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试题_第1页
高二历史试题_第2页
高二历史试题_第3页
高二历史试题_第4页
高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流中学高二历史半期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1 双流中学 2012 2013 学年下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卷 命题人 向发友 审题人 杨选洲 本试卷分为第 卷 选择题 和第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 间 90 分钟 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卷收回 第第 I I 卷 选择题卷 选择题 共共 5050 分 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5050 分 答案统一填写在表格中 分 答案统一填写在表格中 1 1 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 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 传统的一切东西 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 和平的方式 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 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 多样性与艰巨性 A B C D 2 2 梭伦改革前 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贵族与平民的对立 B 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C 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D 贵族与平民 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3 3 在梭伦改革中 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 其划分依据是 A 政治地位 B 血缘关系 C 居住地域 D 财产多少 4 4 为了消除社会的动荡纷争 促进雅典城邦的振兴发展 梭伦冲破重重阻力 发起了一 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在改革中 叔本华把梭伦的改革原则归纳为 不要伤害任何人 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 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 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 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 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 避免冲突 D 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5 5 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 改变了 刑不上大夫 B 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C 废除 世卿世禄制 D 废井田 开阡陌 从根本确立土地私有制 6 6 商鞅变法中 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 废井田 开阡陌 B 奖励军功 C 废除 世卿世禄制 D 建立县制 7 7 春秋时期 赵简子说 克敌者 上大夫受县 下大夫受郡 士田十万 庶人工 商遂 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双流中学高二历史半期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2 县的地位比郡高 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 郡 县的出现比郡早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 A B C D 8 8 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C 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D 恢复和发展经济 9 9 北魏孝文帝 汉化政策 的采用 反映着当时 A 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的新高度 B 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统治集团 C 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 民族差异大 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 1010 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出现的根源是 A 皇室开支巨大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 宋辽 宋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1111 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 加强军事 B 丈量土地 C 奖励垦荒 D 整顿吏治 12 12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 免役法 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 B C D 1313 由下图可知 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 德国处于分裂状态B 天主教会在德国出售 赎罪券 C 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沉重剥削 D 马丁 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 双流中学高二历史半期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3 1414 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 不要加以任何阻 碍 无论什么人 不管他是教皇 主教 传教士 或是修士 修女 世俗权力都有权来 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路德 A 倡导人的解放 B 否定基督教 C 宣扬 圣经 D 否定教皇地位 15 15 穆罕默德 阿里曾对着一份奥斯曼素丹的诏书说 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来到 埃及 如今 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 我从来就没有什么主人 这段话所 包含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A 穆罕默德 阿里欲取代奥斯曼素丹的地位 B 穆罕默德 阿里已经实现了对埃及的统治 C 埃及当时已经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 埃及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的一块重要殖民地 16 16 为了 向西方寻求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 阿里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仿效欧洲改革行政 学习西方改革军事 借鉴西方教育方式 A B C D 1717 1861 年俄国改革以前 工业资本家 30 是农奴身份 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 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 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 D 俄国农奴的地位有所提高 18 18 1856年 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 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 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 在随后的改革中 化解敌对情绪的措施 是 A 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 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 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 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19 19 1861 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对资本主义的主要作用是 造成资本的集中 扩大了国内市场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强化了中央集权 A B C D 20 20 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最大的不同在于 A 日本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积累工业发展所需资金 B 日本发展工业的重点在于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方面 双流中学高二历史半期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4 C 日本发展工业主要以政府力量为核心 D 日本发展工业引进了西方的技术设备 21 21 黄仁宇在 中国大历史 中写道 在我们之前900年 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 操纵国事 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这里所说的中国即企图以金融 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指的是 A 商鞅变法 B 王安石变法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李悝变法 22 22 梁启超在 变法通议 中写道 同治初年 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 日本其 兴 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 讨论学业 讲究官制 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洲者 询某厂船之利 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 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根 本意图是 A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 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23 23 国之强弱 决定于人民之贫富 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 而物产之多寡又起 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 废藩置县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B 推行 文明开化 政策 C 推行 殖产兴业 政策 D 改革土地制度 确立土地私有 24 24 某论文将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 开始农奴制改革 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 击 继而明治维新 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 开展戊戌变法 作为重要论据 论文主题 可能是 A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2525 19 世纪中期 许多与西学相关的 日本新词 来自中国 而在 20 世纪初年 大量 与 西学相关的 日本新词 如劳动 方针 政策 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 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 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双流中学高二历史半期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5 高二历史答题卷高二历史答题卷 一 选择题答题表一 选择题答题表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3 小题 共小题 共 5050 分 其中分 其中 2626 题题 1818 分 分 2727 题题 1818 分 分 2828 题题 1414 分 分 26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 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 决定宣战 媾和 制定法律等一切 国家大事 材料二材料二 设立 20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 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 41 县 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 免 领取国家的俸禄 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材料三材料三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 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 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 占着优势 我制定法律 无分贵贱 一视同仁 按照正义 人人各得其所 材料四材料四 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君能令政 必行 请回答 1 请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措施上的差异 他们的共同目的 是什么 1010 分 分 2 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特征 4 4 分 分 123456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密封 密封 密封 班级 姓名 考号 双流中学高二历史半期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6 3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本次改革对两国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 4 4 分 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官雍于下 民困于外 夷狄骄盛 寇盗横炽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 材料二材料二 今介甫为政 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 纷纷扰扰 莫安 其居 司马光 家传集 材料三材料三 对于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治天下譬如居室 敝则修之 非大坏别不更 造 也 宋史 材料四材料四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 适应于时代之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 王安石评传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北宋中期存在哪些社会问题 6 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司马光 非大坏别不更造也 的理解 4 分 3 材料四中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4 分 双流中学高二历史半期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7 4 材料三四中司马光与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什么 4 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明治二年 福泽谕吉发表的 劝学篇 深究 欧罗巴州 之所以成为 富国强 兵天下之首 文明开化之中心 的原因时 总结到 普及天下之教育 修德谊 开智 识 尽文艺技术之美 城乡无别 诸方建学设校 凡不知几千之数 彼产业廉美 商贸 繁昌 兵备齐整 武器充足 究其万世太平之源 则在使其务实固本之学问之枝开花结 果矣 材料二材料二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 必须推行 公养 公教 公恤 的社会福 利制度 儿童 6 岁入 小学院 11 岁入 中学院 16 岁入 大学院 20 岁毕业 经过长达 14 年的义务教育培养 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据康有为 大同书 整理 材料三材料三 19 世纪末 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