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法勘探试卷A答案_第1页
磁法勘探试卷A答案_第2页
磁法勘探试卷A答案_第3页
磁法勘探试卷A答案_第4页
磁法勘探试卷A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 名词解释 每题 2 分 共 20 分 1 地磁要素 表表示示地地球球磁磁场场方方向向和和大大小小的的物物理理量量 2 磁偏角 磁子午线磁子午线 磁北磁北 与地理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 地理北地理北 的夹角的夹角 3 磁性 是指其吸引铁 镍等物质的性质 是指其吸引铁 镍等物质的性质 4 磁化率 表征物质受磁化的难易程度表征物质受磁化的难易程度 5 灵敏度 指仪器反映所测场强度最小变化的能力 敏感程度 指仪器反映所测场强度最小变化的能力 敏感程度 6 磁扰 地磁场常常发生不规则的突然变化地磁场常常发生不规则的突然变化 7 磁异常 在在消消除除了了各各种种短短期期磁磁场场变变化化以以后后 实实测测地地磁磁场场与与作作为为正正常常磁磁场场的的主主磁磁场场之之 间间的的差差异异 8 区域异常 分布较广的中深部地质因素引起的磁力异常 其特征是异常幅值较大 分布较广的中深部地质因素引起的磁力异常 其特征是异常幅值较大 异常范围也较大 但异常梯度小 异常范围也较大 但异常梯度小 9 磁异常正演 根根据据已已知知质质体体及及磁磁性性体体的的形形态态 质质量量及及磁磁性性 空空间间等等分分布布来来计计算算其其磁磁 场场分分布布的的过过程程 10 延拓 是把原观测面的磁异常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换算到高于或低于原观测面是把原观测面的磁异常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换算到高于或低于原观测面 上上 分为向上延拓与向下延拓分为向上延拓与向下延拓 二 选择题 将正确叙述前面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每题 1 分 共 10 分 1 正常地磁场的垂直分量 Z 在地表的变化规律是 C A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B 由南到北逐渐增大 C 由赤道向两极绝对值逐渐增大 2 有效磁化倾角 is是有效磁化强度 Ms与 B 的夹角 A Z 轴正向之间 B X 轴正向之间 C Y 轴正向之间 3 地磁傾角 I 在地表的变化规律是 C A 在南半球为正 北半球为负 B 在南半球为负 在赤道地区较大 C 在南半球为负 北半球为正 在极地地区较大 4 岩石的剩余磁化强度包括 B A 热剩磁 等温剩磁 原生剩磁 次生剩磁等 B 热剩磁 化学剩磁 沉积剩磁 粘滞剩磁等 C 热剩磁 碎屑剩磁 粘滞剩磁 沉积剩磁等 5 在研究地球的磁场时我们建立的坐标系是 B A x 轴指向地磁北 y 轴指向地磁东 z 轴指向下 B x 轴指向地理北 y 轴指向地理东 z 轴指向下 C x 轴垂直于 y 轴 y 轴平行于地体走向 z 轴指向下 6 相对磁力测量是用仪器测出地面上两点之间的 C 值 A 地磁场 B 地磁异常 C 地磁场差值 7 地磁图是在地图上标出各个测点的某个地磁要素的已化为同一时刻的数值 并以 C 的形式用光滑曲线画出来 A 图形 B 曲线 C 等值线 8 导出泊松公式时 假设了对同一磁性体 其中 A A 密度和磁性都是均匀的 2 B 密度是均匀的 但磁性不是 C 密度和磁性都不是均匀的 9 地磁场场总强度 T 的模量在地表的变化规律是 A A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B 由南到北逐渐增大 C 由赤道向两极绝对值逐渐减小 10 磁异常向上延拓的目的是 C A 区分水平叠加异常 B 突出浅部密度 磁性 体的异常 C 突出深部密度 磁性 体的异常 三 综合应用题 第 1 题 9 分 第 2 3 题各 8 分 第 4 题 5 分 共 30 分 1 写出如下所图地磁要素间关系 写出如下所图地磁要素间关系 图 1 磁化强度空间分布图 ssz y ssx iMIMM AIMAIMM AIMiMAIMM sinsin coscossincos sincoscoscoscos IAIMMMM MMMM zxs zyx 22222 222 sincoscos AIAIi I M M AIAI M M AIAI M M s z y x csctgsectgtg sin coscossincos sincoscoscos 2 计算梯度变化场并说明计算梯度变化场并说明 设北京地区的 Z 46194nT H 29884nT 取 R 6371km 则北京地区的地磁梯度为 3 nT km4 9 2 nT km 7 21 3 nT km 6 3 2 nT km 1 14 3 R H x Z R Z r Z R Z x H R H r H Rr Rr Rr Rr 在北京地球地区 当高度升高 1km 时 