。要说有寄托,这也似乎可算作一种寄托,或者说得确切些,叫作寄托在有无之间,可以意会,却难以实指。无题诗之所以给读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朦胧感乃至晦涩感,成为千古不破的“诗27 / 40谜” ,原因就在这里;而它之能够吸引各个时代的人们去细加玩味,甚且在无法确定其所指意图的情况下,仍能感受其艺术上的巨大魅力,道理也在这里。(2)艺术手法重内心深处的开拓。着力刻划、烘染爱情相思的内在心理。不在于容貌、体态、服饰、举止等方面的介绍,连恋爱的情事与活动的环境也很少涉及。展现在眼前的,主要是人物的各种心态期待与焦虑、失望与苦痛、寂寞与忆念、憧憬与烦闷。一句话,是那种深心专注、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由会见的艰阻引出别离的难堪,再从别离转入生死不渝的爱情自誓,进而设想别后的岁月不居和孤独难捱,而结以互通信问的想望与自我宽慰。整个心理过程写得细腻而有层次,显示了感情世界的波卷澜翻,诗篇便有了深度和力量,也才能引发人们无穷的联想与体验。(3)艺术构思循环跳跃。摆脱了对外在时空或因果关系的依赖,纯凭人的意识心理的流程来组合意象。即使写到一些爱情生活的场景,如“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末通”(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的邂逅生情,或如“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的短促欢会,也都不作为独立的情事予以描述,而是安插在抒情主人公的回忆、想象乃至梦幻心理中表现出来,成为人物意识流程的一个片断。这种写法不28 / 40仅浓缩了外在的情事,还可以造成虚实杂糅、迷离惝恍的幻觉气氛,两者都有助于扩大和深化诗篇的心理要素。(4)意象的独特典故和象征。他的锦瑟 、 春雨等风格近于无题诗,很善于把内心朦胧的内在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形成了雾花镜月的缥缈美感。有的诗甚至成了千古诗谜,让人十分难以确解。 锦瑟极多歧义,有人说“锦瑟”乃令狐家丫鬟,此为爱情诗;有人说此为追怀妻子的悼亡诗;也有人说是咏物诗,诗的中间四句各咏一调,涩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还有人说这是诗人自伤身世之辞,是其晚年追怀生平。以最后一种较为合理。他的诗所以难解,是意象问题;而他诗的意象有三点因素:其一,他所用意象多非现实的,都是诗人心造的意象,借以寄寓他感情经历中的某些难以名说的境界,也形成了他独特的意象群,如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梦雨等,均难以实指,这样一种由情趣外射而创造出来的意象,比之由现实事物提炼而成的意象,在内涵上当然要来得更不明确和更不稳定,从而也富于暗示性和概括性,更能启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想象活动;其二,诗中大量运用典故,内涵高度的浓缩,把情感隐蔽得很深,而他常常把典故演绎成与原本意义相悖的意思,使诗意深奥莫测(P433嫦娥 ) 。其三,他的诗在内容传达上缺乏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不受时空的拘束,也不受因果关系的制约,29 / 40如锦瑟里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泪珠等,这些意象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意境,喻体本身就具有朦胧的性质,再加上组合上的跳脱、甚至悖离,更显得扑朔迷离。3、李商隐诗歌多义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写的是整个的心境,而不是只写一时一事。其心理负荷的过于沉重,诸多情绪的互相纠缠,这种心理状态被繁复的意象表现出来的时候,便有了“无端五十弦”的纷乱。即使是乐游原 、 夜雨寄北这样的短章,也是大幅度地跨越,把此地与异地、现在与未来、实景与假想等不同时空里的场景交融起来。因此,既然他所表现的题旨有许多的歧解,则让我们可能从更高的层次上解读,综合诸多观点,沟通众说中的合理成分,从诗境的多层次性上着眼。可以不必根究其“本事” ,而侧重于情感内涵的总体把握,领略其诗意与诗美。4、李商隐在诗歌上的重要贡献:一,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无古人的深入开拓与表现,充分发挥了诗歌在表现心理和抒情方面的潜能;二,在表现形式上,开创了诗境虚化的朦胧诗美学,极大地扩大了诗歌的容量,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三,首创了“无题”诗的新体式。清人吴乔云:“唐人能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 ”(西昆发微序 ) 。30 / 40精读作品篇目:安定城楼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昨夜星辰昨夜风)、 锦瑟 、 夜雨寄北 、阅读作品篇目:重有感 、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 马嵬 、 筹笔驿 、嫦娥 、 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 贾生 、 登乐游原、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第三节、杜牧及其诗歌一、杜牧(八 o 三八五二),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官至中书舍人,卒年五十。其为人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喜谈兵,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全祖望称他是“中唐后最有才干之第一人” 。他在当代文学家里面,佩服杜甫、韩愈, 读韩杜集云:“杜诗韩笔愁来读” 。称他小杜,以别杜甫。二、绮艳诗:如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董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样的“艳体”李白、杜甫、韩愈都不能作。31 / 40三、咏史诗,好为翻案文章,如赤壁:“春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乌江:“胜负兵家未可知,含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精读作品篇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其二、江南春绝句 、 泊秦淮 、 清明 、 赤壁 、 阿房宫赋 。阅读作品篇目: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 早雁 、 寄扬州韩绰判官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附】小李杜比较:“小李杜”并称,而诗风不同:商隐工七律,深情婉转;杜牧工七绝,俊爽清丽。 艺概曰: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第四节、温庭筠其生卒年约当公元八二 o 一一八七 o 之间。数举进士不第,不得志,行无检幅,生活放荡。文思清丽, “温八叉” 。温庭筠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皆行十六,故时号三十六体(旧唐书李商隐传 ) 。温庭筠存诗 330 首,华美浓丽,多写闺阁、宴游,且以乐府为上。