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 1 一 教学内容分析一 教学内容分析 高一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 数学 必修 4 人教版 A 版 第 12 页 1 2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 它是本章的基础 主要是从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 从而很好理解任意 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 课程标准 中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 它是描 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 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 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正弦 余弦 正切 的定义 在本模块中 学生将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 体会三角函数 在解决具有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的作用 二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二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们的课堂教学常用 高起点 大容量 快推进 的做法 忽略了知识的 发生发展过程 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 无形增加了学生的 负担 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虽然刻意地去改变教学的方式 但仍太多 旧时的痕迹 若为了新课程而新课程又会使得美景变成了幻影 失去新课程自 然与清纯之味 所以如何进行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以下简称课程 标准 的教学设计就很值得思考探索 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迁移到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 中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 关注以下两点 第一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创设丰富的情境 例如单调弹簧振子 圆上 一点的运动 以及音乐 波浪 潮汐 四季变化等实例 使学生感受周期现象 的广泛存在 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 体会三角函数是刻画周期现象的重要 模型以及三角函数模型的意义 第二 注重三角函数模型的运用即运用三角函数模型刻画和描述周期变化 的现象 周期振荡现象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也是 课程标准 在三角函内 容处理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根据 课程标准 的指导思想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解 决好两个问题 其一 能从实际问题中识别并建立起三角函数的模型 其二 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认识其定义域 函数值的 符号 三 设计理念 三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摩天轮旋转及生成的图像 让学生感受到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应用于生活 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 并通过问题的探 究 体验 数学是过程的思想 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学生收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 作的能力 四 教学目标 四 教学目标 1 借助摩天轮的情景问题很好地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义 也能很好入 在直角坐标系中 很好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过渡 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 从而很好理 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 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认识其定义域 函数值的符号 3 能初步应用定义分析和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五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 教学难点 正弦 余弦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 具体设计如下 六 教学过程六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情景引入情景引入 问题问题 1 1 如图是一个摩天轮 假设它的中心离地面的高度 为 它的直径为 2R 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 转动一周需要 o h 360 秒 若现在你坐在座舱中 从初始位置 OA 出发 如图 1 所示 过了 30 秒后 你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过了 45 秒呢 过了 秒呢 ht 设计设计意意图图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知识 因此选 择感兴趣的 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 此情景设计应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 的发生发展的理解 这个数学模型很好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交 也能放在直 角坐标系中 很好地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三角函数过渡 揭示函数的 本质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复习回顾锐角三角函数复习回顾锐角三角函数 OA P 图 1 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过了 30 秒后 你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分析分析 作图如图 2 很容易知道 从起始位置 OA 运动 30 秒后到达 P 点位置 由题意知 作 PH 垂直 0 30 AOP 地面交 OA 于 M 又知 MH 所以本问题转变成求 PH 再 o h 次转变为求 PM 要求 PM 就是回到初中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即锐 角的三角函数 问题问题 2 2 锐角的正弦函数如何定义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很容易得到 R MP OP MP sin sin RMP sin 0 RhPH h sin 0 Rh 所以学生很自然得到 过了 30 秒后 过了 45 秒 你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h 0 01 30sinRhh 0 02 45sinRhh 教教师总结师总结 在锐角的范围中 0 t 0 0 sintRhh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引入新课引入新课 问题问题 3 3 请问 的范围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 你t 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能不能猜想 h 0 0 sintRhh 分析分析 若想做到这一点 就得把锐角的正弦推广到任意角的正弦 今天我 们就要来学习任意角的三函数角函数 问题问题 4 4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点 能你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 PP yxP 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的正弦函数的定义吗 能否也定义其它函数 a O M P Y X OA P B M OA P H BN M 图 2 余弦 正切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 sin OP MP R yP R x OP OM P cos P P x y OM MP tan 问题问题 5 5 改变终边上的点的位置 这三个比值会改变吗 为什么 分析分析 先由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再引导学生选几个点 计算比值 获得具 体认识 并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设计设计意意图图 让学生深刻理解体会三角函数值不会随着终边上的点的位置的 改变而改变 只与角有关系 通过摩天轮的演示 让学生感受到第一象限角的正弦可以跟锐角正弦的定 义一样 问题问题 6 6 大家根据第一象限角的正弦函数的定义 能否也给出第二象限角 的定义呢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上面已知知识 