Z H 值分别减小 21 7 nT 14 1nT 向两级 方向移动 1km Z 的绝对值增加 9 4nT H 值减少 3 6nT 3 计算并绘图计算并绘图 如下统计数据 计算出频率及累计频率 并绘制出频率直方图及频率分布曲线 组 距 0 0 5 0 5 1 0 1 0 1 5 1 5 2 0 2 0 2 5 2 5 3 0 3 0 3 5 3 5 4 0 4 0 4 5 4 5 5 0 5 0 5 5 各组 中值 0 250 751 251 752 252 753 253 754 254 755 25 频数1314214131198532 频率0 72 19 514 127 720 912 95 43 32 01 4 累计 频率 0 72 812 326 454 175 087 993 396 698 6100 4 识图题识图题 100 50 0 50 100 150 051015202530 D DT T Z ZA A H HA A 4 a 1000 1000 3000 5000 7000 9000 051015202530 D DT T Z ZA A H HA A b 图 a 为球体引起的磁异常 图 b 为水平圆柱体引起的磁异常 四 问答题 每题 8 8 分 共 4040 分 1 地磁场随地理分布的基本特征 等Z线 等H线 和等I线 都大致平行于地理纬线 在赤道附近 磁赤道上 垂直分量Z 和磁倾角I为零 水平分量H最大 随着纬度的增大 Z和H的绝对值也增大 而H逐渐减 小 在北半球T向下 I为正 在南半球T向上 I为负 在两极附近某处 I达到90 H为 零 Z的绝对值最大 总场强度等值线 特征等值线与纬度线近乎平行 其值在磁赤道约 30000 40000nT 向两极增大 在两极约为60000 70000nT 总倾线特征 与纬度大致平行 零倾线在地理赤道附近 称为磁赤道 它不是一条直线 磁赤道向北倾角为正 向南为 负 总偏线特征 从一点出发汇聚于另一点的曲线簇 明显地汇聚于南北两磁极区 两条零 偏线将全球分为正负两个部分 2 磁法勘探按工作环境而言怎么分类 并简述其优点及主要应用范围 工作环境而言 磁法勘探可分为地面磁测 航空磁测 海洋磁测和井中磁测四类 航空磁测 它不受水域 森林 沙漠等自然条件的限制 测量速度快 效率高 已 广泛应用于区域地质调查 储油气构造和含煤构造勘查 成矿远景预测 以及寻找大型 磁铁矿床等方面 地面磁测 是在航空磁测资料的基础上作更详细的磁测工作 用以判断引起磁异常 的地质原因及磁性体的赋存形态 在地质调查的各个阶段都有广泛的应用 海洋磁测 它是综合性海洋地质调查的组成部分 此外 还用于寻找滨海砂矿 以 及为海底工程 寻找沉船 敷设电缆 管道等 服务 近年来 高精度磁测还广泛用于工 程环境地球物理调查以及考古等 井中磁测 是地面磁测向地下的延伸 主要用于划分磁性岩层 寻找盲矿等 其资 料对地面磁测起印证和补充作用 3 磁异常正演时作了哪几个假设 磁性体为简单规则形体 磁性体被均匀磁化 只研究单个磁性体 观 测面水平 磁性体的剩余磁化强度为零 4 磁异常的处理 空间换算 导数换算各有什么用途 1 磁异常的处理包括磁异常的平滑 消除干扰 分离叠加异常 磁异常 的插值 补缺 数据网格化 分离叠加异常 磁异常的数据网格化 将不规则 测网上测的磁异常化为规则测网磁异常 2 磁异常的空间换算 延拓是把原观测面的磁异常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 换 5 算到高于或低于原观测面上 分为向上延拓与向下延拓 向上延拓主要用途 是削 弱局部干扰异常 反映深部异常 利用向下延拓可以处理旁侧叠加异常 评 价低 缓异常 3 导数换算 磁异常的导数可以突出浅而小的地质体的异常特征而压制区 域 性深部地质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划分不同深度和大小异常源产生 的叠 加异常 且导数的次数越高 这种分辨能力就越强 5 简述磁异常的定性解释内容 磁异常的定性解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初步解释引起磁异常的地质原因 二是 根 据实测磁异常的特点 结合地质特征运用磁性体与磁场的对应规律 大体判定磁性体的 形状 产状及其分布 对磁异常进行地质解释的首要任务是判断磁异常的原因 对找矿来 讲 就 是要区分哪些是矿异常 哪些是非矿异常 实际工作中 由于地质任务和地质条件 的不同 定性解释的重点与方法也不同 但一般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将磁异常进行分类 根据异常的特点 如极值 梯度 正负伴生关系 走向 形 态 分布范围等 和异常分布区的地质情况 并给合物探工作的地质任务进行异常分类 2 由 已知 到 未知 由已知到未知是一种类比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从已知地质情 况着手 根据 矿 石磁性参数 对比磁异常与地质构造或矿体等的关系 找出异常与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