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教案_第1页
机械运动教案_第2页
机械运动教案_第3页
机械运动教案_第4页
机械运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祁川初中集体备课教案祁川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课题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课课 时时第第 1 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 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 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培养对 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 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自学指导 导学案 自学指导 导学案 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 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 物理量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 表 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 长度单 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内容流程教学内容流程教学札记教学札记 一 时间的测量 1 计时工具 1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古代 人们用日晷 沙漏等器 具来计时 16 世纪后 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 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 轻巧 方便的电子钟表 它们一天 的偏差不超过 0 5 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 30 万年的偏 差只有 1 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 11 3 1 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 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 沙漏计时原理 日晷 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 随太阳升降 运动 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 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 就 可以用来计时了 沙漏 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 下相同数量的沙子 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 时间单位 1 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 阅读课文第 27 页倒数第二自然段 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 28 页科学世界 了解 秒 的准确定义 铯 原子振动 9192631770 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 1s 3 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 小时 h 分 min 秒 s 3 停表的使用 二 长度的测量 1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 工具 刻度尺 卷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让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 尺 伸开手掌 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称为 一柞 伸开两臂的长度 大约等于身高 人步行时 平均一步的长度 某一个手指 的宽度等 2 长度的单位 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 纳米等 2 阅读课文第 28 页倒数第一自然段 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了解 米 的准确定义 光在真空中 1 299792458s 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 1 米 3 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 m 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m 纳米 nm 1km 1000m 103m 1dm 0 1m 10 1m 1cm 0 01m 10 2m 1mm 0 001m 10 3m 1 m 0 000001m 10 6m 1nm 0 000000001m 10 9m 3 阅读课文第 28 页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 刻度尺的使用 应做到 刻度尺要放正 要紧靠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 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 学生分组实验 测量物理课本宽度 做课本第 30 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 3 题要 求的 3 个实验 1 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 测量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 探究 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 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 会使测量不 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 卡尺法 图 11 2 1 所示 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 借助两 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 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 如图图 11 2 2 所示 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 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 d 根据公式 L 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 滚轮法 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 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 在纸面上沿直线滚 动 n 周记下终点 测出线段长度 s 先求出每周的周长 L s n 再利用 L d 求出硬 币的直径 d s n 方法三 替换法 把硬币放在纸上 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 再剪下对折 然后用 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 d 即为硬币的直径 根据公式 L 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四 化曲为直法 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 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 孔 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 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 L 就是硬币的周长 根 据公式 d L 求出硬币的直径 3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探究 纸的厚度为 10 4m 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 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 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 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 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 测量时取若干页纸 纸的页数要足够多 压紧后 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 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 L 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 n 求出每页纸的厚度 l L n 4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 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 找一支圆铅笔 把细铜丝捋直 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 数 n 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 l 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 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 d l n 三 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 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 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 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 而有的同学估 计的可能小一些 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 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 值 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 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 因此误差 总是存在的 不能消灭 