得到 sin OP MP R yP 学生定义好第二象限角后 让学生自己算 出摩天轮座舱在第 150 秒时 离地面的高度 h 通过摩天轮知道 0 0 150sinRhh 0 01 30sinRhh 由此得到 2 1 150sin 0 设计设计意意图图 通过这个 让学生检验在第二象限角是否正 sin OP MP R yP 确 问题问题 7 7 在第三象限角或第四象限能成立吗 sin OP MP O P x y 图 3 设计设计意意图图 让学生通过模型 检验定义是否正确 从中让学生自己发现正 负符号的偏差 可以让学生取 从而得到 发现210 t 210sin 0 0 Rhh 0 210sin 2 1 这与不相符 实际上是 sin OP MP sin OP MP 教教师总结师总结 我们通过个模型知道如何在某些范围内如何计算自已此时离地 面的高度 用数学模型来表示 当摩天轮转动 角度的概念也不 0 0 sintRhh 知不觉地推广到任意角 对于任意角的正弦不能只是依赖于角所在的直角三角 形中的对边的长度比斜边长度了 我更应该用点 P 的横坐标来代替或 MP 那么这样就能够很好表示出正弦的函数任意角的定义 MP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 3 已知点为角终边上的点 点到顶点的距离为 R 则 yxP PO R y sinR R x cosR x y tan k 2 分析分析 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模型进一步体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要点 点 点的坐标 点到顶点的距离 问题问题 8 8 当摩天轮的半径 R 1 时 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 y sinx cos x y tan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取到原点的距离为 1 的点可以 使表达式简化 教师进一步给出单位圆的定义 给出下列表格 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 三角函数定义一 1 OP定义二 ROP 定义域 sin y R y R cosx R x R tan x y x y k 2 及时归纳总结有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例题讲解例题讲解 例例 1 1 课本 P14 例 2 已知角终边经过点 求角的正弦 余 4 3 0 P 弦和正切值 分析分析 让学生现学现卖 得用上面的定义二就可以得到答案 例例 2 2 课本 P14 例 1 求的正弦 余弦和正切值 3 5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独立完成 然后与课本的解答相对比一 下 发现本题的难点 教教师讲师讲解解 本题题意很简单 但是如何入手 却是难点 关键是对本节课的三角函数定义的要点 有没有领会清楚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要点 点 点的坐标 点到顶点的距离 因此本题的重点之 处是如何利用单位圆找到这个点 P 如图 4 可以知 道 又点 P 在第四象限 得到 3 POM 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得到本题答案 2 3 2 1 P 不妨让学生取 能否也得到点 P 的坐标 得到的三角函数值是4 OPR 否与单位圆的一样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体验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练习练习 1 1 例 2 变式求的正弦 余弦和正切值 6 7 练习练习 2 2 问题问题 9 9 通过观察摩天轮的旋转 三角函数的角的终边所在象限不 同 请说说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内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独立完成课本 P15 的 探究 设计设计意意图图 练习 1 练习 2 的设计与例 2 例 3 衔接 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 巩固三角函数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从定义出发利用坐标平面内的点的坐标特 征自主探究三角函数的有关问题的思想方法 并在特殊情形中体会数形结合的 思想方法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小结与作业小结与作业 学生自我总结 O P Mx y 图 4 作业 P23 习题 1 2A 组 1 2 3 七 教学反思七 教学反思 上述教学设计及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意义 1 教学设计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 重点放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理解上 背景创设是学生熟悉的摩天轮 认知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 展规律 具体到抽象 现象到本质 特殊到一般 这样有利学生的思考 2 情景设计的数学模型很好地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义 也能很好引入 在直角坐标系中 很好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过渡 同时 能够揭示函数的本质 3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 让学生在情 境中活动 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 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 体验中领悟数学的价值 它渗透了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学习的策 略 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 进步和发展 这和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致的 4 标准 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其目标之一 在教 学中不仅要突出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为学生创设应用实践的空间 促进学生在 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的直觉猜想 归纳抽象 数学地提出 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使 其上升为一种数学意识 自觉地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 断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学过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维 数学方法去观察生活 分析自然现象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使学生认识到数 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 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 器 同时也获得了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增进了他们对数学的理解 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点评点评 本节课以新颖背景 摩天轮 引课 从直角三角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产品品牌IP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输油工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消费与零售行业深度报告:虚拟现实在零售体验中的创新
- 2025年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摩托车制造业的应用与推广案例分析报告001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入侵检测系统架构优化与升级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 现代素食餐厅科普知识培训课件
- 江苏省泰州市2026届化学高三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阳山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长篇阅读词汇突破与真题答案
- 2025四川省公安厅招聘辅警(44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湖北省圆创高中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 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秋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附目录)
- 巡察整改工作课件模板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理论试题
- 2025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家庭教育学整套课件
- 高一新生入学家长会发言稿
- 第三章:巷道断面设计
- (完整word版)门禁系统施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