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高三2018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模)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北京市昌平区高三2018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模)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北京市昌平区高三2018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模)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北京市昌平区高三2018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模)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北京市昌平区高三2018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模)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昌平区高三2018年高考适应性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1关于蓝藻与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B. 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C. 都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D. 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2研究发现,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会增加分泌鸢尾素(一种多肽类激素),鸢尾素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胞利用氨基酸为原料合成鸢尾素B剧烈运动时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上升C鸢尾素通过神经运送至胰岛B细胞 D胰岛素促进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3为研究高浓度CO2处理对某种植物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对照组植物以大气CO2 浓度处理150天、实验组植物以高浓度CO2 处理相同时间,随即将两组植物均转移至大气CO2 浓度条件进行恢复实验30天,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高浓度CO2处理结束植物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B气孔开放度下降导致植物净光合速率一定下降C推测恢复初始时的实验组净光合速率低于结束时D气孔开放度下降是植物对高浓度CO2环境的适应4毒箭蛙产生的生物碱能与捕食者体内的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毒箭蛙自身突触后膜该受体中因某些氨基酸的替换,而具有了对此生物碱的“抗性”。同时,毒箭蛙鲜艳的体色也警示着捕食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毒箭蛙与捕食者的乙酰胆碱受体结构相同B该生物碱可使突触后膜产生正常动作电位 C毒箭蛙产生的抗体能与生物碱特异性结合 D毒箭蛙与捕食者之间实现共(协)同进化 5下列对细胞成分与结构的研究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PEG制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B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 D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物质合成途径6“厉害了,我的国!”。下列中国制造的产品主体用料不是金属材料的是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中国大飞机C919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A. 主体用料:钢索B. 主体用料:钢材C. 主体用料:铝合金D. 主体用料:硅酸盐X硫Y7 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事实不能说明X元素、Y元素、S元素之间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的是AX2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BH2X和H2S分别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C酸性:HYO4H2SO4DNa2SO3可与HY反应生成H2SO38下列反应不能用反应物所具有的类别通性解释的是AZn+Fe2+=Zn2+Fe B2Fe3+2I-=2Fe2+I2C NaOH+HClO4=NaClO4+H2O DCO2+H2O+ Na2SiO3=H2SiO3+Na2CO39. 头孢拉定又名先锋霉素,是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头孢拉定的分子式是C16H19N3O4S,分子中有多种官能团B. 头孢拉定与Na2CO3溶液、NaHCO3溶液都可以反应C. 1mol头孢拉定最多可与6mol H2和5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D. 头孢拉定既可与盐酸反应,也可与NaOH溶液反应10根据已有知识,结合给出信息,判断以下化学用语表达式正确的是信息: HF H+F- K=6.610-4 FeS (S) Fe2+(aq) +S2-(aq) K=610-18 CuS (S) Cu2+(aq) +S2-(aq) K=6.310-36A氢硫酸的电离:H2S 2H+S2-BNa2S投入水中发生电离:Na2S2Na+S2-CNaF发生水解反应:F-+H2O HF +OH-DFeS与CuSO4溶液反应:S2- +Cu2+=CuS11根据下列实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KSCN过少,因此溶液颜色不变B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变为无色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C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NH3H2O是弱碱D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既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12研究人员研究出实现水泥生产时CO2零排放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反应在温度小于900 时进行,碳酸钙先分解为CaO和CO2,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高温A装置中发生了反应:CaCO3 =CaO+CO2B阳极有O2产生C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O24e=C2O2-DCO2CO2这一反应的发生,说明电解是一种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13太阳能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人们正大力推广和使用太阳能。