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doc_第1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doc_第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doc_第3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doc_第4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_。_。_。_。_。相反,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这一关,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人生在世,确实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A . B . C . D .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2. (1分)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老家安好否?和乡村渐行渐远,念乡愁且行且回头。鲁迅的乡愁里有鸣蝉长yn_蟋蟀弹琴;冰心的乡愁里有雨脚如麻,荷叶tng tng_。乡愁是岑参笔下的故园残菊,憔cu_而顽强;乡愁是受降城外的月色如霜,是城头将士的泪灼双ji_;乡愁是余光中先生触不到的长江水、带不走的海棠红。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3. (4分)诗文填空。 (1)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夜阑卧听风吹雨,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4)春江潮水连海平,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_,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6)渡头余落日,_。(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7)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_,_”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长江被分割成两道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8)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写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的句子是:_,_。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4. (5分)“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材料二】校团委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1)根据【材料一】,从两方面概括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必要性。 (3)宣传委员准备制作一期海报,请你再帮助他设计三个栏目。 (4)作为班长,你将向同学们提出哪些建议以实现“低碳生活”?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5.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众人道:“是我们不是了。古人有言:火烧到身,各自去扫;蜂蚕入怀,随即解衣。若还杨提辖在这里,我们都说不过。如今他自去的不知去向,我们回去见梁中书相公,何不都推在他身上。只说道:他一路上凌辱打骂众人,逼迫的我们都动不得。他和强人做一路,把蒙汗药将俺们麻翻了,缚了手脚,将金宝都捕去了。”老都管道:“这话也说的是。我们等天明先去本处官司首告,申复太师得知,着落济州府追获这伙强人便了。”(节选自水浒传,有删改)(1)选文中的“强人”是指哪些人? (2)选文中杨提辖“自去的不知去向”,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他此时的“去向”。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6. (20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读什么书,成什么人西方有一句谚语,读什么书,成什么人。你对书的选择,就是对人生的选择,就是对未来的选择。我觉得这话讲得很有道理。读什么书,也许比你读书更重要。我小时候有一个非常贪婪的想法,要把关下好看的书都读一遍。因为这个野心,我不断地找书、拼命地读。有些书对我来说是有点艰涩的,但只要里面有一点点好看的,我就会读下去。有一件东西,只要你一旦拥有,永远就属于你,不会被别人夺走,就是你读过的好书。你读过这本书,感动了,这本书就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跟你的生命、血液融合在一起,永远不会离开你,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从你的生命中夺走这种感觉就像被枪打中了一下,在身上留下一个口子,流血,痛,最后结成一个疤。以后只要看到这个疤,就想起当时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不会消失的。我觉得从小就要养成一种这样的习惯: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你记住作者的名字,然后你再去找这个作家其它的书。我回忆少年时代的阅读,很多作家就是这样认识的。也许课文里的一篇文章,或者别的地方读到的一本书,但如果我喜欢了,我就会用心记住他的名字,然后找他别的书。大概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借到一本书,是泰戈尔的散文诗集飞鸟集。小时候读书我有一个习惯,不做阅读笔记,因为一做笔记,读书就变得很慢,抄写文字的时间比我阅读的时间多得多,这样我的阅读就变得不流畅。但是飞鸟集真得让我惊艳,我把这本书抄了一遍。书里的文字带着神秘感,含着哲理,蕴含着很深的感情。我现在还记得里面的很多文字。上中学的时候,我读了大量的泰戈尔的书。就是因为一部飞鸟集,我认识了泰戈尔。对一个作家的认识不是听别人介绍的,如果你阅读到一定程度,你对文字是有感觉的,对书是有评判能力的,那么你读到一本好书,一定会记住这个作家。我也喜欢集邮,专门收集跟我读过的书有关、跟文学有关的邮票。有些作家我是通进邮票认识的。有一次我买到两张非常古老的邮票,图案一样的,颜色不一,一张蓝的,一张深红色的,画面上是一个作家的头像,背后有一个小小的舞台,上面有人在演戏。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邮票上印的是谁。后来一个翻译家告诉我,上面印的是莫里哀,于是我就找到了莫里哀的书,看了很多他写的剧本。我跟我喜欢的每一位作家都有很深的交往,因为我走进了他们的作品,走进了他们的灵魂。我的经验也许对孩子们没有用,但有一点肯定是有用的:读书的时候,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更应该是一个思想者。为什么这个作家的书你会喜欢读?为什么读他的书会觉得悲伤?他的书为什么会打动你?你如果真的被打动,记住他的名字,再去找他别的书。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读书人。(1)美文鉴赏课上,王晖同学朗读了读什么书,成什么人,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文末画线句“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读书人。”中的“这样”一词指代什么?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2)这篇文章在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表达、情感认识等方面都有亮点。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赏析时避开文中画线句;100字为宜。7. (8分)阅读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答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 (2)第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3)第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4)第四段主要运用了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5)说说文章第二段“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中“至少”能否删去?为什么? (6)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列出两条。 七、 课内阅读 (共1题;共7分)8. (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待客(宋)曾敏行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股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项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娇纵不复下著帷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1)选出与“公约之饭”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送孟浩然之广陵B . 山川之美C . 其人已心怪之代词D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萧氏子颇娇纵床复下著雕晓胡饼中间少讲留其四傍(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4)本文赞扬了王安石什么品质,请具体分析。 八、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9.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B .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 .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D . 顾野有麦场 不屑一顾(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B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相委而去C . 久之 亦毙之D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3)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B .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C .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D . 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九、 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任选下面一题作文。(1)题目:心里美生活中,做成了一件事,明白了一个理,得到了节日的祝福,在众人面前展现了光彩的一面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精神的愉悦和幸福的感受,让我们心里美滋滋的。要求: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 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过所给字格; 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张等代替。(2)仔细想想,生活中有些人、有些事,我们好好珍惜了吗?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者叙写你生活中值得珍惜的人或事;或者说说世间因珍惜而有所收获的种种典范;或者要求:自拟题目;自己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过所给字格;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张等代替。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