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后关键习题汇总_第1页
环境监测-课后关键习题汇总_第2页
环境监测-课后关键习题汇总_第3页
环境监测-课后关键习题汇总_第4页
环境监测-课后关键习题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考试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 问答 计算 论述 课后题答案汇总 第 2 章 2 怎样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 以河流为例 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答 监测方案的制定 收集基础资料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 确定 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结果表达 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 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1 对照断面 布设在排污口的上游 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 2 控制断面 一般布设在排污口的下游 500 1000 米处 了解污染源对河段水质的影 响 3 削减断面 布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 1500 米以外处 了解河段的自 净能力 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 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 当水面宽 50m 时 只设一条中泓垂线 水面宽 50 100m 时 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 各设一条垂线 水面宽 100m 时 设左 右 中三条垂线 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 可 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 当水深 5m 时 只在水面下 0 5m 处设一个采样点 水深不足 1m 时 在 1 2 水深处设采样点 水深 5 10m 时 在水面下 0 5m 和河底以上 0 5m 处各设 一个采样点 水深 10m 时 设三个采样点 即水面下 0 5m 处 河底以上 0 5m 处及 1 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 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 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 法 答 1 冷藏 2 冷冻 3 加入保存剂 加入生物抑制剂 调节 pH 值 加入氧化 剂或还原剂 例 冷藏 冷冻 易挥发 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 硝酸盐氮 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 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 PH 值 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 可加入硝酸氧化剂 保持汞的高价态 5 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 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 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 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 存在形态各异 所以在分析测 定之前需要预处理 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 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预处理的内容 水样的消解 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 需进行水样的消解 目的是破坏有机物 溶解悬浮性固体 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 透 明 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 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 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 共存组分 的干扰时 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10 说明浊度 透明度 色度的含义及区别 答 色度 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的反映指标 浊度 反映水中不溶性物质对光线偷果实 阻碍程度的指标 透明度 反映水体可见程度的指标 区别与联系 色度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所引起的 而浊度则是由于水中不溶物质所引起的 所以 有的水样色度很高但是并不浑浊 反之亦然 透明度是与水的颜色和浊度两者综合 影响有关的水质指标 13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汞 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 同和不同之处 答 一 原理 相同之处 都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基态汞原子蒸汽 根据一定测 量条件下光强与汞浓度成正比进行测定 不同之处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 253 75nm 的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 透光强度 进而确定汞浓度 冷原则荧光光谱法是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吸收特征紫外光 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光强 进而确定汞浓度 二 仪器 相同之处 两种方法所用的仪器结构基本类似 不同之处 冷原子吸收光谱 法无激发池 光电倍增管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 冷原则荧光光谱法的测定仪器的光电倍 增管必须在与吸收池垂直的方向上 16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有何种不同之处 两种方法各有何优 缺 点 答 不同点 原子化系统设备不同 优缺点 石墨炉原子化效率高 可大大提高测定的 灵敏度 但比火焰原子化系统的精密度低 18 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 答 在酸性介质中 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 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于 540nm 进行比色 测定 可以测定六价铬 在酸性溶液中 将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 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 过 