太阳的巨大能量是由于太阳内部所发生的一系列核聚变反应形成的。太阳内部所发生的核反应可能是A4+210e B+C+ +3 D+14物质的宏观性质往往是大量微观粒子运动的集体表现。下面对气体温度和压强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每一个分子运动速率都会变快B气体的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所占比例会增多C气体的压强变大,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变大D气体的压强变大,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一定变大15“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先后与神舟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18年4月,“天宫一号”完成其历史使命,离开运行轨道,进入大气层,最终其主体部分会在大气层中完全烧毁。在燃烧前,由于稀薄空气阻力的影响,“天宫一号”的运行半径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下列关于“天宫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逐渐减小B运行速率逐渐减小C动能逐渐增大D机械能逐渐增大16如图1所示,实验室一台手摇交流发电机,内阻r=1.0,外接R=9.0的电阻。闭合开关S,当发电机转子以某一转速匀速转动时,产生的电动势e=sin10t(V),则A该电动势的有效值为VB该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0HzC外接电阻R所消耗的电功率为10WD电路中理想交流电流表的示数为1.0A17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若某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位于平衡位置的两质点a、b相距为d,a、b之间只存在一个波谷。则从该时刻起,下列四幅波形图中质点a最迟到达波谷的是18如图3所示,小明在演示惯性现象时,将一杯水放在桌边,杯下压一张纸条。若缓慢拉动纸条,发现杯子会出现滑落;当他快速拉动纸条时,发现杯子并没有滑落。对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缓慢拉动纸条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较小B快速拉动纸条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较大C为使杯子不滑落,杯子与纸条的动摩擦因数尽量大一些D为使杯子不滑落,杯子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尽量大一些19电池对用电器供电时,是其它形式能(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对充电电池充电时,可看做是这一过程的逆过程。现用充电器为一手机锂电池充电,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已知充电器电源的输出电压为U,输出电流为I,手机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器的输出电功率为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C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D充电效率为20为证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某实验小组用电子束做双缝干涉实验。实验时用50kV电压加速电子束,然后垂直射到间距为1mm的双缝上,在与双缝距离约为35cm的光屏上得到了干涉条纹。该条纹与托马斯杨用可见光做的双缝干涉实验所得到的图样基本相同,但条纹间距很小。这是对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的又一次实验验证。根据德布罗意理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其波长,其中 h为普朗克常量,p为电子的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增大加速电子的电压,可以使干涉条纹间距变大B只减小加速电子的电压,可以使干涉条纹间距变大C只增大双缝间的距离,可以使干涉条纹间距变大D只减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可以使干涉条纹间距变大21(18分)(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下面关于此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图甲,用两支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一端拉到O点时,两支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B再用一支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如图乙),必须保证仍把橡皮条的一端拉到O点 C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D拉橡皮条的细线要稍长一些,用以标记细线方向的两点距离要远些图丙是某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其中(选填“F”或“F”)表示的是用一支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的结果。