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 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 是不正确的测量 方法产生的 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会更接近真实值 误差较小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一 时间的测量 计时工具 时间单位 二 长度的测量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长度的单位 三 误差 当堂训练当堂训练 作业作业 达标自查 1 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 中学生的身高 1700 2 一个墨水瓶的高为 0 65 3 一课桌的高为 0 52 4 物理课本的宽为 1 85 2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 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置刻度尺时 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 并必须从 0 刻度线量起 A 看刻度尺时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并要正对刻度线 B 读数时 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C 记录时 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 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 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 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而误差 是不可避免的 4 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A 分度值为 1cm 的刻度尺 B 0 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 量程只有 10cm 的刻度尺 D 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5 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 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 并将 测量结果填在横线上 硬币面值 硬币直径 6 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 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 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7 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 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A 做一根分度值为 1m 长为 100m 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 打开地图 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 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 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 将公路等分成 n 段 测出每段的长度 s 再由 ns 算出 能力提高 8 在你身上找到长度等于 1m 1dm 1cm 1mm 的不同部位 今后在没有刻度尺 的时候 你就可以有这些身体上的刻度进行粗略的测量了 9 利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和秒表 怎样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 测出了这个速 度你还能进一步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 试一试 10 小明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 奋力一跃 裁判用卷尺进行测量发现小 明的成绩刚好打破了校纪录 但裁判长却没有认可这个成绩 而是拿来了一把钢卷 尺进行了重新测量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1 马拉松比赛的距离是 42 195km 比赛的地点一般都安排在城市里的街道 如果 你是主办方 你将怎样将马拉松比赛路线的距离测量出来呢 说出你的方法 并查 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 实际的测量方式与你的测量方式相同吗 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 反思反思 主备人 刘颖杰 备课组长 备课组成员 签字 教研组长审批 签字 2013 年 月 日 祁川初中集体备课教案祁川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课题运动的描述课课 时时第第 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4 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会根据物体的运 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建立辩 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 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自学指导 导学案 自学指导 导学案 一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高台跳水比赛的录像资料 并请一位同学用章首语作解说词配合图象解说 师 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都不仅仅是一项运动 同时也都是一门科学 学好关于运动的科学 不仅能深入认识体育 还能深入地了解自然 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就要开始学习关于运动的科学 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内容流程教学内容流程教学札记教学札记 二 新课教学 1 机械运动 师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 11 1 1 中的三幅漂亮的图片 能回答图下面的问题吗 同学们会热烈讨论 投影 哈雷彗星 喜马拉雅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想想议议 师 请同学们根据书中图片和看到的录像资料讨论 哈雷彗星 喜马拉雅山 奔驰的猎豹 它们有没有共同点 共同点是什么 生 它们有共同的地方 就是它们都在运动 师 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吗 生 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 生 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 生 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 师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 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 生 如果物体从这个 地方 到了另一个 地方 就是运动了 如果一直呆在 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师 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 你们说的 地方 就是 位置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 火箭 地面上奔驰的火车 汽车 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 舰艇 行走的人 流动 的水 游动的鱼 飞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 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 生 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板书 在物理学里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mechanical motion 2 参照物 师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既然运动是普遍的 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 桥 梁是静止的 河水 船只等是运动的 实验 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 把钢笔放在书本上 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 使书 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 思考下面问题 投影 1 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2 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3 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生 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变化 钢 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 请同学们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 生 书本和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说明书本和钢笔是运动的 生 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说明钢笔是静止的 师 一个说钢笔是运动的 另一个又说钢笔是静止的 他们矛盾吗 请同学们讨 论 生 如果以桌面作标准 书本和钢笔就都是运动的 如果以书本作标准 钢笔 就是静止的 生 选择作标准的物体不一样 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一样 因此他们并 不矛盾 师 大家分析得很好 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 有 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 如果以教室的墙壁作标准 老师就是静止的 如果选择太阳作标准 老师就是运动的 因为老师站在地球上不动 但地球在绕着 太阳转动 生 我们大家都一样 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标准是静止的 如果以太阳 