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珍珠城导游词_第1页
广西珍珠城导游词_第2页
广西珍珠城导游词_第3页
广西珍珠城导游词_第4页
广西珍珠城导游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广西珍珠城导游词珍珠城导游词怎么写,看看下面的范文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噢。广西珍珠城导游词范文一割股藏珠的传说:相传明代时,皇帝听说白龙海中有宝珠一颗,光照海天,但有巨鲨二尾守护,多年无法采得,特派太监坐镇白龙城强迫珠民下海采捕夜光珠,结果造成珠民死伤无数。采珠能手海生历尽磨难,幸得珍珠公主救助,终于得到了这颗夜光宝珠。太监将珍珠收好,快马加鞭,直奔京城,刚到三里外的杨梅岭下,忽然海面泛起白光,一查之下,宝珠竟不翼而飞。太监只好又赶回白龙城,用更残忍的手段强逼珠民寻珠,为拯救珠民,珍珠公主再次献出了宝珠。太监谨记教训,将自己股部割开,塞入夜光珠,包扎严实后,立即起程回京。岂料走过杨梅岭时,晴天霹雳响彻天际,一道闪电划向大海,太监大惊,割开伤口,珍珠早已不在。惊吓过后,太监自知无法交差,于是吞金自尽,据说珍珠城外的一堆黄土,便是当年太监的葬身之所。另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许多到合浦地区贩卖珍珠的波斯人为免途中遭遇劫掠, “遂将珠藏于股中” ,由此可见, “割股藏珠”也是确有其事的。古珠城曾是令人骄傲的南珠标志,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古珠城残留下的历史遗迹,在今铁山港区营盘镇境内,2 / 5距北海约 60 公里。城为正方形,南北长 320 米,东南宽 233 米,周长1107 米,墙高 6 米,城基宽 6 米,条石为脚,火砖为墙,中心黄土夹珠贝夯筑而成。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分东、南、西三个城门,门上有楼,可瞭望监视全城和海面,城内设采珠公馆,珠场司、盐场司和宁海寺等。城墙内外砌火砖,中心每 10 公分一层黄土夹一层珍珠贝贝壳,层层夯实,珍珠城因此得名。城墙周围可见古代加工作坊的遗址和明代钦差大臣李爷德政碑 黄爷去思碑等的遗迹。残贝散落,遍地皆是,可见当年采珠之盛。珍珠城遗址已列为广西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拨款在珍珠城的废墟上兴建了一座仿古建筑“珍珠亭” ,让游人瞻仰。广西珍珠城导游词范文二珍珠城又名白龙城,传说古时有一条白龙飞到这里上空,落地不见踪影,人们认为白龙降临乃吉祥之地,便从那里建城,称为白龙城。该城濒临大海,离海不远有珍珠母海多处,尤以白龙杨梅池最大。此地历代盛产珍珠,质优色丽,以“南珠”之称闻名于世。流传多年的民间神话故事合浦珠还就发生于此。城为正方形,南北长 320 米,东南宽 233 米,周长1107 米,墙高 6 米,城基宽 6 米,条石为脚,火砖为墙,3 / 5中心黄土夹珠贝夯筑而成。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分东、南、西三个城门,门上有楼,可瞭望监视全城和海面,城内设采珠公馆,珠场司、盐场司和宁海寺等。城墙内外砌火砖,中心每 10 公分一层黄土夹一层珍珠贝贝壳,层层夯实,珍珠城因此得名。城墙周围可见古代加工作坊的遗址和明代钦差大臣李爷德政碑 黄爷去思碑等的遗迹。残贝散落,遍地皆是,可见当年采珠之盛。古珠城在抗日战争前还保存完好,抗战期间,大部分城墙及城门被拆毁。解放后只剩下一道城墙和一座南城门,1958 年也遭毁尽。该建碑亭内现存少量碑刻,南门城垣有一段米高的墙心。珍珠城遗址已列为广西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拨款在珍珠城的废墟上兴建了一座仿古建筑“珍珠亭” ,让游人瞻仰。广西珍珠城导游词范文三珍珠城遗址已列为广西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拨款在珍珠城的废墟上兴建了一座仿古建筑“珍珠亭” ,让游人瞻仰。珍珠城位于合浦县东南隅营盘乡白龙村。合浦珍珠凝重结实,大而浑园,色泽光洁,誉称“南珠” 。早自商代开始作为贡品,秦汉以后循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国外。古传南珠共有七个产珠池,主要产地则在合浦一带。4 / 5明洪武 7 年派人在白龙建珍珠城,城以条石为脚,火砖为墙,中心分层,用黄土夹珍珠贝壳夯打筑城、城建成后,设专官内监并驻水师镇守,固海防寇监管采珠。以后历代珠官均驻这里。这古旧建筑由于清朝,民国以及抗日战争战火影响,东西北三面城墙已拆毁,还有南门一段城墙于1959 年已基本夷平。图中珍珠城系近年按原来模样修成的,在原城倒坍地方,有些墙基还隐约可见。城东原城基之上,有棵古榕,原是城墙上附生的,有些城砖被盘根错节的榕根缠住。而树枝干挺拔,绿叶扶疏,富有生气,似为珍珠城兴废留下见证。民间传说,汉时合浦太守多贪污腐败,欺压百姓采珠,贪求无厌,珠便自己迁陡到交址交界,合浦珠源绝迹。后孟尝来为合浦太守革除这旧弊苛政,珠复迁还合浦。这就是“合浦还珠”的故事,其实珠去珠还,并非汉代一时,而是掠夺资源所产生矛盾与休息养生以后生机恢复的一种反覆循环。汉代以后直到元朝,几经反复,资源破坏严重,采珠业衰落不振;明代朱元津在白龙设珍珠城后,明中朝的采珠业又破历史最高纪录,弘治十二年朝延用银万两征夫万人获珠折合现二万八千两。如此“竭泽而渔”的掠夺性来捕,珠业再衰蹶不振。从明始,历代皇帝朝延派来监守珠池,强迫珠民卖命采珠的“珠池太监” 、 “采珠总监”都是皇帝特派的爪牙,5 / 5有特权为非作歹,为所欲为,恃势凌雇人民随便把无辜良民活活打死。如嘉靖年间所谓“盗珠案”就仗毙多人。还向地方抽调钱粮、物资和人依,衙门官吏不敢过问。他们是一方的“太上皇” ,与赃官狼狈为奸,罗致地方土霸、劣绅、刁民,勾结一起,济波一气,横征暴放,曾造成“下四府之地数百里无人” 。他们还利用特权违禁纳贿, “买免卖放”12 下一页,敲诈勒索,民愤极大。当然,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