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性关节炎ppt课件.ppt_第1页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ppt课件.ppt_第2页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ppt课件.ppt_第3页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ppt课件.ppt_第4页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骨科足踝外科 发病率 尸检研究 1 Meachim 1975 发现70岁以上人中5 关节软骨厚度减少 2 Huch 1997 从器官捐献者中发现6 患有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3 Muehlemann 1997 18 的踝关节有3级或4级退变 其中以踝内侧更为常见 发病率 临床研究 1 膝关节OA是踝关节OA的10 12倍 2 膝关节置换是踝关节融合加置换的25倍 3 原发性踝关节OA远远少于由于创伤引起的继发性踝关节OA 病理改变 1 软骨损害2 软骨下骨硬化 骨质疏松 囊性变 3 滑膜及关节囊炎症 滑液渗出 4 关节周围肌肉挛缩 关节僵硬 临床表现 1 疼痛2 僵硬3 关节活动度减少4 肿胀5 无力6 踝关节畸形 放射学检查 X线CTMRI同位素 治疗 治疗目的 1 减轻疼痛 2 纠正畸形或使畸形不再发展 3 改善功能 非手术治疗 1 休息 限制活动 2 理疗 3 止痛剂 NSAUIDS 4 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疗法 5 软骨保护剂 氨基葡萄糖 硫酸软骨素 6 支具 7 关节内激素注射 手术治疗 1 滑膜切除术 2 关节清理 灌洗术 3 骨赘切除术 4 胫骨远端截骨 5 马赛克骨软骨移植术 6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 7 自体踝关节移植术 胫骨远端截骨 自体踝关节移植术 8 踝关节牵开术 可能的机制 a 暂时减轻了软骨的应力 从而防止了软骨的进一步磨损 b 在牵开过程中 关节负荷和运动所产生的间断液体压力使关节软骨获得营养 c 关节的牵开使关节周围产生暂时的骨质疏松 从而减轻软骨下骨的硬化 减轻了软骨的撞击力 使其有可能修复 9 踝关节融合术 并发症多 技术复杂 结果不好 原因 1 融合骨面小 力矩较大 2 引起骨关节的各种原因对踝关节血运影响 3 踝关节周围缺乏肌肉 易出现软组问题 4 足踝部静脉回流较差 术后肿胀时间长 易出现深部感染 5 医生经验少 踝关节融合术 成功的踝关节融合术 1 良好的骨的结合 骨接触面 骨位置 2 加压固定 坚固的固定 踝关节融合术 A 适应症 疼痛 畸形 活动受限 关节不稳定 非手术治疗失败 关节置换失败 B 禁忌症 严重的血管疾病 皮肤感染 踝关节融合术 A 术前准备a 关节融合前有时需要松解肌腱b 距骨坏死时可能需要植骨c 以前做过三关节融合者踝关节可能不愈合 融合位置伸屈中立位后足外翻5 10 外旋5 10 或和对侧一致距骨后移0 1cm 踝关节融合术 踝关节融合术 手术方法 显露 前入路 前外入路 经踝入路 后入路 去除软骨 植骨 固定 螺钉 钢板 髓内钉 外固定架 术后处理 8周非负重石膏 4周负重石膏 踝关节融合术 术后结果 融合一般需要4月 达到较好的临床结果需要6 8月 足仍然可有30 40 的伸屈活动 使用加压螺钉固定技术可使融合率大于90 并发症 a 不愈合b 伤口裂开或感染c 畸形愈合d 肢体长度不等e 神经血管损伤f 胫骨远端疲劳骨折g 中跗关节和距下关节的继发性劳损或骨性关节炎 踝关节融合并发症 Frey复习了1975 1990间126例踝关节融合 其中随访的78例 随访时间4年 2 15 并发症 56 不愈合 32例 41 延迟愈合 9例 12 感染 7例 9 神经损伤 2例 3 畸形愈合 2例 3 伤口问题 2例 3 不愈合原因分析 严重骨折 开放损伤 局部感染 距骨坏死及合并全身内科问题 人工踝关节置换术 历史1890年德国Gluck提出概念 Lelievre提出踝关节成形术 清理距骨关节面并截除胫骨远端约2mm的骨质 1973年 Buchholz和Lord首先报道了踝关节置换的结果 胫骨假体带有一长柄 距骨体用一高分子聚乙烯假体替代 距下关节融合 10年后 25个患者中12人失败 其中7人结果满意 人工踝关节置换术 