图5(2)某实验小组描绘规格为“2.5V 0.6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A 电流表A(量程为0300mA,内阻约1)B 电压表V(量程为03V,内阻约5k)C 滑动变阻器R(010,额定电流1.5A)D 直流电源(电动势3V,内阻忽略不计)E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若采用如图6(甲)所示的电路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电压表的右端应与电路中的_点相连(选填“a”或“b”)。开关S闭合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置于_端(选填“c”或“d”)。测量后,该小组根据实验数据,利用Excel拟合出小灯泡的IU特性曲线如图6(乙)所示。图线发生了弯曲,其原因是_;根据图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50V时,其实际功率P约为_W(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图6在分压电路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负载电阻R0=50,有四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1分别为5、20、50、200。将它们分别接入如图7(甲)所示的电路。保持M、N间电压恒定,从左向右移动滑片P,研究电压表的电压U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x的关系,画出Ux图像,如图7(乙)所示。图7设,要求滑动变阻器对电压的调节最好是线性的,不要突变,电压的变化范围要尽量大。满足上述要求的k值的理想范围为Ak0.1 B0.1k0.5 Ck122(16分)如图8所示,一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给小球一水平方向的初速度,使小球沿水平圆轨道运动,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小球运动的水平圆轨道的半径逐渐缓慢减小,最终停止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求:(1)开始运动时小球的向心力大小Fn;(2)开始运动时小球的线速度大小v;(3)小球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Wf。23(18分)带电粒子的电量与质量的比值(e/m)称为比荷。汤姆生当年用来测定电子比荷的实验装置如图9所示。真空玻璃管内的阴极K发出的电子经过加速电压加速后,形成细细的一束电子流。当极板C、D间不加偏转电压时,电子束将打在荧光屏上的O点;若在C、D间加上电压U,则电子束将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P点与O点的竖直距离为h;若再在C、D极板间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电子束又重新打在了O点。已知极板C、D的长度为L1,C、D间的距离为d,极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L2。不计电子重力影响。(1)求电子打在荧光屏O点时速度的大小;(2)a推导出电子比荷的表达式(结果用题中给定的已知量的字母表示);b若L1=5.00cm,d=1.50cm,L2=10.00cm,偏转电压U=200V,磁感应强度B=6.3104T,h=3.0cm。估算电子比荷的数量级。(3)上述实验中,未记录阴极K与阳极A之间的加速电压U0,若忽略电子由阴极K逸出时的速度大小,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能否估算出U0的值?并说明理由。24(20分) 导体切割磁感线,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若电路闭合,将形成感应电流;电流是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而形成的。我们知道,电容器充电、放电过程也将会形成短时电流。我们来看,如图10所示的情景:两根无限长、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MN、PQ固定在水平面内,相距为L。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于MN、PQ放在轨道上,与轨道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不计导轨及导体棒的电阻。现对导体棒ab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导体棒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右运动。(1)若轨道端点M、P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 a求导体棒ab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b导体棒ab达到最大速度后,撤去力F。求撤去力F后,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Q。(2)若轨道端点M、P间接一电容器,其电容为C,击穿电压为U0,t=0时刻电容器带电量为0。a证明:在给电容器充电过程中,导体棒a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求导体棒ab运动多长时间电容器可能会被击穿?25苯巴比妥是一种巴比妥类药物,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和试剂略):A(C8H9Br)NaOH水溶液氧化D(C8H8O2)氧化E(C10H12O2)-COCH3CH2OH浓硫酸,CBC2H5ONaF(苯巴比妥)试剂1试剂2一定条件HI已知:i. ii. iii. 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结构简式是 ,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E与G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3)D + XE + H2O,X的结构简式是 。(4)写出化合物I苯巴比妥的化学方程式 。(5)F是一种二元羧酸,仅以乙烯为有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F,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稀硫酸-CO2(6)已知:以丙二酸二乙酯和1,2-二溴乙烷为原料,合成对二甲酸环己烷(CHDA)的流程图如下,请写出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 。中间产物+BrCH2CH2Br (CHDA 26某兴趣小组利用图1实验装置研究铁发生腐蚀的条件。 I探究铁粉发生吸氧腐蚀的条件。