作标准都是运动的 生 旅游坐车的时候 如果以车厢作标准 坐着的人是静止的 如果以路边的 树或大楼作标准 车内的人就是运动的 师 同学们讲得都很好 可见 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看是以哪个物 体作标准 板书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 所选的作为 标准 的物体叫参照物 想想议议 师 请同学们每人都来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 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 照物的 生 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回家时 以同学为参照物 我就是静止的 以房子为参 照物 我就是运动的 生 在河堤上行走时 以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 则自己是静止的 以河 岸为参照物 则自己和影子都是运动的 生 一个人在公路上行走 如以路旁的树木作参照物 他是从西向东走 这时 如果从他身后开过一辆汽车 以汽车为参照物时 这个人就是在从东向西走 师 太棒了 自己祝贺一下吧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 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 静止的情况不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生 是不是只要说到物体的运动情况 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 生 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呢 师 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 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 看能不能有满意的答 案 生 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所以 说一个物体运动 情况是什么 肯定是相对于某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来说的 生 选择参照物时 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个身作参照物 因为这样选的话 这 个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生 刚才大家说到参照物中有人 有车 有树木 有房屋 还有人的影子等 什么都有 所以 我认为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生 因为我们词论的物体大部分是在地面上运动的 所以 般应选样地面或固 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 这样研究问题方便 生 我认为如果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时 参照物可以不 提 比如说 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不用说 以地面为参照物 汽车在运动 生 我觉得选择参照物时 应该看怎样选择研究问题更方便 比如研究客车是 不是运动 最好选择地面或路旁的树木 房屋作参照物 如果要研究人在车厢里是 否运动 就该选择车上的坐椅或固定在车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师 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 老师还要补充一点 研究问题的时候 选择好参照物 后 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 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 况 比如课本 P22图 11 1 4 中丙图 乘坐电梯向外观看 有什么感觉 生 乘这样的电梯向上运动时 以电梯为参照物 假设电梯不动 楼房就在向 下运动 如果乘电梯向下时 楼房就向上运动 生 如果老师从讲桌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以老师为参照物的话 假定老师不 动 可以认为是讲桌沿老师的反方向运动 师 大家说得非常正确 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碰到很多的例子 现在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 11 1 3 及图 11 1 4 甲 乙 大家互相交流讨论 说一说对 于不同的参照物 各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投影 师 清同学们看一则有趣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名法国飞行员在 2000 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 发现脸旁 有一个小东西 飞行员以为是昆虫 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 令他吃惊的是 抓到的 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生 如果我是那名飞行员 电可以抓住那颗子弹 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 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静止的 三 小结 师 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 1 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怎样选择参照物 四 动手动脑学物理 1 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 车厢的座椅是静止的 相对于路边的树 木 房屋是运动的 若以乘客为参照物 要看乘客是坐在椅子上静止还是在运动 如果以坐在椅子 上的乘客为参照物 则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 若以正在车厢内走动的乘客为参 照物 则行李架上的物品电可以认为是运动的 2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也叫同步轨道通信卫星 它绕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与地球 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相同 且它的运动方向和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也相同 所以相 对于地面上的任一点的位置都不改变 因此 地面上的人从任一观察点去看卫星都 是静止不动的 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一周大约需要 21 小时 确切地说是 23 小时 56 分 3 如果以电视为参照物 运动员可以近似地认为是不动的 但看电视时人们根 据经验自然会选择运动员周围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因此能看到运动 员是运动的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里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 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 不同 参照物 概念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 所选的作为 标准 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 1 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 2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3 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当堂训练当堂训练 作业作业 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 反思反思 主备人 刘英杰 备课组长 备课组成员 签字 教研组长审批 签字 2013 年 月 日 祁川初中集体备课教案祁川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课题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课课 时时第第 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 建立速度的概念 2 频闪摄影 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自学指导 导学案 自学指导 导学案 在实际生活中 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 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 人们最 关心的是谁得冠军 人们外出旅行时 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 军事上总 是希望导弹 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 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内容流程教学内容流程教学札记教学札记 速度 1 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 在游泳比赛中 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 请同学们说说看 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裁判用什么方法比 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 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 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 用的时间 短 归纳 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 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裁 判的方法实际上是 物体运动路程相同 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 学生实验 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 16 开纸 其中一张对折一次 另一张对折两次 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 可将 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 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 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 