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 然后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 于 540nm 进行比色测定 可测定 总铬 19 试比较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测定对象的主要不 同之处 答 原理的不同 被测元素与显色剂生成有色物质 再用分光光度仪测吸光度 而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法是被测元素原子化后 吸收来自光源的特征光 测其吸光度 仪器的不同 原子化系统 吸收池的不同 测定对象的不同 金属 非金属 有机物均可测定 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主要是金属元 素的测定 26 下表列出二级污水处理厂含氮污水处理过程中各种形态的含氮化合物的分析数据 试计 算总氮和有机氮的去除率 总氮就是所有形态的含氮化合物的总和 凯氏氮只氨氮和有机氮的总和 出水中凯氏氮 8 2 氨氮 9 凯氏氮应该大于氨氮 总氮进水为 40 出水为 8 2 4 20 32 2 所以总氮去 除率为 19 5 有机氮为 40 30 10 出水为 8 2 9 0 8 29 简述 COD BOD TOD TOC 的含义 对同一种水样来说 它们之间在数量上是否有 一定的关系 为什么 答 COD 化学需氧量 在一定条件下氧化 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以氧的质量浓度表示 BOD 生化需氧量 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 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 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以氧的质量浓度表示 TOD 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 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 所需要的氧量 以氧的质量浓度表示 TOC 总有机碳 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以碳的质量浓度表示 数量关系 对于同一水样几个指标的关系如下 COD 与 BOD 如果水中非生化降解比例保持不变 二者有关系 若改变 COD 可以把 非生化降解都氧化 而 BOD 不行 TOD 能反映几乎全部有机物质经燃烧后变成简单无机物的需氧量 它比 BOD COD 和高锰酸盐指数更接近于理论需氧量值 但它们之间也没有固定的相关关系 有的研究者 指出 BOD5 TOD 0 1 0 6 COD TOD 0 5 0 9 具体比值取决于废水的性质 TOD 和 TOC 其比例关系可粗略判断有机物的种类 对于含碳化合物 因为一个碳原子 消耗两个氧原子 即 O2 C 2 67 因此从理论上说 TOD 2 67TOC 若某水样的 TOD TOC 为 2 67 左右 可认为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若 TOD TOC 4 0 则应考虑 水中有较大量含 S P 的有机物存在 若 TOD TOC 2 6 就应考虑水样中硝酸盐和亚 硝酸盐可能含量较大 它们在高温和催化条件下分解放出氧 使 TOD 测定呈现负误差 3 下表所列数据为某水样 BOD5 测定结果 试计算每种稀释倍数水样的 BOD5 第三章 2 已知处于 100 3kpa 10 摄氏度状况下的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摄氏度状况的空气中二氧 化硫浓度为 0 000002 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以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以 mg m3 为单位表示的浓度 值 解 体积分数不随气体温度压强改变而变化 因此标准状况下 SO2 体积分数仍为 2 10 6 标准状况下 SO2 的密度为 64 22 4 10 3 2 857g m3 标况下 1m3 的空气中 SO2 的质量为 2 857 2 10 6 5 714 10 3mg 故标准状况下 换算的质量浓度为 5 714 10 3mg m3 4 进行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时 怎样结合监测区域实际情况 选择和优化布点方法 监测网点的布设方法有经验法 统计法和模式法等 在一般监测工作中 常用经 验法 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如下 1 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 中 低三种不同污 染物浓度的地方 2 在污染源比较集中 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 应将污染源的下 风向作为主要监测 范围 布设较多的采样点 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3 工业较 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 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标地区 要适当增设采样点 城市郊区和农村 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 可酌情少设采样点 4 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 采样 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 30 测点周围无局地污染源 并应避开树木 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 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边缘至少 1 5m 远处 5 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 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6 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 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采样口应在离地面 1 5 2m 处 研究大气污染对植物或器物的影响 采样口高度应与植物或器物高度相近 连续采样例行 监测采样口高度应距地面 3 15m 若置于屋顶采样 采样口应与基础面有 1 5m 以上的相 对高度 以减小扬尘的影响 特殊地形地区可视实际情况选择采样高度 另外 根据相关 规定 考虑采样点数目和采样方法 8 已知某采样点的气温为 27 大气压力为 100 00kPa 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空气中 SO2 日平均浓度 每隔 4h 采样一次 共采集 6 次 每次采集 30min 采样流量 0 5L min 将 6 次气样的吸收液定溶至 50 00mL 取 10mL 测知含 SO22 5 g 求该采样点空气在标况下 SO2 日平均浓度 15 怎样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 TSP 和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总悬浮颗粒物 TSP 的测定的步骤 1 采样器的流量核准 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2 采样 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 X 光看片机检查 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 采样滤膜在称量前需在恒温恒湿箱平衡 24 小时 平衡温度取 