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doc_第1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doc_第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doc_第3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doc_第4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现在听到阿炳的音乐,会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B . 有冷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 这是笑的辩证法C . 他有点慌神了,摸遍了所有的口袋,除了那半包烟,一文不名。D . 只有这神奇、关丽、和平的德高望重的地方,才能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2. (2分)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A . 刚走到村口,他就看见一幅写着“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巨大标语。B . 每次施工的时候,我们都要反复考虑和讨论到底要不要把这棵树移走?C . 老师要求此次作文的题目里含有“秋”字,如“秋风”“中秋”等。D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3. (2分)根据上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_;_。_。_。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A . B . C . D . 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4. (6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历史上,湖州因湖而兴、以湖为名,凭借美丽的自然景色、富(ro)饶的风味特产,成为文人墨客的流连之地。如今湖州人逐(l)而行,永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康大道。“溪从城里过,人在镜中居”,旖旎风光得以重现,高端民宿远近闻名(1)划线字“旖”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 yB . q(2)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壮B . 庄(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rol富_逐_而行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5. (12分)默写句子。 (1)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_。 (2)泊秦淮:_,夜泊秦淮近酒家。 (3)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_。 (4)浣溪沙:_,去年天气旧亭台。 (5)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_。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_,波撼岳阳城。 (7)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_。 (8)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现在却常是忧郁:_,一切都将会过去。 (9)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_,_。 (10)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的原因的句子是:_,_。 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6. (5分)三国演义塑造了“智绝”诸葛亮的形象。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个评价最能体现诸葛亮的智慧?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A刘备赞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B周瑜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C徐庶自叹不如:“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 (7分)(2013鄂州)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_ , 以一个“_”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8. (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其两膝相比者_ 佛印绝类弥勒_神情与苏黄不属_ 诎右臂支船_(2)翻译下列句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9. (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一榫一卯总关情黄秀芳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中最终如同一体。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的淋漓尽致,便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的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注】榫卯(snm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1)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介绍了榫卯的哪些功能和功效? (3)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10. (14分)(2015咸宁)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各题。迷路刘国芳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我迷路了。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1)读完小说,请补充完整情节的概括,每项不超过10字。开端:“我”在河堤上玩发展:_高潮:_结局:外婆说明原因,“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迷路。(2)文题“迷路”言简意深,一语双关,请你把它的两层意思告诉大家。(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通过“我”小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以小见大,揭示了出于自私和玩弄等不够阳光、健康的欲念害人,最终也会害己的道理。B . 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开头写“我”坚信自己认识回家的路,与后来“我”却迷了路形成对比等,使原本简单的故事情节显得起伏跌宕。C . 文中划线句子中“笑”,反映了“我”自私自利,品质败坏。D .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真实可信,亲切自然。(4)读完全文,你肯定发现了生活中也有类似文中的故事,也有很多“迷路”的人和事,请联系社会现实或自身生活经历举一例说明,并谈谈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目一: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右岸是铭记。 我们乘着各自的船, 在左岸与右岸间穿梭, 才明白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席慕容左岸是忘记 右岸是铭记(节选)请以这,值得铭记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二:那时,我与 相遇要求:注意先将作文标题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若选题目二,先将文题补充完整并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写出600字以上的文章。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