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 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 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 再举例让学生讨论 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 12s 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 是 28min 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 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 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 30m 用了 1min 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 40m 用了 50s 图 11 2 1 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 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 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 由图 11 2 1 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 1s 的时间内 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 可以确定第二个 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 在运动的时间 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 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2 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在相同的时间内 物体经过的时间 越长 它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 所花的时间越短 速度越快 由前面的计算知道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 可用公式 v s t 表示 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 路程 米 m t 时间 秒 s v 速度 米每秒 m s 或 m s 1 在国际单位制中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 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 符号是 km h 或 km h 1 1m s 3 6km h 1km h 1 3 6m s 0 28m s 3 阅读课文第 23 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 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说明 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 也叫环绕速度 4 速度计算 1 学生阅读课文第 23 页例题 理解题意 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 速度 2 学生阅读课文第 24 页例题 分析题意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 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 可以用公式 v s t 求解 将公式 v s t 变形得到 t s v 将数据代入求解 三 频闪摄影 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四 匀速直线运动 1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 25 页的内容 1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 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 所以不能 将 v s t 理解为 v 与 s 成正比 与 t 成反比 2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变速运动可以用 v s t 来计算 s 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 t 是物体通过这一 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求出的 v 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 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 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 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 运行时间 计算列车从襄樊到 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3 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 运行时间 计算列车从朱坡 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 五 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科学世界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速度 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计算 v s t 匀速直线运动 当堂训练当堂训练 作业作业 达标自查 1 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在 1min 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 则它的速度为 m s 其物理意义为 3 一个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在 4s 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 则它在前 2s 的速度 一定是 A 80m s B 10 m s C 5 m s D 无法判断 4 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s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速度 v 越大 通过的路程 s 越长 B 物体运动的速度 v 越大 所用的时间 t 越少 C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与时间成反比 D 物体 v 由 s t 决定 但与 s t 的大小无关 5 下列速度 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1 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 72km h 2 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 1 8km min 3 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 28m s A 1 2 3 B 3 2 1 C 2 3 1 D 1 3 2 6 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在第 1h 内通过的路程是 80km 在第 2h 内通过 的路程是 80km 在第 3h 内通过的路程还是 80km 小华说该汽车在这 3h 内一定做 匀速直线运动 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 3h 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他们谁说得对 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提高 7 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 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 从 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 结果在 1min 内听到了 25 次碰击声 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 25 m 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 8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在前 5s 内通过的路程是 10 m 在接下来的 10s 内通 过的路程是 25m 在最后 5s 内通过的路程是 16m 1 分别求出它在前 5s 最后 5s 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2 通过你的计算结果说明 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 路程的 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 反思反思 主备人 刘英杰 备课组长 备课组成员 签字 教研组长审批 签字 2013 年 月 日 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目的和要求 观察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特征 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仪器和器材 节拍器 全班共用 钢棒 2 根 直径 8 毫米 长 80 厘米一 100 厘米 或用细木棒代替 高 低支架各 1 个 钢球 直径 19 毫米左 右 垫块 红粉笔 刻度尺 实验方法 1 安装实验器材 将两根钢棒的两端分别插入高 低支架的两孔 中 然后将支架平放在实验桌上 当钢球放在高端两棒之间时 钢球 会沿两棒滚下 如图 19 1 所示 2 训练反应能力 教师首先调节节拍器每两次响声之间 每拍 的时间间隔为 1 秒 让学生一只手在高端两棒之间挡住钢球 并随着 节拍器的响声数 5 4 3 2 1 数到 0 时放手让小球滚下并接下去 数 1 2 3 如此重复几次 直到学生基本上能按上述要求与节 拍器响声同步为止 教师然后调节节拍器每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 75 秒 按 上述要求重复训练几次 要求学生能基本上达到与节拍器响声同步反 应 这对于今后做其他实验是有益的 3 调节小球滚动的快慢 用垫块调整支架的高度 使钢球滚到接 近低端时节拍数为整数 例如第 8 拍 并在该拍时钢球经过的位置用 粉笔做一个记号 4 观察小球运动情况 可看到小球沿两棒越滚越快 开始时速度 为 0 滚到末端时速度最大 按方法 2 中的要求重新数着拍子并让小 球从 0 拍开始滚下 在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