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码展观后感_第1页
国际数码展观后感_第2页
国际数码展观后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国际数码展观后感这是一次关于数字和艺术结合的展出,冰冷的电脑屏幕不断地跳跃出凌乱的画面,那些影像简单却令人匪夷所思的作品,都令我好奇。包括九国的展览作品,看过后发现,第一感觉交互性的展品占大多数,通过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录象、动画、文字、音乐糅合在一起,而这类作品最令人兴奋的地方不仅仅在于艺术形式的融合,更在于做为观众的我们可以利用鼠标或者话筒选择不同的路径,创造不同的解读方式,获得一种互动的快感。它几乎囊括了各种艺术形式,无论书法、绘画、音乐、动画、甚至文学都成了它的一个分支。我想这应该就是新媒体艺术的强大感染力。这些都让我感到目前艺术媒体的变化:新的艺术媒体形式的出现与普及。说及作品,我个人非常偏爱日本大坂艺术学院的几个作品,也许是东方人的文化思想和背景影响,他们的作品唯美的极其唯美,在光、色、形式上的处理都很完美。而动画片类的又有日本一贯的风格,搞笑娱乐为主,但也不乏创意,有些片断的精彩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日本的动漫业那么发达了。这应该是与教育背景有关的。日本是把动漫作为教育的一部分,而我们只把它看作一种兴趣,小叮铛、小丸子是和日本孩子一起成长的,他们可以从十几岁一直看到工作。而再看欧美国家的动画,2 / 3包括音乐,风格,都有极大的不同。展区中,挪威的民谣味浓,而英国美国,明显带有波普风格。这就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吧。而在我们接受了新媒体艺术的挑战后,如何结合本土文化,跟随文化和艺术一起进入数字化生存,这是个问题。以往的艺术是自然的界面,是手工形式或者以手工技艺为手段。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社会以后,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是数字化语言。比如运用 3D 软件制作我们想要的虚拟空间和画面,或者手持 DV,进行现实采集,然后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敲着键盘,组合着图像和声音、文字,重新生成有自己语言的独立影像。然而我想,各种技术软件归根结底是一个艺术创作的工具。需要考虑的是我们要创作什么。其实现在我们学生做作品,都潜意识里追求一种“非常个性” 。 “有个性只是显示自己的风格,更高的境界是用真理去作画” 。我们需要防止个性与语言掩盖了真相,如果我们把精力都花在寻找个性的“语言”上,而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说什么?那么我们做的“艺术”将会越来越堕落成为一种嚎头,光光是吸引“眼球”的作品,并不能有多少内涵。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并不是要抛弃传统艺术创作的观念,正像老师一直和我们说的技术只是手段。人是根本,软件始终是我们的工具。我们在学习和创作的同时,在感受数码技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