A 1970 1980第一代人工踝关节没有获得好的临床疗效A 骨水泥设计 无法向膝髋关节那样做适当的骨水泥固定 也没有现代的骨水泥技术 需要更多的骨切除 松质骨断端承受较大的应力 B 限制型设计 由于增加了骨与假体界面的应力 有较高的松动率 C 如果失败 补救困难 现代人工踝关节的特点 改变两部分假体为三部分假体 半限制型 非限制型 非骨水泥 影响踝关节置换的一些因素 1 由于踝关节多运动方向 骨与假体界面存在较大的应力 是骨水泥失败的主要原因 2 骨假体界面小 生物固定强度低 易产生微动 3 手术显露不好 不易看清整个关节面 4 假体型号较少 如不能达到好的覆盖 骨在未覆盖部位生长 可引起撞击性疼痛 5 踝关节周围有10多条肌腱经过 肌肉力量不平衡 可对踝关节产生异常应力 6 踝关节周围关节的畸形和异常对其也有明显的影响 影响踝关节置换的一些畸形 1 膝关节内外翻 2 胫骨畸形 3 踝关节继发于创伤后的畸形 4 足 内发翻畸形 足外翻畸形的踝关节置换 足外翻后 1 内侧纵弓塌陷 2 内侧韧带拉长 3 胫骨远端外侧磨损 处理 1 跖跗 跗舟 距舟关节融合 2 避免使用内侧的外固定牵开 3 胫骨和距骨假体偏外放置 使负重轴位于踝关节内侧 4 跟骨内移截骨 5 三关节融合 6 跟腱或腓肠肌延长 7 胫后肌腱重建 腓骨肌腱延长 足内翻的踝关节置换 踝关节反复扭伤 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撕裂拉长 久之 出现足内翻和内侧足弓增加 足内侧序列抬高 处理 1 融合内侧跖楔关节 放低内侧序列 2 跟骨外移截骨 3 术中注意防止距骨前移 4 假体偏内放置 5 腓骨长肌腱加强腓骨短肌腱 6 胫后肌腱延长或移位到外侧 7 如果有前外半脱位 外侧韧带重建术 Agility人工踝关节 ScandinavianTotalAnkleReplacement S T A R 1986 Buechel Pappas BP 1976 理想的接受关节置换患者 老年 低的活动要求 多关节病变时 如同侧膝关节或对侧踝关节 适应症 原发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骨关节炎 禁忌症 踝关节有过感染 足踝部及小腿皮肤损害及缺血性溃疡 踝周围肌肉无力麻痹 韧带不稳定 较严重的骨缺损 长期服用激素伴有较严重的骨质疏松 神经性骨关节病 距骨缺血性坏死 有较高的运动要求 已融合的踝关节 并发症 伤口裂开或感染 疼痛 僵硬 假体移位 假体松动 关节置换失败后 翻修术 关节融合 截肢 STAR型人工踝假体 A 胫骨部分是金属构件 又称为胫骨滑动板 背面带有两个金属棒并有羟基磷灰石喷涂 它有三种型号 覆盖胫骨远端软骨下骨 STAR型人工踝假体 B 距骨部分为背面有羟基磷灰石喷涂金属构件 又称为距骨帽 有五种型号且分为左 右侧 距骨假体外形接近正常解剖 带有内外侧翼以覆盖距骨的背面和两侧翼部 其拱顶部分有一嵴与聚乙烯衬垫上的沟槽相适应 STAR型人工踝假体 C 中间部分为超高分子聚乙烯衬垫 有五种厚度选择 从6到10mm 位于两金属构件之中 并于上下构件形态吻合 承受压应力 衬垫与距骨帽之间的运动是伸屈运动 与胫骨滑动板之间的运动为前后位滑动和轻度扭转 Agility人工踝关节 结果 Anderson2004年报道自1996年 1999年使用STAR人工踝关节置换51个踝关节的随访3 8年的临床结果 翻修关节共12例 其中7例由于假体松动 2例由于聚乙烯衬垫断裂 3例由于其他原因 12例中7例更换了假体 5例关节融合 另有8例有放射学松动的表现 37人39个关节随访36 97个月 平均52个月 31人满意 2人基本满意 6人不满意 结果 Wood2003年报道自1993 2000年200例使用STAR型人工踝关节置换的结果 除一人死亡外 所有患者都进行了随访 随访时间24 101月 平均46月 8例出现并发症 14例进行了翻修手术或融合 假体5年的存留率为92 7 结果 Hinterman1999年报道自1996年 1999年50例使用STAR型人工踝关节置换的结果 2例并发症中1例伤口不愈合 另一例为足背动脉损伤 7例翻修患者均为创伤性踝关节炎 其中3例腓骨外侧撞击疼痛 2例疼痛性背伸受限 1例行跟腱经皮延长 1例胫骨远端疲劳骨折 在最后的随访中 21例非常满意 10例基本满意 3例不满意 术后踝关节活动度达到30 15 55 平均跖屈25 15 45 平均背伸5 3 20 结果 Kofoed1994年报道了踝关节置换与关节融合的长期随访对比研究 26名踝关节骨性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