他的许多诗32 / 40以齐梁宫体变化出之,又得力于六朝吴语文学,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趣味和风流情致。绮艳诗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温,重视外部容貌、神态等的刻画;李,重心灵深处的开拓。羁旅之情的商山早行著名:“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五节、韦庄(836910)“温韦”并称,主要指在词史上的地位。韦庄 45 岁在长安应举,逢黄巢功破长安。他逃出长安,避地江南。59 岁中进士,66 岁仕西蜀,71 岁为安抚使,72 岁助王建称帝,75 岁死。其弟为他编浣花集 。 秦妇吟 ,唐代最长的叙事诗,1666 字,七言歌行。写成后广为流传,称韦“秦妇吟秀才” 。此诗可以说是唐末世乱,尤其黄巢暴乱的真实记录,具有史诗价值。 浣花集未收此诗,竟不见于其他典籍。直到敦煌遗书发现才得再见(有十几种本) 。原因主要有两说:一认为可能因其中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一联,为公卿所忌讳。 (北梦琐言 )一认为王建似黄巢而登帝,韦庄为王建相,为避王建猜忌而焚毁之。韦庄后期诗转向抒写个人情怀,情调也与以前有所不同。第六节、皮日休、陆龟蒙等33 / 40在唐末一百多年间,贾岛、姚合的影响实在很大,有独领风骚的地位。在宋影响也很大,宋初有晚唐体,南宋有江湖诗人、永嘉四灵等。晚唐体的出现实在是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原因之一可能是一大批下层文人,没有李杜等人的天赋才华,又热衷作诗;在科场失意、仕途不辟的情况下,以诗歌自遣。阅读书目:冯浩李义山诗集笺注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第十二章思考与练习:1、了解晚唐诗歌总体和特点,李商隐与杜牧诗歌的成就。2、 “小李杜”的诗歌成就及特点讨论。3、李商隐无题诗的特点及其价值简论。第十三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4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唐五代词发展概况、 “花间词人”及“南唐词人”的创作。 。重点:“温韦”与李煜词创作。难点:温词的特点、李词地位。第一节、词的起源词是随着燕(宴)乐的兴起而兴起的。1、燕(宴)乐的兴起:燕乐,是包括中原乐、江南乐、边疆民族乐、外族乐(胡乐)等多种因素的乐曲,其种类34 / 40繁多、兼容并包的特点,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场合(雅俗) 、不同阶层人的娱乐需要,适应范围极为广泛。2、词的名称:曲子词(曲子、曲、子、词) (音乐与文词:字、句、韵数、韵位) ;诗馀(谓其不登大雅之堂的消闲之作) ;长短句:(句式参差,但与诗之长短不同:诗之长短不固定,词的长短不固定) ;乐府(入乐、合乐与乐府诗同,二者又有不同:乐府诗先有歌词,后有曲;词,先有曲,后有文词。另有乐章、笛谱、歌辞、琴趣、寓声乐府等。3、词的特点:词人是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填词的,又叫依声。(1)词有调名(音乐性) ,决定了句、字、韵等。 (2)多数分片(遍、阕)音乐唱完了一遍。 (3)韵位不固定。 (4)多为长短句形式。 (5)声调配合严密,平仄固定,有时阴阳平、上去入都不能互用。今天, “词”的概念已不同于唐宋时期,它已脱离了音乐,成为具备一定格律的、和近体诗有差别的诗体。它是律化的、长短句的、字句数和韵数、韵位都固定的诗只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第二节、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的发现解决了由诗而词,词发展史上悬而未决的疑问。词也如其他题材的文字一样,是由民间发展而35 / 40来的。最早词集云谣集杂曲子 ,收词三十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律上较粗糙,用语朴拙,带有明显的草创之痕。不同于后来文人词单一的特点。敦煌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望江南(莫扳我)。第三节、文人词一、中唐文人词初盛唐时,民间词已广泛传唱,文人也开始模仿创作。如相传李白作的忆秦娥 、 菩萨蛮二词,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虽可能不是李白所为,但艺术水平高,已相当成熟。中唐时,文人词已渐渐成为气候,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等都有词传世。文人词比起民间词来,清丽优美,圆熟典雅。中唐以前的词传世的很少。词到了中唐开始从走向了自觉。精读作品篇目:张志和渔歌子其一、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忆江南(江南好)、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二、晚唐五代词1、 “温韦”与“花间词人”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编成,共十卷,选录词人 18 位,凡 500 首,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此36 / 40集崇尚雕饰、追求妩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欧阳炯花间集序:“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温庭筠,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作家,存世约七十首。列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贯标培训活动课件
- 肺部微环境蛋白质组学分析-洞察及研究
- 钻井基础知识培训课件讲义
- 知识产权法律培训的意义
- 钳工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 知识产权布局培训班课件
- 2025年春季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考点突破模拟试题试卷
- 2025年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冲刺真题解析试卷
- 钣金电工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发展对象考试测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本科院校基建处招聘考试备考指南与模拟题
- 小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 2023年度保安员考试检测卷【研优卷】附答案详解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招聘2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热电厂巡检工培训课件
- (正式版)DB15∕T 385-2020 《行业用水定额》
- 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手册报告
- 中国黄金知识培训课件
- 人教PEP版(一起)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光伏施工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贵州毕节市赫章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