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漫步ppt课件.ppt_第1页
书林漫步ppt课件.ppt_第2页
书林漫步ppt课件.ppt_第3页
书林漫步ppt课件.ppt_第4页
书林漫步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林漫步 1 2 从先秦时代到到东晋王朝 出现了一种新的记录文字的方式 简册 3 制作方法 在细长条形状的竹片或木片上书写文字 竖向书写 再用皮条或绳索连缀起来 保存时从尾向头卷起存放 这种形式比较简单 操作方便 竹片和木片都是硬质材料 用细绳编连起来以后 就可以舒卷自如 4 东汉永元兵器簿编简 5 6 7 梵夹装 在古印度 人们习惯把文字刻 写在贝多罗树的叶子上 并把这种写有文字的贝叶叫做 贝叶经 因为贝叶在保存时的独特性 所以只能把贝叶整齐摞叠起来 以绳相连 隋唐时期 贝叶经传入我国 我国根据它的特点 制作出了差不多的装订形式 因为贝叶上刻写的多为梵文 因此叫做 梵夹装 8 制作方法 把书页码放整齐 前后各用一块与书页规格相同的薄木板夹住 在木板中心两侧各钻一个直径二三毫米 贯穿木板和全部书页的洞 再拿一根长绳 把绳子的两头分别从两个洞中穿出 把木板和书页串连在一块并捆扎起来 9 10 11 12 叶子 人们经过对梵夹装的了解 发明出了更加方便 适合自己使用的书籍制作形式 13 制作方法 将狭长的书页一张张整齐摞叠起来 上下夹以木板或厚纸 再以绳子捆扎 后来一度发展成册页的形式 这种称为 叶子 14 15 16 纸书出现以后 继承了简册的装帧形式 人们为了便于阅读和保存 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出了 卷轴装 17 制作方法 一般为长卷 古代书写常为竖写 以右到左 书写后依轴而卷 为了方便检索 有时在轴头上挂上一个写明书名和卷数的 签 18 19 20 21 卷轴装是中国古代书籍中常见的装帧形式 到了宋代 人们为了保护书籍和增加书籍的观赏性 在卷轴装正面接镶绢 锦等丝织品 背面裱纸 书籍经过装饰 平整光洁 典雅大方 十分美观 横向展阅的人们称之为 手卷 竖着悬挂欣赏的 称之为 立轴 或 挂轴 一直到今天 我国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装帧 一般还采用这种形式 22 23 24 25 一直到唐代 最盛行的书籍装帧形式 仍然是卷轴装 但是慢慢地 人们发现 任何一种纸卷 卷久了 都是产生舒卷的困难 由于卷久的惯性 打开时经常会自动卷起 十分不方便 因此 一场对流行已久的卷轴装的改革开始了 人们根据对卷轴装的弊病进行改变 设计出了新型的装帧形式 经折装 26 制作方法 把卷轴装常用的长卷进行反复折合 呈长方形的折子形式 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书页上 糊以尺寸相等的硬纸板或木板作为封面和封底 以防止损坏 27 28 29 30 31 唐朝 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政治 经济 科学 文化都有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文学 诗歌几乎占据了整个文坛 使唐代成了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诗歌的发展 特别是近体律诗的发展 一方面要求要有严格的韵律 一方面遣词造句 运用掌故又要求典雅有据 32 这类书籍的书写方式和装帧形式 都要以方便随时翻检为原则而作相应的改变 但是 唐代书籍最流行的书写方式和装帧形式 仍是单面书写的卷轴装 这样 在流行的装帧形式与要方便翻检之间便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继续采用单面书写的卷轴装 翻检方便难以解决 突破卷轴装 另外采取更新的装帧形式 一时又难以创造出来 于是便出现了一种既未完全打破卷轴装的外壳 又达到了方便翻检为目的的装帧形式 这就是旋风装 33 旋风装的两种形式 1 在经折装的基础上 将外封纸对折 形成前后相连的整体 如同套筒 2 把卷轴装进行变形 把书页按顺序逐次相错粘在事先准备好的卷子上 风吹过时 书页翻飞犹如旋风 故称 旋风装 也称 龙鳞装 34 35 36 37 到了唐代末期 人们为了使书本更容易翻阅 在书籍的装帧上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到宋元时期 雕版印刷盛行 文字的印刷不再局限于单面印刷 双面印刷逐渐发展 人们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因此出现了 蝴蝶装 38 制作方法 将印有文字的纸页沿对应的中缝对折 再按顺序摞叠成方形 将对齐的折缝处粘在包脊纸上 遂完成 39 40 41 42 蝴蝶装的优点很多 但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 在充分显示它优点的同时 往往也就暴露了自身的弱点 蝴蝶装的书叶是反折的 上下两个半叶的文字均相向朝里 这对保护框内的文字无疑是有好处的 43 但这种装帧形成了所有的书叶都是单叶 不但每看一版使人首先看到的都是无字的反面 而且很容易造成上下两个半叶有文字的正面彼此相连 翻检极为不便 并且 蝶装书脊全用浆糊粘连 这种装帧作为长期藏书可以 若是经常翻阅 则极其容易散乱 针对蝴蝶装的这些弱点 一种便于翻阅而又更加牢固的新的装帧形式出现了 这就是包背装 44 制作方法 元代盛行 与蝴蝶装正相反 是将书页有文字的一面朝外 以折叠的中线作为书口 再依顺序摞叠成方形 最后再以一张纸绕书背粘合 作为书籍的封面和封底 45 46 47 到了明朝中叶 包背装被线装形式所取代 常见的有四针眼订法 也有六针眼或八针眼的 它形式美观 不易散落 是古代书籍装帧发展成熟的标志 48 49 50 51 由于书籍柔软易破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