具体操作步骤为:实验I操作步骤1按图1组装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按要求放入药品后,用胶头滴管吸入氯化钠溶液,塞入三孔塞中,打开空气阀门连通大气后关闭。步骤2挤压胶头,将溶液一次性加入锥形瓶中,30s后记录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用H-H0表示)。不同铁炭质量比、不同NaCl溶液浓度对吸氧腐蚀的影响结果数据分别如图2、表2所示。(左低右高记为“+”,右低左高记为“”,下同)NaCl浓度H-H0/cm0.5 mol/L-0.41.5 mol/L-1.2表2:不同NaCl溶液浓度对应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饱和-3.5图2 不同铁炭质量比对应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 图2 不同铁碳质量比对应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1)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电极反应式是 。(2)发生吸氧腐蚀时,U形管中液体出现右低左高的现象的原因是 。(3)通过实验I可知,为能最明显观察到铁发生吸氧腐蚀的现象,应选择条件是 。(4)一段时间后,随着溶液的碱性增大到一定程度,铁的吸氧腐蚀速率减慢,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 。II探究铁粉发生析氢腐蚀的条件将实验I中的氯化钠溶液换成盐酸溶液,重复操作,进行实验II,得到相关实验数据如表3所示:影响因素实验序号铁炭质量比盐酸的浓度(mol/L)H-Ho/cmm(Fe):m(C)II-4:12.0+5.5II-6:1a+8.5II-8:12.0+13.0盐酸浓度II-b0.5+4.5II-c1.0+6.5II-d2.0+13.0II-e0.01-0.3(5) 表格中的数据未填满,请你补充部分信息:a= ,c= 。(6) 结合具体数据说明实验ii-、ii-、ii-的实验目的是 。(7) 实验II-发现,当酸的浓度较小时,U形管出现倒吸现象,产生该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27某工厂以氨气为原料生产亚硝酸钠,其工艺流程如下:(1) 装置I中NH3与O2发生氨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是: 。 T=873K的某一时刻,通过脉冲信号检测到装置I中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I中产生N2的原因: 。1(2)完成装置I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 NaNO2 + (3)已知装置II中进行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2)中的反应,分析装置II的反应条件是 。(4)若NO2过多,则会导致产品纯度下降。写出产生副产物的化学方程式 。28 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不同用量的氯水与KI溶液的反应。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含碘的各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颜色及性质如下。物质I-I2I3-IO-IO3-颜色无色黄色棕黄色无色性质溶于水微溶于水溶于水不稳定溶于水I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i上层溶液pH=6溶液分层,上层呈棕黄色,下层呈紫红色。(1) 下层呈紫红色证明生成了 (填化学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甲同学认为空气中O2也参加了反应,依据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为验证其假设是否正确,甲同学进行如下对比实验:向试管中加入3mL 0.5mol/L KI溶液,振荡,加入淀粉溶液。乙同学不同意,认为还需要加入 至pH=6,乙同学这样做的原因是 。按照乙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发现淀粉未变蓝。(2)针对上层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2种假设: 假设a: ;假设b:溶液中产生了其他物质。 针对假设a,甲同学进行实验:取实验i反应后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上层仍显棕黄色,因此假设a不成立。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生成的I2在水层中发生了反应:I-+I2I3-,假设b成立。II丙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ii上层溶液pH=3溶液分层,上层与下层均为无色。(3)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实验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II丁同学重复实验i,将“注入少量饱和氯水”改为“逐滴滴加氯水”。序号操作现象iii加入5滴饱和氯水,振荡溶液分层,CCl4层为浅紫色,水层为淡黄色继续滴加,振荡溶液分层,CCl4层为紫红色,水层颜色变为棕黄色继续滴加至过量,振荡溶液分层,CCl4层为紫红色,水层颜色变为无色(4)请结合化学反应及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水层颜色变化(淡黄色棕黄色无色)的原因: 。29.(16分)人体血液中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会诱发高胆固醇血脂症,科研人员对此疾病的致病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 (1)正常人体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作用过程如图1所示。LDL-C与细胞膜上的LDLR特异性_后,以_方式摄入细胞。LDLR重新回到细胞表面发挥作用,从而_LDL-C在血液中的含量。(2)据图2分析,LDLR与PCSK9蛋白结合后,其空间结构改变,导致不能_;且LDLR被相关酶降解,直接导致_过程受阻,从而引起高胆固醇血脂症。(3)根据上述研究,可以_作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该抗体制成靶向药物,治疗高胆固醇血脂症。研究人员将高胆固醇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这种单抗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相关研究,临床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单抗靶向药物剂量实验人数给药间隔LDL-C降低量(%)LDL-C处于正常水平的人数150mg154周28.94200mg15A31.53300mg15B42.510150mg152周67.915 实验研究目的是:_。