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精神展望中国梦_第1页
抗震救灾精神展望中国梦_第2页
抗震救灾精神展望中国梦_第3页
抗震救灾精神展望中国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抗震救灾精神展望中国梦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汶川到芦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从灾难中奋起、在困难前挺立,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强大的精神支撑。正是在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砥砺下,我们奋然前行,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支撑我们面对灾难处变不惊、自信自强。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形成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极大提振。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就能在突发的灾难面前处变不惊,在巨大的破坏面前自信自强。芦山地震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迅速反应、妥当处置: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李克强总理当日下午飞抵灾区,四川省委、省政府立即启动级应急响应,灾区各级党政领导及时奔赴灾区,人民军队、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驰援,职能部门高效运作,社会各界大力援助,保障了抗震救灾的有序高效。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鼓舞我们面对困难百折不挠、愈挫愈勇。芦山地震是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遭受的第二次重创。面对两次巨灾,我们以“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豪情壮志,展开了同时间赛跑、靠信念支撑、以发展取胜的伟大斗争。凭着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精神,我们在汶川打赢了抢险救人、安置攻坚、重建家园的一场场攻坚战,2 / 4建设起新的美丽家园;凭着这种精神,我们也一定能够在芦山抗震救灾和家园重建中再次书写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壮丽篇章。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励我们面对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灾难考验意志,灾难砥砺品格。汶川特大地震发生 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灾区不仅原地起立,而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实现了功能恢复与赶超跨越、民生工程与产业发展、重建质量与重建速度、自力更生与对口支援、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物质财富与精神家园的有机结合,达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生态有改善”的目标,兑现了“再造一个秀美山川”的庄严承诺。当前,芦山灾区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基础设施正在抢修完善,水电供应进入正轨,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学校复学复课基本完成,重建规划已经启动。可以相信,有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坚强支撑,我们一定能够走出科学重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之路,遭受重创的芦山也必将穿越灾难、走向新生。 123 下一页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宝贵财富。在未来前进的征途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3 / 4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实现中国梦顽强奋斗。事业成功就要自强不息,梦想成真就得顽强奋斗。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首先就体现在为实现中国梦而顽强奋斗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必须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贡献。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职责和使命,率先垂范、勇于担当,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实现中国梦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艰苦奋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吃苦耐劳、克俭节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必须把危机状态下的过硬作风转化为日常工作中的良好状态。当前,灾区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还有很多艰苦的工作要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艰苦奋斗,就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要自力更生、自立自强、感恩奋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中国成立4 / 4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