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冰雪灾事迹报告演讲稿_第1页
抗冰雪灾事迹报告演讲稿_第2页
抗冰雪灾事迹报告演讲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抗冰雪灾事迹报告演讲稿一把布满缺口的砍刀,一顶结满薄冰的安全帽,一件布满划痕的棉袄,一双结满冰泥的工作鞋,一双充满血丝的眼睛,两个因极度缺乏睡眠而微微鼓起的眼袋,一脸被风雪“过度雕刻”的沧桑黑!瘦!累!这就是我在悬崖边采访时看到的汪建勤。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金华饱含深情地说:“在困难的时候,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在国家利益需要我们站出来的时候,我们国家电网公司的广大干部职工是好样的。 ” 汪建勤就是这样的好员工! 1 月 28 日凌晨 4 点,金华电业局送电工区一支 35 人的抢险车队,疾驶在前往武义牛头山的路上,本次他们的任务是全力修复从金华向遂昌供电的双遂线,车上身为工区主任的汪建勤对大家说:“捂紧大衣,都睡会儿” 。不一会儿,车上鼾声四起。汪建勤知道,这种时候每一秒钟的休息都是弥足珍贵的,特殊时期体力就是战斗力。 浙中第一高峰牛头山,位于武义县西南山区,海拔 1560米。线路最大故障点正好位于牛头山最高峰的悬崖口。在现场,几乎所有的抢修队员都被看到的险情惊呆了:线路严重覆冰,厚度超过了 100 毫米,不堪重负的导线严重下垂后,几乎贴到了悬崖上,线路受损部位东、西、南三面2 / 3临空,底下是万丈深渊,北面悬崖边上有一块倾斜角至少在 70 度以上,寸草不生的硬岩坡,面积还不到 3 平方米,上面已结着一层厚厚的冰。 在这种情况下,要修复导线,站在悬崖冰坡作业是唯一选择。可在这个连老鹰也难停留的冰坡,人,怎么站? 这条线路是汪建勤亲手参与建设的,各处情况他最清楚;手下的这支队伍是他亲自带的,XX 年参加浙江省线路检修技术比武,团体第一名的技术水准他更清楚。可是今天他犹豫了。 冰灾中铁塔可以倒下来,但电网人必须站出来。只见汪建勤脱掉雨衣后,将绳子一头牢牢绑在一颗松树上,另一头绑在自己身上,让队员拉紧缓冲绳后,汪建勤准备第一个用绳子降到悬崖边。 “下面太险了,你不能下!” “大家都别拦,这儿情况我最熟,我先下!”汪建勤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 深吸了一口气后,慢慢的,一米、两米、三米汪建勤一点一点地往下降, “挖些浮土下来” 、 “把锄头放下来” ,就在队员松绳子的刹那,汪建勤脚下一滑,人一下子掉下去 5 米多,汪建勤的半个身子悬在了空中,大家惊出一身冷汗。 登住悬崖边的一块石头,双手紧紧抓住绳子,汪建勤又艰难地站了起来,除冰、撒土。简单处理过后,汪建勤才3 / 3叫两名有经验的老队员陆续沿绳索降到悬崖边,在能见度不到 3 米、温度低至零下 5 摄氏度、风力近 6 级的悬崖口,一寸一寸地给线路敲冰、一点一点地挪动脚步 从早上 6 点半上山到成功恢复双遂线供电后下山,汪建勤他们在牛头山顶冻了整整 12 个小时。 一场雪,冰冻了南方的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重新解读了,那种在炎黄子孙血液里延续了几千 12下一页年的宝贵基因特别能吃苦。在荆棘丛中、在危塔跟前、在悬崖边上,能在己危与众安之间做出大义之举,能在小我和大我之间激发豪情之志的,正是一个民族面对灾难所表现出的群体斗志特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