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B卷.doc_第4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一、二自然段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两段摆出了对方的论点和论据,树立“箭靶”。B . 从这两段摆出的事实可看出,作者将揭露的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政府。C . 本文列举了“两年以前”、“不久”和“现在”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表现了自己的忧虑。D . 这两段文字用了先摆敌论据,后摆敌论点的写法。二、 书写 (共1题;共3分)2. (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然而,人的勇气终于渐渐地被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xio sh_。(2)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们必须jng d x sun_地使用这最为必需的用品燃料。(3)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l mng d dn_的勇敢者。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3. (5分)把下面四句话重新排序,使它们成为一个连贯的段落。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去。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此时,热气与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四、 默写 (共1题;共18分)4. (1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兔从狗窦入,_。(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 (2)闲云潭影日悠悠,_。(王勃滕王阁诗) (3)荷风送香气,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_,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5)_,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 (6)_,晓阴无赖似穷秋。(秦观浣溪沙) (7)_,晓月当空挂玉弓。(李贺南园十六首其六) (8)_,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9)思悠悠,恨悠悠,_。(白居易长相思) (10)欲持一瓢酒,_。(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_,_。(12)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_,_。 (13)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 (1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5. (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淮村兵后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注释】南宋时,金兵曾一再侵占淮河地区。戴复古,宋代诗人。(1)诗中“无主”、“茫茫”两词起到什么作用?用了什么手法?(2)诗题是“兵后”,全篇却以写景为主,没有一个“兵”字。诗人借助这些景物想要突出的诗歌主旨是什么?六、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6.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有闻而传之者_及其家穿井_不若无闻也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个故事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B . 本则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C . “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与“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中的“得一人”意思是相同的。D . 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7. (1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阅十余岁_ 棹数小舟_竟不可得_ 不亦颠乎_尔辈不能究物理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_,理由是_;老河兵则判断其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七、 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8. (5分)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鲜活,令人捧腹。请从以下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与猪八戒相关的故事情节。(80字左右)高老庄娶亲;四圣试禅心;义激美猴王;盘丝洞受辱八、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9. (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难忘那夜的秋雨吴官正1950年深秋,我母亲到亲戚家赊了头小猪来养。大约过了不到十天,亲戚来到我家,对母亲说:“我是来看弟弟的,顺便来收你赊的猪崽钱。”母亲说:“现在确实没钱,等筹到钱一定给您送去。”亲戚没有说行还是不行。接着,她指着我家的破屋说:“我的亲戚现在住的都不错,就是你还住牛栏,这么破,这么矮,狗都跳得过去。”晚上,父亲知道了,大发脾气。好像猪崽也听懂了似的,不停地叫。父亲骂母亲没骨气,怨亲戚无情,也恨自己没用,坚决要把小猪送还人家,宁愿饿死,也不低三下四。母亲没办法,要我同她一起去。我们在小猪的脖子上绑了根绳,牵着送回亲戚家。已是凌晨二时许,秋风瑟瑟,细雨绵绵。我在前面牵着小猪,母亲在后面吆喝。快走到村西两棵大樟树旁时,想到这里曾枪毙过一个恶霸、一个反革命,那个恶霸被步枪打穿了胸脯,血肉模糊;那个反革命被手枪打碎了脑壳,脑浆迸溢。因曾亲眼目睹,感觉十分恐怖。顿时我双腿发软,走不动了,吓得哭了起来。母亲也难过地哭了,安慰我说:“不要怕,哪里有鬼?就是有鬼,也不会吓我们这样的穷人,我活了四十多岁,受过人的欺侮,没有受过鬼的欺侮!”我心里好像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安慰,又好像吃了一颗壮胆药。再往前走了约一百米,又看见村里一个被邻村杀死的人放在棺材里,并用砖垒了一个小屋,说是报了仇才能下葬。我又害怕起来,但还是硬着头皮,牵拉着小猪往前走。这家伙不停地叫,好像是为我们壮胆,为我们叫苦,抑或是抨击人情太薄。再往前,要翻过一座山,走两里多长的山路,这时雨下得更大了,我和母亲的身上也湿透了。走在山路上,忽然窜出一只动物,不知是狼是狗,吓得我胆战心惊。母亲说:“不要怕,畜生不会伤害我们。”快到西北边山脚下时,看到一大片坟墓,大大小小的坟墓,好像大大小小的土馒头。母亲说:“再走一会儿就出山了,有我在,你不要怕。”我想到母亲可怜,又呜呜地哭起来。大约又过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小猪送到亲戚家,这时天才蒙蒙亮。亲戚淡淡地说:“把猪关到栏里去,你们吃过早饭再回去吧。”我们全身湿透了,像落汤鸡,一夜折腾得够呛,连水都没喝一口,肚子早饿了。但母亲只轻轻地说:“不了,我们还要赶回去。”往回走时,天先是阴森森的,慢慢地亮了些,秋雨袭来,身上不时打寒噤。回到家里,看到我们可怜的样子,父亲没做声,转过身去,不停地用手抹眼泪。母亲赶紧把我的湿衣服换了下来,都是打补丁的旧土布衣服。父亲煮了一锅菜粥,桌上放了一碗咸芥菜,也没放油。父亲说:“哼,人穷盐钵里都会长蛆。”母亲对我说:“你都十多岁了,家里人多,几亩地又打不够全年吃的粮食,你爸爸也忙不过来,不要再去读书了,好吗?”我没做声,放下碗,倒在床上哭。父母心软了,让步了,又说:“是同你商量,你硬要读书就去读。”我爬起来,饿着肚子就往学校跑,母亲把我追了回来。这天傍晚,乌云密布,秋雨扑面,可晒场上的那棵松树,还是那样刚劲,不管严冬还是酷暑,总是那么挺拔。吃晚饭时,父亲突然问:“你能读个出息来吗?今后能不能当上小学教师?”我说:“不知道,只要你们允许我读,我会努力的。”这时母亲发现我发高烧,赶紧烧了一大碗姜汤,叫我全都喝下去,盖上被子把寒气逼出来。窗外秋雨仍下个不停。秋风从船板做的墙壁缝中往里面灌,冷飕飕的。看到父母骨瘦如柴,岁月和苦难在脸上刻满了忧愁,我鼻子发酸。再看自己皮包骨头的手,像鸡爪子,皮肤像两棵老樟树的皮。有人说:“求人比登天难,人情比纸还薄。”这虽不是生活的全部,却也道出了世态炎凉。童年经历的人间苦难,令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同身受,格外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我自认为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尤其懂得知恩图报。(1)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有关母亲的几件事。 (2)本文写到了秋天,你知道哪句古诗写秋景,但和本文营造的氛围完全不同?要求写出作者、篇名、诗句。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划线句。 (4)文中多次写到秋雨,有什么作用? (5)结合全文,试从表层和深层含义上分析文章标题“难忘那夜的秋雨”的妙处。 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作文。朋友,是这么一批人,是你快乐时容易忘掉的人,是你痛苦时第一个想去找的人,是给你帮忙不用说谢谢的人,是惊扰之后不用心怀愧疚的人,是对你从不苛求的人,是你从不用提防的人,是你败走麦城也不对你另眼看待的人,是你步步高升对你称呼从不改变的人。崔永元请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书写 (共1题;共3分)2-1、2-2、2-3、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3-1、四、 默写 (共1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