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的基本介绍ppt课件.ppt_第1页
集成电路的基本介绍ppt课件.ppt_第2页
集成电路的基本介绍ppt课件.ppt_第3页
集成电路的基本介绍ppt课件.ppt_第4页
集成电路的基本介绍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 本课程性质和要求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将半导体物理 微电子工艺 微电子器件原理 电子线路等相关知识集于一体的 将微观的器件设计 电路设计与宏观的外部应用特性以及加工工艺密切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它体现了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 是专业主干课程 是考试课程 3 本课程性质和要求课程要求 重点掌握集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技术 以基础为重点 以内在联系为引线 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了解新技术的发展 成绩记载方式 平时成绩占40 包括出勤 课上提问 作业 阶段性测试 期末考试占60 4 本课程平时成绩考核要求1 基本分为702 扣分情况 缺勤 迟到 作业不交 作业质量低 上课态度不端正3 加分情况 全勤 上课认真 作业完成质量好 5 分立器件和分立器件构成的电路 6 7 集成电路的定义 将多个元器件 如晶体管 二极管 电阻等 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并用互连线进行连接 得到能实现一定功能的电路 2010年9月7日 8 概念解释 9 J Kilby生于1923年 1958年发明集成电路 2000年获Nobel奖 2005 6 20去世 R Noyce 生于1927年 Intel的创始人之一 1959年独立发明集成电路 1990年去世 集成电路诞生 10 一 集成电路发展历程1952年G W A Dummer在华盛顿学会上提出了集成电路 IC IntegratedCircuit 的概念 把多个器件及其间的连线以批加工方式同时制作在一个芯片上 11 一 集成电路发展历程1958年美国无线电公司Wallmark等人发表了PN结隔离 Isolation 的思想 把多个器件制作在一个芯片上 器件之间必须实现电隔离 使每个器件相对独立 12 一 集成电路发展历程1959年TI公司研制出第一块集成电路 四个晶体管 1963年DTL TTL ECL MOS CMOS集成电路相继出现 13 14 一 集成电路发展历程1965年仙童半导体公司 Fairchild 戈登 摩尔提出Moor定律 每一代 3年 硅芯片上的集成密度翻两番 加工工艺的特征线宽每代以30 的速度缩小 集成度 单个芯片上集成的器件数 15 一 集成电路发展历程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发展专用集成电路 ASIC 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 90年代中末期开始发展片上系统 SoC SystemonChip 16 一 集成电路发展历程集成电路规模SSI SmallScaleIntegration 108 17 一 集成电路发展历程特征线宽微米Micrometer 1 0um 1 0um1 2um1 5um2um3um4um5um 亚微米 SM Sub Micrometer 0 8um0 6um深亚微米 DSM DeepSub Micrometer 0 5um0 35um0 25un超深亚微 VDSM VeryDeepSub Micrometer 0 25um0 18um0 13um纳米 0 09um 90nm 0 07um 70nm 18 一 集成电路发展历程晶圆 Wafer 直径 1 5吋 40mm 2吋 50mm 3吋 75mm 4吋 100mm 6吋 150mm 8吋 200mm 12吋 300mm 16吋 400mm 19 20 二 集成电路的优点 1 高集成度 简化电子线路 缩短电子产品的设计和组装周期 体积小 重量轻2 高速度 器件尺寸小 连线短 分布电容小等3 高可靠 减少了外部接触点 不易受外界影响4 低成本 生产成本 制版 流片 封装 测试等 印刷电路成本 接插件 装配 调试等 5 低功耗 器件功率低 工作电压低 21 三 应用领域集成电路最初是作为超小型电路的一个分支而诞生的 是为了满足宇航设备及军用设备所追求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的目标 由于其优点具有普遍性 应用领域逐渐扩大 乃至发展到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 22 三 应用领域图示 23 24 四 集成电路的类别 一 按结构分双极型集成电路器件为BJT 速度高 驱动能力强 但功耗大 集成度相对较低MOS集成电路器件为MOSFET 包括PMOS集成电路 NMOS集成电路和CMOS集成电路BiMOS集成电路兼有两者优点 但制造工艺复杂 成本较高 25 四 集成电路的类别 二 按功能分逻辑电路 Logic 又称数字电路 Digital 产品以CMOS型为主 尤其是规模大的电路模拟电路 Analog 原称线性电路 Linear 产品以双极为主 CMOS是目前研究方向数模混合电路 Mixed 产品以Bi MOS居多 CMOS是目前研究方向 26 双极集成电路典型工艺流程 衬底准备 P型 光刻n 埋层区 氧化 n 埋层区注入 清洁表面 27 1 1 1工艺流程 续1 生长n 外延 隔离氧化 光刻p 隔离区 p 隔离注入 p 隔离推进 28 1 1 1工艺流程 续2 光刻硼扩散区 硼扩散 氧化 29 1 1 1工艺流程 续3 光刻磷扩散区 磷扩散 氧化 30 1 1 1工艺流程 续5 光刻引线孔 清洁表面 31 1 1 1工艺流程 续6 蒸镀金属 反刻金属 32 1 1 1工艺流程 续7 钝化 光刻钝化窗口 后工序 33 1 1 2光刻掩膜版汇总 埋层 隔离 硼扩 磷扩 引线孔 金属 钝化 34 1 1 3隔离的实现 1 P 隔离扩散要扩穿外延层 与p型衬底连通 因此 将n型外延层分割成若干个 岛 2 P 隔离接电路最低电位 使 岛 与 岛 之间形成两个背靠背的反偏二极管 35 1 1 4外延层电极的引出 外延层参杂浓度较低 与金属相接处易形成整流接触 金属 半导体势垒二极管 因此 外延层引出电极处应增加浓扩散 36 1 1 5埋层的作用 1 减小串联电阻 集成电路中的各个电极均从上表面引出 外延层电阻率较大 2 减小寄生pnp晶体管的影响 第二章介绍 37 集成NPN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1 NPN晶体管正向有源时 VBC 0VSC 0寄生PNP晶体管截止 等效为寄生电容 38 集成NPN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2 NPN晶体管饱和或反向有源时 VBC 0VSC 0寄生PNP晶体管正向有源导通 有电流流向衬底 影响NPN晶体管的正常工作 39 集成NPN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3 减小有源寄生效应的措施 增加n 埋层掺金降低硼扩浓度 40 集成NPN晶体管的寄生效应 重点寄生PNP管的结构及存在条件减小寄生PNP管影响的措施无源寄生元件 41 集成NPN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PN电容扩散电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