由结果可知:给药间隔相同时,这种单抗靶向药物降低血液中LDL-C的程度与给药剂量成正相关,请完善上表中的实验设计,A:_,B:_。本实验治疗效果最佳的方案是:_,理由是_,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中_的作用更关键。(4)他汀类药物是常规的降脂药物,请你提出一个能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并简述实验分组方案。30.(18分)小鼠的毛色有agouti色、黑色、白色、黄色等几种类型,科研人员对小鼠毛色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1)实验用黑色品系小鼠与agouti色系小鼠杂交,F1代均为agouti色,F2代结果见下表。杂交组合agouti色黑色组合一agouti色黑色16858组合二黑色agouti色15249 据此推断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若用A和a表示控制毛色形成的相关基因,F2代agouti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2)小鼠的毛色主要由毛囊黑素细胞合成的黑色素种类所决定,其分子机制如下图所示。 已知A基因表达结构正常的ASP,a基因表达结构异常的ASP。由图可知,Mc1R为MSH和结构正常ASP的_,且当MSH和ASP共存时,Mc1R优先与_结合。据此分析黑毛小鼠形成的原因是_。下表为agouti毛色小鼠的A基因在毛发生长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请在图示相应位置标出毛色。agouti毛色形成机理说明:A基因并不直接控制agouti毛色形成,其产物ASP作为一种_分子起作用。 毛发生长时间A基因表达情况1-3天不表达4-6天表达6天以后停止表达 A基因可以突变成显性黄色基因(Avy),使小鼠每根毛全为黄色,说明Avy基因和A基因在表达上的差异是:_。 (3)小鼠毛色的形成还与控制色素合成的B基因有关,b基因不合成色素,成为白鼠。即A基因的显性作用是建立在小鼠毛囊黑素细胞能够产生色素的基础上,推测组合一中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4)给怀孕母鼠食物中添加叶酸、胆碱等富含甲基的添加剂,出生的Avya 小鼠也会出现agouti毛色,此现象说明:_。31.(16分)裸鼹鼠是一种地下穴居的小动物,以植物的地下茎为食,这样的栖息环境使其具有一些特殊的生命特征,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1)科研人员分别统计小鼠和裸鼹鼠性成熟后的死亡率,结果如图1所示。据图分析,性成熟后_的死亡率维持在低水平,可能的原因包括_。研究发现裸鼹鼠的寿命长,并且性成熟后到死亡一直可以繁殖,其种群数量却保持相对稳定,推测其_较低。(2)科研人员对小鼠和裸鼹鼠在特殊环境中的代谢状态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将两者均置于低氧(5%氧气)和无氧环境中,分别统计它们的存活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_。进一步对两者组织细胞内部分物质代谢途径(图3)进行了相关研究。 I.有机物被逐步分解,依赖于酶的_性。其中PFK(酶)活性受H+浓度等因素的调节,当H+浓度较高时,PFK几乎无活性;H+浓度较低时,酶活性恢复,这种调节方式为_。II.在低氧环境中,实验检测两者脑细胞中GLUT5(转运果糖的载体)、KHK(酶)的含量,结果如图4所示。科学家据此推测,缺氧时裸鼹鼠脑细胞主要通过消耗_供能,其生物学意义是:_。(3)裸鼹鼠具有一些特殊的生命特征是长期适应_生活的结果。昌平区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试题答案选择题: 1B 2C 3B 4D 5A非选择题:29.(16分) (1)(识别并)结合胞吞降低(2)与LDL-C结合LDLR循环(3)PCSK9蛋白 探究单抗靶向药物治疗高胆固醇血脂症的适宜剂量和给药间隔(2分) 4周 4周 每2周给药剂量150mg LDL-C降低效果最显著,治疗后LDL-C处于正常水平的人数比例最高(2分)给药间隔(4)答案合理即给分(2分)问题1:单抗靶向药物治疗患者的效果是否优于他汀类药物?分组方案: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单抗靶向药物,另一组使用他汀类药物问题2: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患者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用药?分组方案:实验分为三组,一组使用单抗靶向药物,二组使用他汀类药物,三组两种药物联合使用30.(18分)(1)常AA或Aa(2) 受体(1分)结构正常的ASP(1分) 黑毛小鼠只有a基因,只产生结构异常的ASP,导致MSH与Mc1R结合,形成真黑素 信号 Avy 基因持续表达,A基因不持续表达(3)AABB和aaBB(4)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生物性状31.(16分)(1)裸鼹鼠(1分)缺少天敌,生存环境相对稳定,食物来源稳定(答案合理即给分)(1分) 出生率(2) 裸鼹鼠比小鼠更能够耐受低氧和无氧环境 I:专一反馈调节II:果糖 当PFK受抑制,葡萄糖分解途径受阻时,脑细胞可通过分解果糖供能(3) 地下穴居昌平区高三年级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参考答案第I部分(选择题,共42分)共7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题号6789101112答案DDBCCBC第II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25.(14分)(1) 醛基(2)取代反应 (3)CH3CH2OH(4)Br2Cu(OH)2,NaOH, H2OCu,O2CH2OH-CH2OHH+HOOC-COOHOHC-CHO(5)CH2=CH2 CH2Br-CH2Br(6)2 + 2BrCH2CH2Br + 4C2H5ONa + 4C2H5OH + 4NaBr26(16分)(1)2H2O+O2+4e-=4OH-(2)吸氧腐蚀,氧气被消耗,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减小,导致U形管中液体出现右低左高(3)铁炭质量比8:1,饱和氯化钠溶液(4)碱性增大,Fe2+容易形成Fe(OH)2及Fe(OH)3,使腐蚀速率减小(5)a=2.0 c=8:1(6)探究铁炭质量比为8:1时,稀盐酸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7)在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