20 25 然后在规定条件 下 迅速称量 精确到 0 1 mg 记下滤膜重量 W0 称好后的滤膜平展放在滤膜保存盒内 打开采样头顶盖 取下滤膜夹 将称量过的滤膜绒面向上 放在支持网上 放上滤膜夹 再 安好采样头顶盖 开始采样 并记下采样时间 采样时的温度 大气压力和流量 样品 采好后 取下采样头 检查滤膜 若发现滤膜有损坏 需重新采样 将完好的尘膜在恒温 恒湿箱中 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的温度和湿度平衡 24 小时 然后在规定条件下迅速称量 精确 到 0 1mg 记下尘膜重量 W1 3 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含量 TSP mg m3 W1 W2 QN T 式中 W1 尘膜重量 mg W0 滤膜重量 mg T 采样时间 min QN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 量 m 3 min 二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的测定 根据采样流量不同 分为大流量采样重量 法和小流量采样重量法 1 大流量法使用带有 10 m 以上颗粒物切割器的大流量采样器采样 使一定体积的 大气 通过采样器 先将粒径大于 10 m 的颗粒物分离出去 小于 10 m 的颗粒物被收 集在预先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 即可计算出 PM10 的浓 度 使用时 应注意定期清扫切割器内的颗粒物 采样时必须将采样头及入口各部件旋紧 以免空气 从旁侧进入采样器造成测定误差 2 小流量法使用小流量采样器 如我国推荐使用 13L min 使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具有 分离和捕集装置的采样器 首先将粒径大于 10 m 的颗粒物阻留在撞击档板的入口档板 内 PM10 则通过入口档板被捕集在预先恒重的玻璃纤维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的滤膜 重量及采 样体积计算 PM10 的浓度 滤膜还可供进行化学组分分析 采样器流量计一般 用皂膜流量计 校准 其他同大流量法 19 在废气监测中 对采样位置有何要求 根据什么原则确定采样数目 一 监测点周围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取措施保证监测点附近 1000 米内的土地使用状况相对稳定 2 点式监测仪器采样口周围 监测光束附近或开放光程监测仪器发射光源到监测光束接 收端之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 树木或其他障碍物 从采样口或监测光 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 应为该障碍物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高度差的两倍以 上 或从采样口至障碍物顶部与地平线夹角应小于 30 度 3 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保证 270 以上的捕集空间 如果采样口一边靠近建筑物 采样 口周围水平面应有 180 以上的自由空间 4 监测点周围环境状况相对稳定 所在地质条件需长期稳定和足够坚实 所在地点应避 免受山洪 雪崩 山林火灾和泥石流等局地灾害影响 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 5 监测点附近无强大的电磁干扰 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和避雷设备 通信线路容 易安装和检修 6 区域点和背景点周边向外的大视野需 360 度开阔 1 10 千米方圆距离内应没有明 显的视野阻断 7 应考虑监测点位设置在机关单位及其他公共场所时 保证通畅 便利的出入通道及条 件 在出现突发状况时 可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二 采样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于手工采样 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 1 5 15 米范围内 2 对于自动监测 其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在 3 20 米范围内 3 对于路边交通点 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 2 5 米范围内 4 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 若所选监测点位周围半径 300 500 米范 围内建筑物平均高度在 25 米以上 无法按满足 1 2 条的高度要求设置时 其采 样口高度可以在 20 30 米范围内选取 5 在建筑物上安装监测仪器时 监测仪器的采样口离建筑物墙壁 屋顶等支撑物表面的 距离应大于 1 米 6 使用开放光程监测仪器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时 在监测光束能完全通过的情况下 允许 监测光束从日平均机动车流量少于 10 000 辆的道路上空 对监测结果影响不大的小污染 源和少量未达到间隔距离要求的树木或建筑物上空穿过 穿过的合计距离 不能超过监测 光束总光程长度的 10 7 当某监测点需设置多个采样口时 为防止其他采样口干扰颗粒物样品的采集 颗粒物 采样口与其他采样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大于 1 米 若使用大流量总悬浮颗粒物 TSP 采 样装置进行并行监测 其他采样口与颗粒物采样口的直线距离应大于 2 米 8 对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 采样口周围至少 50 米范围内无明显固定污染源 为 避免车辆尾气等直接对监测结果产生干扰 9 开放光程监测仪器的监测光程长度的测绘误差应在 3 米内 当监测光程长度小于 200 米时 光程长度的测绘误差应小于实际光程的 1 5 10 开放光程监测仪器发射端到接收端之间的监测光束仰角不应超过 15 采样点数目的确定 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的最少监测点位数量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按建成区城市人 口和建成区面积确定的最少监测点位数不同时 取两者中的较大值 表 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设置数量要求 建成区城市人口 万人 建成区面积 km2 最少监测点数 25 300 400 按每 50 60 km2 建成区面积设 1 个监测点 并且不少于 10 个点 20 设谋烟道断面面积为 1 5m2 测得烟气平均流速 v 16 6m s 烟气温度 t 127 摄氏度 烟 气静压 p 1333pa 大气压 p 100658pa 烟气含量湿量 X 20 求标况下的烟气流量 第四章 1 什么是危险废物 其主要判别依据有哪些 答 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 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 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一种废物是否对人类环境造成危害可用下列四点来定义鉴别 引起或严重导致人类和植 物死亡率增加 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 降低对疾病 的抵抗力 在处理 贮存 运送 处置或其他的管理不当时 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会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 5 试述生活垃圾的处置方法及其监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